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 mol氯代烷,1mol该氯代烷能与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有碳氯两种元素的氯代烃,该链烃可能是
A.CH3CH=CH2B.CH3C≡CH C.CH3CH2C≡CH D.CH2=CHCH=CH2
2、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3+56 g,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7.5 mol/L B.5 mol/L C.10 mol/L D.2.5 mol/L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硫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硝酸
B.蔗糖和葡萄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同系物
C.可用金属钠区分乙酸、乙醇和苯
D.石油裂解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4、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B.除去己烷中己烯可以用溴水分液处理
C.将纤维素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无红色沉淀生成,证明纤维素是否水解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酮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再加水又能溶解
6、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c(X).c(Y)2=c(Z)2
C.正反应生成Z的速率与逆反应生成X的速率相等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7、Al、Fe、Cu都是重要而常见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的单质在常温下都能溶于稀硝酸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三者的所有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D.工业上制备这三种金属的方法依次为电解法、热分解法和热还原法
8、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 B.5 C.4 D.3
9、在一个5L的容器里,盛有8.0mol某气态反应物,5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3.0mol,则这种反应物在此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1mol/(L•min)B.0.2mol/(L•min)
C.0.3mol/(L•min)D.0.4mol/(L•min)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或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
A C2H2H2S CuSO4溶液洗气
B 溴苯Br2NaOH溶液分液
C 苯苯酚浓溴水过滤
D 乙醇水CaO 蒸馏
A.A B.B C.C D.D
11、能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而褪色
②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键能都相等
③邻二氯苯只有一种
④间二甲苯只有一种
⑤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已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下列除杂所用的方法、试剂或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
A.除去FeCl2中的CuCl2:Fe+Cu2+=Fe2++Cu
B.除去Fe中的少量Al,可将固体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过滤
C.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3++Fe=3Fe2+
D.除去Fe2O3中的Fe(OH)3,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13、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100nm D.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
14、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CO中的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
15、具有下列组成和结构特点的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选项 A B C D
分子式C4H8Cl2C5H10O2C4H8O2C8H10
类别含氯化合物羧酸酯含有苯环的烃
A.A B.B C.C D.D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都可以萃取溴水中的Br2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到达水果保鲜的目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1,4-环己二醇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
(1)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七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A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X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基态原子的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

(1)W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达);
(2)与XYZ-互为等电子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1mol HYZ3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4)YH3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19、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
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_____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20、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32-、SO42-,为检验溶液中所含的某些阴离子,限用的试剂有: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溴水和酚酞试液。

检验其中OH-的实验方法省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⑤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图中现象c表明检验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E通入试剂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镁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1s22s22p43s13p x13p y13p z1b.1s22s22p33s23p x13p y13p z1
c.1s22s22p63s13p x1d.1s22s22p63s2
(2)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O是一种耐火材料,熔点2852℃,其熔融物中有Mg2+和O2 ,这两个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MgO的熔点高于MgCl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素a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含镁化合物,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其中的碳原子既有sp2杂化,又有sp3杂化,以sp2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_______(填标号)。

a.配位键b.π键c.非极性键d.氢键e.极性键
(5)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有些尖晶石透明且颜色漂亮,可作宝石。

如图为尖晶石的一种晶胞,晶胞中有A 型和B型两种结构单元。

则该尖晶石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题分析】
某气态烃1mol最多能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且为二氯代烷),说明该气体烃中含有2个双键或1个三键;此氯代烷能和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分子中只含C、Cl两种元素,说明新的氯代产物对应的烷烃有8个氢原子,则该烷烃为丙烷,即题中的气态烃含有3个C原子,据此进行作答。

【题目详解】
A. 1mol丙烯最多能与1mol HCl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1mol丙炔最多能与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 二氯代烷,其分子式为C3H6Cl2,该氯代烷继续可以和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只有C、Cl两种元素,B符合题意;
C. 1mol丁炔和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4H8Cl2,该氯代烷继续可以和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产物中有C、H、Cl三种元素,C不符合题意;
D. 1mol 1,3-丁二烯和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4H8Cl2,该氯代烷继续可以和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有C、H、Cl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度不大,明确取代反应中氢原子个数和氯气分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2、A
【解题分析】
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56g,Fe3+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硫酸铁的化学式可知,SO42-的物质的量为1.5mol,
物质的量浓度是c(SO42-)=1.5mol
0.2L
=7.5 mol/L;
答案选A。

3、C
【解题分析】
A.因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浓硫酸,最后滴加苯,A项错误;
B.蔗糖是二糖,而葡萄糖是单糖,两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B项错误;
C.钠与乙酸反应生成H2且反应剧烈,钠与乙醇反应也能生成氢气,但反应较慢,钠不与苯反应,所以可用金属钠区分乙酸、乙醇和苯,C项正确;
D.煤的气化是通过化学反应使煤转化为气态燃料,属于化学反应,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故选C。

4、C
【解题分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题目详解】
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

