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学会准确测量,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毫米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硬币、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目标引领
1、创设情境:
1)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手掌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那些用厘米?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
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2、认定目标:
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互动交流。
1.初学交流,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的认识”.
2、合作引领:
(1)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
(2)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3)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量一量卡片和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毫米有多少米?1毫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
10毫米= 1厘米(板书)
4.量出3毫米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四、反馈提升。
相机测评,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2).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3).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2、拓展提升:
(1)5米=()分米40厘米=()分米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粉笔长75()
跳绳长2()我的身高是130()课桌长7()茶杯高1()
板书:1厘米=10毫米
10毫米= 1厘米
20毫米=2厘米
23厘米=(2 )厘米(3 )毫米
《毫米的认识》评课记录
三数组郑苏娟课的开始,郑老师通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手比划出他们的长度。
这样可以为后面1毫米长度的建立打下基础,导入简洁、有效。
在教学毫米时,老师是通过让孩子估测数学课本的宽度,然后直接告诉孩子因为用厘米已经不能直接准确地量出它的宽度,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然后老师通过一些操作让学生感受1毫米有多。
通过测量卡片、硬币等较小的物体,比划1毫米的长度。
画出5厘米8毫米使学生感受出毫米很小很小。
这一环节教师指出思维的方向,学生根据指导要求自主测量,通过交流汇报,是对新知识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
这节课是成功的,孩子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知识。
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教学中,我们要更细致地考虑孩子的情感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反思、逐步完善,才能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