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11月份月考试语文试题
2014.1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纤.绳/倩.影会.计师/刽.子手两栖.明星/独辟蹊.径
B.肋.骨/勒.令夹.生饭/蓝夹.袄瞠.目结舌/拍手称.快
C.侮辱./被褥.倒.装句/追悼.会拈.花惹草/沾.亲带故
D. 模.式/模.板电饭煲./桥头堡.少.不更事/稍.纵即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改僭越和事老鞭辟入理
B.斡旋打烊押轴戏无事生非
C.诀别渎职钓鱼竿披星戴月
D.流敝倔强翻两番杞人忧天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
..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
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
...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
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
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
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
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
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糜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
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
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
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
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
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
秦未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
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
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
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
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16期)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阐释谣谶有“谣”和“谶”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7.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A.荒诞的谣谶 B.历史上的谣谶 C.谣谶与政治 D.谣谶的危害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邹衍创立了“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
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只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
颖悟力学,淹.贯经史。
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
丁母忧,杜门读书。
服除复任。
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
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行简奏乞复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
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复校,道用新历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收赎。
章宗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
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
”上韪.其言,诏书中行之。
行简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
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
”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
”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
卿自戒,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
’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
”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
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
”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
”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
改顺天军节度使。
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
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
”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
贞祐④初,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郡候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
今选忠实辨捷之人,往与议之,庶几有成,可以纾.患。
”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
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
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
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
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
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金吏卷l06·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
②章宗,金主完颜璟。
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
④贞祐,是金宣宗完颜珣年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悟力学,淹.贯经史淹:沉浸,停留
B.上韪.其言,诏书中行之韪:认为……对
C.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悉:详悉,熟知
D.庶几有成,可以纾.患纾:解除,排除
lO.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下诏以.示四方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①卿自戒,且.语宋使曰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D. ①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行简“慎密”的一组是
①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②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③不宜争细故伤大体④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
⑤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⑥朝廷备防秋兵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行简聪颖好学,在为母亲守丧期间闭门读书。
他为章宗推辞劝进尊号代写的批答受到认可。
B. 张行简虑事很谨慎。
司天台刘道用修改进献新历法,张行简奏请等校验没差错后再赐名施用。
C.张行简治民有方。
章宗问如何治理保州,他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
D.张行简敢于建言。
贞祐三年朝廷征缴弓箭时,他的建议使部分难以完成的人员免除了缴纳弓箭。
第II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
(3分
(2) 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
(4分)
(3)东海郡侯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赖:依赖,凭借。
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2)“数峰清瘦出云”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⑵,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前赤壁赋》)
⑶古人云:“以地事秦,,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⑷,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⑸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⑹,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五、语言知识应用(12分)
16.下面是“2013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4分)
(1)全面把握分析图表信息,请分别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概述结论。
(不超过40字)(2分)
(2)就你的结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不超过30字)(2分)
17.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个整句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符合整句要求,字数20字以内。
(4分)
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
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恐怖分子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
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
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
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
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
18.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
(4分)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
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红墙在望
徐平
鸟印路像个深沉的老人,衰老又深邃。
五月的梧桐枝繁叶茂,即便一路蛇头灯朗照,癍斑点点逢漏而下的青光也只是愈发显示出鸟印路的暧昧莫测。
最近几个小夜班下来,一踏进鸟印路,我就隐约感到似乎有人在跟踪。
说是跟踪者,他又不太遵从鬼鬼祟祟的规则,有时甚至同我并肩同行,到鸟印路拐角红墙外,他必然悄然离去,但那已经快到家了。
这天的小夜班下班时,竞下了场雷电交加的大暴雨,后来雨倒是小了,但渐淅沥沥仍不见住。
11点零5分的特快正轰然而来,气势磅礴地冲过铁轨,青灰色的车头灯钢柱似地射向前方。
我还琢磨那奇怪的跟踪者是否亦如这特快列车属于过去时间,岂料,那火车尾巴一过,就见那怪异的跟踪者赫然兀立霏徽的雨幕中。
他什么雨具都没带,浑身黑湿,看那模样仿佛在坚定地企望什么。
我举步跨过铁轨。
今天的蛇头灯同样无法洞穿这深幽的鸟印路,而在层层梧桐叶上不断叠加滚落的扑嗒扑嗒雨水声,更使鸟印路充满无边无际的烦恼。
举止古怪的跟踪者尾随我而来,距我两步半。
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
这算什么名堂,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红墙终于隐约可见了。
我突然勇气陡增我猛地收腿站住了。
他猝不及防,惊愕着也站住了。
“到底为什么?!”
