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手的孩子期末约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动手的孩子期末约谈
刚闲下来打开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我被幼儿园老师约谈了,老师说我家孩子在幼儿园抓人、打人,已经被多名家长投诉了,老师叫我们在家要好好教育和引导,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些天我和老公都郁闷死了,我们确实不知道如何对待有攻击性的孩子,怎么办呀?”
“熊孩子”打人、有攻击性,往往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如果经常攻击打人,轻则老师批评,其他孩子避而远之,孩子没有朋友;重则不是“熊孩子”打伤了别人有孩子家长找上门来,就是由于招惹了更厉害的孩子自己被打伤。

不仅如此,经常给老师添麻烦惹是非的孩子老师是不会喜欢的,严重者都有被幼儿园劝退的可能。

对于有攻击性的“熊孩子”如何引导和教育呢?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平时对孩子要始终如一,不能心情好时对孩子娇乖乖肉蛋蛋的,心情不好时就冲孩子发脾气。

特别是自己心情本来不好,孩子一旦犯错大人说教孩子不听,于是就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样就容易给孩子做反面教材。

人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也有人说孩子是父母行为的复印机,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现在有些家长有个误区,总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学校)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应该是老师的责任,其实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孩子的错
误根源往往在家长,找不出根源所在老师再费劲都等于白搭。

就孩子攻击性行为而言,细心观察会发现身边有许多父母,在与孩子嬉戏玩耍的时候,尤其在孩子没占上风或失败时,总会一边捶打着父母一边耍赖。

一般情况下大人总把孩子这种行为看成是天真、可爱,其实这就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开端,要杜绝孩子在幼儿园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在家发现孩子只要有一点点攻击性的倾向都要及时指出,并耐心教育。

2、对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切忌用武力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平时也对孩子苦口婆心教育,可是孩子总是不听。

只要一听有人投诉孩子打人,总是顿时火冒三丈,抓住孩子就想凑一顿,岂不知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也警告家长们,不要使用强烈的语言辱骂或羞辱来管教孩子。

这些类型的惩罚也会给孩子成长带来长期的问题。

他们建议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为了对孩子进行教育,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类型适合孩子的年龄的惩罚。

他们建议对于年幼的孩子,惩罚可能是拿走他们最喜欢的玩具。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或电子游戏的时间。

希望这些方法可以给我们家长们提供教育孩子的参考。

3、家长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三岁左右的孩子在认识上比较模糊,分不清你我,孩子总认为凡是自己喜欢的都是我的,当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第一想法就是拿
过来占为己有。

因为3岁左右的宝宝压根就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相处,他们在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一旦看见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不会与人商量,只会用简单的抢、打去争取。

老师把孩子在幼儿园不当的行为告诉了家长,家长就要积极配合,孩子在学校由老师教育,回到家家长要告诉孩子要是想玩喜欢的玩具,就要好好跟小朋友商量,并告诉孩子别人先拿到的要让别人先玩,等其他小朋友玩好了自己再玩,或者跟小朋友商量着大家一起玩。

让孩子知道玩具是大家公共的,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玩,只是有的先玩有的后玩而已。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平时不学习不行。

孩子开始上学就意味着融入了社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孩子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人沟通,家长就要慢慢引导、用心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任何父母都没有理由以不懂教育为借口而推卸责任。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家长以前不懂教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学起,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要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