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模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场地地震妨碍评价专业
模拟测试试题〔100道题,每题1分〕
1单独的选择: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的钻孔深度谋划一般最深不超过
a.50米
b.80米
c.100米
d.120米
2单独的选择:地震正常性评价Ⅱ级工作的钻孔布置应
a.为2个钻孔
b.为3个钻孔
c.能操纵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d.能操纵土层结构
3单独的选择: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需要编制的根基图件是
a.剪切波速随深度分布图
b.覆盖层等厚线图
c.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
d.钻孔分布图及柱状图
4多项选择:一个工程场地进行地震正常性评价的场地勘察范围应为工程建设规划的范围,具体可为
〔1〕工程红线退线后以内范围〔2〕工程红线以内范围〔3〕工程红线外几米以内范围
〔4〕工程红线外几公里以内范围〔5〕工程红线外15公里以内范围
5多项选择: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应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包括
〔1〕工程地质〔2〕水文地质〔3〕地形地貌〔4〕地质构造〔5〕地震动衰减
6多项选择: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的目的是
〔1〕为了确定工程场地条件〔2〕为了评定在地震作用下的场地地基承载力〔3〕为了地震地质灾难评价提供场地相关资料
〔4〕为给出场地基岩地震动加速度随时刻变化的过程
〔5〕为了场地地震相应分析提供场地相关资料
7判定:有专业人士认为:钻孔中的泥浆能够传播剪应力,因此地震工程勘察剪切波速测试时波速探头能够不紧贴在钻孔井壁上有泥浆就能得到真实的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错
8判定:都市或开发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必须编制工程地质分区图。
对
9判定: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必须进行场地地脉动测试。
错
10填空:Ⅰ级工作钻探应有很多于3个深度抵达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m/s的钻孔。
11单独的选择:地基土液化勘查测试手段为
a.压缩波速测试
b.剪切波速测试
c.标准贯进测试
d.静力触探测试
12单独的选择:典型定义的粉土粘粒的粒径为
a.大于0.5mm
b.—0.05mm
c.—0.005mm
d.
13单独的选择:建筑抗震设计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妨碍,烈度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应分不大于
a.30m和60m
b.60m和90m
c.90m和120m
d.120m和150m
14多项选择:烈度7度以上地区,以下地下15米深饱和土层应进行液化判不〔1〕黄土〔2〕砂土〔3〕粉土〔4〕粉土〔不含黄土〕〔5〕淤泥质土
15多项选择:土壤震动液化初判不液化的条件有
〔1〕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底下水位深度符合一定条件时;
〔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烈度7度、8度和9度分不不小于10、13、16时;〔3〕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埋深在15—20米深时;〔4〕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
〔Q
3〕及其往常时;〔5〕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
〕以后时。
16多项选择:II级工作应收集工程场地及四周地区的妨碍资料有
〔1〕软土层厚度分布及软土震陷资料;〔2〕地形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古河道资料;
〔3〕倒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资料;〔4〕历史海啸与湖涌资料;
〔5〕历史地震造成的液化现象。
17判定:地震烈度6度区可不能产生土壤震动液化。
错
18判定:同样设防烈度时,地震妨碍远、近不同,土壤震动液化判不的标准也不同。
错
19判定:工程场地在某一地震动水平可能同时发生稍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峻液化。
对
20填空:依据建筑抗震设计典型要求,建筑应避开主断裂带,最小避让距离为:
21单独的选择:在场地具体勘察时期,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
a.1个,
b.2个,
c.3个,
d.4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
22单独的选择: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单独的选择:工程场地地震安性评价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的土动力试验方法包括
a.检层法
b.跨孔法
c.表层波法
d.共振柱法
24多项选择:依据建筑抗震设计典型要求,在场地初步勘察时期,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
〔1〕不超过操纵性钻孔数量的1/3〔2〕不超过操纵性钻孔数量的1/4
〔3〕很多于操纵性钻孔数量的1/5〔4〕至少要有1个
〔5〕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个。
25多项选择: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应该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覆盖土层厚度不小于3米。
〔4〕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四周土层。
〔5〕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26多项选择:进行竖向非线性地震相应分析时,应取得
〔1〕纵波波速度值;〔2〕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值;〔3〕压缩模量比与轴应变关系曲曲折折线;