他张口结舌,只是死死地看着我。
我也盯着他。
反正红墙在望,赛跑起来,他的暴发力有我好吗?近距离地审视,他老了,脸上沧桑纵横,眼睛更是很老很老了。
他无言地笑了,笑得有些羞怯还有点内疚,令人诧异着怦然心动。
他在掏左胸口袋。
“你来。
”说着他走向前方一盏灯。
迟疑着,我还是挪了步。
我走得步步惊心。
四周已然是安眠的世界,我还是感受到那非同寻常的诱惑。
他放下一个小竹篮。
打开一个夹证件的皮夹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彩照。
我站在他面前。
他看看我,又看看照片,然后,盯着我的脸把照片交到我手中。
“我女儿。
”他的脸色在急骤变白。
照片在灯光下变了色,可是颜色的变化不能改变照片中的一个女孩的清秀可人。
这肯定是个爱幻想的乖女孩,但她充满忧伤。
跟踪者猛地抽回照片。
“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他不容置疑地瞪着我,精光四射的眼光专横极了。
我有些茫然。
我想要是反对,他真会扑上来掐死我。
然而,他又温和慈祥地笑了:
“你看,她这头发还是我扎的……”他热情地指点照片。
我看他神经紧张。
自从提到他女儿后,他的表情瞬息万变,像个偏执狂。
“现在她在哪里?”我想离去了。
他停了片刻,呢喃低语道:“死了。
”
我吓了一跳。
跟踪者已是黯然神伤我想快快离去,又到底不忍撇下这深夜的伤心。
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
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我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陪他站在雨中,我用伞遮住那雨泪交流的脸。
长长的静默里,我们谁也不说话。
“怕黑,”他仍不睁眼,“她从小怕黑,像这么暗的路,她一个人是怎么也不敢走的,我必须陪她一起走……”
他把我当成他女儿了,哪怕今天大雨如注,他也要守候在这儿以陪伴他怕黑的女儿。
“你女儿一定很爱你……”
“不对!”他绝望地低吼,说话连珠炮似的快,“她讨厌我,可是我改了,我不再喝酒了。
你闻闻我一点酒气也没有。
从她死后,我四个月都没喝一滴酒,她还以为我还酗酒呢.她还以为!……”老人愤然泪下,凄苦至极。
“你身上一点酒气也没有,真的。
我知道你戒酒很久了。
”我说。
我必须走了,毕竟太晚了。
老人却拦住我。
从小篮里提出一小串粽子。
“明天是端午,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二十一岁生日到了。
你很喜欢吃粽子。
你很喜欢!”
