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小明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成简易密度计.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测量出液面到吸管下端的深度为h,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表示吸管所受的浮力大小F、液体的密度ρ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2.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5m后,撤去水平拉力,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m后停了下来。
则()
A.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的过程中,物体的惯性在逐渐减小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物体在匀速运动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为20N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水母身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腺能产生一氧化碳改变自身体积,从而能在水中上浮与下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母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B.水母悬浮时,若体积变大时则会上浮
C.水母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水母漂浮时比沉在水底时排开水的重力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6.下列关于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给冷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水的内能
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冬天搓手,手变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7.小明爸爸的质量为70kg、小明的质量为50 kg。
当父子俩一起从居住楼的一楼同时走上二楼。
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人做功的功率相等 B.爸爸做功的功率比小明的大
C.小明做功的功率比爸爸的大 D.无法比较做功的快慢
8.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通过的距离也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
D.以上说法均不对
9.下列四个过程中,人做功的是
A.提水桶水平走了10m
B.用力推车但车未动
C.将实心球掷出5m
D.抛出后的冰块在冰面上自由滑行
10.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木球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铜球的动能为E铜,木球的动能为E木,已知铜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则
A.E铜>E木B.E铜=E木C.E铜<E木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示意图,其中A 为_____滑轮,B 为_____滑轮。
12.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木块,用2N的力推它,没有推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牛顿。
13.向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为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
14.动物间为生存不断的进行“军备竞赛”,如图所示,鱼为了在游动或被抓时的_______力减小,使身体表面常分泌出黏液而光滑,鹰的爪进化的很尖锐,使抓取猎物时产生的______增大,从而更易刺入猎物身体,能更好的抓取猎物,胜利的一方就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15.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它是一个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1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
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2.6×102_____;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_____;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_____.
18.一表面凹凸不平的固体,体积为120cm3,重为1.8N,将其完全没入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中时,该固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当固体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则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为_____N。
19.(6分)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相对于水面将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6分)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_)
21.(6分)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下滑,依次经过B点、C点和D点,请画出小球在C点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8分)小明利用图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把同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
(1)上述四种情况,______________图(选填“甲”、“乙”、“丙”或“丁”)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3)做__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选填“甲”、“乙”、“丙”或“丁”),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金属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_(选填“A”、
“B”、“C”或“D”).(金属块未接触容器底)
(5)小明想继续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又找来薄铁片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 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步骤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
置。
①分析可知:实验序号2是用图____(选填“甲”、“乙”或“丙”)做的实验。
②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η=___。
装
置
图
表格实验
序号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
拉
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
3 86%
3 8 0.1 2.5 0.4
结论
①比较实验序号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实验序号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问题
讨
论
实验过程中一边竖直匀速拉动一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
止时读数。
你认为他的想法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_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10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00N的货物匀速向上提升了3m,货物上升速度是0.1m/s,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400N,求:
(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
(2)拉力的功率;
(3)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5.(10分)如图所示,小刚用300N的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质量为50kg的重物,在10s内把物体提升了1m(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这些数据,请求出三个相关的物理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D
【解析】
【分析】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根据漂浮条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不变,据此判断浮力F与浸没液体中深度h的关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浮力和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一定时,判断出液体密度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详解】
同一只密度计,重力G不变,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由漂浮条件F浮=G可知,浮力不变,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AB错误;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g是定值,ρh的乘积为定值,所以ρ、h的关系呈现反比例函数图象,故C错误,D正确.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C.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在匀速运动时,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物体在匀速运动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为20N,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撤去拉力后,物体受到摩擦力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正确;
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而不能改变惯性,故B错误;
C.坐垫是自行车的一部分,下坡时坐垫与自行车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C错误;
D.压力和重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它们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4.B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水母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A错误;
B、水母悬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若体积变大时,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知,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则水母会上浮,故B正确;
C、水母在下沉过程中,深度增大,根据p=ρgh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故C错误;
D、水母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水母沉在水底时,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水母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
其沉在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由F浮=G排可知,水母漂浮时比沉在水底时排开水的重力大,故D错误.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只有距离,没有推力的作用,所以对铅球不做功,故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竖直向上,距离水平向前,没有在拉力方向上通过距离,故拉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购物车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推车的力做了功.故C正确.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支持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支持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6.C
【解析】
【详解】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A错误;
B.给冷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冬天搓手,手变暖和是利用做功改变手的内能,故D错误.
7.B
【解析】
试题分析:父亲的体重比儿子大,爬相同高度的楼,父亲做的功比儿子多,两人同时爬楼,所花的时间相同,所以爸爸做功的功率比小明的大。
考点:功率
8.D
【解析】
【详解】
A、因为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有关,物体通过的距离大,但力不一定大,所以做的功不一定多,故A错误;
B、因为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有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但通过的距离不一定大,所以做的功不一定多,故B错误;
C、力越大,物体通过的距离也越大,如果力的方向与通过的距离垂直,则该力不做功(做功为0),故C 错误;
D、ABC都不对,故D正确。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对水桶的力是竖直向上,而人是提着水桶水平走,故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力没有做功.此项不符合题意.
B.车未动,故人没有做功.此项不符合题意.
C.将实心球掷出5m,球与手接触的一段距离中,人对球做了功,此项符合题意.
