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概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虚拟旅游作为一种新形势的旅游形式,迅猛增长,这一模式的旅游方式也逐渐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旅游者通过虚拟网络对难以达到或者不易到达的景点进行虚拟的旅游,在旅游前也会通过网络前得到相关的旅游信息。就我国目前的信息网络发展情况,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网站的制作情况和技术支持、美观程度都会对旅游者的视觉产生冲击,进而刺激感官神经和心理想法,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得出行意愿。因此,研究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对景区、景点的旅游策略制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4、论文定稿时间——2011年3月24日-2011年3月31日
5、送交论文时间——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8日
6、论文答辩时间——2011年4月16日-2011年4月24日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单 位
职称
所 承 担 任 务
谷明
管理学院
副教授
论文写作的全部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课题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技术开发;D—实验设计;E—其它;
[25]王润玲. 基于散客市场的虚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2009.
[26]卢政营. 国外网络虚拟旅游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 旅游学刊,2009,(12).
[27]郑鹏. 基于虚拟旅游的营销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2008.
[32]查爱苹. 虚拟现实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5,(4).
[33]张清、王雪、武月娟. 浅析网络虚拟旅游类型[J]. 湘潮(下半月),2010,(6).
[34]彭飞. 虚拟旅游应用与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10,(8).
[35]何晓琳. 虚拟旅游的优势分析及其运作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22).
[7]虚拟旅游营销之七种武器[J].旅游时代,2008(4):22.
[8]蒋文燕,朱晓华,陈晨.虚拟旅游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7(14):53-57.
[9]郑鹏,马耀峰,李天顺,李创新,亢雄.基于虚拟旅游的网站实现与镜像体验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2):107-111.
[10]余汝艺. 虚拟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2008.
四、论文框架安排: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一)虚拟旅游的概念
(二)虚拟旅游的特点
(三)网络虚拟旅游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发放与回收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四、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调查
(一)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出游决策的总体影响
1、旅游者对虚拟旅游的感知
2、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二)虚拟旅游对不同性别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影响
[36]徐媛媛、丁奕峰. 虚拟旅游体验与营销模式[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5).
(前述内容纸张不足,可以此页为加页)
进度安排(以周为单位)
1、资料收集定题时间——2010年12月10日-2011年1月10日
2、撰写开题报告时间——2011年3月9日-2011年3月15日
3、论文初稿时间——2011年3月16日-2011年3月23日
[22]郑鹏、马耀峰、孟颖、庞闻. 以虚拟旅游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信息传播网站之实现研究——以大唐芙蓉园景区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
[23]吴光锡. 虚拟旅游产生的社会学原因分析与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
[24]余汝艺、李永文. 论虚拟世界与旅游[J]. 旅游论坛,2008,(6).
1、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性别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三)对不同年龄旅游者决策的影响
1、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年龄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四)对不同学历水平旅游者决策的影响
1、不同学历水平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学历水平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第二,一些学者从关键技术和具体内容出发,探索如何构建虚拟旅游现实系统。徐素宁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讨论了虚拟旅游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实现一个虚拟旅游系统要涉及到三方面的技术[3]。冯维波等把一个旅游规划设计的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分成三大部分,即背景条件数据库、目标条件数据库和虚拟现实技术处理系统[4]。张永福等西安为例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5]。
[15]徐万佳. 虚拟旅游:身未动,心已远[N]. 中国旅游报,2009-12-21(004).
[16]路遥. 虚拟旅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2006.
[17]包富华、张红、郑秋婵、张彩红,. 基于旅游者特征的西安市景区虚拟旅游系统设计[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1小时
周平均
工作时间
5小时
迄今所用天数
122天
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
待完成主要内容
%
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90
90
80
80
40
数据整理
调查分析
对策建议
结论
90
100
100
100
存在问题
本次的毕业论文在论文结构上仍需不断调整,在调查数据分析上面应该从更多的细分角度去探讨网络虚拟旅游在旅游者旅游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另外在建议方面,应更详细的去阐述各个建议的具体情况,让其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论题的研究应该更加的深入透彻一些。
[11]阎微. 试论虚拟旅游及其在晋祠的应用[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10.
[12]孙静. 虚拟旅游场景中虚拟导游行为模型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2009.
