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合集下载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

13年
(1).政治体制倒退-----革命 委员会成立
危害: 民主和法制
遭破坏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遭到破坏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或者性质) ?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 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11.10——12.15)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 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 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各种必要的 法律, …… 邓小平
①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背景是什么? ②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1.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A B.指出全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C.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 D.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中共八大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 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集中力量尽快建成先进 的工业国 C.加快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进程 D.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基础
“ 革 命 委 员 会 的 成 立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1964.12.21~1965.1.4)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1975.1.13 ~ 17)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5、教训:
(1)健全民主和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6、认识: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从“文革”的起因和危 害看)和艰巨性(从长期的专制传统和经济的落 后)
阅读教材思考:
•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二)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成就(法制
法治)
(2)规范政府行为: A、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诉讼法》颁布; B、1999年《行政复议法》公布 ,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 (3)法制化建设:(见下表)
(二)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成就(法制
(3)法制化建设: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时间 会议 治国方略 意义 1980 政治局扩大会议 领导制度改 革 五届五次 八二宪法 中共十五大 依法治国
3、中共领导的民主法制建设
(1)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3)抗战时期,“三三制原则”
(4)1945年,中共七大 (5)抗战胜利后,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和政协 会议。 (6)1949年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 (7)1954年,一届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8)文革期间遭破坏。 (9)1978年十一届三中后,民主法制进入正 轨;表现在(略)
法治)
初步构想
总章程
1982
1997
正式提出
根本大法确 定下来
1999
九届二次
把依法治国 写进宪法
(二)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成就(法制
法治)
(4)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律体系框架。
(三)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内容,思考“文革”期间民主法制 遭到破坏的表现 1、青年红卫兵运动对公民的基本人权的肆意践 踏,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 2、工人造反派的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 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3、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 的一次重大倒退。 (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的权 利机构,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 导体制) 4、人大和政协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民族团结
多党合作
健全法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
意义: 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
索社会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原因:1、“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2、毛泽东 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 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 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 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 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3、野心家林彪、江青等的推波助澜 根本原因: 主要矛盾认识变化、阶级斗争扩大化。
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 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我国应该在依法治国方面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①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民主法制化、 法制民主化; ③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维护法律至上的权威与尊严; ④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的 正确实施; ⑤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的法律意 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 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依法 治国的核心,强化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广泛深入普法 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⑤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 个人崇拜 。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历史
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
①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发
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认识。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官>》的文章。 (3)标志:1966年通过“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决定》。
历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开始 重新焕发生机。 (2)思考:材料中“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探究素材】 材料一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的决定》,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 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①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 道路的当权派‛。 注:①反映了当时党中央已经错误地将阶级斗争扩大到党内,阶级斗争严重扩 大化,是一种‚左‛倾错误。 材料二
4.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以 宪法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 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历史
基础验证
一、请背写“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和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具体内容,以检验自己对教材知识的预习效果。 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冯骥才在‚关于‘文化大革命’‛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 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1)思考:材料中的“教训”主要是指什么? 答案提示: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专题四(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4)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的方针。 (5)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6)强调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 反对个人崇拜 说明八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与新 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献计献策:
以“文革”为教训,我们应该如 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 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2、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 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3、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 维护法律的意识。 ……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红卫兵运动中疯狂的个人崇拜严重冲击了民主 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们,一切反动派都 是纸老虎。给我一包烟。 卖者: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出政 权。找你五毛钱。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 一次重大倒退,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 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1968
10
感受历史
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 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 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 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 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 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 犯。 思考:刘少奇以什么为武器进行抗争?为什么在当 时没有起到作用?
中共“八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 务?
这些任务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材料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国 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 主义的斗争…… 为了巩固我们的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 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二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 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 的中心环节。第一,必须有法可依……第二,有法必依……今后 对于那些故意违反法律的人,不管他现在地位多高,过去功劳多 大,必须一律追究法律责任……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976 1978 1980 至今 十 一 中 依 十 届 共 法 年 三 八 治 文 中 大 国 革 全 会 良好开端 重大挫折 伟大转折 发展完善 1956 1966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背景: 2、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2)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健全法制,强调民主集中
3、意义: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二、重大挫折——十年文革(1966—1976) 1、原因: 阶级斗争扩大化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有了怎样的转变?
人治
法治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主题报告: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内容: 思想: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 导思想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以经济建 政治: 设为中心 组织: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 导集体 决策: 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是伟大的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建设 进入新时代。
思想: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
2、内容:
导思想
政治: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代领导集体
组织: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
决策:
改革开放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 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 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 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 量制定刑法 、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 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 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掌握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3.理解政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1.1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治建设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争和动乱,国内政治体系严重废弃,政府机构运转不畅,人民的政治觉悟也相对较低。