〔4〕瑞利波波速度值;〔5〕阻尼比与轴应变关系曲曲折折线。
27判定:Ⅰ级工作应对各层土样进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
对
28判定: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应对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
错
29判定: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场地类不的分界线四周时,应答应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错
30填空:完成如下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表
考试内容二、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
31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式中
log
10A=C
1
+C
2
M–C
3
M2–C
4
log
10
[C
5
exp(C
6
M)+R
]
考虑大地震震中四周高频地震动饱和的项为
a.C
1+C
2
Mb.C
3
M2和R=C
5
exp(C
6
M)c.C
4
log
10
[R+R
]d.R
32单独的选择:明确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标准差为0.5,由此得到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合理的标准差可大致为
a.0.2
b.0.3
c.0.4
33单独的选择:人工地震波强度包络函数要紧相应了
a.震源远近的特性
b.幅值非平稳特性
c.相位非平稳特性
d.数据点2的n次方特性
34多项选择: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有
〔1〕对数衰减模型〔2〕点圆模型〔3〕椭圆模型〔4〕断层距模型〔5〕大震饱和模型
35多项选择:缺少强震记录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应该定可采纳如下方法〔1〕极值分布法〔2〕烈度转化法〔3〕对数正态分布法〔4〕借用法〔5〕确定性法
36多项选择:最新研究标明,地震动衰减与如下哪些因素有关
〔1〕震源机制〔2〕地形妨碍〔3〕盆地结构〔4〕场地条件〔5〕震源尺度
37判定: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参数衰减不确定性校正的缘故是要应用其方差。
错
38判定:应采纳有仪器测定震级的地震烈度资料确定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应显示近场烈度饱和并与远场有感范围相协调。
对
39判定:人工地震波强度包络函数应表现上升、平稳、下落、趋近于零四个时期的特征。
错
40填空:填全如下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式中的参数
log
10A=C
1
+C
2
M–C
3
M2–C
4
log
10
[C
5
exp(C
6
M)+R
]+C
7
+C
8
+C
9
并讲明含义:
考试内容三、区域性地震区划
41单独的选择:区域性地震区划图的的概率水平个数应为
a.1个
b.2个
c.3个
d.不固定的
42单独的选择:区域性地震区划计算操纵点的分布要求,应不大于地理经纬度a.°b.°c.°d.°
在结果变化较大的地段,应加密操纵点。
43单独的选择:地震区划图比例尺宜采纳1:500000
a.1:100,000
b.1:500,000
c.1:1,000,000
d.1:2,000,000
44多项选择:区域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表述方式可采纳
〔1〕工程地质单元分界线〔2〕地震动参数分区线〔3〕场地分类分界线
〔4〕地震动参数等值线〔5〕地形地貌分界线
45多项选择: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区域性地震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区界线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潜在震源区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可变动范围及其对结果的妨碍;
〔2〕历史强地震看测记录的地震动参数;〔3〕地形、地貌的差异;
〔4〕历史强地震地质灾难的程度;〔5〕区划参数的精度。
46多项选择:区域性地震区划的编图图面要素包括
〔1〕时刻年限〔2〕地震带的选择〔3〕编图参数〔4〕潜在震源区〔5〕设防水准
47判定:可依据地震危险分析应该定性结果编制区域性地震区划图。
错
48判定:区域性地震动参数区划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可不考虑本地地震潜在震源。
错
49判定:区域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首先给出的应是中硬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对
50填空:完成地震区划图加速度分档的参数值范围:
考试内容四、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51单独的选择:工程场地地震正常性评价需要提供的最重要的地震动参数是
b.地震相应谱
c.地震动持续时刻
d.地震动时刻过程
52单独的选择:工程场地地面的地震动有几个重量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53单独的选择:明确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系数分不是M、K和C,周期T是
a.T=M/K
b.T=2πM/K
c.T=(M/K)1/2
d.T=2π(M/K)1/2
54单独的选择:明确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系数分不是M、K和C,阻尼比ζ是a.ζ=C/Mb.ζ=2πC/Mc.ζ=C/[2(KM)1/2]d.ζ=2πC/(KM)1/2
55单独的选择:2001年建筑物抗震典型设计相应谱一共划分成
a.3段
b.4段
c.5段
d.6段
56单独的选择:二维及三维模型采纳有限元法求解时,有限元网格在波传播方向的尺寸应在所考虑最短波长的范围内取值为
a.1/6——1/4
b.1/8——1/6
c.1/8——1/6
d.1/12——1/8
57多项选择:妨碍地震相应谱的要紧因素有
〔1〕地震大小和地震远近;〔2〕地震动持续时刻;〔3〕地震的破裂方向; 〔4〕土层软硬与厚薄;〔5〕局部变化较大地形;〔6〕建筑房屋本源埋深.
