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陶艺文化产业的“石湾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出陶艺文化产业的“石湾模式”
文:知雨近年来,在国家不断推动非遗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石湾陶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作为佛山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石湾陶艺如何发挥自身的文化价值,成为佛山乃至广东省的经济繁荣新引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探索陶艺文化产业发展的“石湾模式”,似乎成为石湾陶艺当下义不容辞的责任。


瞻F
U
T
U
R
E
旧区改造,推动产业聚集与升级
石湾有着“南国陶都”的美誉,上千年的制陶史为其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石湾也是我国现代建筑陶瓷的策源地,建陶工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起点。

2007年以后,因产业升级石湾留下大量厂房,这也为石湾旧城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空间。

2016年,政府全面启动“中国陶谷”特色小镇建设,在石湾旧城区逐步创立南风古灶创意产业园、石湾陶瓷博物馆、泛家居创意产业园、石湾古镇文创园、艺术家村落等“一谷十园”,全力打造世界级陶瓷创新中心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中国陶谷小镇的建设,为石湾带来了陶瓷创意产业的集聚,以陶瓷为主的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以及与陶瓷相关的信息科技和新兴产业,也在中国陶谷区域
内不断涌现。

整治乱象,让石湾陶艺走出瓶颈
与此同时,作为石湾陶瓷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流,石湾陶艺虽然也处在从传
统手工艺向陶艺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却因为一些行业乱象,走向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期。

有着20多年历史的石湾公仔街,原本汇集了不少名家的店铺,如今却被大师
们戏称为“水果街”。

因其街头巷尾摆满了荔枝等造型的陶塑摆件,水准参差不齐,大部分可谓粗制滥造。

究其原因,石湾陶艺背后的商业价值吸引了不同群体的介入,急功近利的心理让部分从业者误入歧途,甚至不惜以次充好、仿冒名家。

这很难不影响石湾陶艺在大众心中的口碑,同时由赝品引发的价格战也阻碍了石湾陶艺的价值提升。

另一方面,虽然石湾不少陶艺大师都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空间或者工作室,并积极参与不同协会、企业、博物馆等组织的活动,但石湾陶艺始终没能走出自己
明 玫瑰紫釉尊(局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的小圈子。

要想走向全国,需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整合全行业资源,引领行业与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开展持续有效的跨界交流和合作,带领石湾陶艺真正“走出去”。

政策引领,石湾陶艺获得新生机
在其发展陷入困境之际,政策春风为石湾陶艺带来了新的生机。

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石湾陶艺的保护与发展。

尤其2017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后,在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明确列入“石湾陶塑技艺”。

这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政府推动石湾陶艺发展的动力。

2018-2020年,佛山市开启新一轮城市形态提升专项行动,8号艺术码头、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等近10个文化载体项目在石湾成功落地,石湾东平河畔形成集产业开发、非遗保护、文化旅游、艺术创作、创意研发于一体的综合片区。

石湾镇街道也通过设立陶艺推广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陶艺工作者举办陶艺专题展览,推广石湾陶艺文化。

2021年,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石湾落户了佛山第一家省级非遗工作站——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石湾陶艺工作站),围绕石湾陶艺开展重点工作。

这些举措无疑为石湾陶艺文化产业的布局和佛山“陶文化”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也让石湾陶艺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11月,石湾第4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凭借陶艺上榜的乡镇之一。

但相较于全国其他陶瓷名区,石湾陶艺的发展依然有一定差距。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这一年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成交过亿元,前四名均为陶瓷产业,分别是德化瓷产业带、潮州陶瓷产业带、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和宜兴紫砂陶产业带。

而石湾陶艺并不在这14个非遗产业带之列。

平台融合,推进原创精品的保护与开发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曾对媒体表示,石湾陶艺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搭建石湾陶与国内设计优秀成果和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要到国内其他城市深入开展石湾陶艺品牌传播。

石湾新生代陶艺领军人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新石湾美术馆外景《我们》蔡向红
为中国(佛山)陶瓷设计周)与佛山陶博会同时段举办,试图通过“双陶会”的形式,探索“文化+设计+产业”的跨界融合之路。

