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漫谈“宝玉挨打”的情节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漫谈“宝玉挨打”的情节意义
《红楼梦》历来被人们誉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一幅包罗万象的封建末世的生活画卷。

其实,从作品结构的角度设喻,它更象是电影或戏剧:众多的人物、琐细的情景、繁杂的事件竟被大胆地分割剪裁,又蒙太奇化地剪辑重组;将那些最能够展示人物性格与事件冲突的生活场景交织成延绵起伏、姿态万千的情节长链;进而达成理想的艺术表现目标和审美接受效果。

宝玉为什么挨打
在长篇小说的赏析中,从整体结构的角度观照、审视某一故事片断或组合,是把握作品情节艺术特色的重要思路。

“宝玉挨打”是故事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高潮和重大转折,也是《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一次精彩展现。

要领悟其中的奥秘,首先就要深刻认识宝玉挨打的性质、原因和来龙去脉。

如果只关注故事的表面或者仅留心作品的主旨,这顿毒打的缘由十分明显:“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

诚如通常所论,此一事件的实质是封建正统势力对贾宝玉叛逆行为的一次残酷打击。

但如果着眼于情节结构的视角,我们的认识似可深入一层:
1、自第六回全书开端完成后,故事情节的长河便挟裹着平波潜流、浪滔涡漩滚滚而来。

从书房群殴、相思毒局、秦氏之丧直到元妃归省,终于形成了一次阶段性的情节高潮,“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富贵荣华被铺陈渲染到了顶点。

这期间,活跃于贾府舞台中心的主角是王熙凤和贾宝玉。

两人的情节任务主要是构造典型环境,揭示这个诗书簪缨之族的败落趋势;但后者更重要的使命是营构宝黛爱情悲剧这一中心线索。

2、从第十九回至第二十三回,情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

如果说,此前宝黛感情还属于稚气十足的兄妹之爱,那么,这一时期两人的感情已发生了明显的质变,一种纯真的男女情爱,拌随着对生命理想的追求悄然萌生。

钗、黛之间的关系也演变成一场交织着思想观念冲突的爱情竟争
3、为再次掀动情节波澜,二十四回先从王熙凤的权势描写处荡出一笔,叙述云儿与小红的往来纠葛,再由王赵冲突引出了“叔嫂”,又一高潮平地卷起。

二十六、二十七回中云红线索两次重现,并在滴翠亭成就了薛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为揭露薛的机谋奸诈涂上了最有力一笔。

4、从二十八回到三十二回宝玉放荡行为的加剧,钗黛及两人的影子——晴雯与袭人冲
突的激化,史湘云的突然介入,使多种矛盾交织在一体。

但十分明显,这些冲突的实质是宝黛二人对正统势力的背叛与挑战。

必须注意的是从二十六回起,宝黛二人就已经在争纷口角中逐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请看
二十六回,宝玉的一个调笑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争纷,黛玉本欲和解却又被关在了门外;
二十七回,宝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倾诉剖白了自己的一片痴情,只差点出“爱情”二字;
二十八回,元妃的赐赏无疑是不详之兆,机敏的黛玉对此反应十分激烈:“我没这么大福气挚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那“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宝玉公布了那个著名的感情顺序:
“我心中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

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你了,有第五个人,我也起个誓”。

毫无疑问,这个顺序的意义不在妹妹的第四而在于根本没有第五。

二十九回,因张道士提亲,宝黛口角再起。

作者认为时机已成熟,便站起来以《红楼梦》仅有的大篇幅揭开了两人内心世界的秘密。

我们认为,正是封建礼教的重压,两人摆脱忧郁、猜疑、恐惧、失败的心态,使如此真诚、热烈的挚爱变形为无尽止的争吵。

三十回,黛玉担心湘云的介入,前来观察,无意中听到了宝玉对她的称赞,心中惊喜悲叹交集。

然而,这个任性多疑的林姑娘仍对宝玉冷嘲热讽,情急之下宝玉一语道破了黛玉心中的苦痛:
“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这一身的病了。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挚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出,只管怔怔地瞅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词,不知一时从那一句说起,却也怔怔的瞅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

