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州区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秋黄州区一中高二年级九月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 审题:邓小敏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配角(jué)楔(xiē)子罪愆(qiān)埋(mái)怨
B.伺(cì)侯蘩漪(yī)汗涔涔(cén)闷(mēn)热
C.篡(cuàn)夺蟊(máo)贼繁文缛(rǔ)节藩(fān)属
D.忤(wǔ)逆混(hùn)水摸鱼刽(kuài)子手忏(chàn)悔
2.( )A.看觑盗跖帐目前合后偃
B.烦躁委曲惊愕举案眉
C.家俱城隅谛听苌弘化碧
D.禀赋辞藻赦免莫名其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 。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 ,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
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
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 。
A.气质 刮目相看 只是 永远 B.品位 满不在乎 于是 一生
C.度量 等闲视之 但是 终生 D.修养 置若罔闻 便是 终身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剧本的体例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论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有五折六折的也有两个楔子的。
B.戏剧三要素为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C.范晔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
班固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D.《雷雨》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用“雷雨”这个标题形象地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宋代的民间长者及其社会功能
姜立刚
“长者”一词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只有具备年长、位尊、厚德自尊等条件的人才可被称为长者。
秦汉间,由于自身具备的道德资源,长者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政治功能,许多长者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长者群体具备了浓厚的官方色彩。
唐代,长者作为准地方精英群体成为管理地方事务的重要力量,这些地方精英仍然或隶属于官僚体系内部,或有深刻的官方背景。
但是,相对于前代,这些地方精英的官方背景逐渐弱化。
在宋代,地方精英大量出现,民间长者成为地方精英中的重要代表,并在地方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长者,大体分为庙堂长者和民间长者两类。
庙堂长者即在朝廷做官的道德君子,具有浓厚的官方背景。
他们在中央任职,大都位高权重。
民间长者即地方社会中的权威人物,他们是地方精英中的佼佼者,年龄大、学识广、品行好、声望高,为地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在地方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代民间长者的构成比较复杂。
一是读书人。
如胡几、詹至等人或“世业儒”,或“博学有声”,同时又具备品行高、待人宽厚的特点。
二是有经济实力的人。
如徐量、许琳等人较为富有,且乐善好施数十年,于是乡誉日隆而被称为长者。
三是“长厚君子”。
如李岩非官非宦,因其潜心事农,“躬率礼义”,有儒雅之风,受到当地人的尊慕,被尊为“长厚君子”而成为长者。
可见,在宋朝要成为民间长者,除了年纪较长外,还必须要达到品行好、修养高、有益地方等条件。
同时,成为长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即在具备前述条件基础上,要经长期的历练。
长者称谓正是声望日隆的结果。
同时,地方精英和民间长者有很多区别,地方精英不可能都成为长者,地方精英身份只是成为长者的前提。
德高望重、地方影响力大才是具备长者资格至关重要的条件。
宋代民间长者的影响力极大,在参与地方事务、进行社会救济、教化地方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
民间长者作为地方权威,必须为他人及地方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长者在地方事务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处理地方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
宋人刘允恭“赋性方直,气象深厚”,很有社会影响力,因而被当地士大夫推为长者。
他利用其地方权威身份,对做了不义之事的后生辈,“必诘之,厉然见于颜面”,维护了社会风气。
他还常调解乡里纠纷,对争讼者“为之陈道理曲直,法令可不可”,使争讼者“往往羞缩逊谢以去”,把一些地方诉讼争端消弭在萌芽状态中,甚至起到官方所不能起到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刘允恭积极为地方排忧解难,投身地方公益事业。
当地的河流常因涨水而为患乡间,于是他“糜钱千余万”,疏通河道,为地方解除了水患。
在传统社会中,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间长者会对遇到灾荒的困难乡邻进行救济。
绍兴四年婺源大饥,当地长者许琳“尽散家粟,活万余人”。
民间长者积极参与地方赈济工作,是对政府赈济的极大补充,且民间长者生活于地方,对地方灾情掌握更清楚,救济更快,更有针对性,因而更为有效。
此外,平时长者也会对乡里生活贫困者、身体病弱者进行救助。
在地方上,民间长者具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对当地社会的教化卓有成效。
一方面,民间长者通过资助兴办学校、修缮寺庙等方式来实施教化。
例如,无锡县长者在当地捐资修筑了寺院,还招选名僧为民众开堂讲经。
另一方面,长者们通过自身魅力,以其言传身教实现对地方社会的教化。
如淮南李岩“每岁则治其沟洫,时其耕蓐莫不有法”,当地农民受其表率作用影响,不敢怠慢农事;其“躬率礼义”,连乡之士子也“悉尊慕之”。
还有一些民间长者的作为引起了官方的重视,受到统治者的肯定及表彰,更加扩大了其自身的影响力。
如婺源长者许琳因赈灾行为而被朝廷旌表,汉州长者李发数十年的赈灾行为受到孝宗皇帝嘉奖。
统治者的肯定与表彰,大大强化了长者言行的道德感召力,从而增强了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有删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只有具备年长、位尊、厚德自尊等条件的人才可被称为长者。
从秦汉始,长者被赋予了政治功能
,许多长者参与国家管理,从而使长者群体具备了浓厚的官方色彩。
B.在唐代,长者是管理地方事务的重要力量,但相对于前代,他们的官方背景逐渐弱化。
C.地方精英在宋代大量出现,作为地方精英中的重要代表,宋代民间长者在地方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 宋代庙堂长者在中央任职,全都位高权重。
民间长者则由地方权威人物组成,是地方精英中的佼佼者,在地方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民间长者由读书人、有经济实力的人和“长厚君子”三类人员构成,他们不仅年纪较长,而且品行好、修养高,为地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
B.在宋代,要成为民间长者,首先必须成为地方精英,但地方精英不可能都成为长者,德高望重、经济实力雄厚、地方影响力大才是具备长者资格至关重要的条件。
