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相关护理学-呼衰_【】幻灯片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3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① 呼吸性酸中毒:治疗关键是改善通气,促使CO2排出。不
可盲目补碱。 ② 代谢性酸中毒:多为乳酸血症性酸中毒,改善缺氧来纠
正,当PH<7.2应给予补碱。 ③ 代谢性碱中毒:主要是低钾、低氯引起,积极纠正。 ④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氯、低钠常见,需纠正。
34
6、积极控制感染: 7、并发症的治疗:如
Ⅰ型呼衰的主要问题是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根本正 常,适合较高浓度给氧而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 衰者往往需要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32
3、增加通气量 〔1〕呼吸中枢兴奋剂:必须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使
用,尼可刹米等,能使呼吸加深加快; 〔2〕机械通气:严重呼衰者应及时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
程度。代酸或呼碱时CO2CP降低,呼酸或代碱时CO2CP升高 。
27
动脉采血进展动脉血气分析
28
2、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 3、痰液检查:痰涂片及细菌培养 4、电解质: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
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常有低钾和 低氯血症。 5、其他检查:血液、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可以有相 应变化。
21
口唇及指甲发绀
22
临床表现
3、精神神经病症 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病症。 CO2潴留,出现嗜睡、冷淡、扑翼样震颤,甚至呼吸骤停 由于CO2潴留,慢性Ⅱ型呼衰病人可发生肺性脑病〔二氧 碳麻醉〕,表现为神志冷淡、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 甚至昏迷等,可因脑水肿、脑疝死亡。 肺性脑病的诱因与慢性呼衰急性发作的诱因一样。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第十二节 呼Biblioteka 衰竭1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 进展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 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 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 本症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 的并发症。
23
精神神经系统病症
24
临床表现
4、心血管系统病症 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严重缺
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血压下降,严重心律 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温暖 ,多汗与CO2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25
临床表现
5、其他 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如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
去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 缓解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31
2、氧疗: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目的是通过 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改善病症缺氧。机体 缺氧改善后,可减轻呼吸肌工作负荷,减轻心脏负荷。
吸氧浓度的原那么:保证氧分压迅速提高到60㎜Hg或血氧 饱和度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
潜在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 道出血、颅内出血
37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38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
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9
3,病情观察
升高,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造成恶性循环。
11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心博量增加
,血压上升; 缺氧时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 长期缺氧可使心肌变性坏死,导致心力衰竭; PaCO2中度升高时,四肢浅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病人表
现为皮肤潮红温暖,有二氧化碳潴留面容:面红、暖、多 汗,球结膜充血等。
6、保持气道通畅
多饮水,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 〔情 遵 化1嗽 病 道 P规 和〕a指严 医 吸, 情 大 治 机C去导O重 嘱 入危严量疗械除病2、应祛重重痰无通进呼人用痰意病又液效气展吸进支药识人不潴,支性道展气。不建能留应持增分有管清立配伴及。高泌效舒病人合有时的物咳张人工,窒建病嗽剂,气昏息立人、,应道 迷 危 人,咳口及, 、 险 工假痰服时对 呼 或 气设。或吸于 吸 道常病雾痰。
17
2、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衰:由于某些突发的疾病,如呼吸阻塞、脑血 管意外、休克、肺堵塞,使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抢 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18
〔2〕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病、重度肺结核等,以COPD常见,假设在此根底上并发 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 致代偿失调,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临床表 现,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情 况兼有急性呼衰的特点。
分类
Ⅱ 型呼吸衰竭
2. 按病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16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衰即缺氧性呼衰:PaO2<60mmHg,而无二氧化碳 潴留,因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
〔2〕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衰:缺氧同时伴二氧化碳 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是由于肺泡通气功能 障碍引起。
19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病症。病人有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频率、节
律和幅度的改变。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 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三凹征、胸闷、发 憋、呼吸费力、喘息常为主要主诉。COPD、哮喘为呼气性 呼吸困难,有点头、提肩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体征。肺 实质炎症、胸廓运动受限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即吸气 和呼气同样困难呼吸浅快。 呼吸困难是呼衰的重要表现之一,呼吸困难的程度与呼衰 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氮升高、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型。常因胃肠道粘 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以上这些病症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26
〔五〕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是确定有无呼衰及呼衰分型的诊断依据。 呼衰时,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
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 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
; 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21+4×氧流量〔L/min〕。
43
鼻塞法
鼻导管
44
面罩吸氧
45
〔4〕氧疗疗效的观察:
假设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 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 疗有效。
40
4 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
药
染,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
物
“二重感染〞。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
护
张剂。
理
41
5,氧疗护理 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 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 是使PaO2>60mmHg。
42
〔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
48
根据呼衰类型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
49
呼吸机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
50
?根底护理学?
