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相关问题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COUNTING LEARNING
123
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相关问题思考
张方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愈来愈快,一些高校无论是在办学质量,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有了一定程度提升,如此一来高校会计工作也变得愈来愈复杂。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高校必须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过渡到政府会计制度,这对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的新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问题;策略
一、高校会计特点分析
高等学校会计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构成部分。
从客观角度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将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以此为导向开展会计监督以及核算工作,是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
高等学校会计具备以下特点[1]:(1)会计主体为各级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以及成人高校;(2)会计客体为教学资金获得、使用以及结果。
(3)会计职能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4)本质为非盈利组织会计。
(5)核心目的在于提升社会效益。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会计的影响分析
2018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直属单位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是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财政制度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加快政府会计制度建设是充分贯彻党的十九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以往高校会计工作主要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导向实施,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部分环节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绩效评价不合理、资产负债管理不健全等。
高校由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过渡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弥补上述缺陷,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2]。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
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会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促进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互、横向对比,促使高校会计规范化实施。
其次,高校会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是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能够形成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衔接又适度分离的会计核算模式,如此便能够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良好衔接。
再者,高校会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能够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并扩大资产负债核算范围,有利于增强高校负债管理控制能力。
另外,高校会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对基建会计核算进行简化,并完善财务报表结构,更为准确、真实地反映出高校财务实际运行状况。
总体上来看,高校会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能够消除以往会计当中存在的部分漏洞,可进一步提升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能力,为单位开展内部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虽然政府会计制度为高校会计执行提供了导向,但在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方面,高校还需要一定时间作为过渡期,并且高校在具体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1)会计核算基础有待完善。
一直以来,高校行政管理政策氛围较为浓厚,会计核算工作受传统理念影响较大,导致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偏向于预算管理需求,但对会计核算方面的需求有所忽视,导致会计核算整体效能不够理想。
同时,在收入类科目与支出类科目配比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通常情况下,收入类科目划分标准以资金来源渠道为主;支出类科目主要以学校相关业务内容作为标准进行划分。
会计科目划分科目配比设计不当,会影响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会出现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的情况,让会计管理陷入尴尬局面。
(2)教育成本核算不够规范。
首先,高校教育成本与会计成本存在着较大差异性。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主要为高等教育相关的收支活动。
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其经济活动主要涵盖科研活动、教育活动以及其他经营活动等[3]。
换句话
说,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内容既涵盖了各类教育活动产生的成本费用,也涵盖了由教育活动所承担的其他费用支出。
但在具体会计核算实施过程中,教育相关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部分内容存在重叠,会对成本核算工作产生一定阻碍。
(3)会计人员能力有待加强。
会计信息化网络的普及以及高校会计轮岗制的实施对高校会计人员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能力外,也需要具备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操作能力。
然而,部分高校会计工作者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技能不够全面,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操作方面有所不足,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综合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四、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改进高校会计核算基础
在新形势下,要将高校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然要改进高校会计核算基础。
首先,要明确会计核算基础适用范围。
一方面,要明确权责发生制核算资产范围,主要涵盖对外投资业务,如债权性质投资、股权性质投资以及短期国债投资等;应收以及暂付款,包括高校经营活动当中销售的产品、所提供服务所收取的款项,以及根据合同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已经产生必要支出,但未交付使用的工程实际成本;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以及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另一方面,要明确权责发生制核算负债范围,主要涵盖借入款项、应付与职工的各种薪酬以及高校发生的偿还期超过1年的应付款项[4]。
其次,高校要顺应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做好衔接工作。
高校资产部门需要对相关资产进行清查,准确获得各类资产数据,并进行动态更新,对于之前未入账的资产,也应该进行名义金额记录。
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资产、财务联动机制,保证资产、财务数据的动态匹配,对增加以及减少的资产及时进行统计,便于财务部门正确计提折旧。
通过上述举措,对资产情况进行全盘把握,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质量[5]。
在获得客观、准确的固定资产相关
会计研究ACCOUNTING RESEARCH
数据后,在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相关数据便能够为现有资产入账价值以及累计折旧提供有效支持。
高校内部还需要建立往来款项定期清理机制,并及时核销往来款项,为资产负债以及相关收入费用核算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未入账的相关事项,包括文物文化资产、政府储备物资、预计负债等进行登记并清理,及时调整新账科目余额。
(二)完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应该将高校教育成本纳入到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当中。
高校需要根据发展需要,加强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例如,高校可通过收付实现制对财政拨款、上级补助以及捐赠收入及对应支出进行核算;通过权责发生制对学费收入以及债权债务等进行核算。
同时,结合高校教育活动批次性特征,以分批法核算成本原理为基础,对培养人才的总成本以及人均培养成本进行分批计算。
还可在教育成本核算当中融
入作业成本法,如下图1所示:
(三)加强高校会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财务部门要重视会计工作人员培
养,制定培训计划,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
提升其执行新制度的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
可组织会计工作人员政府会计制度学习,
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针对热点问题进
行分析,让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前沿动态。
同时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检
验会计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起到督促作
用。
对于业务骨干以及重要岗位人员,要
安排其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培训,让其能
够快速掌握新制度,适应会计处理方法的
转变。
除了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加强会计核
算、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筹划等知识积累外,
还要求其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化技术,提高
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并对其进行一定培
训,提升其综合素养,增强其岗位胜任力。
五、结语
新规的出台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工作
指明了方向,也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考
验。
为了尽快适应新政策,高校要进一步
改进会计核算基础,完善教育成本核算体
系,并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
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财
参考文献:
[1]王瑞丽,杨文潮.政府会计制度改
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变革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2019 (01): 106-107.
[2]时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
务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8 (35): 176,178.
[3]赵际骎,卢颖林,朱夏玲.浅析高
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
计,2018 (12): 75-76.
[4]李卓.高校会计核算现有问题与改
进对策[J].时代农机,2018,
45 (11): 145.图1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流程
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5]。
在此过程中,需要企业积极拓宽财务会计工作职能,同时积极完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同时,将财务会计工作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推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创新体系,加强会计人才的培训教育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国家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企业会计政策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创新体系,根据国家的最新会计政策要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快速的适应会计政策的改变。
对于企业会计来说,在完善财务会计创新体系的同时,要关注最新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变化,及时利用好各项政策的红利,从会计制度上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6]。
会计人才的培训以及教育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创新体制是十分重要的,应当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会
计创新也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
财务分析的角度,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
弱点,从而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议。
(三)加强企业间的会计业务交流,提
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型的集团
性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心,
为企业的跨区域经营管理提供了稳固的支
撑。
有些企业已经走在了信息化财务会计
工作的前沿,因此,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
和交流,借助其他公司先进的财务管理经
验提升自身的财务工作效率。
只有在充分
了解已有的财务会计工作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财务会计工
作创新才是更加有效的。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创新
带来了更便利的条件,在技术成熟、软
硬件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
应当进一步发挥各类信息工具的作用,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升财务会
计工作的效率,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
的创新。
财
参考文献:
[1]陆平平,王苏娴.信息时代下财务
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策略研究[J].数码世
界,2018 (9): 126.
[2]范德顺.浅析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
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J].科技资讯,2018,
16 (21): 124,127.
[3]车永秀,陈虹妤.刍议信息化背景
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 (12): 180.
[4] 倪端,柏懿芯,王贝.“互联网 +”时
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
服务视角[J].现代商业,2018 (23): 126-127.
[5]白一帆,薛静,廖璇.浅议人工智
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
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2): 247-248.
[6]熊航.“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
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
资源再生,2018 (6): 35-38.
上接(第122页)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