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申论高分技巧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高分技巧
一个好的标题,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会诱使阅卷老师看下去,特别突出的标题会令阅卷者拍案叫绝。

好的标题,能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的,调动阅卷老师的神经,要让他耳目一新,并兴奋起来,这样他才能认真的看完你下面的内容。

而且,由于阅卷老师对你的试卷第一印象已经很好,这样就算你下面的答案不是那么完美,他一般也会给高分的。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准确、贴切;②简洁、明快;③新颖、醒目;④生动、活泼,引人注目。

一言以蔽之,准确凝练,新美隽永。

即文题应当作到紧扣话题、简洁新颖、文采斐然、含蓄隽永,要能高度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让人读题思义、醒目启心,在咀嚼、品味、欣赏中基本猜测、领悟到文章的主旨,进而急切地读完全文。

文题要像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文章的最前面,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启发性。

那么,取一个好的标题有什么技巧吗?
(1)否定的方法:如XX年4月山东公务员试题的论证题目可以写成:“不能让网络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XX年3月河北公务员试题可以写成:“不要把商业贿赂当成市场经济的必然”。

(2)设问。

例如河南XX年5月试题的题目可以写成:“洋垃圾还能危害我们有多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写成:“经济发展岂能竭泽而渔?”
(3)隐喻。

商业贿赂领域的执法不严可以写成:“高压线如果不通电,就是一般电线”;XX年国家公务员试题的题目“命脉”就是隐喻。

正所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取好一个标题,对于申论考试可以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考生能够注意这个问题。

问题一: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
当前,考生普遍存在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的现象。

所谓阅读太“沉重”是指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时,同时兼顾阅读材料、把握逻辑关系、抓取作答要点、加工整理要点,考生一心多用,思维活动压力很大,最终导致这三项工作都没有做好。

反映在答卷上,就是考生总有要点遗漏的现象。

突破技巧:考生如果依然存在要点有遗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阅读不规范导致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阅读流程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首先,审题,抓取题目中的作答对象,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过程,阅读给定材料是为作答题目服务,材料当中包含全部的要点,没有问题意识的阅读时盲目、抓不住重点的。

第二,阅读给定材料时,思
考所读内容与作答题目的关系,根据作答题目的对象勾划相关字句。

第三,读完一则
材料,及时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写明该则材料的观点,一个自然段可能反映不出一个要点,但一则材料足够反映出一个或若干个要点,因此把握要点要以每一则材料为单位
进行,对并列枚举要标记数字区分。

第四,读完全部给定材料,根据眉批或在草稿纸
上列举的要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逻辑关系对看清整个材料
的脉络以及题目作答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考试大纲做出的明确要求。

考生按照
以上四个步骤阅读给定材料,可以保证要点抓取不会出现遗漏。

问题二:归纳概括不到位,错把描述当概括
归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背后的道理,这背后的道理可能是操作层面的,可
能是制度层面的,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可能是政府角度的,可能是企业角度的,可能
是个人角度的,只有归结到“道理”的层面才算归纳概括到位。

很多考生只是在描述,比如:为什么污染?很多考生的回答是企业排污。

这样的回答没有归结到企业的利益
驱动的意识层面上来,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必然是不得分的。

突破技巧:归纳概括能力是考察考生的提炼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考
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那么考生在作答申论时,必须区分出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括。

概括是一种归
纳思维,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考生在加工整理过程中,脑子里要绷住一根弦:不能单
纯把给定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操作、制度、意识层面
的道理。

如果仅仅描述原因、影响、对策,这还远远达不到归纳概括的高度。

但有的
材料意在说理,可能已经把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讲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才能直接专用原文中的字句。

问题三:答题思路不规范,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尤其以二、三小题最为明显
很多考生一意孤行,看到哪里写哪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答思路很混乱,答卷上
总是“一团”文字,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清楚。

其实考生心里对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白的,只是表达不通顺。

这主要是考生答题缺乏思路所致,没有一个正常的逻辑顺序贯穿于
整个答案当中。

作答混乱的后果是阅卷人没有耐心评判考生的最后结果,虽然要点都有,虽然归纳概括准确,但分数依然不高。

只有思路清晰,考生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阅卷人才能把答案看明白。

突破技巧:正确的思路无非是围绕把问题说清楚展开的。

只要是分析问题,那首先肯
定是说出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最后谈相关的对策举措,这样
才是完整的。

因此,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在提对策的问题中,不管是写宣传纲要还是内容要点,不能瞎拼乱凑,首先分析一下
对策所要针对的大环境,也就是对策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一下对策的目的,再接着
列举一下当前的一些问题,最后列举出相关对策,这就好像打靶的过程,只有先树立
起靶子,把枪端正好方向,才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所以对策类问题的回答思路是“背景、目的、问题、对策”。

问题四:提出的对策质量不高,处理不好对策的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