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宜春市MSM人群AIDS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11年宜春市MSM人群AIDS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索男男同性恋(MSM)人群艾滋病(AIDS)有效干预方法,评
价干预效果,为AIDS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导与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相结合,以核心同伴宣传(POL)[1]干预方法为主,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初期(2008/10~2009/10)、中期(2009/10~2010/10)、末期(2010/10~2011/10)三次招募调查。
结果 MSM
人群对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期分别为78.2%、93.5%、99.0%,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X2 =24.840,P=0.000),最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由55.4%下降到45.0%,AIDS感染检测阳性由4.0%下降到1.0%。
结论三年综合干预后,MSM人群AIDS
知识知晓率和获得干预服务的比例较干预初期明显提高,肛交频次下降明显,但
安全套使用率低且有下降趋势,高危性行为改变困难,AIDS干预工作仍然比较严峻。
【关键词】MSM AIDS 综合干预效果安全套
联合国AIDS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性传播已经
成为中国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MSM间性行为所引起的AIDS传播已经占到传播
总数的32.5%,呈暴发式增长[2],且AIDS传染几率远高于异性性行为、血液传播
和母婴传播[3]。
针对MSM人群中普遍存在性伴多而不固定、安全套使用率低、
肛交和防艾知识欠缺等高危因素,本市开展AIDS综合干预,旨在监测和干预
MSM人群,收集其基本资料,估摸规模,探讨干预的动态变化及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内容:调查对象为宜春市有男性接触经历的人群。
调查统一采用“宜春市健康调查表”,一人一次一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AIDS防治基本知识、获得干预服务情况、性行为状况、安全套使用情况、HIV检测情况等。
1.2调查方法:由项目培训的专门调查员,在MSM人群知情同意后,进行匿
名横断面非概率抽样调查。
1.3干预方法:2008年8月项目启动,本市CDC主导、MSM志愿者骨干实施
和POL干预,结合网格宣传、同伴教育、外展服务等对MSM人群进行综合干预。
首先招募MSM志愿者,协助完成目标人群主要分布范围、活动规律和人群数量
的摸底调查,并在干预中完成初期、中期和末期问卷调查。
1.4实验室检测方法:AIDS检测,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确
认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
梅毒检测初筛采用快速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确诊实验采用特异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进行检测。
1.5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数据经逻辑校对后采用Excel录入,采用SPSS17.0进
行双侧卡方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MSM人群基本情况
宜春MSM人群三期调查人数分别为101人、62人、100人,共263人。
其
中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占85.9%,商业服务者和高校在校学生各占
23.8%,工人占16.8%,月收1001~3001元者占59.4%。
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为
22岁,第一个性伴是男性的比例为74.7%,男性性伴数为1~17人,中位数为2。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8岁,平均为(28.47±8.24)岁,未婚者占68.8%,已婚者占21.7%。
2.2 MSM人群AIDS知识知晓情况
问卷中AIDS知识设有8道题,以5道题为分水岭,答对6道以上者,对知识
掌握较好,而答对5道及以下问题者,对知识掌握较差。
MSM人群答对6道及
以上者由78.2%逐步提高到99.0%,三期知识知晓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24.840,P=0.000),对MSM人群知识宣传效果良好,见表1。
表1 MSM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2.3 MSM人群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MSM人群在初期、中期和末期中行为变化: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者由55.4%降至45.0%,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20,P=0.238);肛交时安全套
使用变化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7.287,P=0.000);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者由37.6%降至37.0%,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45,P=
0.337),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MSM人群性行为变化