58多项选择:
地震动相应谱的重要性在于
〔1〕是不同结构的最大相应;
〔2〕是建筑抗震设计等级划分的指标;
〔3〕能反映地震动的频谱特性;
〔4〕是地震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参量;
〔5〕是各中结构抗震设计典型中普遍采纳的规定;
〔6〕由于地震烈度不能反映地震动的谱特性.
59多项选择:强地震动持续时刻T d对结构破坏的妨碍要紧有
〔1〕地震断裂释放能量地点复杂引起地震波放大效应,从而产生严峻破坏;
使地震弹性最大相应A,V,D有增加;
〔2〕长持时T
d
使地震非弹性相应A,V,D略有增加;
〔3〕长持时T
d
使地震最大耗能相应成倍增加,从而导致结构低周疲惫破坏; 〔4〕长持时T
d
轻易引起结构地震动共振效应。
〔5〕长持时T
d
60多项选择:使地震相应谱特征周期T g加长的妨碍因素要紧有
〔1〕建筑较矮时〔2〕场地埋深较深时〔3〕震级M加大时
〔4〕地震波转播距离R加长时〔5〕场地更软厚时
61多项选择:使地震相应谱平台高度Smax提高的妨碍因素要紧有
〔1〕建筑较矮时〔2〕场地地形更高些时〔3〕震级M加大时(M大时饱和)〔4〕地震波转播距离R加长时(M大时饱和)〔5〕场地更软厚时
62多项选择: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应采纳以下三者之一作为地震输人界面: 〔1〕钻探确定的基岩面;〔2〕剪切波速不小于700m/s的土层顶面;
〔3〕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
〔4〕下层刚度忽然加大〔两倍以上〕的层顶,且其下无更软层;
〔5〕钻探深度超100m,且剪切波速有明显跃升的土层分界面或由其他方法确定的界面。
63判定:地震动双参数〔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方案自动考虑了场地地震相应谱随场地条件与地震大小、距离的关系。
对
64判定:地震烈度是等级划分,不是物理量。
但地震烈度能反映地震动的谱特
性。
错
65判定:地震学家用的数字记录,可用来研究长周期地震动和远震妨碍。
对
66判定:SH波是水平向传播的运动,SV波是竖向传播的运动。
错
67判定:强震持时的组成为,整个震源破裂完成时刻;地震波传播过程到达先后的时刻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反折射的延时。
错
68判定:地震动由断层上许多断裂点释放的多种地震波通过一次又一次反射、折射叠加合成,包括了体波和面波两种,其中R波水平运动,Q波椭圆滚动。
错69填空:什么是谱?给出地震动相应谱的定义
70填空:Sa(T,ζ)是加速度相应谱,Sd(T,ζ)是位移相应谱,地震相应谱之间可得下述简单近似关系
Sa(T,ζ)=ωPSV(T,ζ)=ω2Sd(T,ζ)
其中PSV(T,ζ)称为。
考试内容五、地震地质灾难评价
71单独的选择:地震触发的滑坡是什么样的工程力学咨询题:
a.强度咨询题
b.刚度咨询题
c.重力稳定性咨询题
72单独的选择:土壤液化对上部结构的危害要紧来自
a.不均匀震陷
b.喷砂冒水
c.场地卓越周期加长
d.剪切波速变小
73单独的选择:活断层的地质灾难以地震形式表现为地震地表断层,其灾难要紧类型有几种
a.1种
b.2种
c.3种〔地表错动、地裂缝、地面形变〕
d.4种
74多项选择:地震地质灾难包括:〔1〕地表变形〔2〕地基不均匀沉陷
〔3〕土壤震动液化〔4〕滑坡〔5〕断层破裂
〔6〕海啸与湖涌〔7〕淤泥软化〔8〕黄土倒塌
75多项选择:地震地质灾难的评价方法所应遵循的原因此为
〔1〕模糊综合评判原因此;〔2〕灾难重复性原因此;〔3〕构造类比原因此; 〔4〕综合判不与区划原因此;〔5〕最不利判不原因此。
76多项选择:隐伏断层活动性鉴定的技术方法,应讲明以下咨询题:
〔1〕隐伏断层位置确定的依据及确定的精度;
〔2〕隐伏断层错动的速率;
〔3〕所用技术方法和探测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4〕隐伏断层的与所测地震的位置关系;
〔5〕上断点埋深和断距所在地层时代确定的依据。
77判定:地基失效——沙土液化,滑坡等是妨碍地震动的重要因素。
错
78判定:土壤震动液化判不属于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必需进行的工作内容,工程场地地震正常性评价工作只是对这项工作进行复核和必要的分析补充。
对
79判定:断裂破裂带对地震波传播具有减震作用,因此断层两盘震害往往轻些。
错
80填空:依据术语的解释填出几个术语,并理解其含义与相互关系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分两类〕。
: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断层。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与发震断层的关系〕。
考试内容六、地震小区划
81单独的选择:某一都市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加速度峰值为0.15g,因此该都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相邻分区或两条等值线地震动峰值的区不应该为:
a.0.010g
b.
c.0.020g d
82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相邻分区或两条等值线相应谱特征周期的区不宜不小于
a.0.025秒
b.
c.d
83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小区划的钻孔操纵点每平方公里不应少于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84多项选择:地震小区划应包括:
