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创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自我进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化腾:创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自我退化之袁州冬雪创作
明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我最近非常、非常喜欢的文章.我推荐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它的作者是马化腾,而是它可以在如此短的篇幅(4000多字)里把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给说透,每个字都是精髓.强烈建议每位希望跟上时代变更的企业管理者收藏这篇文章,并转发给你的朋友.腾讯做到明天这么强大,真的是有原因的.
《马化腾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
从去年合作伙伴大会到现在,已颠末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大家一起向一个开放的、没有疆界的互联网新生态迈出了第一步.大量的创业伙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涌现出来,其中很多团队还取得了初步成功.看到这些新的现象,我既感到高兴,也体会到责任重大.如果说以前腾讯做得好欠好只关系到自己员工和股东,现在则关系到大家,腾讯还必须要促进平台繁荣、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成功.这个转变让我一再思考,除了流量、技术、服务等“硬件”的分享,腾讯还能带给大家什么?换句话说,怎么把腾讯积累的经历和才能开放出去,让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得更加健康繁荣?
一年来,通过对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的观察,我发现,做好一款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讲其实不太难;但是,如何让它持续地运营下去,如何移植一款产品的成功经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成功产品,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腾讯14年来的经历和经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忙.在腾讯外部的产品开辟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
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从这个角度有深入思考,而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外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坚持矫捷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
那末,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坚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矫捷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这就需要我们在疾速变更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企业作为互联网生态外面的物种,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
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我把14年来腾讯的内涵转变和经历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详细包含7个维度:
分别是:需求度、速度、矫捷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退化度.
这里简短与大家一一探讨: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大家可以认为说用户有点须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分歧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好的产品是有魂灵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眼前的理念.有时候开辟者设计产品时总感觉越利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利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感觉自己特别利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利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端.
腾讯也曾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讲非常粗笨难用.后来,我们只好对它停止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毕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
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司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方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知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别,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不管什么春秋和布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辟者有很强的用户感.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干兢兢业业,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接近.
速度:疾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
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八面玲珑地布好局;
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
精美绝伦才推出来;
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
造成资源的华侈.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常常没有太好的成果,因为市场从来
不是一个耐烦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端的.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便可以高枕无忧.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你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他们甚至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平安鸿沟随时有可以被他们突破.
我的建议就是“小步快跑,疾速迭代”.也许每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天天发现、修正一两个
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
有产品感觉了.
所以,这里讲创新的灰度,首先就是要为了实现单点突
破允许不完美,但要疾速向完美迫近.
矫捷度:火速企业、疾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更,
主动变更比应变才能更重要
互联网生态的瞬息万变,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变才能
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主动变更才能更重要.管理者、产品
技术人员而不但仅是市场人员,如果可以更早的预见问
题、主动变更,就不会在市场中陷入主动.在维护根基、坚
持和增强核心竞争的同时,企业自己各个方面的矫捷性非常关键,主动变更在一个生态型企业外面应该成为常态.这方面不但仅是通常所讲的实时企业、2.0企业,社会化企业那末简单.互联网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如果不坚持敏感的触角、矫捷的身段,一样会得大企业病.腾讯在2011年之前,其实已经开端有这方面的问题.此前我们事业部BU制的做法,通过形成一个个业务纵队的做法使得分歧的业务单元坚持了自身一定程度的矫捷性,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敷.
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华侈,鼓励外部竞争外部试错,不测验测验失败就没有成功
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敷.实际上,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还会有一个猜疑:自己做的这个产品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的经历是,在面临创新的问题上,要允许适度的华侈.怎么懂得?就是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你认为这个项目是你在战略上必须做的.去年以来,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外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纷歧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你能说这是资源的华侈吗?我认为不是,没有竞争就意味着
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懂得为“外部试错”.并不是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华侈,不测验测验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以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开放协作度:最大程度地扩大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互联网的一个美好之处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围地卷入协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知足,每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所以,适当的灰度还意味着,在聚焦于自己核心价值的同时,尽可以深化和扩大社会化协作.
对创业者来讲,如何操纵好平台展开协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前做互联网产品,用户要一个一个地积累,程序、数据库、设计等经历技巧都要从头试探.但平台创业的趋势出现之后,大平台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随之大幅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精神集中到最核心的创新上来.
对我个人来讲,2010、2011、2012年以来,越来越意识到,腾讯成为互联网的毗连者也就是帮忙大家毗连到用户以及毗连彼此方面的责任、意义和价值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的转变就是,以前做好自己,为自己做,现在和以后是做好平台,为大家而作.互联网的实质是毗
连、开放、协作、分享,首先因为对他人有益,所以才对自己有益.
对腾讯来讲,我对内对外都反复强调我们作为平台级企业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必定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听听大家对如何运营好开放平台的意见和建议.这毫不是一个姿态,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力.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定是分歧物种有分歧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退化.
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操纵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停止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退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自己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退化、自组织才能
这一年来,我也在越来越多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该以什么样的型态去构建它的组织?什么样的组织,决议了它能容忍什么样的创新灰度.
退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DNA、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退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污染的才能.
我想举一个柯达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柯达是胶片影像业的巨子,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然而,这个掘了胶片影像业坟墓、让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发明,在柯达却被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组织的僵化.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挤,因为企业追求精准、节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很像生物学所讲的“绿色沙漠”——在同一时期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树木,这片树林十分密集而且高矮一致,成果遮挡住所有阳光,不但使其他下层植被无法生长,自己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很差.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型态,所以我倾向于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退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败和华侈,也是复杂系统退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创新度:创新并不是决心为之,而是充满可以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定产品.
创意、研发其实不是创新的源头.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为生态型企业,开放协作度、退化度、冗余度、速度、需求度都比较高,创新就会从灰度空间源源不竭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不是原因,而是成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品.企业要做的,是创造生物型组织,拓展自己的灰度空间,让现实和未来的土壤、生态充满可以性、多样性.这就是灰度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退化.腾讯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坚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停止的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我相信每个创业者都怀有一个成功的胡想,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腾讯14年互联网实践的一点体会.它必定是不完整的,但它同样也遵循“小步快跑”的灰度法则,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大家可以继续发挥和探索.我希望的是,腾讯不但是能让大家赚到钱的平台,更能成为业界一起探索未来、分享思考的平台.以后每年,但凡在创新方面能有所心得,我都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