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

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

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5、A
【解题分析】A. 植物油与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反应后不分层;矿物油不与浓NaOH 溶液反应,而且矿物油也不溶于水,混合物分层,故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A正确;B. 己烯可与溴水反应生成二溴己烷,二溴己烷可以溶于己烷,所以,除去己烷中己烯用溴水处理是达不到目的的,也无法分液,B不正确;C. 将纤维素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要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观察有无红色沉淀生成,才能证明纤维素是否水解,C不正确;D.丙酮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溶于水,D不正确。

本题选A。

6、A
【解题分析】该可逆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的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在没有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均为变值,当值不变时,即可说明达到平衡,故符合题意的为A
B项:本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并不知道,所以无法用各物质浓度幂乘积来判定是否平衡
C项:以不同物质来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就和系数比相同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排除
D项:本反应体系为恒容且均为气体,故混合气体的质量、密度为恒定值,不能做为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

故答案为A
7、A
【解题分析】
A项、硝酸具有强氧化性,Al、Fe、Cu都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一氧化氮和水,故A正确;
B项、Al、Fe放置在空气中生成氧化物,Cu放置在空气中生成碱式碳酸铜,故B错误;
C项、Al2O3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CuO和FeO、Fe2O3都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项、工业上制备金属铁和铜均采用热还原法,故D错误;
故选A。

8、C
【解题分析】
化合物A中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H 原子,分别为与碳原子和硅原子连接,所以其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或或或共4种。

答案选C。

9、B
【解题分析】8.0mol某气态反应物,5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3.0mol,则物质的量减少
8.0mol-3.0mol=5.0mol,这种反应物在此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5.0
5
5min
mol
L=0.2mol/(L•mi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把握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公式v=
c
t

=
·
n
V t

为解答的关键。

10、C
【解题分析】
A.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而乙炔不能,利用洗气法分离,A项正确;
B.溴易与溴苯混溶而难于除去,因此可选NaOH溶液,利用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水进入水层,并利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正确;
C.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属于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中,无法分离,C项错误;
D.利用氧化钙易吸收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且沸点较高的氢氧化钙这一特点,将乙醇利用蒸馏的方式分离提纯,D 项正确;
答案应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混合物的除杂问题。

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除杂试剂时,应注意除去杂质必有几个原则:(1)尽可能不引入新杂质(2)实验程序最少(3)尽可能除去杂质。

(4)也可以想办法把杂质转变为主要纯净物。

(5)减少主要物质的损失。

11、B
【解题分析】
①苯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
①正确;
②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键能都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
②正确;
③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应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但实际上只有一种结构,能说明苯环结构中的
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③正确;
④无论苯环结构中是否存在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二甲苯只有一种,所以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④错误;
⑤苯虽然并不具有碳碳双键,但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所以不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⑤错误;
答案选B。

12、D
【解题分析】
A、Fe可以和CuCl2发生反应:Fe+Cu2+=Fe2++Cu,反应后过滤除去Cu即可,故可以用此方法除去CuCl2,A正确;
B、Al可以溶于NaOH溶液中,Fe不可以,溶解后过滤即可,故可以用此方法除去Al,B正确;
C、过量的Fe可以和FeCl3反应:2Fe3++Fe=3Fe2+,反应后过滤除去多余的Fe即可,故可以用此方法除去FeCl3,C 正确;
D、Fe2O3和Fe(OH)3均可与盐酸反应,不能用此方法除去Fe(OH)3,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Fe(OH)3分解为Fe2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13、C
【解题分析】
A.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A错误;
B. 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B错误;
C.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1~100nm,C正确;
D.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错误;
答案选C。

14、D
【解题分析】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用过滤的方法,玻璃棒下端应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一侧,与题给装置不符,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固体加热制气体,为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
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应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气流方向应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
D、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如图所示,正确。

15、A
【解题分析】
A.C4H8Cl2可以看成是C4H10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的结果,丁烷结构简式:CH3CH2CH2CH3存在6种同分异构体,CH3CH(CH3)CH3存在三种同分异构体,共计9种;B.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5H10O2可写成C4H9COOH,丁基有4种,因此属于羧酸的有4种;C.C4H8O2可以看成是甲酸和丙醇(2种)、乙酸和乙醇、丙酸和甲醇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D.C8H10属于芳香烃,可以有一个侧链为:乙基1种,可以有2个侧链为:2个甲基,有邻、间、对3种,共有4种;最多的是A,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的判断。

明确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前提,本题的易错点为A,注意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书写。

16、D
【解题分析】
A. 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属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A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等,B错误;
C.直馏汽油可以萃取溴水中的Br2,裂化汽油的成分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反应,C错误;
D.高锰酸钾溶液能和乙烯反应,防止水果被乙烯催熟,可到达水果保鲜的目的,D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NaOH+2NaCl+2H2O +2NaOH+2NaBr
③⑤⑥碳碳双键
【解题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NaOH/醇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生成A为,反应③为A 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在NaOH/醇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反应⑤为溴与的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生成C为,反应⑦为C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1,4-环己二醇,据此解答。

