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记忆——王福厂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该忘却的记忆——王福厂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
编者按:2020年正值王福庵先生诞辰140周年,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征集以“王福庵闲章词句”为主题的篆刻作品,向前贤致敬,传承金石文脉。

为此王福庵老第三代传人高申杰老师特赐纪念文字,以为鼎力。

不该忘却的记忆
——王福厂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
王福厂是何许人也。

王禔,原名寿祺,约四十岁后更名禔,字维季,号福厂,一作福庵、福盫,以号行。

别署锄石农、印佣、罗刹江民、侣石生、微几、屈瓠、持默、持默居士、持默老人,所居曰麋研斋、苦晚斋、春住楼。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工书,善钟鼎、楷、隶,尤工“铁线篆”。

精刻印,得浙派神髓,细朱文尤臻妙境。

光绪三十年(一九零四年)与叶铭、丁仁、吴隐共创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

先后任职于国民政府印铸局和故宫博物院,一九三零年后定居上海,鬻书、治印以自给,解放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着有《说文部属检异》、《麋研斋作篆通假》、《福庵藏印》、《麋研斋印存》。

年逾八十,老而弥健,犹作印不辍。

沙孟海在所著《印学史》中说:“印学史上一直有旖旎工致的细朱文一派……近代印学家中推徐三庚、赵时棡、王禔三家,是这一派的代表。

”孙洵在所著《民国篆刻艺术》中说:“王禔……三十岁后专攻书法篆刻,融会贯通,用力精深自成一家,力挽‘浙派’颓势,领一代风骚,为民国印坛五大流派的名家之一”、“三十年代初,王禔印艺日臻完美,人将他与吴昌硕、赵时棡誉为印坛之鼎足三立者。


照此说来,在当今热热闹闹的书坛、印林,王福厂应当有着深远的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请看:
某年,某月,某日,“上海近现代名家书法作品展”现场。

观摩展览的人如潮水,一个圈子看下来,颇感疲惫的我和友人在长凳小憩,耳边不时传来观者赏读作品后的感受,忽听有人道:“那幅王福厂(chang)的对联写得真好。


王福厂(chang)?我与友人相视愕然,继而悟到原来此君是将“厂”认作简化后的“厂(chang)”了,不由一笑,一身疲乏顿作云散。

再请看:
某年,某月,某日,斥资数百万、号称从群星灿烂的海派书法大家中精选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海派代表书法家作品集在北京首发,而书法上各体兼修、尤以篆隶名世且在篆书上的成就足与吴昌硕并举的王福厂不在其列……
王福厂书工数体,“铁线篆”名动大江南北,生平刻印数以万计,海内外求书、印者一时门限为穿。

如今其书印每每零星散见、附录于出版物中,其书法仅有《王福庵篆阮嗣宗咏怀诗》、《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王福庵篆书治家格言》、《王福庵篆书千字文》、《王福庵隶书千字文》等数种付梓流传,其印作集结出版者除台湾的《麋研斋印存》和日本的《王福庵印谱》外更是仅见西泠印社的《王福庵印存》一册……
中国人品艺,历来都是与品人联系在一起的。

王福庵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精研说文、六书,旧学功底可谓深厚。

我生也晚,无缘一睹前贤仙姿、聆听教诲,但前贤手泽尚存,对此墨迹朱华,犹可感受其温柔敦厚、宁静古穆、谦冲为怀的君子之风。

遥想当年:
王福庵与叶铭、丁仁、吴隐共创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若以印学成就及印艺而言,则王福庵膺任社长,领袖西泠,亦属实至名归,但四人一方面相互谦让,无人肯担当社长之职,一方面又为印社事务鞠躬尽瘁,这在今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汪逆在南京抱笏登场,派要员专程相约王福庵,遭其坚拒,并作“山鸡自爱其羽”印以见志,刚正不阿之气节,令人凛然……
读王福庵作品,可以使人顿时远离物欲横流、争名夺利的现实生活,在热闹场中营造出一个无上清凉的境界。

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是前贤大人风范;不该忘却的记忆,这是吾辈后死之责。

夜不能寐,慨而为诗云:
印在西泠佳话久,四君功德泽今人。

料知晚苦恨流弊,且节春欢留驻真。

铁笔无欺工致道,孤山遗爱化为神。

麋研有继还锄石,不信神州蒙暗尘。

庚寅新春西泠后学高申杰于海上忘情精舍
补记:此文十年前旧作,一气呵成,但求痛快,未计工拙,写罢
即发邮件呈柬谷吾师。

师阅毕,电话告知当日恰是福老驾鹤五十周年祭日,噫!岂巧合耶?可喜者,十年来福老之艺事渐为世所重,近年来其书法、篆刻集结出版甚多,诚艺坛之幸事、麋研印风爱好者之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