[13]于萍,. 虚拟旅游初探[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4]郑好. 网络虚拟旅游渐成时尚[N]. 四川日报,2009-08-19(C03).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
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三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
课题
名称
中文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对网络虚拟旅游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状况研究。如石长波、高天天的《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主要通过对网络虚拟旅游的SWOT分析,对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提出战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扩展虚拟旅游产品类型,加大虚拟旅游的宣传力度以及在真实旅游营销中的运用,整合旅游信息资源将虚拟旅游参与到真实旅游规划中[1];路紫、赵亚红等的《旅游网站访问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导引分析》对整体的旅游网站访问者进行研究, 通过旅游者出行的时间分布研究旅游者访问网站后的引导性强度,对旅游网站的信息设置等提出建议[2]。
课题来源:A—自选; B—教师指定;C—其它;
附表二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自查表
(中期检查用)
学生姓名
潘丹英
所在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谷明
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次数及时间
1次/周
课题名称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个人精力
实际投入
日平均
工作时间
课题来源
A—自选
课题类型
B—应用研究
学生姓名
潘丹英
学 号
0761141
专 业
旅游管理
院(系)
管理学院
年 级
2007级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至 2011年 4 月 10 日
选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分析(附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虚拟的网络铺天盖地的席卷着全世界,BBS、贴吧、微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网民数在2010年达到了5个亿,网络正改变着国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而旅游作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和实践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旅游从现实生活走进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和旅游生活的相互结合成为了当下的潮流。2005年谷歌地图里程碑式的推出,掀起了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旅游业的发展热潮,使寻常的百姓人家足不出户也能尽享天下美景。
第三,虚拟旅游给景区营销和景区规划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朱韬、陈姚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旅游地的旅游宣传营销起源于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旅游局为了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市场,采用了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网络的赋予个性化的多媒体虚拟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个性化的网络用户界面,通过9种语言服务不用的用户,以浏览西班牙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6]。袁连光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景区融入到游戏环境中,作为网络游戏的游戏场景,通过网络游戏的传播,从而扩大景区营销的效果[7]。由此旅游时代提出了虚拟旅游在景区营销中应用可以归结为七种武器,即:景点面向消费者的直接宣传展示、旅游景区门户网站应用、供综合性旅游介绍网站嵌入式链接展示、门票光盘和包装精美的电子旅游纪念品、旅交会的宣传资料、旅游景点招商引资项目展示、数字化景区应用[8]。
[18]李维玲. 虚拟旅游的现状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0).
[19]李炳宽. 体验经济时代下网络虚拟旅游前瞻[N]. 中国旅游报,2007-11-28(013).
[20]黄雪莹、陈能.虚拟旅游,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的新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7-08-01.
[21]张威、马鹏、张磊. 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盈利模式与运营策略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9).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文献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问卷设计的关于网络虚拟旅游的使用情况,决策影响等问题,对在前门,国家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馆等相关的已经开通虚拟旅游网站的地点进行旅游者调查,获取相关信息;文献搜索主要是以“虚拟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等知名网站上搜索相关信息,同时寻找这些文章中的参考书籍。
附表一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课题
名称
中文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外文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 of Virtual Tourism on Tourists——Based onThe Survey of Tourists’Travel Decision in Qianmen Street
五、网络虚拟旅游发展的对策
六.结论
五、参考文献:
[1]石长波等.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1).
[2]徐素宁,韦中亚,杨景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92-96.
[3]冯维波,苏道平.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应用前景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56.
第四,虚拟旅游的产品开发研究。蒋文燕认为虚拟旅游可以从两方面深入研究,首先,从开发方法上可以发展混合式虚拟旅游,即结合图像式虚拟旅游和几何式虚拟旅游;然后从产品开发上要提供多种类别和层次的虚拟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群[9]。何晓琳在谈到虚拟旅游的运作策略提出了五点要求:虚拟旅游的设计应生动、有吸引力;虚拟旅游产品要及时更新;要利用虚拟社区的优势,促进客户间的感情交流;旅游企业、科技公司之间要通力合作;虚拟旅游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10]。郑鹏等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旅游网站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11]。
[4]张永福,柳锦宝,穆扬.基于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8(1):77-80.
[5]朱韬,陈姚.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101-104.
[6]袁连光.虚拟旅游: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营销手段[J].旅游时代,2008(4):20-21.
[28]李莉、杨佩群.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J]. 特区经济,2009,(2).
[29]刘圆圆. 虚拟之旅:足不出户游全球[N]. 人民政协报,2010-11-05(C01).
