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64 例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64 例踝关节骨折临床和手术资料,随访6~36个月。
结果优51 例,良9 例,可3 例,差1 例,优良率93.8%。
结论早期手术,注意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下胫腓关节固定,选择坚强的内固定。
【关键词】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1]。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我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统计64 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4 例,男44 例,女20 例;年龄19~70 岁,平均38 岁。
根据lange hanson分型,旋后 外旋型27 例,旋后 内收型12 例,旋前 外旋型16 例,旋前 外展型9 例,均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时机对开放骨折和软组织肿胀轻且无张力性水泡形成者均予急诊手术,而受伤时间长且又有水泡形成者暂予以石膏托制动于中立位并抬高,配合以药物治疗,待水泡消失(约7~14 d)后手术。
1.3 手术方法按照外、后、内踝的内固定顺序,对外踝骨折用4~6孔钢板预弯后固定,内踝骨折行加压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
如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则于踝关节上 2 cm处用1枚长皮质骨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皮质固定,方向从腓骨后外侧向前20°~35°,拧入此钉时踝关节呈功能位。
后踝可用松质骨螺钉前后方向加压固定,术后视稳定程度选择石膏固定2~4周。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根据苟氏提出的标准[2],优:无痛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显示骨折愈合,本组51 例;良:劳累后踝关节轻度疼痛或不适,背伸或跖屈受限在10°~15°,x线显示骨折愈合,本组9 例;可:时感踝关节酸痛无力,背伸或跖屈受限在16°~30°,x线显示有轻度畸形,本组3 例;差:踝关节负重即疼,跖屈受限在30°以上,外观显示明显畸形,本组1 例。
优良率为93.8%。
3 讨论
3.1 踝关节手术的必要性踝关节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当踝关节骨折时要求整复达到解剖复位。
简单的单踝、双踝骨折能闭合复位,但是随着肿胀消退、固定松动加之病人均为非住院治疗,外固定管理差,常不易维持解剖复位。
即使能维持固定,由于外固定时间长,易造成关节肿胀疼痛等功能障碍。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难以接受长时间外固定。
而三踝骨折,特别是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而手术内固定能够直视下解剖复位,同时重建关节稳定性,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功能障碍和骨折病的发生。
3.2 手术时机由于踝部突出,软组织覆盖少,皮肤菲薄,筋膜内缺乏脂肪,皮下组织疏松,骨折早期(伤后6~8 h以内)肿胀是血肿形成所致,而不是水肿。
在组织真正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形成前进行手术,容易操作,预后亦较理想。
有些病例入院即有水泡形成者只能延期手术,延长了病程。
且由于组织机化,为了显露和复位,需广泛剥离,增大了创伤。
因此,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尤其对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急诊手术。
本组58 例均在伤后6 h内手术,虽有12 例在术后有张力性水泡形成,但经处理切口均ⅰ/甲愈合,功能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