这一年,石湾青年陶艺家联盟秘书长史鑫专门在佛山陶博会策划了主题展览和沙龙等活动 ,探索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结合的可能性。

“两者的结合就是艺术和生活的结合。

”史鑫表示,活动通过构建家居生活中石湾陶艺的应用场景,以推动传统陶艺产品多元化的发展。

“陶”与“陶”如何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中的效果,黄强华认为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研发平台,“展览厅、酒店等都有艺术建材的需求。

城市转型、乡村振兴等建设也需要文化的引导。

例如,景德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陶瓷元素的引入,很多地标、路灯都用青花瓷来装饰。

但是这些案例拿来给石湾应用时需要先有一个研发平台,认真研究石湾陶艺的文化特质,然后再探究实际应用时的有效方式。


近年随着岩板产业的火热,“以陶带陶”有了新
的局面。

许多建陶企业为抢占新风口,把目光主动投向了传统陶艺。

他们还曾特意邀请石湾陶艺大师,探讨如何将石湾陶的釉料融入岩板产品当中。

与此同时,手工砖的兴起,也让不少陶艺家看到了传统技艺和企业合作,来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可能。

潘柏林将这一想法付诸了行动,目前正在筹备佛山
市陶瓷艺术家协会。

他强调新的协会“立会为公”,
在佛山市文联的指导下,为石湾陶艺的发展凝聚力
量。

潘柏林还表示,未来协会多与更大的媒体合作,
通过媒体链接更多跨界资源,为石湾陶艺打造融合
平台探索经验。

同时,有效保护传统工艺的创作权益,是石湾
陶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佛山市版权局、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政府单位高度重视版
权对提升石湾陶艺艺术价值的作用,为陶艺大师们
的石湾公仔精品开展版权登记工作。

潘柏林认为,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仿冒品出现,提升作品价值的同
时藏家受益,作者也更有创作热情,版权保护为石
湾陶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石湾陶艺原创作
品的版权保护措施,扩大保护的范围,让版权保护
成为石湾陶艺文化产业发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陶带陶”,发挥陶谷产业优势
所谓“以陶带陶”,指的是通过石湾丰富的建陶
产业资源带动传统陶艺的产业化发展。

2018年,佛山陶艺建陶设计周(2020年后更名《一纸人生》 范安琪
《柔的管》 桂明
品牌建设,打开石湾陶艺知名度
早在2000年前后,石湾就在南风古灶举办了一场名为“千年之烧”的陶艺活动,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华人陶艺家、雕塑家共20多位。

多年来,石湾策划了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以下简称“陶艺周”)、“石湾杯”青年陶艺大赛、柴绍文化节等各类品牌活动,扩大石湾陶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提升石湾陶艺的知名度。

未来石湾在品牌建设上可以更加聚焦“石湾陶艺”本身,突出石湾的地域特质和石湾陶艺的艺术代表性。

正如景德镇之于陶瓷、宜兴之于紫砂,“石湾”也可以在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中成为中国陶塑技艺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德化与其他知名IP 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也是石湾陶艺可以借鉴的方式。

今年北京冬奥会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也带火了德化陶瓷企业的生产线。

因为一早就与冬奥会建立了合作,德化专门为冬奥商店制作陶瓷版的“冰墩墩”“雪容融”,德化陶瓷产区也因此上演了“线上秒光,线下排队,一墩难求”的景象。

事实上,德化陶瓷自2003年以来,就陆续与迪士尼、Hello Kitty 、故宫文创等国内外著名动漫形象展开合作。

如今这样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文化IP 打造的惯用模式,石湾也应借鉴。

石湾陶艺想要借鉴德化陶瓷文创品的开发方式,一方面需要陶艺家们走出去与文创产业积极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知名IP 充分了解石湾陶艺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工艺。

文化产业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石湾陶艺定能走出一条陶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石湾模式”,为佛山乃至广东省的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原来是向前》 陈东阳
《福狮》周永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