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杨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合作交流、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师生协作互动、分组实验讨论、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用品
1.仪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套、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5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4套)、小烧杯4只、小喷雾器2只、镊子2把、软塑料瓶8只、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数朵等。

2.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稀醋酸、澄清石灰水、石蕊、蒸馏水、8个塑料瓶盛满二氧化碳、可乐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目的
情景导入1、导入:
出示一瓶可乐,想喝吗?
喝可乐时能不能摇?出现这
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是二氧化碳,如何证
明你的猜想呢?
演示将可乐中产生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看来同学们对二氧化碳
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
完善,所以今天老师想和同
学们一起通过实验,了解更
多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

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
课时1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想喝
可能是二氧化碳产生的
可乐中有二氧化碳
学生喜欢喝的可乐引入,
吸引学生,一开始就将学
生拉到课堂上来。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验
证猜想结果,让学生体会
学习是为了应用。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是它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请看视频(播放二氧化碳的相关视频)。

通过刚才的视频及大家对二氧化碳了解,说说它有哪些性质?(教师对同学回答的结果在副板书上板书)
学生可能回答:1、无色无味气体
2、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等等联系生活,使学生立即陷入积极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探究
实验
过渡讲解:同学们刚才说出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都正确吗?想不想验证?下面我们就来进行验证。

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材料分别完成实验探究一的活动1和活动2,(教师介绍两个实验的操作要点)并在小组内讨论,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抽学生描述现象,分析结论。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否观察出来?我们常把这种看不见的转化为看得见的现象,叫做化隐性为显性,比如瓶子变瘪。

今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这类实验。

过渡:刚才我们讲解的都是气态的二氧化碳,那其它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样呢?请看视频(播放干冰的视频,了解固体二氧化碳的情况。

)。

过渡:展示一瓶学生做的变瘪的瓶子,大家再想想,瓶子变瘪除了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其变瘪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情况呢?比如它们反应了吗?能不能看到?需要把这种隐性转化为显性。

怎么显性呢?接下来就是鉴证奇迹的时刻。

学生完成实验
活动1 活动2
学生完成实验后,回答:活动1:瓶子变瘪了,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了,压强减小,所以瓶子变瘪了。

活动2: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能。

不知道,不能看到。

通过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团结互助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还能从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干冰的特殊性质。

通过提问,循序善诱,引导学生思考,继续激趣。

探究
演示将变瘪的瓶子中的液体取出滴在石蕊小花上,观察现象。

小花为什么会变色呢?
原来老师在小花上事先用石蕊润湿并晒干。

(简单介绍石蕊)边介绍边演示向石蕊中加醋酸的变化情况。

再次提问:是什么使石蕊变色的呢?实验探究二: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能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色的?请同学回答。

教师请学生完成实验:分别用2朵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直接喷水,注意用一朵小花做对比,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注意引导学生)将石蕊小花喷水后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再观察,分析。

讲解:石蕊这种物质遇到呈酸性的物质才能变成红色,那么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在一起能不能生成一种呈酸性的物质,如果能,是什么物质呢?(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18得出原因)
事实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碳酸使石蕊变色的。

问题情境:在化学实验室中常有硫酸,盐酸等,但很少有碳酸,知道为什么吗?实验:把变色的小花用电吹风烘干,观察现象。

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回顾刚才的实验,到底是什么使石蕊小花变色的时是怎么做的,从而得出获得化学知识时还会用到对比法。

石蕊小花变红
可能是二氧化碳、水或者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物质
没有。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才能使石蕊小花变色
能,可能是碳酸
CO 2+H 2O====H 2CO 3
可能是碳酸不稳定小花又变回紫色。

说明碳酸的确不稳定。

H 2CO 3 ==== CO 2↑ +H 2O
问题质疑,循序渐进,让学生紧扣课堂,回归课堂。

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既让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温故知新:我们是如何得
实验探究出可乐中有二氧化碳的?现
象是什么?能写出这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吗?
过渡:今天同学们和老师
一起完成了关于二氧化碳的
探究实验,老师满足了同学
们的愿望,接下来该同学们
满足老师的愿望了。

请同学
完成学案,归纳二氧化碳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今天
你掌握的学习方法。

(学生完
成学案,并请同学交流回
答)
CO2+Ca(OH)2====CaCO3↓
+H2O
学生学案: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学习方法:
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是什么。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
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
知识点。

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拓展应用应用:
学习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不仅如此,关键时候还可能
挽救很多生命。

请看视频。

播放二氧化碳泄露的视
频。

提问:假如此时,你也正
在图书馆中,你会怎么做?
理由是什么?
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推出
二氧化碳的用途。

作业:P123 第3、4、6题
1、打开窗户
2、捂住口鼻
1、灭火
2、人工降雨
3、做舞台效果
本部分内容的设置,既是
复习巩固,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