7
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减轻或消
机
除紧张、恐惧情绪。
械
②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
通 气 病
③加强病人监护和呼吸机参数及功 能的监测。
人
④注意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及时
的
吸痰。
护
⑤停用呼吸机前后做好撤机护理。
理
51
8、皮肤、口腔护理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 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温暖多汗及Bp升高等缺氧和CO2潴留 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血气分析和 血生化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5〕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 6〕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 肺性脑病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 师协助处理。
29
〔六〕治疗要点
呼吸衰竭治疗的根本原那么:是迅速纠正严重缺氧和二氧 化碳潴留,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维持心脑肾等重 要脏器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体措施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增加通气量 病因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积极控制感染 并发症的防治
30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根本、最重要 的治疗措施。气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先 决条件。
12
3、对呼吸的影响: 缺氧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兴奋
呼吸中枢,呼吸增强。严重缺氧对呼吸有抑制作用。长期 慢性缺氧者的呼吸中枢对呼吸抑制性药物高度敏感,故慢 性呼衰病人要慎用镇静药、止痛药和安眠药。 慢性Ⅱ型呼衰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响差,主 要依靠缺氧对颈动脉体的兴奋作用。假设高浓度吸氧,使 缺氧兴奋呼吸的作用减弱,肺通气量反而下降。
14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缺O2可使消化功能障碍,表现为腹胀气,恶心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也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
致肝脏中心小叶坏死,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
〔7〕对肾功能的影响
缺氧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表现为少尿和氮质血症。
15
〔三〕呼吸衰竭分类
1. 按动脉血气分析 Ⅰ型呼吸衰竭
假设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 PaO2>60mmHg、PaCO2<50mmHg, 考虑终止氧疗,停顿前必须连续吸氧几日 后,方可完全停顿氧疗。
假设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 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 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 度。
46
吸氧及停顿的护理记录
47
休克、上消化道出血 、DIC等。 8.营养支持
35
二、护理
36
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
清理呼吸道无效 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经
慢性意识障碍 系统抑制有关。
言语沟通障碍
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2
3
4
肺
肺
通
换
气
气
O2
CO2
组 织 换 气
细胞内氧代谢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5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组织病变
病因
肺血管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6
发病机制
1
肺通气缺乏
2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3
弥散障碍
7
3、弥散功能障碍: 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一种物理弥散过程。肺
泡弥散面积减少或呼吸膜的增厚均可影响气体的弥散。由 于氧气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慢,仅为二氧化碳的1/20, 故弥散障碍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20
临床表现
2、紫绀 是缺O2的典型病症。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
口唇、指甲出现紫绀;另应注意,发绀的程度与复原血红 蛋白含量有关,红细胞增多者紫绀更明显,贫血者那么紫 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 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还受皮肤色素及 心功能的影响。舌头是观察紫绀的最正确部位。
13
〔4〕呼吸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的影响:
严重缺氧时,体内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
用受抑制,机体产能减少,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在体
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慢性缺O2,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使血容量
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荷。由于缺O2和细胞毒素
的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容易诱发DIC。
10
4、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能够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
功能甚至组织构造的变化。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智力减退; 缺氧持续加重——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甚至昏迷。 CO2潴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颅压
慢性呼衰病人往往取半卧位或坐位,将海绵 圈垫于骶尾部及足跟,防止褥疮发生,保持 床单清洁、枯燥、平整。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溃烂。
(PaCO2)>50mmHg, SaO2<75%。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但PH异常不能说明酸碱失衡的性质。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2.3mmol/L。代谢性酸中毒,
BE负值加大;代谢性碱中毒,BE正值增大。 CO2CP正常范围22~32mmol/L,反映呼吸性酸中毒的严重
33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① 呼吸性酸中毒:治疗关键是改善通气,促使CO2排出。不
可盲目补碱。 ② 代谢性酸中毒:多为乳酸血症性酸中毒,改善缺氧来纠
正,当PH<7.2应给予补碱。 ③ 代谢性碱中毒:主要是低钾、低氯引起,积极纠正。 ④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氯、低钠常见,需纠正。
34
6、积极控制感染: 7、并发症的治疗:如
Ⅰ型呼衰的主要问题是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根本正 常,适合较高浓度给氧而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 衰者往往需要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32
3、增加通气量 〔1〕呼吸中枢兴奋剂:必须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使
用,尼可刹米等,能使呼吸加深加快; 〔2〕机械通气:严重呼衰者应及时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
程度。代酸或呼碱时CO2CP降低,呼酸或代碱时CO2CP升高 。
27
动脉采血进展动脉血气分析
28
