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 “简笔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篇
议“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余丹燕
(乐清市实验小学,浙江温州)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逻辑抽象
思维的过程中,低、中段年级学生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多
媒体盛行的时代,很多老师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
但是,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产生过度依赖,一旦多媒体无法播放,教学内容无法呈现,就会导致教学无法开展。
如果在课堂中,能够运用一种省时、省力、省料的教学手段来配合教学,那将会事半功倍,简笔画就是这样一种简便易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寥寥几笔的简图画,塑造形象有趣、浅显易懂的图画,因势激趣,有效识记,化难为易,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先用简笔画,因势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盛行的当下,许多老师都喜欢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绚丽夺目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旋律、富有视觉冲击的动画视频……用得多了,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
如果新课伊始,教师巧妙运用简笔画,因势激趣,有助于语文课堂的有效进行。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教师立马简画了一只白鹅,这时注意力还未集中的学生也会被老师在黑板上作画这一行为所吸引,目光齐刷刷地看着老师,带着好奇心想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画完后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教师顺势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3课——
—白鹅”,这样的导入别具匠心,趣味浓厚。
由此可见,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充分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一首歌曲有了好的前奏,就会吸引更多听众去聆听。
二、妙用简笔画,有效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低年级学生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必须使智力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与休息互相更换,他认为图画是这种互相交替的手段之一。
简笔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把直观形象投射到学生视觉,形成一定影像,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进行再创造。
(一)字词识记事半功倍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如此大的识字量对部分学生来说相当困难。
识字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简笔画,唤起他们的联想,使其与所教知识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加深记忆。
一年级刚开始学拼音时,教师常常结合简笔画,加深学生对拼音的识记。
例如:教学拼音字母“m”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两扇门,同时在下面写上:“两个门洞mmm”;教学拼音字母“q”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个系着线的气球,并写上:“像个气球qqq”。
枯燥难懂的拼音在老师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简笔画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影像,将会帮助他们记得更牢。
又如,在教学“日、月”等生字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象形字的简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汉字与图画相似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记住汉字。
根据字的特点,利用简笔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形和结构,明白一些汉字的起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二)文本理解水到渠成
在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将课文内容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展现出来,学生根据简笔画提示,形象记忆从外洞进内洞的顺序及各个地方的特点。
洞口
入山
金
5公里
外洞
孔隙
(窄、矮、险)
内洞
大
黑
奇
大
简笔画用简单清晰的线条将复杂的课文内容展现出来,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容易熟记理解课文内容。
三、巧用简笔画,化难为易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语言知识与形象、情景紧密结合,有利于视觉形象思维。
简笔画用简单的线条画面来形象地概括语文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达某个语文教学意图和目的,能将抽象复杂的书本语言知识化、形象化。
(一)巧用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在数学中有很好的解题效果,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那么在语文学习中,线段图作为简笔画的一种形式也能将复杂的课文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在《科利亚的木匣》一文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线段图分别画出科利亚五岁时、九岁时走的步子大小,通过线段图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个发展规律
一来,文章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岁十步
九岁五步
由于知识储备有差异,接受新知的能力有不同,即使课文的内容简单,但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通过文字来理解,所以适时换一种方式,利用简笔画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不会“雾里看花”。
(二)巧用图文
简笔画与文字组成
,图文
并茂,直观形象,学生思路清晰,对课文层次明了,也更容易掌握。
学生根据板书简单地就能把课文内容理清楚。
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用简笔画呈现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整个过程。
英勇跳崖
运用简打开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式,使许多语文难题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教学简笔画正是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进一步积极理解事物。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掘小学语文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并能将简笔画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开发思维,激发潜能。
参考文献:
童文坚.试论“教学简笔画”的功能及学生能力的培养[M].福建出版社,2003.
誗编辑李琴芳
摘要:从先用简笔画,因势激趣;活用简笔画,有效记忆;巧用简笔画,化难为易三个方面来阐述“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将过多繁琐的语言变成直观简洁的图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简笔画;因势激趣;有效记忆;化难为易
8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