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4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
2. 通过比较,体会运动与静止,发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认识物理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PPT(手抓子弹)你们相信手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板书:标题
新课教学:
一、运动与静止
在让我们带着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欣赏小段视频。
(问题:你都看到哪些物体?他们处于什么状态?)
师:谁来说一说?有补充的吗?
生:……
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
无论是微观粒子还是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运动与静止”。
师:来做一个游戏。
观察”谁运动了”。
要请三位同学做演员。
一分钟学习规则。
哪三个人?请你,。
还有你。
下面的同学看清他们的位置了吗?这一半人闭眼5s.
请睁眼,台上的三人谁运动了?谁是静止的?
(配图)
师:你从哪里看出?
生1:A动了。
BC是静止的。
A从讲台边到了门边,A的位置变化了,BC的位置不变。
生2:C也动了,他先到了北窗,再到讲台。
师: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师再请人补充。
生3:他一直都站在讲台后面。
师:左边两组很多人认为C没有动,而右边都认为C动了。
为什么?
生4:(右边)他刚才闭眼了,没有看到C向右再回来。
师:对的。
C位置改变的过程没有看到。
师(小结):物理学中,这样定义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边说边板书)从这个定义角度,刚才男生为什么运动了?
生:……
师:那静止怎么定义?
生: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变……
(板书……)
下面一段路边所见视频,仔细观察,结合定义,说说其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PPT)
谁先说?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同学踊跃展示自己。
请。
回答。
老师对照PPT请孩子回答。
(骑车人。
汽车。
路边人。
)有不同意见的吗?除了汽车和人,还有别的物体吗?
师:在研究骑车人时,我们看它相对地面,看位置是否改变,这后者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它是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师:参照物一定是地面、树木吗?你来说……。
生:可以是路边人,甚至是自行车。
师:由此可见,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除了我们研究的对象。
通常我们以什么为参照物?
(PPT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
)师:现在同学们能否告诉我;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同时:PPT)
生: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接着观察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师:回答得好。
就是这样判断的。
打出PPT.孙悟空在蓝蓝的天空中,他在向前飞行吗?
生:没有。
师:你确定?
生:可能在飞行,可能没有静止。
师:都有可能,那就是无法判断。
为什么?
生:没有参照物
二、运动的相对性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究。
请同学们看一段“公共车上”视频。
比较上一段路边的视频。
从中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判断他的运动状态。
结果填写在导学单上。
完成以后,进行比较,交流,你们能不能有什么新发现?(附导学单)
3-4min后,让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研究的结果。
生:乘客相对于车静止
汽车相对于路面运动
树木相对于汽车运动
汽车相对于乘客静止
树木相对于地面静止
师: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绝对不变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生:静止也是相对的……。
师:总结的很好。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总结的规律—“运动的相对性”。
PPT展示内容。
下面请大家做导演。
两人一组,可以借助道具,表演一个场景,来体现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可以说她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表演中,作解释说明。
3min后,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对表演和解说都很到位的,进行鼓励。
师:看完了大家的表演,再来看看古代诗歌中的运动与静止。
展示PPT.
学生回答PPT中的问题,体会运动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相对性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现代的生产中,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对运动相对性的知识的应用。
PPT.1.用来模拟飞机飞行的风洞。
为了研制飞机的方便,需要模拟出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的情况,风洞是如何做到的?
生:飞机不动,空气流动。
PPT.2.空中加油
要让飞机在飞行中加油,怎样做到?(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
)
PPT.3.同步地球卫星
同步卫星的运行步调和地球自转一致,看上去好像一直停在地球某点的上空。
用一句说出,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
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生:……
师:现在回到课堂开始的那个问题。
你相信可以抓住飞行中的子弹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做到?
课堂小结: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大家畅所欲言。
课堂练习:几道题目检测一下所学吧。
PPT
反思:这是一节区内的公开课,在组内同事的共同参与听课,磨课之后我制定下了上面的这节课的教学案。
不论的教学环节、小游戏,还是课堂的语言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其中的视频还是自己选择拍摄出的。
这节课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些肯定,自己感到收获丰富,提高不少。
1.改进了“谁动了”小游戏,让概念理解更准确。
在一半人睁开眼,一半人闭眼的情况下游戏,故意让部分人看不到同学走出又返回的过程,造成结论的冲突,自然引出运动的过程性。
2.仿照运动定义,判断人物的运动状态,加深对运动概念的理解。
要求学生仿照定义说话,既是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加深对运动的认识。
,也为后面发现运动的相对性提供了铺垫。
3.恰当运用比较法,发现新知识。
比较学习,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
让孩子自主学习,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