[30]薛兆丰. 虚拟旅游的快感[J]. 互联网周刊,2005,(27).
[31]刘恩波. 中国虚拟旅游网站现状分析[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论文定稿时间——2011年3月24日-2011年3月31日
5、送交论文时间——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8日
6、论文答辩时间——2011年4月16日-2011年4月24日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单 位
职称
所 承 担 任 务
谷明
管理学院
副教授
论文写作的全部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课题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技术开发;D—实验设计;E—其它;
[25]王润玲. 基于散客市场的虚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2009.
[26]卢政营. 国外网络虚拟旅游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 旅游学刊,2009,(12).
[27]郑鹏. 基于虚拟旅游的营销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2008.
[32]查爱苹. 虚拟现实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5,(4).
[33]张清、王雪、武月娟. 浅析网络虚拟旅游类型[J]. 湘潮(下半月),2010,(6).
[34]彭飞. 虚拟旅游应用与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10,(8).
[35]何晓琳. 虚拟旅游的优势分析及其运作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22).
[7]虚拟旅游营销之七种武器[J].旅游时代,2008(4):22.
[8]蒋文燕,朱晓华,陈晨.虚拟旅游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7(14):53-57.
[9]郑鹏,马耀峰,李天顺,李创新,亢雄.基于虚拟旅游的网站实现与镜像体验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2):107-111.
[10]余汝艺. 虚拟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2008.
四、论文框架安排: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一)虚拟旅游的概念
(二)虚拟旅游的特点
(三)网络虚拟旅游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发放与回收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四、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调查
(一)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出游决策的总体影响
1、旅游者对虚拟旅游的感知
2、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二)虚拟旅游对不同性别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影响
[36]徐媛媛、丁奕峰. 虚拟旅游体验与营销模式[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5).
(前述内容纸张不足,可以此页为加页)
进度安排(以周为单位)
1、资料收集定题时间——2010年12月10日-2011年1月10日
2、撰写开题报告时间——2011年3月9日-2011年3月15日
3、论文初稿时间——2011年3月16日-2011年3月23日
[22]郑鹏、马耀峰、孟颖、庞闻. 以虚拟旅游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信息传播网站之实现研究——以大唐芙蓉园景区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
[23]吴光锡. 虚拟旅游产生的社会学原因分析与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
[24]余汝艺、李永文. 论虚拟世界与旅游[J]. 旅游论坛,2008,(6).
1、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性别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三)对不同年龄旅游者决策的影响
1、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年龄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四)对不同学历水平旅游者决策的影响
1、不同学历水平的受访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情况
2、影响不同学历水平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原因
第二,一些学者从关键技术和具体内容出发,探索如何构建虚拟旅游现实系统。徐素宁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讨论了虚拟旅游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实现一个虚拟旅游系统要涉及到三方面的技术[3]。冯维波等把一个旅游规划设计的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分成三大部分,即背景条件数据库、目标条件数据库和虚拟现实技术处理系统[4]。张永福等西安为例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5]。
[15]徐万佳. 虚拟旅游:身未动,心已远[N]. 中国旅游报,2009-12-21(004).
[16]路遥. 虚拟旅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2006.
[17]包富华、张红、郑秋婵、张彩红,. 基于旅游者特征的西安市景区虚拟旅游系统设计[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1小时
周平均
工作时间
5小时
迄今所用天数
122天
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
待完成主要内容
%
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90
90
80
80
40
数据整理
调查分析
对策建议
结论
90
100
100
100
存在问题
本次的毕业论文在论文结构上仍需不断调整,在调查数据分析上面应该从更多的细分角度去探讨网络虚拟旅游在旅游者旅游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另外在建议方面,应更详细的去阐述各个建议的具体情况,让其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论题的研究应该更加的深入透彻一些。
[11]阎微. 试论虚拟旅游及其在晋祠的应用[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10.
[12]孙静. 虚拟旅游场景中虚拟导游行为模型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2009.