因此,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重建政府机构,确保政府的高效运作。

2.1.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内民主制度,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纪律和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此外,政治建设还包括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素质。

2.2 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2.2.1 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政治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决扫除一切阻碍党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因素,坚决纠正一切分散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做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2.2.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我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推动党的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师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政治建设的历史曲折和历史性转折的过程和原因;2.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3.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4.PPT演示:通过使用PPT演示文稿,讲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和历史性转折。

四、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练习题;2.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3.撰写小论文,探讨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江苏省棠张高级中学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备课组 使用时间:2010年10月28日 [键入文字]1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一、课标解读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中共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 ;党和政府的活动应做到“ ”与“ ”;全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 ,反对 。

2.在“文革”期间 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和 制度遭到摧残。

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历史的伟大转折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邓小平作了题为《 》的讲话,提出 , ,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②重新确立了 、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停止使用“ ”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⑤作出实行 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①1980年邓小平发表《 》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 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②1982年全国人大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 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9月,中共 大对 进行了阐述,提出了 、 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3月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建设 ”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完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0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板书】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新课: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板书】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内容:①国内形势、主要矛盾②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③健全法制④坚持民主集中制(3)意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师:背景: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背景隆重召开。

其主要内容: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大会同时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师:八大的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
我们身边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宪法为核心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系框架基本形成
材料一 :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 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 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 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 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刘少奇
材料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 民,未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查批准,不受逮捕。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的局面?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背景:文革教训 伟大转折 • 2.成就: • (1)、初步构想:政治体制改革(集 体领导) • (2)、修订宪法 内容:地位: • (3)、加快步伐 97.9 99.3 意义:
史料探究
材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 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 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由于国家机关和工作 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 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董老的发言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健全国家法制
初步探索
健全法制 发扬民主
初步成果
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9,北京)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和争取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

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二、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建设被严重破坏,政治建设的历程完全中断;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进入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

与政治建设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历程中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中共八大内容;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内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②理解:中共八大的意义;“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③运用: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人民就开始探索民主政治建设之路。

2、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3、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政治建设方面的正确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1、“文革”发生(1)原因①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②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分析。

(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想通过文革全面夺权)③促成因素: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3)全面发动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4)过程简介:(从一月革命→全面夺权)(1967年1月,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

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

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①新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②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1980年邓小平讲话体现了中共对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1982年宪法: 内容:①②③ 是一部完善的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 评价: 的总章程。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 展与完善:1982年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1984年颁 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 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八大”的探索(1956.9)----良好开 端 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基本确立。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 成为全新课题。 内容: (1)(2)(3) 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 好开端。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 理;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6)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①1997年9 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②1999年九届二次会议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 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7)立法方面的重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健全民主和法制 (3)文革的教训:②防止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1)文革结束;(2)徘徊中前进。
时间: 1978年12月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1、政治体制改革 (1980)
解决权利过分集中问题,实行集体领导。
2、修订宪法 (1982)
①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国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3、法制完善
பைடு நூலகம்
①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 ②1999年,宪法确定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设与祖国统一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1)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内容: ①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②加强民主建设、民族团结; ③重申多党合作,健全法制;
④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3)意义: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
批判邓小平
批斗僧人
批斗班禅
批斗孔子
焚毁典籍
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
批斗大会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2、重大挫折 —文化大革命
(4)对民主政治危害: ①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力受到践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协 制度遭到破坏; (民主与法制遭破坏) 毛泽东与林彪 毛泽东与江青 (5)性质:
开端。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2、重大挫折 —文化大革命
(1)背景: 党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根源)
批判《海瑞罢官》 (2)导火线: (3)过程: ①开始标志:五一六通知、关于文革决定; ②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③发展:红卫兵运动; ④高潮:各地造反夺权;
批判刘少奇
批斗彭德怀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中共八大
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召开:1956年9月北京
内容:①主要矛盾②民主法制③民主集中
意义:良好开端
二、文革
1、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1965姚文元发表《》
2、开始:政治局扩大会议;八届十一中全会
3、过程成立中央文革小组——中央
红卫兵运动
夺取上海市委大权
成立革命委员会——地方
4、危害
①政治危机革委会——重大倒退
人大——破坏
政协——摧残
民主法制——践踏
②社会危机践踏了基本人权
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社会生产大幅下降
教科文严重受挫
国民素质下降
1、教训(P72)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徘徊中前进;大讨论
2、内容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重心转移
组织路线——邓核,拨乱反正
经济路线——改革开放
3、意义:伟大转折,新道路,新时代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980 邓小平讲话解决过分集权——初步构想
2、1982 修订宪法
3、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4、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5、形成框架。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高2020届使用)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高2020届使用)