”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应当认为,身为千金小姐的林黛玉在那个“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只能用“你的话,我都知道了”来回答爱的呼唤,表示心心相印的庄严承诺。

失神痴迷中的宝玉则终于勇敢地袒露了心底的秘密:
“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今日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
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

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紧接着的真可谓神来之笔——宝玉的第一次爱情宣言竟然被袭人听去。

于是,三十回中袭人借王夫人调查宝玉挨打起因之际,不露声色地将宝黛之秘情出卖了,换的了一个无名有实的“姨太太”。

而王夫人从此将黛玉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5、三十四回,高潮已过,余波未平。

宝钗探伤送药时,开口便是“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

这种半是买好半是教训的小心殷勤与黛玉心痛欲绝的无声之泣形成鲜明的对照。

黛玉深知,这毒打是因两人而来,也打在了两人的身上。

所以才半悔半疚地劝道:“……你可都改了吧!宝玉听说边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

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这一细节感人致深,宝玉让黛玉放心什么?黛玉真的在重压下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
接下来,宝玉用两块旧手绢揭开了此迷: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

要不是这个意思,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竟又令我可笑了。

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

他既如此,我却每每烦恼伤心,反觉可愧……”
面对宝玉矢志不悔的表白,黛玉能不百感交集?于是她“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挥笔写下了著名的“题帕三绝”。

关于这三首绝句,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第三首中竟用了舜之二妃殉夫的“湘妃竹”典故。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这只能用此表达夫妻之情。

其二是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时,特别突出了这两块题了诗的旧手绢。

由此可推断,在林黛玉心中它就是定情之物。

上述分析所得到结论是:在作者的构思中,宝黛爱情是以他们种种叛逆行径互为表里的。

这顿野蛮的酷刑,即促进了宝黛爱情的成熟,也宣告了它的毁灭。

除了元妃以赏赐暗示的选择,王夫人对黛玉的怀恨之外,作者用通过广泛的舆论暗示出宝钗必然胜出的趋势。

例如,三十二回中,湘云竟称:如果有宝钗这个宝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三十五回,莺儿对宝玉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

在脂本的第八回中,正是这个黄莺儿发现了宝钗的金锁原来和通灵宝玉“是一对儿”,制造了金玉良缘的神话。

更重要的是,宝玉婚姻的真正决策人贾母在三十五回中发表议论:“千真万真,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四个女孩儿”自然包括贾府最大的政治支柱贵为皇妃的贾元春,如此看来林黛玉的命运、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些登峰造极的赞美之中,
已被无情地处以极刑。

宝玉是怎样挨打的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厌弃学业、混迹闺阁、交际纨绔优伶到追求爱情、私定终身,宝玉的叛逆行为已经突破了贾政们所容忍的极限。

所以他惨遭重刑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对抗的人生道路。

但导致惨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只是流荡优伶、逗淫母婢。

作者是如何设计事件演进过程的呢?
在三十回贾宝玉与蒋玉函颇具爱昧色彩的交往很值得重视。

除了以典型化的方式展现公子哥们的生活场景,其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宝玉挨打。

那条大红汗巾子还埋下了作者嘲弄袭人“谁知公子无缘”的伏笔。

这一重要情节的表现显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二十六回的薛蟠请客只是寥寥几笔的简单的勾勒;二十八回的冯子英家欢宴的场面描写则工笔重彩、声请并茂,这种迥然而异的艺术处理必然包涵着作者的苦心匠意。

