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
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

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是:每天
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
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
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而我们现在的小
学生处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从来没有想过打扫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自己的书籍,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
更不要说是节约了。

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

“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应该还没下雨时就
把东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

就是说凡事要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急了、来不及了才动手。

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有体会的。

以前学习,直到快考试了,才想起把书本拿出来翻翻,从来没
有想过平时就带着复习复习。

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慌急慌忙,不是这里出了问题,就是那里出了差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读完《朱子家训》,真是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
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朱子家训》是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它可以说是集做人处世之精华,其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这整篇的大意是:每天清晨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半根缕,我们也要常念看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治得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家童奴仆不可雇佣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坊。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和做小生意的摊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做儿子的道理。

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骄傲的态度的态度,是卑鄙不过的。

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

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欢而任意地宰
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
而懊悔,颓废懒惰,是难成家立业的。

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世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
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之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
一步。

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
有幸灾乐祸之心。

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
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
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
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
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上天自有安排。

如果能
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
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

如黎明即起,洒扫
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

一粥
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
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
干净,不能剩。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别人开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别人有伤心的事,也不能有
喜幸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是说做了好事
希望别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
而不是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和这本书相比还有很多缺点。

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对有需要的朋友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总之,《朱子家训》这本书就是教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家都来看看吧!
我在寒假里读过《朱子家训》这本书,它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它仅仅用了506个字,是由清朝
朱用纯写成,书里每一个字都牢记在我的心中。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最深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年物力维艰。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
定要懂得节约。

还有一句话是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这句话
告诉我们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不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我们不仅应该记住每一句话,更应
该深刻理解每一字的含义,吸收其中丰富的营养,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利用假期,我和妈妈共读了《朱子家训》。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个字,但我却读得津津有味,它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当我读到
“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留连”这句话时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过
的一件事,让我惭愧不已。

记得有一次,妈妈的好朋友要来我家做客,阿姨的女儿也一起来了。

小女孩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她,亲切地称
呼她“阿然”。

从她进门后就一直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甚至还抱
起她亲了两口。

我十分嫉妒,好像爸妈平时都没对我这么好过,我
心里冷冷地哼了一声。

就在这时,妈妈朝我大喊一声:“阿磊,赶
快把好吃的零食拿出来招待妹妹。

”我心里很不痛快,不情不愿地
哦了一声。

我打开零食盒,翻翻这个是我喜欢吃的,翻翻那个还是
我喜欢吃的,拿起这个不舍,拿起那个依然舍不得,最后我忍痛割
爱挑了两样摔到了桌子上,看到那妈妈口中的阿然妹妹愉快的分享
着我的美食,我恨得牙痒痒。

大人们在客厅谈他们的事,妈妈怕妹妹无聊,就对我说:“去,带妹妹去你房间一起玩。

”我十分无奈,只好带她到房间,一来到
房间我就恶狠狠地对她说:“你来是可以的.,但我告诉你,我房间
的任何东西你都不可以碰,只许睡觉或者看你自己带来的书。

”说
完我立刻转身。

她听了我的话楞了一会儿,随后就坐在地板上看书了。

可能她觉得看书太无聊了,也可能我书桌上五颜六色的磁力贴
吸引了她,在我推开房门的时候,正看见她聚精会神地拼着我的磁
力贴。

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玩具,还是我过十岁生日时舅舅送的,我
恼羞成怒跑过去夺下她手里的磁力贴,把她重重的往后面一推,她
跌坐在地上“哇”地哭了起来。

妈妈听见哭声来到我的房间,见妹
妹这样,生气地批评起我来:“妹妹今天是我们家的客人,你是小
主人,你就是这样招待客人的吗?”我也觉得很委屈,眼泪唰唰唰
地落了下来。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明白我错在哪里,《朱子家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混沌之门”,我一定会好好地学习它,做一个明事
理的好孩子。

“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留连”这句话也牢牢地印
在我的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上必须节约,宴请客人上要大方
慷慨,不要藏匿留恋不舍。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

渐渐地,人们懂
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

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
不再彼此相信。

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
真谛所在。

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

拥有一个广
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
是真正的强者。

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
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
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

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
发展的。

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
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

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
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
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

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
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

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
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

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

此书
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
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
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

古代的
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
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

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
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

反复
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

”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
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
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
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

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
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
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

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

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约
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
须大力提倡。

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

现在石油煤
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
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

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

这种脉脉温情
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

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
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
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
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
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
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
成了一个中性词。

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
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
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


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

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
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
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
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
一味怨天尤人。

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
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

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

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

“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
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
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

为人不可存有妒忌
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
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
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

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
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

这样
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
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

所以坚
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
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


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

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

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
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

总之,
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

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

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

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
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
变的目标。

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
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

《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
“慈”“教”。

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

父母对子女的爱
必须是至善的爱。

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

如果
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

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
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
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

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
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因此,
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使其懂得
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

”《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

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

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

父母辛辛苦苦
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
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
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
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

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这正是所谓的“兄友弟恭”。

兄弟之
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

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

“恭”则是指尊敬、
谦恭。

“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
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

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
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
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
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
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
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

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
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
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

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

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
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

总之,
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是一部儒家经典之作,以前听语文老师提过,但从未见其真面目,听说它几百年来都广为流传,而且能告诉人们怎样
做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它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
魅力呢?带着疑问,今天的班会课,我读得认真,听得仔细,课后,感触很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样
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
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珍惜拥有,懂得
父母之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