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观点下的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3)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3)
1.2 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4)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5)
2.1通货膨胀的理论派别 (5)
2.2 货币数量论的理论成果 (6)
2.3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 (7)
第三章1991到2009年间我国各经济指标情况 (8)
3.1 通货膨胀率 (8)
3.2 GDP指数 (8)
3.3 M2增长率 (9)
3.4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 (10)
第四章我国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12)
4.1 描绘散点图 (12)
4.2 多元回归检验 (13)
4.3估计本年通货膨胀率 (14)
第五章论文的结论 (15)
摘要
2008年以来我国房价持续飙升,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不断走高,人民日益发觉资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缩水危险,这极大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个两大经济问题长期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其和被称为“痛苦指数”,比较有名的研究理论是菲利普斯曲线,但本文主要以弗里德曼等人的观点为基础,从货币的角度考察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理论,确定出货币的观点。

其次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其代表理论为费雪方程,确定出影响通货膨胀的基本因素:货币发行量和产量增长。

再次,结合目前的国际潮流和中国特殊的国情分析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

最后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验证前面的假设,并对理论作定量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费雪方程国际资本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没有什么手段比破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社会的现有基础了。

在破坏的一方,这个过程完全是由隐蔽的经济规律力量进行的,而且,这个过程以一种在百万人中也没有一人能察觉到的方式进行。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许多国家把控制通胀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一、经济增长二、稳定物价三、增加就业四、国际收支平衡。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物价上涨速度(即通货膨胀率)的分类基本是一致的,即:
(1)爬行的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2%--3%的幅度内,同时不存
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状态。

爬行的通货膨胀被看作是实现充分就业的一个条件,通常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有益无害的。

(2)温和的通货膨胀,一般把3%--10%之间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3)奔腾或急剧的通货膨胀,一般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到l00%之间。

(4)恶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价格总水平完全失去控制。

对照此数据我们看到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GDP 经常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飞速发展,我们在看到国内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物价的连续上涨。

其中比较大的几次通货膨胀是1984-1989年间,通胀率达到每年10%以上。

1992到1993年间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经验尚不丰富,货币政策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当期和后期的通货膨胀,1993年达到14.7%并在1994年达到峰值24.1%,最近的一次通货膨胀则是在2007年至今,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扬,通胀的问题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我整理了1990年到2009年的通货膨胀数据,做出下图,可见目前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1.2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首先,通过分析通货膨胀的定义,了解各家学派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和思想,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为下文的研究做理论支持。

然后,根据时期的变化对此进行修正,得出目前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对理论分析找到的变量进行计量分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找到影响中国通货膨胀因素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考虑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近年来,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更让资本在国际间流通速度大大加快,我国也不例外。

2008年次贷危机之所以引发大规模金融海啸的原因就是国际资金大量流动相互依赖,因此在现实环境下研究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则根据我国国际收益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额计
算出其增长率,研究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2.1通货膨胀的理论派别
历史上,不同学者对通货膨胀问题看到的角度不同,形成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分歧,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几种派别为:
1.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

他认为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将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区分为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

(1)需求拉上型,通俗的讲是“过多的商品追逐过少的货币”,其中又分两种形态,过度需求论和货币数量论,其中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唯一因素。

(2)成本推动型,其中分为工资推进型和利润推进型并推出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模型,该种原因的通货膨胀会引起“滞胀”。

2.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他认为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的这个定义坚持了两点:
(1)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一般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总是与货币量的多少直接相关;
(2)通货膨胀所表现出来的物价上涨是长期的和普遍的。

3.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意即国家通货的过度膨胀或增长,尤指发行不能兑现硬币的纸币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4.英国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罗宾逊:“我不认为就这样简单的用物价上涨来给通货膨胀下定义。

可以这样说,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的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虽然各家学派对于通货膨胀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他们一致认为货币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且是主要因素。

目前着眼货币的通脱膨胀研究已形成蔚为壮观的货币数量论。

2.2 货币数量论的理论成果
1. 费雪方程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 MV=PT M 是货币量
V 是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P 是一次典型交易的物价——交换的货币数量 T 是在一年中用货币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的次数
但此式中交易次数的衡量时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用总产出Y 来代替交易次数T 。

此式则变形为: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产出 MV=PY 两边取对数得:
㏑P + ㏑Y=㏑M + ㏑V
对于上式关于时间t 求微分,并整理得:
Y Y V V M M P P ,
,,,-+= 则有: ^
^
^
v y m +-=π
因此我们看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产量增长率相关。

实际理论中,一部分经济学家将v 看作外生变量,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期间保持相对稳定,因而通货膨胀率只与货币增长率和产量增长率相关。

2. 剑桥方程
马歇尔和庇古在考察货币的作用是,采取了和现金交易说不通的角度,建立了剑桥方程式,其最常用的形式是: M=K ×P ×R
M:货币数量,也就是所谓的现金余额
P:一般物价水平
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比例
R:“真实资源”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两者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内容上却有本质的区别:
(1)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
(2)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3)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2.3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
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支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的反映影响国民生活的价格趋势,我国多年来用CPI计算国内通货膨胀率,因此本文也采用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PPI)
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

这一指数的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缺点是不包括劳务在内,也没有包括商品最终销售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

3.GNP平减指数
它是按当年价格极端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GN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除了居民消费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因此能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