[13]于萍,. 虚拟旅游初探[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4]郑好. 网络虚拟旅游渐成时尚[N]. 四川日报,2009-08-19(C03).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
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三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
课题
名称
中文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对网络虚拟旅游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状况研究。如石长波、高天天的《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主要通过对网络虚拟旅游的SWOT分析,对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提出战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扩展虚拟旅游产品类型,加大虚拟旅游的宣传力度以及在真实旅游营销中的运用,整合旅游信息资源将虚拟旅游参与到真实旅游规划中[1];路紫、赵亚红等的《旅游网站访问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导引分析》对整体的旅游网站访问者进行研究, 通过旅游者出行的时间分布研究旅游者访问网站后的引导性强度,对旅游网站的信息设置等提出建议[2]。
课题来源:A—自选; B—教师指定;C—其它;
附表二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自查表
(中期检查用)
学生姓名
潘丹英
所在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谷明
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次数及时间
1次/周
课题名称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个人精力
实际投入
日平均
工作时间
课题来源
A—自选
课题类型
B—应用研究
学生姓名
潘丹英
学 号
0761141
专 业
旅游管理
院(系)
管理学院
年 级
2007级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至 2011年 4 月 10 日
选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分析(附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虚拟的网络铺天盖地的席卷着全世界,BBS、贴吧、微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网民数在2010年达到了5个亿,网络正改变着国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而旅游作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和实践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旅游从现实生活走进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和旅游生活的相互结合成为了当下的潮流。2005年谷歌地图里程碑式的推出,掀起了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旅游业的发展热潮,使寻常的百姓人家足不出户也能尽享天下美景。
第三,虚拟旅游给景区营销和景区规划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朱韬、陈姚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旅游地的旅游宣传营销起源于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旅游局为了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市场,采用了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网络的赋予个性化的多媒体虚拟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个性化的网络用户界面,通过9种语言服务不用的用户,以浏览西班牙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6]。袁连光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景区融入到游戏环境中,作为网络游戏的游戏场景,通过网络游戏的传播,从而扩大景区营销的效果[7]。由此旅游时代提出了虚拟旅游在景区营销中应用可以归结为七种武器,即:景点面向消费者的直接宣传展示、旅游景区门户网站应用、供综合性旅游介绍网站嵌入式链接展示、门票光盘和包装精美的电子旅游纪念品、旅交会的宣传资料、旅游景点招商引资项目展示、数字化景区应用[8]。
[18]李维玲. 虚拟旅游的现状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0).
[19]李炳宽. 体验经济时代下网络虚拟旅游前瞻[N]. 中国旅游报,2007-11-28(013).
[20]黄雪莹、陈能.虚拟旅游,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的新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7-08-01.
[21]张威、马鹏、张磊. 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盈利模式与运营策略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9).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文献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虚拟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问卷设计的关于网络虚拟旅游的使用情况,决策影响等问题,对在前门,国家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馆等相关的已经开通虚拟旅游网站的地点进行旅游者调查,获取相关信息;文献搜索主要是以“虚拟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等知名网站上搜索相关信息,同时寻找这些文章中的参考书籍。
附表一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课题
名称
中文
旅游者对网络虚拟旅游的感知研究
——基于前门旅游者出游决策感知的调查
外文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 of Virtual Tourism on Tourists——Based onThe Survey of Tourists’Travel Decision in Qianmen Street
五、网络虚拟旅游发展的对策
六.结论
五、参考文献:
[1]石长波等.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1).
[2]徐素宁,韦中亚,杨景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92-96.
[3]冯维波,苏道平.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应用前景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56.
第四,虚拟旅游的产品开发研究。蒋文燕认为虚拟旅游可以从两方面深入研究,首先,从开发方法上可以发展混合式虚拟旅游,即结合图像式虚拟旅游和几何式虚拟旅游;然后从产品开发上要提供多种类别和层次的虚拟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群[9]。何晓琳在谈到虚拟旅游的运作策略提出了五点要求:虚拟旅游的设计应生动、有吸引力;虚拟旅游产品要及时更新;要利用虚拟社区的优势,促进客户间的感情交流;旅游企业、科技公司之间要通力合作;虚拟旅游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10]。郑鹏等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旅游网站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11]。
[4]张永福,柳锦宝,穆扬.基于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8(1):77-80.
[5]朱韬,陈姚.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101-104.
[6]袁连光.虚拟旅游: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营销手段[J].旅游时代,2008(4):20-21.
[28]李莉、杨佩群.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J]. 特区经济,2009,(2).
[29]刘圆圆. 虚拟之旅:足不出户游全球[N]. 人民政协报,2010-11-05(C01).
[30]薛兆丰. 虚拟旅游的快感[J]. 互联网周刊,2005,(27).
[31]刘恩波. 中国虚拟旅游网站现状分析[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