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雄性不育系中TaPDC-E1α及其调节酶基因的表达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雄性不育系中TaPDC-E1α及其调节酶基因的表达特征张龙雨;袁蕾;杨书玲;张改生;王俊生;宋瑜龙;赵卓军;牛娜;马守才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年(卷),期】2011(037)004
【摘要】To deeply study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nduced by gametocide SQ-1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we isolated TaPDC-E1α gene using silcon cloning technique.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this gene is 1 401 bp in length, putatively encoding 388 amino acids.This gene possesses the conserved TPP domains.Two potential phosphorylation sites of serine residues might be present in the TaPDC-E1α protein of wheat.According to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aPDC-E1α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fertile pared with fertile lines, the expression of PDK was obviously down-regulated in the physiological male sterile line induced by SQ-1.However, PDK gene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genetic male sterile line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DP gene were similar in fertile and male-sterile lin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thway of energy metabolism of sterile line induced by SQ-1 is more susceptible than that of genetic male-sterile line.The upstream signal mechanism of mediating PDK gene may be inconsistent between male-sterile line induced by SQ-1 and genetic male-sterile line.%为进一步研究杀雄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机制,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离TaPDC-E1α基因,
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及其调节酶基因PDK和PDP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TaPDC-E1α基因编码388个氨基酸,具有TPP保守结构域,可能存在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与可育系相比,TaPDC-E1α基因在生理型不育系和遗传型不育系中表达下调;PDK基因在生理型不育系中表达下调,而在遗传型不育系中表达上调;PDP基因在可育系及不育系中的表达趋势无明显变化.表明经杀雄剂SQ-1诱导形成的生理型不育系在败育过程中其能最代谢途径更容易受到影响,推测对PDK基因进行调节的上游信号机制在小麦生理型不育系与遗传型不育系中可能不一致.【总页数】9页(P620-628)
【作者】张龙雨;袁蕾;杨书玲;张改生;王俊生;宋瑜龙;赵卓军;牛娜;马守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
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atp1基因在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和自身转换系中的差异表达 [J], 赵大华;孙慧慧;于同英;李友勇
2.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
3.5)在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和转换系中的差异表达 [J], 苏晴;茹振钢;秦志英;曹银萍;刘飞飞;李友勇
3.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基因(TaEC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J], 巴青松;张改生;车会学;刘红占;张龙雨;王书平
4.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交替氧化酶基因(AOX1)的表达分析[J], 李亚鑫;盛英;张改生;宋瑜龙;王亮明;张龙雨;王书平;李莉
5.基因HAT1在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分析 [J], 车会学;巴青松;张改生;陈征;宋齐鲁;刘红占;桑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