C.作为地方权威,宋代民间长者在处理地方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D.民间长者刘允恭善于调解乡里纠纷,把一些地方诉讼争端消弭在萌芽状态中,起到官府所不能起到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间长者会对遇到灾荒的困难乡邻进行救济,对政府赈济形成极大补充。
如在发生大饥荒的时候,绍兴长者许琳尽散家粟,救活一万多人。
B.民间长者及其社会的教化是通过自身魅力、言传身教来实现的。
淮南李岩潜心事农,“躬率礼义”,当地农民受其表率作用影响,不敢怠慢农事,连乡之士子也“悉尊慕之”。
C.朝廷对许琳、李发赈灾行为的肯定和表彰,大大强化了他们言行的道德感召力,从而增强了他们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力。
D.当大水为患乡间的时候,刘允恭“糜钱千余万”,疏通河道,为地方解除了水患。
这是宋代民间长者在进行社会救济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以王佐期之 期: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 故事: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 会:适逢
D.然邃于学 邃:精深
10.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柬之“刚直”的一组是(3分)( )
①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 ②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
”
③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 ④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
⑤又恳辞王爵,不许 ⑥虽亲旧无所纵贷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
他先后担任清源县丞、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务。
B.张柬之先后得到狄仁杰、姚崇的推荐,逐渐被武后赏识并担任重要官职。
C.张柬之启程前往襄州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命令群臣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
D.张柬之死后,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
12.把教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分)2)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4分)3)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4分)(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岩扉松径长寂寥,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韦庄《菩萨蛮(其二)》)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王敦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
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
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
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
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 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
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 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青藤倔强孤傲、
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 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
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
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17.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
结合全文,概括徐渭广受人们推崇
的原因,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模仿下面的三组汉字对话,写两个对话句。
要求:①符合汉字的形体特点;②每句对话不超过20字。
(4分)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 ”对“ ”说:
“ ”对“ ”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简要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
的主要性格特征,并举出一处情节简要说明。
(4分)
舞台说明是戏剧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直
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
对下列舞台说明进行点评。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雷雨》)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的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
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
”他告诉我们,要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高二(上)九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 解析A.埋(má)怨 C.繁文缛(rù)节 D. 混(hún)水摸鱼 刽(ì)子手
2、 解析A.目 B. 举案眉D.家
3、4、”授予”。
)
5、.解析: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A(期:期望、期待。
)
10.C(①表现的是张柬之过人的才华;④表现的是张柬之的谋略过人;⑤表现的是张柬之的淡泊。
)
11.D(“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属于理解错误,“授一子官”意思是“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
译文:
(3)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13、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14.(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
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1分),一方面有力衬托了雨势之急(1分);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
(分)
