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42光的反射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光的反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

学习难点:
分析归纳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的结论。

学习准备:
手电筒、电子激光器、平面镜、白纸、白纸板,小针1权、量角器1块、铅笔1支。

知识链接: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速……)
自习
一、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夜晚我们为什么能看见绽放的礼花?白天为什么我们也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呢?
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3.什么是漫反射?什么是镜面反射?举例说明。

二、自习评估
1.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的内容是:;
;。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D.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一个平面内,法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5.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校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鲜花的表面 ( )
A.发生了镜面反射B.发生了漫反射
C.在发光,是光源D.既有漫反射又有镜面反射
自疑
我想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自探
合作探究一:光的反射定律
活动一:光的反射现象
1.示太阳光射向平面镜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
有这个想象相似
2.教师演示:让手电筒的光沿着纸面射向平面镜,并介绍:
入射点(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ON)、入射角(i)、反射角(r)。

活动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即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

现象:
图1
数据记录:
总结(小组讨论交流):
练习:如图2、3所示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图2 图3
合作探究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手电或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他们会感到刺眼;而照在白纸上时,光线则比较柔和。

什么原因?
图4
总结:
思考:
1.射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吗?生活中分别有哪些现象属于镜面反射,哪些现象属于
漫反射?
2. 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现在城市里常出现的“光污染”吗? 自测
1.光遇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 ,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 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 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在镜中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是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的缘故.
3.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0.
,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 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4.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了 ,将月光反射到你的眼睛,而路面比较粗糙,发生了 ,所以相对水面来说就暗一些,水面亮一些;背着月亮走时,水面发生了 ,反射月光,但因角度问题,没有一点月光进入你的眼睛,而路面虽然发生了 ,但还是有一些光进入眼睛,所以路面就比较亮一些,而水面暗。

5.上课时一些同学有时看不清黑板左侧的板书,这是光发生 反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走动的教师,这是光发生的 反射,但两者都 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5所示,作出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
自结 自我评
价:(你学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图5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形容器,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一个正向放置,一个倒置于水平桌面上。

桌面受到甲、乙两容器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甲>F乙B.F甲<F乙C.p1<p2D.p1=p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容器在水平桌面上,桌面所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容器的质量相同,所以总质量相同,故总重力相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F甲=F乙,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甲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根据ρ=m V
可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p=ρgh可得,甲的密度小,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p1<p2,故C正确,D错误。

2.下列实例中,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D.被拉弯的鱼竿
【答案】C
【解析】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B.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C. 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 被拉弯的鱼竿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
点睛: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3.羽毛球因为简单易学,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下列有关与羽毛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力大于羽毛球对球拍的力
B.如果羽毛球的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静止
C.羽毛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
D.羽毛球在接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运动员在发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力与羽毛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
B.羽毛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羽毛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有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羽毛球在接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产生了电荷,B不符合题意;
C.宇宙没有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C不符合题意;
D.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这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铁球用细线系着悬挂于天花板下,把铁球拉到A点由静止释放,铁球在A、C间摆动,B处为铁球运动的最低点。

在铁球运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能量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
A.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B.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C.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D.铁球从A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高度变低,重力势能减小,故A错误;
B. 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高度变低,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
C. 铁球从A到B的过程中,速度变快,所以动能变大,故C错误;
D. 铁球从A到C的过程中因为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强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蛇靠不断吐舌头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辨别物体,这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海绵很容易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蛇靠不断吐舌头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辨别物体,属于扩散现象,这说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
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B .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符合题意;
C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减小,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相互接触后会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使液体的体积减小,不符合题意;
D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因为物体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不符合题意。

7.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浮排F gV ρ=
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变大,气
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D 。

