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
1.课题:北京的春节
2.目标:通过2个课时的研究,学生能够自主研究15个
生字,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字词,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默读课文,了
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
XXX“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XXX
笔下的春节与XXX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3.第一课时:
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研究,学生能够自主研究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字词,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默读课文,了解课
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XXX“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具:课件、歌曲《新年到》
准备:
1.准备播放歌曲《新年到》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准备课件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准备课件3,出示词语,读一读。
观察特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新年到》,创设出过年热闹、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出示课件1,让学生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
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接着揭示课题“北京的春节”,引导学生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二、研究字词,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引导学生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3,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观察特点。
三、拓展阅读,对比分析
通过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XXX笔下的春节与XXX
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了解春节在不同地方的不同风俗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四、课堂练,巩固知识
设计课堂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配对练、填空练等,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拓展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拓展所学知识,如写一篇关于自己过春节的文章、收集不同地方的春节俗等,以加深学生对春节的了解。
腊月初九,孩子们开始买杂拌儿、爆竹和各种玩具。
到了腊月二十,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小年节,人们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大家开始扫除,准备充足的食物。
除夕这一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点灯、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初六,铺户开张,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孩子们放花炮,还可以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正式结束。
详写的部分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个部分。
作业: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
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2.比一比,再组词: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煮腊八粥、
做新衣、逛庙会、泡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放爆竹、点灯笼。
4.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1.元旦、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2.年、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木材资源。
色彩,声音等多个方面描绘了除夕的热闹场面,让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节日气氛。
3.春节。
【出示课件12】
1)舒乙笔下的春节:“舒乙的春节里,有祭祖,有除旧布新,有拜年,有赏花灯,有吃年夜饭,有看春晚,有放鞭炮。
”
2)XXX笔下的春节:“XXX的春节里,没有热闹的鞭炮声,没有缤纷的花灯,没有喧闹的庙会,只有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春晚,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
3)XXX笔下的春节:“XXX笔下的春节里,有热闹的庙会,有红红的灯笼,有喧闹的鞭炮声,有各色的年画和花灯,有团圆的年夜饭,有看春晚,有放鞭炮。
”
通过对比三位作家笔下的春节,可以看出他们对春节的表现方式不同,XXX和XXX更注重家庭团聚和温馨气氛,而XXX则更强调春节的热闹和喧闹。
这也反映了不同人对春节
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
通过深入详写片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XXX笔下的北
京春节,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
并通过对比舒乙、XXX和XXX三位作家的笔下春节,让学生理解不同人对春节的理解
和表现方式不同。
际经验,对比感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内涵。
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XXX先生的写
作技巧,采用总—分—总的段落结构,重复表达强调重点,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和感染力。
同时,详略得当的写法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北京的春节俗,包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等时间节点,以及热闹喜庆的团圆氛围。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描写,如XXX和XXX,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风格描绘了春
节的民俗和风味。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通过阅读链接,感受了名家笔下的春节的不同之处,并与同学交流。
最后,课堂作业设计了填词、阅读理解和标点等多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
本单元讲述了北京的春节俗,通过XXX先生的文字描绘出了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了解北京春节的俗和特色;
3.通过研究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忙碌、喜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
喜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俗和特色;
2.研究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忙碌、喜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难点】
1.理解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忙碌、喜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方法】
1.交流法;
2.体验法;
3.阅读法;
4.讲解法;
5.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相关视频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节日氛围;
2.提问: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二、研究文本(30分钟)
1.分段阅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氛围;
3.让学生自己找出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语言特色,进行讲解和解释。
三、体验过年(15分钟)
1.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过年的经历和感受;
2.展示学生带来的过年物品或照片,让学生互相分享。
四、总结归纳(10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重点,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不要过于琐碎;
2.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
3.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和文化内涵;
4.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过年的氛围
和俗。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用各种米、豆和干果熬成。
此外,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都会吃饺子。
二)除夕夜是春节的第一个。
这时,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人们在一起聊天、打牌、看春节晚会。
午夜时分,鞭炮声响彻整个城市,人们在欢呼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初一是春节的第二个。
男人们要外出拜年,女人们则在家接待客人。
小孩则会去庙会,逛逛花灯、吃吃小吃、玩玩游戏。
这一天,北京城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四)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第三个,也是元宵节。
这天晚上,人们去观赏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北京的花灯以其精美的制作和奇特的造型而著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五)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人们开始收拾节日的残局,回归平凡的生活。
但对于北京人来说,过完春节并不意味着生活就恢复了平静。
他们仍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
孩子们准备过年,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句子:“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
2.谚语:“小年过,大年头”。
说明小年是春节的“彩排”,
预示着大年即将到来。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是因为除夕夜家家
都会赶做年菜,其中包括各种肉、鱼、青菜等,相当于一场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4.腊八蒜的做法是将大蒜泡在盐水中,让其自然发酵成腊
八蒜。
5.句子:“腊八蒜色味双美,是腊八节的一道美食。
”
6.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有: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
意儿。
7.“零七八碎儿”指的是各种杂拌儿,包括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8.过渡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
9.句子:“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孩子们准备过年->腊月二十三过
小年->除夕真热闹->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男女老少拜年、庙会、铺户开张。
和传统的北京春节俗。
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联。
黑黑白白的。
把智慧和美好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年糕。
甜甜腻腻的。
把幸福和甜蜜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烟花。
五颜六色的。
把欢乐和祝福带回家。
过年就是团圆。
温馨浓浓的。
把家庭和爱情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