首先,薛蟠请客的地点是在贾府客人是贾家的。

如果蒋玉涵突然出现实在有些突兀。

妓女云儿更无到贾府陪酒的可能。

但冯紫英不同。

冯与贾两家是交往频繁。

第十四回中,给秦可卿论病细究源的张太医就是冯紫英请来的。

所以,冯紫英可以不请自至并预定了在冯家的聚会。

这样,蒋玉涵在冯家出现就更合理、更真实;作者也可以更从容地描写那些放荡无拘的携妓纵欲图了。

其次,二十六回宝玉赴薛蟠宴请之前正在赌咒发誓,向林妹妹道歉。

宝黛二人的大都是黛玉发难。

而这次却是宝玉以一句很不雅的戏言惹恼了黛玉。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迭被铺床。

”——这个玩笑确实“过了”。

因此,必须给黛玉一段消气解忿的时间,方有可能宽恕。

于是,作者就用一个最充分的原由将这场冲突嘎然而止:老爷传见。

其实这只是薛蟠的一个小骗术,但黛玉却放心不下。

那么,只好捐弃前嫌打探消息。

途中她发现宝钗进了怡红院,而自己却被关在了门外。

这样,终止的冲突又继续延展开来。

当晚黛玉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芒种祭饯化神。

花枝招展、春光溶溶,众人兴高采烈、笑语欢歌。

黛玉却独自一人葬花寄情。

如此看来,薛蟠请客不仅为冯紫英家的聚会做出铺垫,而且迟滞了宝黛二人的和解为葬花提供了缘由。

二事间错,各得其所。

这样精彩别致的构思多么难能可贵
金钏被撵与投井也间隔一回,如此处理可以增加冲突爆发的突然性。

这一点似乎不难领悟。

至此宝玉挨打的两大直接原因已告成立。

剩下的事情就是点燃导火索了。

三十一回一开篇就显露出宝玉要遭殃的征兆:他“听见金钏儿含羞自尽,心中早已五内摧伤”,可巧又一头撞到了贾政身上。

贾政正在因刚才会见贾雨村时宝玉的委委琐琐而不满,此刻见他垂头丧气、怔怔失神,“倒生了三分气”。

这时,忠顺王爷派人来追索蒋玉涵,宝玉先矢口否认,但被人当场揭露了把柄,只得如实交待。

贾政的惊恐愤怒似乎可以理解。

因为在贾政看来,“流荡优伶”已不仅是宝玉个人品行的堕落了。

他简直给贾府招来了政治风险。

在充满残酷倾轧、福祸难以预测的官场上,“非友即敌”是个不变的法则。

贾家“素日并不与忠顺府来往”,如此冒犯之后将怎样?这时贾环又在怒火中烧的贾政头上浇下一桶油来:让他感到祖宗的颜面何在的暴殒轻生之祸,竟然是宝玉强奸未遂的恶果!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男性主子对自己房内的丫鬟所具有什么样的权利。

宝玉对袭人、薛蟠对宝、贾赦对嫣红等人都是现成的例证。

那么,“通奸母婢”又意味着什么?
然而,此时的宝玉仍有可能躲过这一劫。

贾政也很明白,所以才下令:“把门关上!有人传话到里头去,立刻打死”。

宝玉也“正在厅上旋转,总得个人往里头捎信。

偏心的没个人来连也不知在那里。

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
但是,老妈妈偏偏又耳聋,于是,一丝丝入扣、一步步紧逼的情节必然性象一只巨手,稍做停顿后,又将宝玉按在了大板子之下。

这是一段完美的艺术表现,是情节演进的最精彩范式。

本质上尖锐对抗的矛盾始于轻松的生活常状,几条冲突线索由远处汇聚,间错交织,从容不迫地蜿蜒而来。

一旦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便突然加速。

在撞击目标之前又顿挫暂停,最后一次蓄势助跑,以更强有力的冲刺跃上高潮。

伴随这一过程,读者的心绪也由平缓而骤然紧张,在不断加压几至蹦折之际突生瞬间的缓和,接着便是情感的总爆发和巨大心理落差的到来。

在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之后,回顾情节的轨迹人们发现每一次起伏转折、每一段速度节奏,都没有丝毫的变动余地。

所有环节、各个部分都是那么精确、合理地结构为一个完美的有机整体。

宝玉挨打,打出了什么
高潮的形成至少产生三方面的意义。

情节本身的发展转折自然首当其中。

人物性格的集中表现和思想内涵的深入开掘也有赖于此。

因为,情节的高潮是各种矛盾的激烈对撞是生存常态、命运情势的突转与巨变。

每个当事者都要受到冲击,作出反应,回答命运的尖锐提问,从而形成了作品内容扩张的良机。

在宝玉挨打过程中,人物的表现与思想的展示前面已多有论述,概括总结的工作请同学们来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