8.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 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乙液体中。

h 1等于10cm ,其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F 1=8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密度为0.8×103g/cm 3
B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C .正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为8×104pa
D .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18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 .根据题意知道,正方体的上表面积是:
S=L 2 =(10cm )2 =100cm 2 =0.01m 2 ,
由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F 1 =8N ,所以,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是:
1218N =
800Pa 0.01m
F p S ==上 由p=ρgh 知道,液体的密度是:
1800Pa =10N/kg 0.1m
p gh ρ=
⨯上 =0.8×103 kg/m 3 , 故AC 不符合题意;
BD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是:
p 下 =ρgh 2 =0.8×103 kg/m 3×10N/kg×(0.1m+0.1m )=1600Pa , 由F
p S
=
知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 F 下=p 下S=1600Pa×0.01m 2 =16N ,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正方体受到的浮力是: F 浮 =F 下 -F 1 =16N-8N=8N , 故B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9.下列几种简单机械,不属于轮轴的是( ) A .盘山公路 B .扳手
C .水龙头
D .方向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盘山公路属于斜面模型,故A 符合题意;
BCD .扳手、水龙头、方向盘都可以归类为轮轴模型,故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 .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D .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利用惯性,故B符合题意;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答案】压缩体积液化
【解析】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我们知道医用氧气瓶是在常温在保存的,所以只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答案:(1). 压缩体积(2). 液化
12.小明把重8N,体积为1.2×10--3m3物体浸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g取10 N/kg)
【答案】8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
V排=V=1.2×10-3m3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2×10-3m3=12N
放手后,物体受到的浮力12N大于物体的自重8N,因此物体要上浮。

当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为8N。

13.我国高原地区居民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受气压的影响,普通锅内水的沸点___________100℃(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答案】低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高原气压低,锅内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又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且气压低沸点低。

所以,高原上普通锅内水的沸点低于100℃。

14.如图所示,一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底面积为20 cm2.杯中水深10 cm,杯和水的总重力为3 N,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 P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茶杯杯壁厚度不计)
【答案】1500 2
【解析】试题分析: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总=3N,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1500Pa;水的深度h=10cm=0.1m,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水对杯底的压力:F′=p′S=1000Pa×20×10﹣4m2=2N。

【考点定位】压力和压强
15.如图所示,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一个重400N的物体A,恰好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A所受地面摩擦力为16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1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________,功率为________,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答案】200J 40W 8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s绳=ns物=2×1m=2m,
拉力F做的功为:
W总=Fs绳=100N×2m=200J。

第二空.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p=W
t
总=
200J
5s
=40W。

第三空.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160N ,则有用功为:
W 有=fs 物=160N×1m=160J ,
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η=W W 有总=160J 200J
=80%。

16.洗手后用力甩手,用力把手上的水甩掉后,水滴最终会落在地上,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惯性(“没有”或“仍具有”)。

【答案】 (受到)重力 仍具有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洗手后用力甩手,用力把手上的水甩掉后,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而向下运动,最终落到地面。

第二空.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17.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 2,则书对桌面的压力为______N ,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 。

【答案】3 60
【解析】
【分析】
【详解】
[1][2]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书对桌
面的压力等于书所受的重力为3N ;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
10-2m 2,对桌面的压强为 225103N 60Pa m
F p S -==⨯= 18.将体积均为20cm 3的木块(ρ木=0.5g/cm 3)和蜡块(ρ蜡=0.9g/cm 3)分别放入装满水容器中,松手静止后,木块所受到的浮力F 1,和蜡块所受到的浮力F 2的大小关系F 1______F 2(填“=”或“<”)。

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cm 3。

【答案】< 10
【解析】
【详解】
[1]将体积相等的木块和石蜡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由于木块和石蜡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故
松手静止后木块和石蜡都漂浮在水面上;物体漂浮时,浮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即F浮=G物=m物g=ρ物gV物;
由于木块和石蜡的体积相同,木块的密度小,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小,即F1<F2;
[2]木块漂浮时,
F浮=G木=m木g=ρ木gV,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水gV排;
ρ木gV=ρ水gV木排;
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V木排=ρ
ρ


V=
3
3
0.5g/cm
1g/cm
×20cm3=10cm3。

19.小明手持自制气压计从4楼走到1楼,气压计玻璃管内水柱会升高。

(__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小明手持自制气压计从4楼走到1楼,瓶内压强不变,外界压强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压计玻璃管内水柱会降低。

故错误。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请画出小球所受浮力示意图。

(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浮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过小球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符号F浮表示,答案如图:。

