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 污、废水脱氮、除磷的具体指标
一级标准
废水磷含量在≤0.5mg/L
氨氮
≤15mg/L
10.1.3 微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及其微生物
(一)微生物脱氮工艺
活性污泥法典型工艺——A/O工艺(缺氧、好氧工艺)
?
缺
废 水
氧 反
沉淀池1
硝
化
好好 氧氧 脱硝 碳化
回流
沉淀池 出水
缺氧活性污泥回流
好氧活性污泥回流
常见的脱磷工艺如下图所示
进
出
水
水
部分污泥回流接种
厌氧 放磷
好氧 聚磷
沉淀 脱磷
剩余污 泥处理
请设计一个工艺(图形说明),要 求完成污废水的三级处理步骤。并 具体说明各部分发生的反应及特点 。
10.2 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
目的和意义 水源水污染源 处理工艺
10.3 饮用水的消毒
通过消毒剂或其它消毒手段,杀灭水 中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肠道寄生虫及其卵等)的 处理过程,称为消毒。
10.3.2 臭氧消毒法
臭氧是仅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它有很强 的消毒能力,除能杀死细菌外,对耐药性 较强的病毒、芽孢也有很强的杀灭能力。
即使在0.1mg/L的低浓度下,仍可在5s内 杀死一般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而在相同条 件下氯气4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臭氧消毒基本上不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 。臭氧易于分解,不产生永久性残留;能 同时除色、除臭、除味、降解各种有机毒 物,不致产生二次污染。
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时,投量可高达20~ 50mg/L。
如维持臭氧浓度0.4mg/L,接触时间 15min,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包括病毒 的杀灭)。
缺点
臭氧消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建投资大 ,制备臭氧的电消耗高;臭氧在水中不 稳定易分解,没有持久的杀菌作用。
10.3.3 过氧化氢(H2O2)消毒
活泼的氧化剂; 仅对专性厌氧微生物起作用; 用于净化程度高的饮用水消毒。
10.3.4 紫外辐射消毒
物理方法; 适用于优质水及纯水的消毒; 机制:1)破坏蛋白质结构而变性;
2)破坏核酸分子的结构。
10.3.5 重金属消毒法
银离子能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破坏细胞结构 ,在很低的浓度(15μg/L)下,就具有显著的 消毒作用,但所需接触时间很长。
铜离子特别适于杀灭藻类,作用迅速,效果良 好,但其杀菌作用很弱。硫酸铜常用于湖泊、 水库或循环水的灭藻。
10.1.4 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BOD:N:P)100:5:1——微生物除碳 的同时吸收磷元素用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 ATP等,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左右的磷。 某些高含磷废水中残留的磷还相当高,故需 用除磷工艺处理。 1.微生物除磷原理 依靠聚磷菌(兼性厌氧菌)聚磷,再从水中 除去这些细菌。
2.硝化脱氮时有时需要补碱(NaHCO3)? 硝化作用消耗碱(NH3),水pH下降( 硝化菌的最适pH为7.5-8.0 );补充碳源 、升高pH
3.硝化菌世代周期长,容易从活性污泥 系统中被洗掉,如何解决?
挂生物膜或投加悬浮填料
定期投菌
传统三级脱氮工艺
各段有自己的沉淀池与污泥回流系统,反硝 化投加外加碳源。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 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0.1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
一级处理:除去废水中的砂砾及大 的悬浮物; 二级生物处理:去除可溶性的有机 物; 深度处理:脱氮、除磷。
10.1.1 意义
氮、磷浓度高:水体富营养化; 常规的活性污泥法:难以达到严格的排 放标准 微生物脱氮、除磷: 处理效果好、处理过程稳定可靠、费用 低、系统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消毒机理
能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 萄糖氧化酶;并直接与细菌和病毒发生 作用,破坏细胞和核糖核酸,分解DNA 、RNA、蛋白质、脂肪类和多糖等大分 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长和 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能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使细 胞发生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臭氧消毒时,投加量一般为1~4mg/L 。如同时氧化分解废水中其它污染物,应 增大投加量。
悬浮物能掩蔽菌体,使之不致受消毒药剂的 作用;
有机物的存在,消耗氧化性的消毒剂;
氨能降低氯的杀菌强度,但却能维持其持久 性。
(4)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愈长,致病微生物的杀灭率愈高 。
10.3.1 加氯消毒
常用氯系消毒剂有氯、次氯酸钠、漂白 粉、漂白精等。它们的杀菌机制基本相 同,主要靠水解产物次氯酸起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10.3.6 加热消毒
不能去除微生物的孢子; 原理:直接快速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 使其凝固发生不可逆变性。
消毒方法有: 物理方法:紫外线、超声波、加热 化学方法:加氯、臭氧、重金属离子等 化学试剂
影响消毒效率的因素比较复杂
(1)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存在状态 一般而言,病毒比细菌较难杀灭;
有芽胞的细菌比无芽胞的细菌 较难杀灭 (废水中的致病菌多无芽孢)。
单个细菌易受消毒剂的致毒作用,而 成团细菌的内部菌体因受保护而难于杀 死。
A/O脱氮工艺
(二)脱氮原理
1.好氧硝化 硝化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无机碳化合物,如 CO2、CO3 2 - 、HCO3 (NH3→NO2-→NO3-) 最适pH7.5-8.0
2.缺氧反硝化 细菌: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菌) 反应:NO3-—N反硝化还原为N2,溢出水 面释放到大气 碳源:补充投加易于降解的碳源有机物, 如甲醇(有毒),用乙醇代替
(2)消毒剂的种类与浓度 氯的杀菌作用很好,且能维持较为长
久的杀菌作用,但对病毒的作用较差;
臭氧对细菌、病毒等都有强烈的杀伤 能力,但无耐久的效能;
铜离子杀藻作用十分突出,但灭菌作 用却不强。
一般来说,消毒剂的浓度愈高,则杀 菌效果愈好。
(3)水质特征
温度愈高,杀菌愈好;
pH值对氯的杀菌作用影响大,而对臭氧的影 响不大;
5CH3OH+ 6NO3- 3N2 +7H2O+5CO2+6OH -
采用“捷径反硝化”
NO3- +×2e NO2- +e NO +e N2O +e N2 NH3→NO2-×→NO3-
1.先脱碳、后脱氮
硝化菌的碳源是脱碳菌的代谢产物; 有机碳源丰富时,脱碳菌世代周期短生 长迅速 ,硝化菌氧利用不足,生长缓慢 ;
好氧时:大量繁殖(消耗好氧状态能源——聚β-羟基丁酸盐(
PHB)), 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贮备厌氧状态能源——多聚磷酸盐
颗粒(即异染颗粒) );
厌氧时:正相反——不繁殖,释放磷酸盐于体外(产生能量供
其储备好氧状态消耗能源——PHB)。
大部分
部分回流 做种
水中P
(P)去除
聚聚P聚P聚PP
2.工艺简介
Cl2+H2O=HOCl+HCl HOCl =OCl- + H+
次氯酸的消毒机理
可破坏细菌细胞质膜; 进入菌体内的HOCl与菌体蛋白或酶蛋白 中氨基和巯基反应而达到杀菌作用; 还能与细菌、病毒的核酸结合达到杀灭 效果。
氯化消毒时,为获得可靠而持久的消毒 效果,投氯量应满足部分的要求:(1) 杀灭细菌以达到指定的消毒指标及氧化 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需氯量";(2)抑制 水中残存致病菌的再度繁殖所需的"余氯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