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时间
会议
治国方略
意义
1980
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 领导制度改革
初步构想
1982 1997 1999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中共十五大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八二”宪法 依法治国
把依法治国 写进宪法
总章程
正式提出 以国பைடு நூலகம்根本 大法形式确定
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 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1、原因:
“左”倾思想在政治领域的泛滥
(1)根本原因:主要矛盾认识变化、阶级斗争扩大化。 (2)导火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经过:(阅读教材)
3、危害:(阅读教材)
(1)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4、教训:(2)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
(3)加强培养公民的法制教育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文革结束了
1、背景:(2)党和国家的工作还处于徘徊期
(3)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及邓小平的重要讲话
(1)思想路线
2、内容:(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4)改革开放
(1)伟大转折
3、意义: (2)新道路
(3)新时代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
根本的政治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一法三制度——“一根二基”)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知识结构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 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召开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文革十年”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课前导学】【课堂探究】【随堂练习】(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建国后民主制度史。

一、建国初的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史。

二是新时期民主的发展——基层民主的完善。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答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确立 了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四、发展完善(法制
法治)
•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 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法律体系框架 P75
课堂总结 1、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 个里程碑,提出了要健全法制,做到要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 2、“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 遇到的最大挫折,要从根本上避免“文化大革 命”的悲剧重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和社会主义法制。 3、“文革”结束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 大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 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答案:A [解析] 从题干看,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 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 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 的称呼不再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在贯彻各 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 关。
• 6、[2014· 江苏卷]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 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 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1953年《1978)
1、背景:
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转移……
拨乱反正
2、内容: 组织路线: 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3、意义: 伟大的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踏,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以及 艰巨性。 2、列举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 识到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所学内容: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正式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这一治国方 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⑤发扬基层民主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 大倒退,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 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粉碎“四人帮”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 告。
2.内容: ①思想路线拨乱反正: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背景:阶级斗争扩大化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 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 3.全面发动的标志: 1966年5月, “五一六通知” ; 1966年8月, “十六条”
4、文革的表现:
(1)造反派冲击党政机关,形成“革命委员 会体制”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协停止活动
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组织路线拨乱反正: ④重大决策:
3.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 路; ③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④ 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四、发展完善——改革开放后成就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1982年11月,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 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历史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随堂练习】
(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
的中国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建国后民主制度史。

一、建国初的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史。

二是新时期民主的发展——基层民主的完善。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答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北京2010年1月22日电)
(3)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1984年,这一制度又获得了怎样的重大发展?请写出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答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湖北省荆州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4)上图所示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何特点?保障这一民主形式实施的是哪部法律?
【答案】(4)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答案】(5)、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制度化、法律化的特色。

【课后练习】
1.(2010·肇庆市高中二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
1.D 题干时间限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A、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因此D项正确。

2、(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3.(2010·湛江测试二)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因此,就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2010·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质检)胡锦涛同志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爱。

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鉴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这些事件包括()
①农业合作化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注意“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关键要的是“教训”,应指错误的事件,而农业合作化是正确的,故排除。

5.(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6.(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最基础的一环是()A.推进基层民主选举 B.平反冤假错案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在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的落实与实施,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7、(2010·广东佛山普通高中高三检测一)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

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见右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②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③“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④“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用排除法。

“五合章”现象不仅不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反恰恰体现了民主集中
制原则,所以④错误。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