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核武时代发展新概念武器对中国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核武时代发展新概念武器对中国的意义
后核武时代发展新概念武器对中国的意义
人类的战争经过了冷兵器时代,火器时代,机械化武器时代,核武器时代,信息化武器时代,未来将进入新概念武器时代。

在信息化时代以前的武器,都是非智能的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更是以大规模杀伤,以毁灭全人类的方式进行战争的威慑和实施。

核武器这种大规模的杀伤性,也说明它是也是一种愚蠢的、不人道的武器,它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军队和平民,不分精英与笨蛋,凡是在它杀伤范围内的东西,一概都化为灰烬。

核武器是反人类的,是全人类的敌人。

世界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核阴影下,没有人不希望彻底销毁核武器。

彻底销毁核武器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

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为标志,人类的战争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又经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凭借高科技的军事装备,轻松击败了弱小的敌人,更近一步证明了可以通过有代差的武器,以不接触,零伤亡的方式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

努力发展新式武器,特别是与敌人有代差的武器,并保持这种代差,成为军事强国发展武器装备的主要目标。

美国现正在发展的新概念的武器,包括: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和军用仿生武器。

定向能武器是指武器的能量是沿着一定方向传播的,并在一定距离内,该武器有杀伤破坏作用,在其他方向就没有杀伤破环作用。

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

动能武器指的是一类能够发射高速弹头,利用弹头的动能直接撞毁目标的武器。

主要有:动能拦截弹、电磁炮、超高速巡航导弹等。

军用仿生武器,可以用于执行侦察、战斗任务、实施工程保障等。

其它新概念武器还有气象武器、深海战略武器等。

这些新概念武器具有快速、智能、精确、安全、无污染的特点,不以敌国公众为人质,可以不伤害敌国公众的人身安全,只针对敌国的政府首脑和军事设施。

这将使敌国政府面临外部敌人和内部公众的双重压力。

这些高技术武器的发展,将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并将导致核武器彻底退出人类的战争舞台。

美国一旦将新概念武器进入大规模实战部署,即占据了技术上的至高点,再加它已有的国家和战区反导系统做盾牌,美国将会率先提出并销毁核武器,并以还人类和平蓝天,使人类远离核武器毁灭为口号,利用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厌恶和对无核世界的向往,在全世界大肆宣扬核武器的不人道性,反人类性。

进而宣布还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灭绝人类的恐怖国家。

在舆论上剥夺其它核国家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以此占据道义上的至高点,致其它没有新概念武器的有核国家于不仁不义的境地。

届时这些国家将面临道义上和安全上的极大被动。

特别是中国,因为我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这样,如果美国使用新概念武器对我们进行打击,我国将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发展新概念武器对我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概念武器的出现对未来作战肯定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武器装备系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作战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战争理念将有重大调整;军队体制将有重大变革。

例如新概念武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

传统战争中的机枪飞机大炮依然存在,却依靠着现代科技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

新概念武器包括气象武器、微型武器、基因武器、网络化武器等。

气象武器可能没有具体的形态,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观测、预报、气象干预部分构成的系统,用于给敌方造成干旱、洪水、冰雹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敌方的行动指挥以及人民生活。

新世纪以来,新概念武器的出现模糊了战争的概念,可能每时每刻激烈的战争都在进行,
双方比拼的更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实体概念上的坦克、军舰等。

有人预言,未来的战争,将是新概念武器的竞争和较量。

现在的世界局势并没有处于完全稳定的状态中,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更近一点的利比亚战争,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仍旧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场面,在群雄争锋的场面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大至真正的
战场,小至舆论的探讨。

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和经济基础上的,国强则民富,国不强则民弱。

新概念武器可以成为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强有力武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新概念武器来为自己在未来的战场上增加有利的砝码,我们不光光要了解新概念武器的意义,更要了解它在未来战争或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会带来的优越之处。

武器不仅仅用于我们的战场上,也可以经过改良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
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前四种因素均在爆后几十秒钟以内发生作用,故统称为瞬时破坏因素;放射性污染的作用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故称为延缓杀伤因素。

当核武器在30公里高度以下的大气层中爆炸时,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冲击波50%、光辐射35%、早期核辐射5%(包括核电磁脉冲的0.1%)、放射性污染10%。

光辐射是指核爆炸形成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它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光辐射作用于人员皮肤,可造成皮肤烧伤。

人员直视火球,能造成视网膜烧伤;强烈的闪光能使人发生暂时失明、眼前发黑等症状的闪光盲;吸入炽热的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

光辐射能使物体熔化、炭化和燃烧。

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的高压、高速气浪,冲击波能对人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能对武器装备和工事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破坏。

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前十几秒至几十秒内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

它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于射线穿入人体时,引起组织机体的原子电离,破坏机体的蛋白质和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导致细胞的变异和死亡。

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和失调(如造血功能发生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产生全身性的疾病——放射病。

病的轻重主要决定于吸收剂量的大小和人员身体健康状态。

人员得放射病后,根据病情轻重,通常会出现头昏、疲乏、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脱发、发烧、贫血、腹泻出血、严重脱水、上吐下泻、意识障碍、抽筋等不同症状。

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瞬间发出的
持续时间很短的电磁脉冲波。

核电磁脉冲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功能性损坏和工作干扰。

放射性污染是指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物体、空气和水的污染。

人员在污染区行动或接近严重污染的物体时,γ射线直接从外部照射人体,而引起与早期核辐射损伤相类似的体外照射伤害。

人员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或误食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或伤口、粘膜污染了放射性尘粒,都能引起体内照射的伤害。

放射性尘粒落在皮肤上或人体接触了污染严重的物体时,都有可能引起皮肤的灼伤。

近十几年来,核武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人们往往忽视了核威慑,似乎核威慑只是吓吓人而已,而不把它当成一个有巨大杀伤破坏力的强大物质后盾。

舆论普遍认为今后的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常规战争,谈到核力量时只强调核威慑,认为全面核战争根本打不起来,同时人们又过分看重和准备常规战争,把它们与发展战略核力量对立起来。

国外某些削减核力量、强化常规部队的做法也加剧了人们这种危险的认识。

实际上,没有一定规模的核反击能力,就不可能有可靠的核威慑。

核力量决不是常规战争的点缀,作为最高层次的武力,它在长时期内都应是一个国家优先和主要发展的力量。

有些国家的核威慑政策决不是如我们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虚无飘渺,它确实有实战能力及使用决心,海湾战争中美国准备1000枚战术核弹头威胁伊拉克的例子不应被人们淡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