D.抛出后的冰块在冰面上自由滑行,是因为冰块有惯性,没有力,故没有做功.此项不符合题意.10.A
【解析】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详解】
(1)铜块和木块体积V铜=V木,密度ρ铜>ρ木;∵ρ=m
V
∴m=ρV,m铜>m木,铜块的质量大.(2)它们的速度相
等,铜块的质量大,因此铜块的动能大.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定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由图可知,A 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定滑轮;B 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动滑轮。
12.2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木块没有被推动,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即2N
f 。
13.1:1 1:1600 【解析】 【详解】
[1]手对图钉帽的压力和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相同,比例为1:1。
[2]压强的比为:
p p 帽尖=F S F S 帽尖=-42-62
0.810m 0.0510m
F F ⨯⨯=11600。
14.摩擦压强 【解析】 【详解】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鱼身体表面常分泌出黏液而光滑,这样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在游动或被抓时摩擦力减小; 鹰的爪进化的很尖锐,减小了受力面积,使抓取猎物时产生的压强增大,从而更易刺入猎物身体。
【点睛】
重点是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以及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反之减小摩擦力。
15.费力 A 增大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对于钓鱼竿这个杠杆来说,它以点A 为支点,所以它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在钓鱼时,鱼对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 可推得要使F 1减小可增大L 1,即增大两手之间的距离; 16.1.0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即可读出示数. 【详解】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指针正好指在1.0N 的刻度上,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 17.kg g/cm 3 dm 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空气的密度约为1.3kg/m 3,教室的体积约为200m 3,因此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
3321.3kg /m 200m 2.6?0=g ×1k m V ρ==;
第二空.牛奶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因此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 g/cm 3;
第三空.一个中学生质量约为50kg ,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因此体积为:
-3333350kg =50?10m =50dm 10kg /m m V =
ρ= 。
18.1.32 0.48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已知,固体体积为120cm 3,重为1.8N ,固体的密度为
33-43
1.8N ====1.510kg/m 10N/kg 1.210m m G V gV ρ⨯⨯⨯固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 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固体会沉入液体中,该固体受到的浮力是
33-43===1.110kg/m 10N/kg 1.210m =1.32N F gV gV ρρ⨯⨯⨯⨯浮液液固体排
[2]物体沉底时,重力为1.8N ,浮力为1.32N ,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为
=-=1.8N-1.32N=0.48N F G F 支固体浮
19.变大 上浮
【解析】
【详解】
由题知,货轮在装上货物后,船身下沉,排开水的体积V 排变大,∵F 浮=ρ水V 排g ,∴船受到水的浮力变大;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都是漂浮,船受到的浮力:F 浮=G ,∵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受到的浮力不变;∵F 浮=ρ水V 排g ,ρ河水<ρ海水,∴排开河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海水的体积,船将上浮一些。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
要解决此题,关键是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而压力是垂
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所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应与斜面垂直。
【详解】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标出重力G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并垂直于斜面向下,并标出压力F ,如图所示:
21.
【解析】
如图小于沿光滑轨道下滑,分别经过B 点、C 点和D 点;
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此外在C 点时,轨道会给小球一个向左的弹力,此力使小球改变运动方向而沿轨道运动,即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竖直向下作用箭头,并标出G ;
支持力垂直于轨道向左,作用点在小球上,标为F ,如图: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甲 液体密度 乙 丙 D 小于 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在数值上G F F =+浮拉,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时,受到的浮力最小,因此甲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丙、丁两次实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都相同,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是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种类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没的深度,符合条件的只有乙、丙,数据显示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通过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可知,随的变化趋势是,先变小再不变,因此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
(5)因为第二次铁片漂浮在水面上,所以第二次铁片浮力大于第一次铁片浮力;变量不唯一,只考虑形状带来的影响,没有考虑两次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带来的影响.
故答案为(1). 甲 (2). 液体密度 (3). 乙丙 (4). D (5). 小于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点睛】
此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元理.和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最后还有一个拓展思维的实验题,综合性和创新性非常强,比较难做答,应细心分析题目.
23.乙80% 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效率越高同一重物,滑轮越多,效率越低不正确摩擦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步骤:
①[1]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提升物体的高度的关系,实验1中绳子的有效段数
1 10.3m
=3 0.1m
s
n
h
==
实验2中绳子的有效段数
2 20.3m
=3 0.1m
s
n
h
==
由表格数据知:第1次实验物体的重力为4N,第2次物体的重力为8N,故第1次是用甲图做的实验,第2次是用乙图做的。
②[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3
8N0.1m
==80%
2.5N0.4m
W Gh
W Fs
η
⨯==
⨯有
总
结论:
①[3]由表格中1、2两次实验数据得到,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②[4]比较实验2和3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问题讨论:
[5][6]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得的拉力偏小,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考虑到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1)3000J;(2)120W;(3)8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拉力做的有用功
W 有=Gh=1000N×3m=3000J
(2)拉力端的速度
v=nv 物=3×0.1m/s=0.3m/s
拉力的功率
P=Fv=400N×0.3m/s=12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0N 83.3%3400N
W G W nF η====⨯有总 答:(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为3000J ;
(2)拉力的功率为120W ;
(3)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3.3%。
25.重力490N ,克服重力做功490J ,功率49W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重物由2股绳子承担,属于动滑轮,利用滑轮的知识,结合功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等公式计算。
【详解】
物体受到重力
50kg 9.8N/kg 490N G mg ==⨯=
物体做功
490N 1m 490J W Gh ==⨯=
物体功率
490J 49W 10s
W P t === 【点睛】
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