(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满湖烟水,闻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1分);忽然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惊醒(1分);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珠”、“水银流泻”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2分)。
(不拘泥于答案,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
15.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4分)A D(A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
D强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D项表述为“作品”的特点,不准确。
)
17.(4分)徐渭是旷世奇才,热爱生活,又不恃才傲物。
(2分)但世俗生活容不下他,屡遭打击,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
(2分)
18.(4分)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
(2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
(2分)
19.(8分)文学艺术大师,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
(2分)屡遭打击,穷困潦倒,却始终不迎合世俗,坚守品格。
(2分)保有自己的精神领地,有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
(2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2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分,共3小题)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最佳立意:辩证地看待“守住自我”和“改变自我”的关系。
?
守住自我是要坚守心灵的净土,改变自我是要提升生命的高度。
例如: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诚实,守住自己的正直,守住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懒惰,改变自己的虚荣,改变自己的怯弱……
屈原汨罗江的一跃,守住了自己的公正廉明,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李白大唐宫殿门前的毅然转身,守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气;朱自清对美国空投粮食的拒绝,守住了文人的一身正气。
他们是中华的骄傲,是历史上的星光。
他们的守,守住了灵魂,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而怎样变,就决定了怎样的人生。
李斯变了,从一个本可留芳百世的兴国者变成一个与小人为伍的奸臣,这变,是可耻的。
唐玄宗变了,从“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一个明君到一个只知享乐的昏君,这变,是可悲的。
可是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改变却让我们眼前一亮。
邰丽华改变自我对生命缺陷的盲从,从一个聋哑人蜕变为美丽舞者,谱下了世间最美丽的心灵之舞;奥普拉·温弗瑞改变了对黑人命运的盲从,凭借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但决不可没有梦想的简单信念,演绎了从丑小鸭到美天鹅的美丽传说,成为了一代传媒女皇。
守住我们灵魂上纯洁,改变我们性格上的缺憾,才能从平庸到出众,造就光彩照人的自我,谱写精彩绝伦的人生。
参考译文:
张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
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
祭酒令狐德认为他有奇才,便以帝王的辅臣期待他。
中进士后,起初调任清源县丞。
永昌元年,凭借贤良科目召试,这时他七十多岁了。
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
授官监察御史, 后升任凤阁舍人。
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皇后想让武延秀娶她。
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
”(补注: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六月,突厥默啜请求与唐和亲,武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纳默啜女为妃。
默啜认为武延秀冒婚,谓人曰:“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
乎!”遂囚禁武延秀,并率兵入寇唐地。
)触犯了武后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
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
张柬之力陈其弊端,奏议不被采纳。
不久调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年间,武后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
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和他们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后说:“是的。
”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
用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
”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
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
”武后说:“提升他了。
”狄仁杰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
”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
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后诏令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
他已年老, 要赶快任用。
”武后当天就召见他, 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这个计谋。
凭借功劳提升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
不到半年, 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被免除治理政事。
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
启程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
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
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
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
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睿宗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张柬之性情刚直,但是在学术方面研究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