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39-内酰胺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 1. 变态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表现: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一)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 1、抗菌
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
差,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2、用于G-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感染(二)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mipenem) 1、抗菌谱广,作用强,对多数G+、G-菌有
效,对厌氧菌是?-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者。

2、不仅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作用 3、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此酶的特异性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 4、临床用于G+、G-菌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 antibiotics) 1. 化学
结构与分类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青霉素类的基本
结构为6-氨基青酶烷酸 B: ?-内酰胺环,A:噻唑环 B: ?-内酰胺环,
A:噻嗪环一、共性 2. 抗菌机理(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
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 PBPs),抑制
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
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3.作用特点为繁殖期杀菌剂对G+菌的作用强对人体毒性小 4. 有交叉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头孢菌素类部分交叉过敏部分交叉过敏天然青霉素半
合成青霉素(一)产生水解酶 : ?-内酰胺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陷
阱机制、牵制机制(三)靶位结构改变(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五)
增强药物外排 (六) 自溶酶缺少 5.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二、青霉素类抗
生素(Penicillin Antibiotics)分类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 G(Penicillin G)化学性质:不稳定(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体内过程】 1、吸收:不耐酸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抗菌作用】繁殖期杀菌剂抗菌谱: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
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 2、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产气夹膜梭菌等 3、G-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5、放线杆菌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_内酰胺
酶不稳定【临床应用】首选用于敏感的G+球菌、 G+杆菌、 G-菌、螺旋体所致的感染。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及败血症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2、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

3、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疖、痈、败血症。

5、G+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炭疽病、气性坏疽 6、G-球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敏感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淋病,百日咳。

7、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8、放线菌病防治:(1)
询问过敏史,过敏者禁用;(2)准备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下;(3)皮试: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停药3天以上重作皮试;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4)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5)避免饥饿时注射;(6)专用注射器,药物新鲜配制;(7)用药后观察30min, 无反应方可离去。

(8)一旦发生,立即抢救,肾上腺素,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机理:(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内毒素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 3. 其他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二)半合成青霉素 1. 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青霉素V(penicillinV)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特点:? 耐酸不耐酶 ? 可口服 ? 抗菌谱与青霉素同――用于轻症感染 2. 耐酶青霉素类――异唑类青霉素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 )氟氯西林
(flucloxacillin)特点:? 耐酸耐酶 ? 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
G ?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强,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3.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特点: ? 耐酸――可口服; ?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
胆道感染。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
西林(ticar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阿洛西林
(azlo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特点: ? 不耐酸不耐
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
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5.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替莫西林
(temocillin)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特点: 1.对G-菌强, G+
菌弱,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抑菌药,靶位为PBP2 。

3.主要用于G-杆菌
所致的尿路感染。

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
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抗菌谱广,作
用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常用头孢菌素的
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 cefalothin 头孢唑啉 cefazolin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头孢拉定 cefradin 等第二代: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等第三代: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他定 ceftazidime 头孢哌
酮 cefoperazone 第四代:头孢匹罗 cefpirome 头孢吡肟 cefepime 头孢利定 cefolidin 头孢噻利 cefoselis (一)体内过程 1.
吸收: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但某些头孢菌素如:
头孢氨苄可口服 2.分布: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
分布于前列腺、眼房水、胆汁,可透过血脑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主要经胆汁排泄(二)抗菌作用抗菌谱: 1. 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
对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2. 第三代和第四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G+菌作用弱,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三)耐药性:一代比一代稳定。

(四)临床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用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感染,一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作首选药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用于重症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尿路感染(五)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 2. 肾毒性:第一代多见 ,四代基本无。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等
3. 静脉炎或出血倾向: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防治:Vit K
4. 高钠血症:大量静脉注射钠盐
5. 其他:“醉酒样”反应、二重感染等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抗菌谱酶稳定性用途肾毒性 G+ G- 第一代
强弱青霉素酶稳定耐青霉素酶铜绿假单胞菌 ?-内酰胺酶差金葡菌感染及厌氧菌无效第二代强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