2.4 MSM人群获得干预服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MSM人群获得服务较2010年的提高明显,其中获得
安全套者从90.3提升到94.0%;近1年做过AIDS检测者从32.3%上升到62.0%;
知道检测结果者由29.0%提高到100.0%;获得同伴教育者从75.8%下降到58.0%,见表3。
表3 MSM人群AIDS干预服务获得变化情况
2.5 检测结果
综合干预中,初期、中期和末期的血清检测结果见表4。
三年干预,报告艾
滋病阳性8例,感染率为3.08%
表4 三期血清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影响,MSM人群在中国是一个相对隐蔽
的群体,具有基数大、分布广和寻访难等特点。
在三年综合干预中,建立了一个
秀江关爱组、一条咨询热线和两个同志(MSM)QQ群,群内同志从原来300人
发展到末期的600多人,为干预工作提供良好组织基础和同志基础,使更多的同
志从网络中走向现实,干预完成263份问卷,对MSM人群的数量和分布,有了
初步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 在MSM人群中进行AIDS知识宣教后,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答对6道以上题目者的比例从(初期的)78.2%上升到(未期的)9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良好干预基础和MSM人群高文化水平特点,使MSM能较快理解、接受和掌握防艾知识。
MSM人群中,知识掌握较好者所占的比例正逐步增大,在干预末期达99.0%,说明目前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知识知晓率仍有波动,故应继续加强知识的宣教工作,以期更多MSM掌握AIDS防制知识,为该人群的行为改变奠定知识基础。
3.3 分析每期“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的数据,肛交频次呈下降趋势,但其比
例(末期为45.0%)仍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高肛交频次的特点。
“每次肛交时都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套的使用具
有低水平、高波动和难坚持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出该人群AIDS知识高认知,低安全套使用的现象,转变MSM的观念与行为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向他们传授知识本身,与马小燕等的研究结果[4]类似,也反映其欠缺安全性行为意识和AIDS感染风险意识,而这些意识对人行为习惯的有重要影响[5],提示今后的干预工作,不仅要从知识和行为方面加强干预,更要从MSM人群的实际行动上加强引导,促使其树立AIDS感染风险意识,养成安全性行为习惯,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减少肛交频次,从而降低危险接触和AIDS感染的机率。
3.4 对MSM人群提供安全套、AIDS检测及结果告知服务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发放水平从90.3%提高到9
4.0%,高发放水平是安全性行为的物质保障。
AIDS检测和结果告知服务上升幅度大,在2011年告知率达100%,有利于MSM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减少AIDS传播风险。
血清检测结果显示,三年干预,报告艾滋病阳性8例,感染率达到了3.08%,宜春市MSM人群已具备了AIDS流行的条件,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该人群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九十年代初吸毒人群的流行态势,感染人数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3.5 数据显示,MSM人群的同伴教育比例从2010年的75.8%下降到2011年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会对MSM人群的歧视依然严重,大多MSM采取逃避的态度,愿意出柜参加志愿工作的极为有限,再加上核心MSM 的工作能力与质量难以确保,流失率较高,导致同伴教育比例下降明显,提示应加强同伴教育建设。
另外,MSM人群拒答率较高,末期时“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拒答率高达49.0%。
拒答率的偏高,说明MSM对本项目开展的工作仍抱有强烈的戒备心理,要求加大干预力度,改变干预的方式方法,提高回答率,以便得到更多更确切的数据,分析MSM人群的现状。
3.6 我国MSM人群HIV感染率近年上升迅速,虽干预力度不断加强,但流行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6]。
宜春市三年干预所取得的成果,证明以POL为主的干预方法,结合网络宣传和外展服务,是有成效的,但干预工作仍然严峻,挑战巨大。
针对MSM人群的AIDS干预防制工作,应提高到战略高度进行规划,长期综合干预,努力降低高危行为,倡导安全性行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介绍[C].全国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报告及典型案例.2007.四川,成都.
[2]中国艾滋病呈爆发趋势 "男同"艾滋感染率飙升.网易新闻
/09/1130/16/5PCMS2UG0001124J.html
[3]艾滋病的“盲区”——男-男同性恋传播HIV机理揭秘.南方周末
/content/41747.
[4]马小燕,Mc Farland Willi,张启云,等.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52-1354.
[5]赵敏,普鑫,唐婷婷,等.男性性病患者HIV感染风险意识及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2.
[6]王硕,吴尊友.MSM中HIV阳性者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