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试卷A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诱变
2.菌株分离
3.富集培养
4.抑菌圈法
5.营养缺陷型
6.温敏突变株
7.基因内抑制突变
8.溶源转变
9.接合
10. 复壮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的诱变处理步骤。
2、在富集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当中,对于细菌和酵母类的菌株采用的抗生素法
的原理是什么?对于丝状菌所采用的菌丝过滤法的原理是什么?
3、简述好气微生物的分离的方法种类。
4、请举出5种保藏菌种的方式。
三、问答题(共4小题,共50分)
1、简述工业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一下各发展阶段的不足?(12分)
2、吉林油脂酵母可以合成α-淀粉酶,淀粉对其具有诱导作用。
请采用抗分解调
节突变株的筛选方法,筛选出一株解除碳源调节突变株。
写出试验原理和步骤。
(13分)
3、 3、详述原生质体融合的实验步骤及示意图。
(10分)
4、运用所学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选育产淀粉酶的工业
菌株。
(要求写出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设计要合理)(15分)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诱变:是指人为用化学(亚硝基胍、亚硝酸等)、物理诱变剂(紫外线等)去处理微生物而引起的突变。
2.菌株分离(separation):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3. 富集(enrichment)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产生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迅速的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4.抑菌圈法:这是菌株初筛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
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便会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领域。
5.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某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称为营养缺陷型。
6.温敏突变株:是一类在许可温度下能正常生长,其表型和野生型没有区别,在非许可温度下不能生长或生长微弱,表型与野生型不同的条件致死突变株。
7. 基因内抑制突变:回复突变在同一个基因内,但不同的位点碱基的变化,改变了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称为基因内抑制突变。
8.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指少数溶源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原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的现象。
9.接合:是指两个性别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之间接触,遗传物质转移、交换、重组,形成一个新个体。
10.复壮:指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退化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与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以保持菌种稳定的生产性状,甚至使其逐步有所提高。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的诱变处理步骤
要点:1)出发菌株;2)前培养;3)制备菌悬液;4)紫外照射; 5)后培养;6)稀释涂皿
2、在富集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当中,对于细菌和酵母类的菌株采用的抗生素法的原理是什么?对于丝状菌所采用的菌丝过滤法的原理?
要点:野生型的在加有抗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上会生长,而营养缺陷型菌株处于休眠状态;丝状菌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萌发,可过滤掉,而营养缺陷型菌株则处于休眠状态。
3、简述好气微生物的分离的方法种类。
要点:1)稀释涂布法;2)划线分离法;3)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①透明圈法②变色圈法③生长圈法④抑菌圈法)
4、请举出5种保藏菌种的方式;
1.斜面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
3.砂土保藏
4.滤纸保藏
5.安瓿瓶保藏等
三、问答题(共4小题,共50分)
1、简述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进展,并概括一下各发展阶段的不足。
(12分)
要点:1〕自然选育:工作量大,筛选效率低。
2〕诱变育种:会产生诱变剂“疲劳效应”以及生产周期延长、代谢减慢等。
3〕杂交育种:出发菌株选择更多,可进行种间杂交或属间杂交。
4〕代谢调控育种:克服了诱变育种的盲目性,提高了生产菌种与产物的直接对应性,大大提高产量。
2、吉林油脂酵母可以合成α-淀粉酶,淀粉对其具有诱导作用。
请采用抗分解调节突变株的筛选方法,筛选出一株解除碳源调节突变株。
写出试验原理和步骤。
(13分)
要点:将2-dG加入到培养基中,因为2-dG会阻遏淀粉酶的诱导合成,使得在培养的时候,野生型的菌株由于缺乏碳源,不能生长;而突变菌株由于能合成淀粉酶,从而可以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能够进行生长。
3、详述原生质体融合的实验步骤及示意图。
(10分)
要点:一、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选择;二、双亲本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三、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四、融合重组体分离;五、遗传特性分析与测定;
4、运用所学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选育产淀粉酶的工业菌株。
(要求写出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设计要合理)(15分)
要点:一、含所需微生物样品的采集;二、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筛选模型);三、初筛;
四、复筛;五、活性物质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