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秋天的怀念-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2秋天的怀念
1.学习会认字和会写字;掌握“瘫痪、雁阵、侍弄、捶打、絮絮叨叨、豌豆、暴怒无常、淡雅、烂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孝敬父母的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
史铁生(1951~2010),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身体发烧,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秋天的怀念》便是他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2课时)
1.读拼音,写字词。
zá shìyāng
( )碎( )养( )求
shàn tān huàn
仿( )( )
qiáo cuìjuébié
( ) ( )
fān lái fùqùxǐchūwàng wài
( ) ( )
2.形近字组词。
捶( ) 豌( ) 憔( )
睡( ) 碗( ) 瞧( )
诀( ) 瘫( ) 侍( )
决( ) 滩( ) 待( )
3.联系上下文,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絮絮叨叨:
暴怒无常:
[熟读课文,标自然段,圈读生字、词。
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 ✂导入感知
1.“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首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令人难以忘怀。
《秋天的怀念》这
篇课文,记叙了精心照顾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
2.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全文的线索是。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
✂精读感悟
2.“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表现?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1)作者“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是通过等动作词语来描写的;作者变得“暴怒无常”的原因是。
(2)“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3.面对暴怒的儿子,母亲怎么做的?找出描写母亲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句子,朗读体会母亲的对儿女深深的爱。
(1)“母亲这时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进来,眼圈,看着我。
①按原文填空。
所填的词语说明了。
②写母亲神态的词语是,这神态描写写出了的样子。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①这是对母亲的描写。
②“母亲总是这么说”的原因是,表明了。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①作者抓住了母亲的和描写。
“扑”表现了母亲的动作很快,她要“扑”灭的是;母亲“抓”的除了我的手,还要抓住;母亲“忍”的是。
②对“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①这段话是对母亲的、和描写。
②一个“挡”字体现了什么?母亲为什么要“央求”作者去北海看菊花?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①省略号在这里省略的是。
②母亲的遗言说明,反映了母亲。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田地”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这句话写出了
的心情。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诀别”的意思是。
“没想到,也绝没有想到”体现了。
5.看花,怀念母亲。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红色的花,秋风中正开得。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描写,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段话中,多姿多彩的菊花象征着什么?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4)我们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5)这段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朗读感悟、背诵,体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环境描写,学习通过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总结提升
1.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及作者是怎样透过一些小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2.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伟大母爱。
[总结写法,把文章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
✂达标检测
一、根据音节填字组词。
jué:坚( ) ( )别口( ) ( )得
chuí:( )子 ( )打千( )百炼 ( )头丧气
qiáo:( )见 ( )悴大( ) ( )装打扮
jiān :房( ) ( )苦 ( )锐 ( )灭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怀念()沉寂()
侍养()整宿()
诀别()央求()
烂漫()艰难()
絮絮叨叨()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豆浆
我深深眷恋那又香、又甜、又清、又醇的豆浆。
很小的时候,每天清晨,伴着石库门房子里升起的缕缕轻烟,伴着行人时高时低的喧闹声,伴着太阳喷薄而出时的红霞,父亲领着全家来到豆浆摊前,一声招呼,两碗热腾腾的豆浆就上桌了。
按惯例,父亲会推一下眼镜,照旧问一下:“蛋打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会满意地点一下头,把一碗推给妈妈,再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小心打碎,分给已张开的小嘴,()的我和弟弟。
现在想起来,那蛋的滋味早已忘却了,但那用青瓷大碗盛放的,漂着星星蛋黄的豆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真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时候了——弟弟和我可以吃到鲜美的鸡蛋。
爸爸这个毕业于名牌大学,却因为出生问题而闲置的小工人,能给自己的孱弱
..妻子,可爱的孩子这么一点小快乐,他怎么不开心呢?
终于,为了自己的事业,父亲飞向了大洋彼岸,瘦小的妈妈带着还不懂事的小哥俩依旧每天()那只有两张桌子的小摊,但妈妈是再也不吃那鸡蛋了,每次总是将它喂给()学步的弟弟。
可是这怎么行呢?我一直为此担忧。
不
久,她果然倒下了,额头好烫好烫,嘴唇干裂得渗出殷红
..的血滴,昏沉沉地躺在
床上,那时的我吓得六神无主
....忘了叫医生,却把豆浆当灵丹妙药!等小心地把一碗豆浆喂完,我的眼睛就紧紧的盯住妈妈那蜡黄的面容,希冀妈妈那紧闭的双眼能够开启,但是我失望了,不知不觉,竟然沉沉睡去……等醒来时再看,依旧是那紧闭的眼,但是,我身上怎么会有厚厚的毯子?妈妈的枕上怎么会有淡淡的湿润?
时光飞逝,豆浆摊前依然有三个常客,只是豆浆成了三碗,我和弟弟日渐长大,妈妈却更瘦弱了。
直到那天早上,她和弟弟即将登机赴美,她才是爸爸走后第一次吃了鸡蛋,那次她没有推让我把鸡蛋舀进她的碗中,她细细地啜着豆浆,慢慢地嚼着鸡蛋,似乎要。
临上飞机,她哭了,是为
了?
1.在第2、3两自然段的三个括号中,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饥渴难忍光顾牙牙
B.饥渴难忍光顾蹒跚
C.饥渴难忍照顾牙牙
D.饥肠辘辘光顾蹒跚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孱弱:
殷红:
六神无主:
3.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多项选择)
A.总写豆浆的香甜清醇
B.总写“我”对豆浆的感情
C.总写“我”对母亲的眷恋
D.引出下文
4.认真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妈妈的枕上为什么会有淡淡的湿润?她会想些什么?
5.在结尾的横线上各写一句话,恰当表达情感。
似乎要。
是为了?
6.联系上文说说妈妈临上飞机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7.你认为文中的母亲、父亲是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作评价。
五、阅读泰戈尔的《仿佛》,根据《秋天的怀念》仿写一段。
仿佛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在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