21.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先沿长力F,然后过O点作力F沿长线的垂线,垂线段长是力F的力臂,如图:。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实验桌上有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三种规格的注射器A、B、C (容积分别为20mL、10 mL和2 mL)、刻度尺一把.要求利用现有器材粗略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定器材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手握针筒水平向右缓缓拉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粗略地认为:当活塞滑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与________(必须写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一对平衡力.
(2)该同学选用注射器B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应换用注射器
________(A/C)进行实验.
(3)该同学正确操作,弹簧测力计被拉到4N时活塞开始滑动,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为4.80cm,则大气压值为_______Pa.
【答案】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C 9.6×104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本实验中应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当活塞匀速滑动时,活塞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二空.注射器越粗,横截面积越大,即受力面积越大,据p=F
S
可知,压强一定时,活塞受到的
大气压力越大,拉力和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所需拉力增大,因此应换用较细注射器C进行实验. 第三空.据题意,F=4N,V=2m L=2cm3,L=4.80cm,
据V=SL得注射器C的活塞的横截面积:
S=V
L
=
3
2?cm
4.80cm
≈0.42cm2,
则大气压值为:
p=F
S
=
2
4N
0.42cm
≈9.6×104 Pa.
23.某小组同学利用水和酒精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ρ酒精=0.8×103kg/m3)
(1)第一次实验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分析比较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可初步得出: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___________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________N。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还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原理;
(4)该实验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
A.寻找普遍规律B.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C.控制变量
【答案】1 ①②③(或④⑤⑥)密度 1 阿基米德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第一次实验物体所受浮力为
F浮=G-F=4N-3N=1N
(2)[2]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选择序号
①②③(或④⑤⑥)进行实验。

[3]由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水的密度较大,物体所受浮力较大,可以得到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4][5]由①数据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100cm3,所以排开水的质量
m排=ρ水V排=1g/cm3×100cm3=100g
排开水的重力为
G排=m排g=100×10-3kg×10N/kg=1N
可见
F浮=G排
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4)[6]该实验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利用不同的液体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其目的是寻找普遍遍规律,故选A。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住在禅城的小明一家在国庆假期自驾车外出旅游,返程时发现了如图所示交通指示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禅城最快需要多少时间?
(2)若小明爸爸驾车从交通指示牌处以规定的最大车速匀速行驶了0.5 h,在余下路程中遇到了堵车,花费了1 h才到达禅城,那么在余下路程中汽车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1)45min;(2)20km/h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牌到禅城这段路程,速度不能超过80km/h;“禅城60km”从标志牌到禅城的路程s=60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禅城最快需
要的时间 60km 0.75h=45min 80km/h s t v === (2)以规定的最大车速匀速行驶了0.5h 所走路程
s 1=vt 1=80km/h×0.5h=40km
余下路程
s 2=s-s 1=60km-40km=20km
余下路程的平均速度
2220km =20km/h 1h
s v t '== 答:(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禅城最快需要45min ;
(2)在余下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0km/h 。

25.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薄壁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杯子和水所受重力为3N ,高为9cm ,底面积
为0.003m 2;水深6cm ,水的密度为1.0×
103kg/m 3,g 取10N/kg 。

求:(1)水杯对桌面的压强p 桌;
(2)水对杯底的压强。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1000Pa ;(2)600P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 桌=F S =G S =2
3N 0.003m =1000 Pa (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ρ水gh=1.0×103kg/m 3×10N/kg×0.06m=600Pa
答:(1)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 ;
(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600Pa 。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体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大小为200N,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N F2=200N B.F1=0N F2=0N
C.F1=200N F2=0N D.F1=200N F2=200N
【答案】A
【解析】
【详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所受的合力为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对A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间摩擦力F1等于零;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所受的合力为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对B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受到力F的作用,因为合力为0,所以B、C间一定有摩擦力,且摩擦力大小F2等于力F 的大小,即F2=F=200N.
故A正确。

2.体育频道转播的象棋大赛,棋子被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棋盘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此时棋子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小于它的重力B.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C.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它的重力D.方向竖直向下,大小大于它的重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棋子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那么肯定有竖直向上的力作用,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

故选C 。

3.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

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

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A
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
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D .探测器在AB BC CD 、、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AB BC CD G G G <<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压强的变化速度体现的即为深度的变化速度,由图像可知A
B 段压强变化的速度小于CD 段压强变化的速度,因此AB CD v v <;
B .由图像可知CD 段压强逐渐减小,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深度越浅压强越小,因此处于上浮过程中,同时据阿基米德原理F ρV g =浮液排 可知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