2、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 3、痰液检查:痰涂片及细菌培养 4、电解质: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
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常有低钾和 低氯血症。 5、其他检查:血液、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可以有相 应变化。
21
口唇及指甲发绀
22
临床表现
3、精神神经病症 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病症。 CO2潴留,出现嗜睡、冷淡、扑翼样震颤,甚至呼吸骤停 由于CO2潴留,慢性Ⅱ型呼衰病人可发生肺性脑病〔二氧 碳麻醉〕,表现为神志冷淡、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 甚至昏迷等,可因脑水肿、脑疝死亡。 肺性脑病的诱因与慢性呼衰急性发作的诱因一样。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第十二节 呼Biblioteka 衰竭1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 进展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 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 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 本症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 的并发症。
23
精神神经系统病症
24
临床表现
4、心血管系统病症 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严重缺
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血压下降,严重心律 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温暖 ,多汗与CO2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25
临床表现
5、其他 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如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
去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 缓解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31
2、氧疗: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目的是通过 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改善病症缺氧。机体 缺氧改善后,可减轻呼吸肌工作负荷,减轻心脏负荷。
吸氧浓度的原那么:保证氧分压迅速提高到60㎜Hg或血氧 饱和度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
潜在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 道出血、颅内出血
37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38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
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9
3,病情观察
升高,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造成恶性循环。
11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心博量增加
,血压上升; 缺氧时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 长期缺氧可使心肌变性坏死,导致心力衰竭; PaCO2中度升高时,四肢浅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病人表
现为皮肤潮红温暖,有二氧化碳潴留面容:面红、暖、多 汗,球结膜充血等。
6、保持气道通畅
多饮水,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 〔情 遵 化1嗽 病 道 P规 和〕a指严 医 吸, 情 大 治 机C去导O重 嘱 入危严量疗械除病2、应祛重重痰无通进呼人用痰意病又液效气展吸进支药识人不潴,支性道展气。不建能留应持增分有管清立配伴及。高泌效舒病人合有时的物咳张人工,窒建病嗽剂,气昏息立人、,应道 迷 危 人,咳口及, 、 险 工假痰服时对 呼 或 气设。或吸于 吸 道常病雾痰。
17
2、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衰:由于某些突发的疾病,如呼吸阻塞、脑血 管意外、休克、肺堵塞,使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抢 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18
〔2〕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病、重度肺结核等,以COPD常见,假设在此根底上并发 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 致代偿失调,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临床表 现,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情 况兼有急性呼衰的特点。
分类
Ⅱ 型呼吸衰竭
2. 按病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16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衰即缺氧性呼衰:PaO2<60mmHg,而无二氧化碳 潴留,因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
〔2〕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衰:缺氧同时伴二氧化碳 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是由于肺泡通气功能 障碍引起。
19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病症。病人有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频率、节
律和幅度的改变。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 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三凹征、胸闷、发 憋、呼吸费力、喘息常为主要主诉。COPD、哮喘为呼气性 呼吸困难,有点头、提肩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体征。肺 实质炎症、胸廓运动受限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即吸气 和呼气同样困难呼吸浅快。 呼吸困难是呼衰的重要表现之一,呼吸困难的程度与呼衰 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氮升高、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型。常因胃肠道粘 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以上这些病症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26
〔五〕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是确定有无呼衰及呼衰分型的诊断依据。 呼衰时,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
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 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
; 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21+4×氧流量〔L/min〕。
43
鼻塞法
鼻导管
44
面罩吸氧
45
〔4〕氧疗疗效的观察:
假设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 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 疗有效。
40
4 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
药
染,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
物
“二重感染〞。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
护
张剂。
理
41
5,氧疗护理 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 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 是使PaO2>60mmHg。
42
〔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
48
根据呼衰类型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
49
呼吸机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
50
?根底护理学?
