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江苏赏花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江苏赏花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王睿郁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王睿郁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赏花经济,顾名思义就是由赏花带来的联动经济效应,它涵盖了赏花带动旅游、休闲、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创造的经济效益。

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步升级,由过去以物质消费为主向文化精神消费提升,赏花由自发观景向多维度体验转变,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重要的消费产品。

近年来江苏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赏花经济不可或缺。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春季赏花与休闲观光借助植物的色、香、姿、韵,融合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满足游人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依托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主体,让游客欣赏自然美景、品尝农家饭菜、购买乡土特产,一举多得。

全省各地围绕花事活动做文章,组织开展各类花事节庆,以赏花汇聚人气,带动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增收,成为休闲观光农业的新亮点。

花事主题活动四季常开。

江苏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种花卉生长,种花养草传统由来已久。

主要赏花种类有一月腊梅、二月梅花、三月桃花油菜花、四月樱花、五月牡丹、六七八月荷花、九月桂花、十月十一月菊花和十二月温室盆栽花,尤以
梅花、樱花、桃花、油菜花以及荷花最受游客青睐。

以花为主题江苏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花事活动。

据统计,2014年江苏休闲观光农业各类节庆活动中,以“花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占22.8%,仅次于旅游38.6%、文化27.2%,位列第三,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节”的赏花经济格局。

花事节庆品牌名扬四海。

江苏每年举办各50多个类赏花节庆中,著名的有南京国际梅花节、苏州西山梅花节;南京樱花节、无锡樱花节;无锡阳山桃花节、张家港凤凰桃花节、徐州新沂春山花海桃花节;苏州拙政园杜鹃花节、连云港玉兰花会,兴化油菜花节、泰州中国溱潼万朵古山茶赏花节、常州月季花会、苏州虎丘花会、常熟牡丹花会和盐城大丰梨花节等,大多数花节都举办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活动,成为展示形象、吸引投资的重要载体。

赏花经济主体不断涌现。

几年来江苏通过举办各类花事节庆活动,成功创建和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知名载体,全省一定规模的赏花胜地有50多家。

有全省首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千岛菜花”闻名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兴化垛田;有“民国村镇规划第一村”之称的“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江苏大丰新丰镇
的荷兰花海,连片种植郁金香面积全国最大、种类最多;有连续举办23届常熟(尚湖)牡丹花会的“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拥有9大色系、300多个品种、5万多株国内外牡丹。

赏花产业链条加快延伸。

赏花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精细化工业等结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蜂蜜、蜂王浆、荷叶茶、花茶、植物精油、玫瑰醇露等天然产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种质资源,促进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

盐城大丰通过举办梨花节,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汇聚人气,除了夏季卖梨、开发梨木梳、梨花丝巾、吉祥物玩偶等系列产品,组织举办梨花成人礼仪式、“梨花闹”美食嘉年华、现场制作梨膏糖、“香雪海”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赋予梨花古典的文化内涵,让游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赏花带动经济成效显著。

赏花吸引大批投资者参与开发赏花经济,延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涌入花海田间,为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全国最美油菜花海”的兴化市缸顾乡千岛菜花景区,自2009年举办千岛菜花旅游节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
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0多亿元,吸引投资项目240多个、总投资达300亿元。

无锡雪浪山景区2012年从法国引种80亩薰衣草打造“太湖边的普罗旺斯”,人
工开凿“苏南第一漂”,游客剧增,2014年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为开园时的80多倍。

当前赏花经济尚处于自发形成阶段,在快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瓶颈问题:
花期短暂与巨大消费需求不对称。

赏花经济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樱花、梅花等,时间大多在春季,最佳花期通常15-30天,有的如郁金香最佳花期只有6天。


客选择在最佳花期出行,赏花景点游人过分集中。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和高铁时代来临,人们能远距离出游赏花。

有的地方利用赏花举办节庆吸引人气,招商引资,盲目巨量投入,游人潮高峰期后,景区基础设施无人使用,大部分时间闲置,浪费资源和资金。

有的没有科学规划,缺乏全产业链及配套市场的策划理念,还未形成完整赏花经济产业链,面对游客暴增和人气估计不足,应对方案措施不够。

基础设施与景点承载能力不对称。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差,有的道路基础设施是为赏花旅游临时建设,大量游人集中在景点景区活动,景区负荷短时间剧增。

利用桃园、梨园等果园开发的花事节庆和景点周围缺乏相关配套,修建道路时忽视停车场建设,赏花高峰期间容易造成周边停车难、行车难。

一些休闲农业景点的管理人员是当地村民,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旅游要素与游客消费需求不对称。

景区景点缺乏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有的农家
乐卫生状况堪忧,游客难以品尝到美食;有的景区准备不足,游客难以购到特色土产;有的景点活动单一,缺乏现场互动,游客难以尽兴。

游客因花而来,却很难因花停留,游人来了不少,钱却没留下多少。

配套服务不能令人满意,游客不愿在吃住购等方面消费,很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文化内涵与赏花经济发展不对称。

