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教学观指出: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师要为学生发展而教,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展开。
新课程的评价观指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
以上面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来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满堂灌”现象,大部分语文教师还继续“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大部分学生学语文还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手段依旧落后,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依旧不浓,大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依旧偏低。
要改变这种现象摒弃“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思想,指导学
生在课外学会预习与自学,课外作业布置上做到“少”“精”“活”。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要“少”,少就能减轻学生负担,就能避免盲目训练,它是作业适量的一项指标;二要“精”,作业布置不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要精心选择,合理编排。
此外,设计作业应考虑多梯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有选择的自由度,这样设计就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走出“照本宣科”困窘,充分调动情感,力求把学生的情感“煽”起来。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一个在教学中只会按部就班运用教参的老师,他的教学也常常是毫无生趣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
语文教师要尽量做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创设出激励学生群体阅读的“情场”,就能让语文教学弹奏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情知并进、“文”味浓郁的优美乐章。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中,就可先安排学生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色的东西:可以是他们自己的作文精品集,也可以是个人的获奖证书等等,然后开展比较吸引学生
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每授一篇课文,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个话题,用5~6分钟时间,强化学生说话。
例如教学《走近纽约》一文时,可以“走近”为话题让学生模拟一位导游,面对同学进行口头作文;教学《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周恩来,课前可让同学们向长辈了解或查阅周恩来的故事,在课堂上,由教师点名让学生讲给其它同学听。
此外,教师不必将要说的内容一览无余地说出来,要留点“困惑”让学生自己去抖开,让其感受那种“弦外之意”“言外之意”,这也是一种调动学生自主学心兴趣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循序渐进,注重积淀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生课外作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类型的作业题:1、自主组织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办刊、演出、讨论等课外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讨论,选出写作主题,进行课外写作。
3、关心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让学生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4、课文表演,一篇课文,经历一番表演,既加深学生以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又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其它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角度审视学生优点,正确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
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衡量学生不能以统一的标准。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如某教师新接到一个班有一位学生性格十分内向,从不敢举手发言,有时就是点到其名,声音也小得很。
一次,这位教师专程在班上让她读一个她会读的词,她第一次读嘴巴只是稍微动了一下,即使凑近耳边听,都难以听清,于是教师告诉她,从她的嘴形可以知道她的读音非常准确,能否再大声些。
第二次读时在她身旁能听到其声音,教师及时表扬她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不能让大家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这位学生果然能放开嗓门大声朗读,在这位教师的带动下,全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这位学生以后便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四、不盲目依赖文本,要以情引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作品中的情感来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情引情,激起情趣。
必能收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某教师在教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运用了朗读、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和姿态等形象的教学语言来加强感情的表达,以教师强烈的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刘大杰的《巴东三峡》一文时,除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文章所描绘的“三峡”的奇险与隽永,感悟
文章中所引用的诗词、谚语、典故等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描写性语言并谈出各自的心理感受。
又如教学沙叶新的戏剧《陈毅市长》一文时,可适当播放一点轻音乐,并让学生模拟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或者编排课本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
五、利用、巧用、妙用、活用多媒体,快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根据学校实际用 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公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
该教师让学生先谈谈对小公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又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了,75%的学生学会了预习与自学,学生课外作业减少了,大部分学生能体验到
学语文的快乐,许多学生由“怕学语文”转变为“爱学语文”,大部分语文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太重,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浅陋,变得爱学习,爱研究,不断吸取新知识,开始参与语文教学改革,他们不再照本宣科,不再过份依赖教参,而是力求在教学中把“教师情、学生情与文章作者情”煽动起来,语文课开始变得有情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