7
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减轻或消
机
除紧张、恐惧情绪。
械
②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
通 气 病
③加强病人监护和呼吸机参数及功 能的监测。
人
④注意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及时
的
吸痰。
护
⑤停用呼吸机前后做好撤机护理。
理
51
8、皮肤、口腔护理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 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温暖多汗及Bp升高等缺氧和CO2潴留 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血气分析和 血生化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5〕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 6〕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 肺性脑病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 师协助处理。
29
〔六〕治疗要点
呼吸衰竭治疗的根本原那么:是迅速纠正严重缺氧和二氧 化碳潴留,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维持心脑肾等重 要脏器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体措施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增加通气量 病因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积极控制感染 并发症的防治
30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根本、最重要 的治疗措施。气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先 决条件。
12
3、对呼吸的影响: 缺氧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兴奋
呼吸中枢,呼吸增强。严重缺氧对呼吸有抑制作用。长期 慢性缺氧者的呼吸中枢对呼吸抑制性药物高度敏感,故慢 性呼衰病人要慎用镇静药、止痛药和安眠药。 慢性Ⅱ型呼衰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响差,主 要依靠缺氧对颈动脉体的兴奋作用。假设高浓度吸氧,使 缺氧兴奋呼吸的作用减弱,肺通气量反而下降。
14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缺O2可使消化功能障碍,表现为腹胀气,恶心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也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
致肝脏中心小叶坏死,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
〔7〕对肾功能的影响
缺氧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表现为少尿和氮质血症。
15
〔三〕呼吸衰竭分类
1. 按动脉血气分析 Ⅰ型呼吸衰竭
假设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 PaO2>60mmHg、PaCO2<50mmHg, 考虑终止氧疗,停顿前必须连续吸氧几日 后,方可完全停顿氧疗。
假设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 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 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 度。
46
吸氧及停顿的护理记录
47
休克、上消化道出血 、DIC等。 8.营养支持
35
二、护理
36
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
清理呼吸道无效 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经
慢性意识障碍 系统抑制有关。
言语沟通障碍
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2
3
4
肺
肺
通
换
气
气
O2
CO2
组 织 换 气
细胞内氧代谢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5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组织病变
病因
肺血管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6
发病机制
1
肺通气缺乏
2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3
弥散障碍
7
3、弥散功能障碍: 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一种物理弥散过程。肺
泡弥散面积减少或呼吸膜的增厚均可影响气体的弥散。由 于氧气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慢,仅为二氧化碳的1/20, 故弥散障碍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20
临床表现
2、紫绀 是缺O2的典型病症。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
口唇、指甲出现紫绀;另应注意,发绀的程度与复原血红 蛋白含量有关,红细胞增多者紫绀更明显,贫血者那么紫 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 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还受皮肤色素及 心功能的影响。舌头是观察紫绀的最正确部位。
13
〔4〕呼吸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的影响:
严重缺氧时,体内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
用受抑制,机体产能减少,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在体
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慢性缺O2,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使血容量
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荷。由于缺O2和细胞毒素
的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容易诱发DIC。
10
4、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能够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
功能甚至组织构造的变化。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智力减退; 缺氧持续加重——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甚至昏迷。 CO2潴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颅压
慢性呼衰病人往往取半卧位或坐位,将海绵 圈垫于骶尾部及足跟,防止褥疮发生,保持 床单清洁、枯燥、平整。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溃烂。
(PaCO2)>50mmHg, SaO2<75%。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但PH异常不能说明酸碱失衡的性质。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2.3mmol/L。代谢性酸中毒,
BE负值加大;代谢性碱中毒,BE正值增大。 CO2CP正常范围22~32mmol/L,反映呼吸性酸中毒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