他执拗地把粽子塞在我手中。
“是我才学包的,很紧每个一种馅儿。
”
他走了。
仍是烟雨霏微。
迷蒙的雨幕中,老人踽踽独行远去。
回望那红墙,正异常鲜艳,令人欣慰安然。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9.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20.简要赏折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4分)
(1)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
这算什么名堂嘛。
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2)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
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2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
(4分)
22.“红墙在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宁的文章。
2014年是农历甲午马年,快马加鞭是常说的话语。
楠木,木质坚硬,木材名贵,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上世纪民国时期去趟欧洲,做轮船得花一个月的时间。
在途中可以阅读,写家书,思乡……,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高铁,速度至少达到250公里/小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可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拒绝高铁,也没见得人家的日子过得有多难受。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快与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三11月份语文月考试题题答案
2014.11
一、
1.D(mó/mú,bāo/bǎo,shào/shāo)
2.C(理—里,押—压,敝—弊)
3.B (A.句内括号注释要紧靠被注释内容,前括号前面的逗号移到后括号的后面。
C.“有的”前逗号改为分号。
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
4.B(A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医院”是处所,应用“场所”;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应改为“鱼龙混杂”;D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不合语境。
)
5.C(A项,逻辑混乱,递进不当,“不仅”位置不对;B 项,“主要”和“以…为主”重复D 项,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
6、C(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对“谣谶”二字分别解释,“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B偷换概念,②③段重点分析的是童谣更容易成为谶谣的原因;D以偏概全,“以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只涉及了人为因素中的“人为作谣,以图成谶”的部分)
7、B(A并不全是“荒诞”C内容并不全是和“政治”有关D全文没有涉及“危害”)
8、A(B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C根据第④段原因有两种,并非“根本原因”;D的主张应该是邹衍)
三、9.A( A项,淹:渊博、广博。
)
10.D( A项,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
B项,①介词,向,或不译,引出宾语;②介词,被,表被动。
C项,①连词,并且;②副词,将要。
D项,都是介词,被,表示被动。
)11.A(本题考察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③是皇上的话语,是要转告宋使要他们不要计较琐事,要顾大体的话语。
⑥是说朝廷准备秋兵的器械。
其余都能说明张行简的慎密。
)12.C(C项,“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理解有误。
原文是说“章宗询问他该如何治理保州,他申明了自己坚持实情调查,把安定当作要务”,“章宗让他把在任一年所知道的情况都上报给他”。
)
四、 (24分)
13.(1)饥荒年灾民流转离散,人家都不肯收留,(小孩)任意被抛弃,瘦弱损伤而饿死(在)沟中。
(4分,“流离”、“收养”、“肆”、“捐瘠”各1分)
(2)宋人在实行礼节方面,喜好注重细枝末节,(你们)如果有不适合他们礼节的地方,都要更正。
(3分,“是”“事”“正”各1分)
(3)东海郡侯曾经派遣使者约好议和,(因为)计较细枝末节,拖延很久没有完成。
(3分,“较计”“细故”“迁延”各1分)
【参考译文】
张行简,字敬甫,是莒州日照县人。
聪颖体悟好学,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
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十九年(1 1 7 9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
遭遇母亲去世守丧,谢绝交往闭门读书。
服丧期满,恢复任职。
章泵(金主完颜绿)即位,张行简代理太常博士,多次升迁为礼部郎中。
司天台刘道用修改进献新历法,张行简上奏说请求复校测验,等将来月食没有差错后再赐名。
诏令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复校历法,认为刘道用的新历不可用。
刘道用被处以罚服劳役服刑一年赎罪。
章宗将要下发诏令来昭示天下,张行简上书奏道:“往年饥民抛弃孩子,有的乞求送人,这之后有诏令说官府出钱为他们收回、赎回的孩子;有的孩子父母衣食稍微充裕点,就要把孩子认回来,官府也会断给他们。
从那以后,饥荒年灾民流转离散,人家都不肯收留,(小孩)任意被抛弃,瘦弱损伤而饿死(在)沟中。
我看到近代的抗灾诏书,都说‘(孩子送出)以后不得再要回来’,现在乞求按照这个规定施行。
”章宗认为他说的对,下诏中书省按此施行。
张行简请求在太常博士以下设置检阅官二名,由通礼学但资历浅的担任.使他们积累资历然后再升迁为博士。
泰和二年,张行简担任宋主生日祝贺副使。
章宗召见正使完颜瑭告诫他说:“你过界后不要饮酒,凡事要听张行简的。
”对张行简说:“宋人在施行礼节方面,喜好注重细枝末节,(你们)如果有不适合他们礼节的地方,都要更正。
”章宗又说:“听说先前的奉使者过淮海,到了中流时,就因分界的事与人发生争执,这样做非常无礼,你要自己避免(与他们起冲突)并对宋使说‘两国和好很久了,不应该争小事而伤了大体。
’叮咛告诫他们,是使他们详悉这个意思。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章宗下诏说:“在奏事的时候,必须让张行简常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