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评价
杜娟郭松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南部,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现状进行讨论及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0-1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迅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关键地带[1],是南岭山地重要的物种基因库[2]。

对其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进一步科学指导其未来的发展,能够对湖南省永州市龙头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3]。

1研究区域概况
永州市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11°54′19″~112°03′25″,北纬25°12′34″~25°18′34″)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干湿季节交替明显[4]。

2保护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
1984年当地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隶属于宁远县林业局,2016年撤销自然保护区管理所,2017年设立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合署办公。

保护区实行二级管理,即“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站”二元管理体系。

2.2管理规章制度
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比较完善。

自1982年起,宁远县人民政府等部门下达了《关于加强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稀有珍贵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管理制度[4]。

此外,保护区内还制订并呈报批准了《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

2.3分区管理
由于该区位置偏远,分区管理极为散漫。

1982年,九
嶷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直到2008年才实施了第一批生态移民搬迁。

2018年该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存在5座小型水电站。

由此可见,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虽然在评选时规划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5],但是在其分区管理上并没有严格处理,仍存在较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设施、活动。

2.4社区管理
该区在1982年被评为省级保护区,但当地社区居民缺乏保护意识,仍秉承“靠山吃山”思想,部分农民甚至在保护区内无序开发和盲目经营建设,包括在承包地或者旅游规划区内兴建家庭旅馆等基础设施[6]。

3评价与建议
3.1评价
3.1.1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的关系。

该区是处于开发中期甚至初期探索阶段的旅游目的地,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更关注其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保护的目的[7]。

原因有二,其一,该区位置偏远,当地经济情况较差,急需“旅游品牌”拉动经济效益;其二,对于该区,大众更熟知的是“风景区”等头衔,并对其文化资源更感兴趣[8],忽视了该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将其放在了建设、管理的次要位置。

3.1.2自然资源保护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该区由于景区分布比较分散、缺乏相应建设资金等因素,较难实现村民迁移,2008年才启动第一批迁民计划。

另外,由于当地旅游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社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务农或外出打工[7]。

社区居民无法从保护区中获取利益,反而损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导致当地社区居民对该区的保护工作参与度不高。

3.2建议
3.2.1加强旅游管理,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该区的
作者简介:杜娟(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郭松(1979—),男,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下转第116页)
XIANGCUN KEJI2020年4月(上)113
村乡
科技
XIANGCUN KEJI
116XIANGCUN KEJI 2020年4月(上)
3.3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青岩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较为贫瘠,而且目前青岩镇在农业种植中化肥使用量较大。

因此,要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

3.4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把当地的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环境保护问责制,对于生态薄弱的区域,禁止旅游开发,同时依法设立重点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林巍.城镇化对京津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2]曾璐,彭敏.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30-135.
[3]黄海燕.贵阳市土地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4]苏维词.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理科学,2000(5):462-468.
[5]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2:8.
[6]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416-419.
[7]王静,张凤荣,郭旭东等.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53-56.
[8]张海鱼.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的研究[J ].自然资源研究,1987(4):6-11.
[9]齐亚彬.国土资源承载力定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天津为例[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6):6-9,48,50.
现状,应当加强旅游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有计划地提升相关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旅游服务水平[9]。

该区是自然保护区,核心任务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对于不能开发的旅游资源(如核心区),必须坚持保护的原则,并严抓实验区的环境问题,发展生态旅游。

3.2.2加强科研管理,完善数据信息。

该区仍有部分区域处于管理部门“遗漏处”,且目前仅开展了一些常规的保护和巡护工作,科研与监测工作尚未起步。

科学技术是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因此可在管理区设立科研中心,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科研工作,加强保护区科研管理。

3.2.3加强社区沟通,共创双赢局面。

该区地理位置较偏,当地社区居民以务农为主要谋生手段,经济及教育文化水平较差。

因此,在保护区建设中,管理部门应多与社区居民沟通,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广泛听取民众对保护区发展的建议,并利用当地的优势帮助社区发展生态型产业,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与保护区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崇利.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及保护管理探讨[J ].南方农业,2018(27):166-167.
[2]徐飞雄,刘韵琴.湘南九嶷山旅游资源特质及深度开发刍议[J ].热带地理,2007(6):564-568.
[3]谢永林.永州龙头旅游资源的选择与开发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2-23.
[4]王福生.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EB/OL ].(2018-11-24)[2019-06-17]./nyx/ghjh/201811/0d22a1cad4754c3d8ba99265c2455e3d.shtml.
[5]闫明豪.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7.
[6]赵娴昱,汤江龙,周龙泉.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用地开发探析:以湖南九嶷山地质公园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5):167-170.
[7]李卓群.社区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对比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8]陈建平,屈中正.九嶷山人文旅游资源及开发[J ].湖南林业,2009(7):16-17.
[9]欧阳爱.大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湖南永州宁远县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旅游纵览,2015(8):139.
(上接第1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