第三章1991到2009年间我国各经济指标情况
3.1 通货膨胀率
-5051015202590
92
94
96
98
0002
04
06
08
3.2 GDP 指数
-5
0510********
92
94
96
9800
0204
06
08
从上图中发现产量增长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一年则比较吻合,因此将GDP 指数延后一年看其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5
0510********
92
94
96
9800
0204
06
08
3.3 M2增长率
-10
10
20
30
40
90
92949698
0002040608
3.4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
-20
02040608010090
9294
9698
0002040608
图中发现,如GDP 指数对通货膨胀增长率影响一样,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时滞,滞后一年较为吻合,模仿GDP 指数做出调整后的图示:
-20020406080100
90
92949698
0002040608
从图中,我们看到产量增长率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的滞后一年的数据和通货膨胀率之间高度正相关,M2的增长率在前期和通货膨胀率正相关,后期反相关。

这和实际经济也是吻合的。

在1992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还没有实践经验,不恰当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之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承认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有巨大的影响,积极使用货币政策调节通货膨胀率,当经济处于高位运行,通胀较明显的时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经济低迷时则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M2的变化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否认货币对于通货膨胀的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反而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综上,我们选用产量增长率(代表数据为GDP指数),M2增长率和国际资金变动率(代表数据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增长率这3个变量作为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是科学的。

第四章我国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4.1 描绘散点图
首先将数据输入eviews软件中,观察其散点图:
Y
Y:当期通货膨胀率
M2:当期货币发行增长率
GDP:前一年GDP指数
F:前一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长率
将三个自变量放在一起我们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三个指标对于通货膨胀率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放心的做多元回归模型了。

4.2 多元回归检验
用eviews得出数据表: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01/10 Time: 12:53
Sample(adjusted): 1992 2009
C -17.85449 3.546949 -5.033762 0.0002
M2 0.379516 0.112905 3.361366 0.0047
GDP 1.337249 0.382033 3.500351 0.0035
R-squared 0.864726 Mean dependent var 5.034444
Adjusted R-squared 0.835738 S.D. dependent var 7.006363
S.E. of regression 2.839625 Akaike info criterion 5.118351
Sum squared resid 112.8886 Schwarz criterion 5.316212
Log likelihood -42.06516 F-statistic 29.83109
Durbin-Watson stat 1.039552 Prob(F-statistic) 0.000002
定性分析:
如图我们看到调整后的R平方为0.835738,应该说是比较高的,说明回归方程俘获了大部分的数据,用这三个变量模拟回归通胀率是较为合理的。

其次我们看到C的p值为0.0002,M2的p值为0.0047,GDP的p值为0.0035,F的p值为0.0093,说明他们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定量分析:
根据数据我们得到回归方程:
Y=-17.85449+0.379516﹡M2+1.337249﹡GDP+0.099153﹡F
(1)本年度货币发行量增加率每变动1个单位,通货膨胀率正方向的变动0.38个单位;
(2)前一年GDP指数每变动1个单位,通货膨胀率正方向的变动1.34个单位;(3)前一年的资本和金融顺差增长率每变动一个单位,通货膨胀率正方向的变动0.1个单位;
3.0=''-01
X X)X (X 4.3估计本年通货膨胀率
1. 点估计
根据央行的信息透露2010年M2供应量增长17%左右 2009年GDP 指数为9.1%,资本和金融顺差增长率为6.5 将此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得到:
Y=-17.85449+0.379516×17+1.337249×9.1+0.099153×6.5=1.41 根据点估计,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41%
2.区间估计
在给定(1-α)的置信水平下Y0的置信区间:
10000100)(1ˆˆ)(1ˆˆ2
2
X X X X X X X X ''+⨯+<<''+⨯---σσααt Y Y t Y
查表在80%的置信区间下,临界值t 2
α(14)=1.345
随机误差项方差:112.8886/14=8.06
0.04237784 易得Y 2010的80%的置信区间为1.41±1.345×06.8×10.04237784+ 即(-2.5%,5.3%)
第五章论文的结论
从计量分析的角度我们发现当年M2增长率,前一年GDP指数和资本和金融顺差增加率对当年通货膨胀率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GDP指数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最大,系数为1.337249,资本和金融顺差增加率对其影响最小,系数为不到0.1。

M2增长率对通货膨胀影响程度适中,系数为0.379516。

我认为在货币观点下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在我国是适用的,国家想要控制通货膨胀首先要控制好货币发行量。

但限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高额的外汇占款多年来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解决不掉,当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面之广是很惊人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对于资本和金融顺差增加率我认为这项指标包含了居民对于经济的预期,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对经济变化反应及其敏感,因而波动幅度非常大。

对于国际热钱这个问题在中国是个敏感话题,由于它带有强烈的投机特征,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但他的计算很困难,没有一个经济数据能真实的反映它,本文采用资本和金融顺差增加率这一数据仅供参考,存在的种种问题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宏观经济学(第五版)》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光盘版)》
【4】《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5】《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分析》黄贤国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各项经济指标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研究》张玺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何筱薇吉林大学2007年
【8】《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丁媛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通货膨胀诱因的OLS及多元统计实证分析》刘斌山东大学2009年
【10】《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王冕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1】《2007-0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研究》赵凤阳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