〔1〕建筑抗震场地分类小区划;〔2〕地脉动卓越周期小区划;
〔3〕地震动小区划;〔4〕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区划;
〔5〕地震地质灾难小区划。
85多项选择: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分区图的加速度峰值应依据
〔1〕参考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研究确定
〔2〕参考场地地震动参数调整表研究确定
〔3〕硬土场地参考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4〕参考建筑抗震设计典型规定研究确定
〔5〕计算操纵点上的地震动参数统计确定
86多项选择:地震动小区划获得相应谱特征周期的方法要紧有
〔1〕由建筑抗震场地分类结果统计确定;〔2〕由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参考确定; 〔3〕由地震动反谱数据统计确定;〔4〕由地脉动卓越周期统计确定;
〔5〕由地震动峰加速度和峰速度双参数统计确定。
87判定:一般地震小区划图编图比例尺抵达1:5万确实是基本小区划了。
错
88判定:做过地震小区划的地区就能够不再做工程场地地震正常性评价了。
错89判定:地震小区划土壤震动液化判不应依据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进行。
错
90填空:地震小区划报告最后应编写讲明书。
考试内容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91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的等级属于工程场地地震正常性评价的
a.I级工作
b.II级工作
c.III级工作
d.IV级工作
92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中硬场地与基岩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对应放大关系是
a.1.50
b.
c.d
93单独的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表述的地震动峰值共分为几挡
a.4
b.5
c.6
d.7
94多项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需要。
〔1〕对工程场地区域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资料进行收集和补充调查。
〔2〕对工程近场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资料进行收集和补充调查。
〔3〕对工程场地相关潜在震源区及参数进行论证。
〔4〕对工程场地类不进行划分。
〔5〕对工程场地覆盖土层进行地震相应分析。
95多项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应采纳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使用的
〔1〕地震活动性参数。
〔2〕本地地震震源参数。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
〔4〕地震动相应谱衰减关系。
〔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越概率水平。
96多项选择:工程场地地震正常性评价IV级工作的内容包括
〔1〕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四周的一般建设工程。
〔4〕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具体程度较差地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偏僻地区、沿海海域等〕的一般建设工程。
〔5〕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的资料要更具体、精度更高。
97判定:建筑抗震场地类不划分中的中硬土场地一定是II类场地。
错
98判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应确定中硬场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3%的工程场地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错
99判定:依据给出某工程场地实际场地类不给出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实是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结果。
错
100填空:国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T17742-1999〕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在VII度时对应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是c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