赏花旅游重复单一、同质竞争现象严重。

项目一哄而上,没有系统地开发利用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缺乏文化底蕴和根基,文化内涵不足,不能为游客提供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无法让游客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变迁等,丰富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留不住客人。

有的景点产业链条短,除赏花外缺少配套项目,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少。

以江宁休闲农业为例,近年来休闲农业有声有色,打造了石塘人家等知名景点,但游客除了赏花、吃农家饭、买草鸡蛋外,没有特色纪念品可选,还停留在浅层次。

当前赏花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外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争相效仿、相互竞争、举办花展花节,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二是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特别是“自驾游”、“高铁团”等旅游出行方式升级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三是赏花产业资源分散城建、园林、环保、农业、林业等不同行业部门,统筹资源打造赏花游精品工程难度大。

同时,江苏发展赏花经济潜力巨大优势,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地理位置优越。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是国内赏花旅游消费的黄金区域,消费需求旺盛;陆海空高速交通网络与京、沪、杭等地连接更加紧密,高铁网络加快了江苏周边1小时、2小时、5小时城市交通圈、旅游圈、生活圈的形成,双休日更是迎来众多“高铁赏花团”、“网购游玩团”等,赏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良好产业基础。

江苏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处,气候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雨量充沛,温度、光照、湿度适宜多种花卉生长。

江苏是农业大省,发展赏花经济潜力巨
大。

2014年全省花木面积220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观赏苗木181.2万亩,盆栽盆景10.4万亩,鲜切花6.2万亩;果园415万亩,其中桃园63.8万亩、梨园57.1万亩、苹果园46.8万亩,设施果园60.6万亩;茶园51.3万亩,油菜种植面积450多万亩,这些产业为赏花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较强。

江苏农业科研机构多、高等院校多、科技创新能力强,为江苏赏花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江苏是全国最早开放地区之一,市场化程度高,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大型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迅速发展,为江苏赏花经济注入强大发展活力。

近年来政府扶持力度大,“三资”总量大、增速快,民间资金相对宽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大众消费时代来临。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500美元是旅游产业爆发性
增长阶段,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年人均出游7次以上,我国为1次。

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7485美元,旅游成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潜力巨大。


苏2014年人均GDP13345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州达21176美元,无锡20600美元,南京17538美元,宿迁市也有6522美元。

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及带薪休假组合,为赏花经济提供经济支撑和时间保证。

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人们自觉的消费需求发展赏花经济,充分利用赏花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为游人提供热情接待和周到服务,让他们放心消费和尽情感受,留下美好记忆和浓浓回味,更为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科学制定规划,引导有序发展。

统筹规划,整合赏花资源,将赏花经济发展规划与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有效对接。

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花卉谋划赏花经济,打造特色明显的赏花基地,培植功能齐全的精品景区、推出内涵丰富的精品线路,形成以种植、加工、踏青、赏花、采摘为内容的赏花产业链。

因地制宜,依据资源禀赋和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结合市场消费需求明
确发展定位,打造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景区。

因时制宜,“春有桃、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开发夏秋冬的“赏花经济”,与春季花展形成“错时竞争”,合理有序安排花卉节会活动,培育赏花经济知名品牌。

加大扶持引导,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

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需求,加强观光步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科学人为供控延长花期,优化赏花品种和种类,变短时火爆为“四季花开”,摆脱赏花经济对花期的依赖。

如郁金香最佳花期只有6天,通过科技手段可持续1个月左右。

加强花卉鉴赏的引导,由樱花、桃花、菜花等“点”扩展到梨花、郁金香、向日葵、菊花等“面”,让四季有花可赏,赏花经济更可持续。

丰富文化内涵,深化链式开发。

赏花经济花是媒介、文化是灵魂。

要依托农业景观、农村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等,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与观赏、品尝、劳作、体验、休闲、度假、购物等有机结合,彰显个性风格,创新区域特色品牌。

拉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提升赏花经济溢出效应。

要跨界延伸产业链,把现代创意、民俗风情和赏花文化结合起来,以文化创意创造好风景和意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感受和体验,促进赏花经济持久发展。

打造以花为核心的主题链,要统筹好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融入文艺表演、摄影写生、体育赛事等,打造赏花休闲观光平台。

加强宣传推介,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开展赏花经济营销推介,引导理性选择赏花目的地。

借鉴日本樱花“花情详报”的宣传策略,绘制权威“赏花经济带”地图,持续宣传各地主要赏花活动的开放时间、开放区域等情况,引导公众赏花预期,游人根据花情安排生活与出行。

利用商店、酒店、旅游用品店等商业场,
配置花为主题的各式产品,营造赏花节庆良好气氛,增强赏花热度与影响力,引领赏花经济热潮。

同时以利用微博、微信、APP等公众平台,基于大数据和云媒体,加快智能化信息采集和数据库整合共享,为游人出行安排、管理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合理应对措施等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