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20·金寨县青山中学高三月考)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某某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

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

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以353352票获得通过。

该材料表明( C )
A.尚博隆成为某某国之父
B.法兰西第三某某国终于建立
C.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
D.某某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一票某某”,这体现出法兰西某某之路的艰难,君主派的势力依旧很强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是材料要体现的主要含义;B选项没有挖掘出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错误,一票某某说明某某派势力不是很强。

2.(2020·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到多变时代。

这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 D )
A.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
B.某某某某派内部权力之争
C.君主立宪派内部权力之争
D.王权与公利地位的变化
解析:法国大革命后到19世纪晚期,虽然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并一度出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但是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某某派之间,即王权和公利地位上的反复较量,故D正确;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公利地位也不断扩大,虽有反复,但总趋势是某某制代替了君主制,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某某派之间,而非封建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争,更非君主立宪派内部权力之争或某某某某派内部的权力之争,排除A、B、C。

3.(2020·某某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某某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C )
A.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解析:材料中亨利希望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国旗,而君主派不同意,说明君主派主X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答案为C;材料体现不出君主派是否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A 错误;君主派拥护亨利,但不赞同使用大革命之前的国旗,说明他们不主X恢复封建君主统治,B错误;材料看不出君主派是不是地主阶级的代表,D错误。

4.(2020·某某高三月考)有研究表明,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宪法颁布的近100年中,法国经历了某某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 )
A.适度集权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
B.专制政体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某某体制限制了经济发展活力
D.帝制有利于进行工业技术革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后的百年间,由于适度集权,在法兰西第一、二帝制时期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更加繁荣,A项正确;自17、18世纪以来,专制政体严重制约了生产力水平,B项错误;大革命后的法国党派林立,政治动荡,是政治环境而非某某政体限制了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帝制时期是在一定的集权环境里推动了工业技术的革命,不是帝制直接促进工业技术革新,D项错误。

5.(2020·某某祁县中学高三月考)1870年,法国《喧哗》杂志上刊登了漫画《这次轮到谁了?》。

画中的主人公是法国人民,穿在刺刀上剥掉了毛的鹰是破产的第二帝国的象征,杂乱地堆在地上的三角帽、伞、梨等是“帝王陈列馆”的象征。

该漫画旨在( B )
A.号召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宣扬某某政体必胜信念
C.讽刺帝制追随者的腐朽
D.表达对普法战争的失望
解析:材料“穿在刺刀上剥掉了毛的鹰是破产的第二帝国的象征,杂乱地堆在地上的三角帽、伞、梨等是‘帝王陈列馆’的象征”体现的是帝制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强调的是某某政体必胜的信念,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推翻帝制,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关,A选项排除;讽刺帝制追随者的腐朽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某某制的发展,C选项排除;材料与普法战争无关,D选项排除。

6.(2020·某某高三月考)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担心这个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

1875年5月发生了刺杀威廉一世的事件,俾斯麦以此为由提出取缔社会某某党,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予以拒绝。

材料说明当时德国( B )
A.首相对帝国议会负责
B.工业化发展促进某某增强
C.君主立宪制下宰相没有实权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权力的上升显然是工业革命在德国进行,促使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权力的意识提高,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排除。

C项,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赋予宰相较大权力,排除。

D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不同,不能形成利益同盟,排除。

7.(2020·某某高三月考)19世纪初,德意志境内有30多个邦国。

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须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

其结果( A )
A.为德国统一创造了前提 B.确立普鲁士的霸主地位
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使该地迅速实现工业化
解析:题干强调1834年1月1日零点,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经济的统一有助于政治的统一。

故答案为A项。

B项,普鲁士霸主地位确立表现为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统一关税仅是18个邦国还有10多个国家没有参与,因此无法得出德意志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排除;D项,1871年德意志统一推动该地迅速实现工业化,排除。

8.(2020·某某省定远中学高三模拟)1871年德国全国4 10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63.9%。

1910年德国全国人口6 492.6万,农村人口占40%,城镇人口占60%。

这说明( D )
A.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的政治变革
C.德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化最快的国家
D.市场统一推动了德国生产力发展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从1871年到1910年德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以后,统一的市场推动了德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是德国的政治变革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德国是当时世界上工业化最快的国家,排除C 项。

9.(2020·某某高三模拟)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

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C )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某某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

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

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

德国的社会革命有其局限性,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

10.(2020·某某某某市尚德中学高三月考)1871年德国统一后,由于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所以帝国议会无权通过任何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也无权监督政府或要求政府报告政务。

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C )
A.帝国议会已形同虚设 B.某某的发展较为缓慢
C.有其独特的某某政体 D.政府权力受限制较小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统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所以形成了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独特某某政体,故选C项;形同虚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其发展缓慢的结论,排除B项;德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但不代表政府权力受限制较小,排除D项。

11.(2020·某某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三月考)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
立了君主立宪制。

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D.君主有权修订法律
解析: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和德国的内阁首脑都有君主任命,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答案为A;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君主有权修订法律仅符合德国,排除B、D;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C错误。

12.(2020·某某高三质检)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完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后,最终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获得原样通过。

据此可知,该宪法( D ) A.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宗旨 B.完全被俾斯麦所操控
C.体现了政府权力制衡性 D.具有形式上的某某性
解析:宪法由帝国议会通过,说明宪法体现了“民意”,因而具有形式上的某某性。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维护国家统一性,且宪法的宗旨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地位,排除;B项,虽然材料体现了俾斯麦主导了宪法的制订与通过,但不能说明其操控了宪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间权力分配,也就不能说明权力制衡性,排除。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
13.(2020·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某某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州’……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等信息即可得出“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结论,此外,结合相关所学还可以从松散的联盟难以应付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二小问“特点”,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结论。

(2)第一小问“因素”,依据材料“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德意志人民要某某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传统等方面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国家统一对民族发展的影响角度论证。

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1)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联盟难以应付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的要求;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普鲁士的王朝战争。

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传统。

(3)关系:分裂国衰,统一国兴。

论证:隋唐时期,国家大一统,国力强盛,各民族繁荣团结;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14.(2020·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部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信息,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说明。

依据材料表格中“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的信息从“近代某某政体扩展、代议制某某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多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等提取主要表现。

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从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国建立近代代议制的类型以及德意志、意大利结束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完成民族和国家的统一等回答。

答案:表现:近代某某政体扩展;代议制某某进一步发展;更多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说明:德意志、意大利建立近代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国最终确立某某制英国、法国进行议会选举权方面的变革;德意志、意大利结束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完成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