【题目详解】
(1)一氯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A:环己烯;环己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B:1,2二氯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环己二烯,故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⑦环己二烯与溴水按照1:1发生1,4加成反应产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C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产生。

故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上述七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③⑤⑥,A为,所含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
(3)二烯烃可能发生1,2加成,也可能发生1,4加成反应,还可能完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18、1s22s22p63s23p63d54s1N>O>C CO2(SCN-等)4×6.02×1023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解题分析】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2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Y基态原子的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Y为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为O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24,则W为C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Cr元素。

(1)W核外电子数为2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N>O>C;
(2)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有CO2、SCN-等,故答案为:CO2(或SCN-等);
(3)HNO3的结构式为,1mol HNO3分子中含有4molσ键,数目为4×6.02×1023,故答案为:4×6.02×1023;
(4)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导致NH3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氨分子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题目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为(1)和(3),(1)中要注意能级交错现象,(3)中要注意硝酸的结构。

19、直形冷凝管防止暴沸B检漏上口倒出干燥(或除水除醇)CDC
【解题分析】
(1)直形冷凝管主要是蒸出产物时使用(包括蒸馏和分馏),当蒸馏物沸点超过140度时,一般使用空气冷凝管,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冷却后补加;
(3)2个环己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的密度较小,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5)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湿作用,吸湿力特强,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要用到的仪器有圆底烧瓶、温度计、接收器;
(7)加入20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生成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为0.2mol,环己烯的质量为16.4g,实际产量为10g,通过计算可得环己烯产率是61%。

20、Ba(NO3)2HCl HNO3Br2AgNO3Cl-会使SO32-对SO42-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42-是否存在SO2+Br2+2H2O=4H++SO42-+2Br-
【解题分析】
根据框图,结合需要检验的离子可知,气体E只能为二氧化硫。

SO32-、SO42-能够与Ba(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钡和硫酸钡白色沉淀,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E能使溴水褪色,硫酸钡不溶解于硝酸,故试剂①为Ba(NO3)2溶液,试剂②为盐酸,试剂④为溴水,无色溶液C中含有Cl-、OH-,溶液呈碱性,加入过量试剂③后再加入试剂⑤生成白色沉淀,应该是检验氯离子,因此试剂③为硝酸,调整溶液呈酸性,试剂⑤为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1)SO32-、SO42-能够与Ba(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钡和硫酸钡白色沉淀,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E能使溴水褪色,硫酸钡不溶解于硝酸,故试剂①为Ba(NO3)2溶液,试剂②为盐酸,试剂④为溴水,无色溶液C中含有Cl-、OH-,溶液呈碱性,加入过量试剂③后再加入试剂⑤生成白色沉淀,应该是检验氯离子,因此试剂③为硝酸,调整溶液呈酸性,试剂⑤为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故答案为:Ba(NO3)2;HCl;HNO3;Br2;AgNO3;
(2)根据上述分析,现象a检验出的阴离子为SO32-,现象b检验出的阴离子为SO42-,现象c检验出的阴离子为Cl-,故
答案为:Cl-;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因此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稀硝酸而不加试剂②盐酸会使SO32-对SO42-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42-是否存在,故答案为:会使SO32-对SO42-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4)溴单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r2+SO2+2H2O=4H++SO42-+2Br-,故答案为:
Br2+SO2+2H2O=4H++SO42-+2Br-。

【题目点拨】
根据反应现象推断各物质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明确气体E为二氧化硫是解题的突破口。

本题的易错点为试剂②的判断,要注意试剂②不能选用稀硝酸,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

21、b d Mg和Al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为3s2、3s23p1,Mg的最外层能级处于全满结构较稳定r(O2-)>r(Mg2+) MgO的晶格能高于MgCl225 abce MgAl2O4
【解题分析】
(1)基态原子具有的能量最低,得到能量后,电子发生跃迁,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
(2)Mg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基态Al最外层电子为3s23p1;
(3) Mg2+和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MgO与MgCl2具有相同的电荷数,而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
(4)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存在C=C键、C=O键,且只含有3条键的碳原子共有25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C-H极性键、C-C非极性键、N与Mg之间的配位键,共价键中的第二条键为π键;
(5)根据晶胞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A、4个B,则A中含有Mg=4
1
8
⨯+1=
3
2
,O=4;B中Mg=4
1
8
⨯=
1
2
,Al=4,O=4,
则Mg、Al、O的个数比=2:4:8;
【题目详解】
(1)基态原子具有的能量最低,得到能量后,电子发生跃迁,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能量最高的是b,能量最低的是d;
(2)Mg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基态Al最外层电子为3s23p1,则Mg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元素;
(3) Mg2+和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r(O2-)>r(Mg2+);MgO与MgCl2具有相同的电荷数,而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则MgO的晶格能大于MgCl2的,则MgO熔点高于MgCl2;
(4)从叶绿素a的结构看,存在C=C键、C=O键,且只含有3条键的碳原子共有25个;叶绿素a结构中存在C-H极性键、C-C非极性键、N与Mg之间的配位键,共价键中的第二条键为π键,答案为:25;ab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