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启示:选官制度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公开、
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
返回目录 13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图解历史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返回目录 14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材史料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民国时期的文官、公务员等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 员等级制与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有何关联? 提示: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度并有所 变通,由四级九等变为四等三十七级。
返回目录 17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公务员制度 (1)形成
1993年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_公__务__员__考__试__录__用___制度建立
2005年
通过《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公__务__员__法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返回目录 8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误区警示 废八股≠废科举
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八股取士,但是并未废除科举制度,只是改试策论、时政 等。1905年下令从1906年开始废除科举制。
返回目录 9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材史料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概括袁世凯的核心主张及目的。 提示:主张:废科举,设学堂,普及新学。目的:培养新政人才;开通民智,普 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清王朝统治,换取列强支持。
全面认识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1)特点:历程曲折反复;体制逐步完善;制度新旧杂陈。 (2)影响 ①积极影响:推动了晚清官制改革,为社会发展积累了人才,推动了学堂教育 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局限性:存在着急功近利、新旧杂陈、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变革的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返回目录 2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 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标准 2.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时空 坐标
返回目录 3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01
必备知识·夯基固本
(3)培养了新式人才。“废科举、兴学堂”培养的学生具有新式思维,通过新式 教育学习新技术,成为国家需要的新式人才。
(4)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正是从此开始,中国迈 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
返回目录 28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唯物史观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理化 植物动物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返回目录 26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 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文与自然科学并举;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忠孝) 色彩;注重实用人才(通才)的培养。
——摘编自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返回目录 24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结合材料,谈谈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和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原因:清末科举考试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失去了为清王朝服务的 功能。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式人才;另一方面,新的选拔制度 的缺陷加剧了政治动荡,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导致20世纪初期社会动荡。
返回目录 4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识点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废除科举制度 (1)背景: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 一系列变化。
返回目录 5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2)表现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戊戌 变法
①1898年,加设___经__济__特__科___,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清末 新政
①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大__学__堂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 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②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 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被废除
返回目录 25
第二单元 员的选拔与管理
2.“癸卯学制” 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中学 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部分)
注 : 1903 年 7 月 清 政 府 命 张 百 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 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 “癸卯学制”。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返回目录 7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留学生选官制度 (1)内容: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分别赐予进士、__举__人__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2)地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 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官员
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
甄别
选拔
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 意义
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返回目录 12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国民政府时期 (1) 确 立 :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1929 年 制 定 《 公 务 员 任 用 条 例 》 , 1933 年 颁 布 《___公__务__员__任__用__法____》。 (2) 依 据 : 以 北 洋 政 府 时 期 的 文 官 制 度 为 基 础 , 继 承 、 吸 收 了 中 国 传 统 __考__试__监__察____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3)内容 ①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 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③允许__女__子__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返回目录 15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识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 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____选__拔__、__任__用__、__考__核__、__监__督__、__交__流__、__培__训___ 等内容。 (2)过程 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 干部制度。 ②后来,建立了在___中__共__中__央__及__各__级__党__委__组__织__部__门_____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 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③改革开放以后,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 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 2006年
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
返回目录 18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内容: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采用__公__开__考__试____、严格考察、___平__等__竞__争___、____择__优__录__取__的办法。
返回目录 10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识点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2)内容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__考__试__院___,主管人才的选拔 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___任__用__、__监__察____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返回目录 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本
目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01 必备知识 夯基固本
录
CONTENTS
02 合作共研 素能提升 03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回目录 1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2.北洋政府时期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制度 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__文__官__考__试__法__草__案____》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 建设 制度建立的标志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 考试
官考试由政事堂__铨__叙__局___负责
返回目录 6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学堂选官制度 (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__外__务__部___,设农工商部、巡警部、 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2)制度更新: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 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3) 学 堂 选 官 : 1904 年 初 , 清 政 府 颁 布 《 ____奏__定__学__堂__章__程____ 》 , 统 一 全 国 学 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返回目录 22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02
合作共研·素能提升
返回目录 23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视角一 获取解读信息 1.科举制的废除 材料 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 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 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 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返回目录 16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意义 ①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 ___科__学__化__、__民__主__化__、__法__制__化__、__现__代__化____,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 度。 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返回目录 20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材史料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公务员。据史料概括国家公务员有何显著特点。 提示: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待遇。
返回目录 2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构架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 了活力。
返回目录 19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概念阐释 党管干部
党管干部是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指导下,吸取革命战争年 代根据地的干部管理经验和借鉴苏联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在整个干部管理体制形成 和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党管干部。
返回目录 27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历史解释 晚清教育变革的影响
(1)冲击了封建社会旧教育制度。从洋务运动起,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板块逐渐 松动。经过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封建旧制度的枷锁被国人进一步打碎。
(2)促进了西学的引进及传播。大量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等译著出现在新式 学堂中,西式科普读物等书籍也被译介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