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背景资料: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姑娘》背景资料: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桑蚕(家蚕)是由古代野蚕移入室内驯化而成的昆虫,以桑叶为食料。
蚕吃叶生长发育至熟蚕上簇结茧,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家蚕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蚕的生长发育与桑叶、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
因此,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助于灵活掌握养蚕技术,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获得养蚕丰收。
1、蚕的外部形态:
蚕体驱呈园筒形,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在身驱的前端,呈黑褐色。
胸部分3节,有胸脚三对。
腹部分10节,有腹脚5对,最后一对腹脚又叫尾脚。
在第一胸节和1-8
腹节的两侧各有气门1个。
在第8腹节背面正中有尾角一个,第10腹节的背面有尾板或叫臀板。
2、蚕的生长发育:
桑蚕在它的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蛾)4个发育阶段。
桑蚕以卵来繁育,新的有机体是在卵内形成的。
在卵内形成的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刚出卵壳的幼虫体驱细小,呈黑褐色,全身满生刚毛,形态象蚂蚁,叫做蚁蚕。
蚁蚕随食桑而迅速成长,中部变青,刚毛变稀,称疏毛期,随之体驱增大,体色逐渐变淡而转青白色。
由于幼虫表皮的容量有限,
因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脱去旧皮,换上稍宽大的新皮才能生长。
收蚁3~4天后,幼虫停止食桑,吐丝,把腹足和尾足固定在蚕座上,不再爬动,叫做眠。
眠蚕经过一昼夜时间,即脱去旧皮,换上新皮。
刚脱去旧皮的蚕叫起蚕。
起蚕食桑后,继续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又就眠脱皮。
一般的品种在幼虫期间就眠4次,脱皮4次,即4眠5龄。
第一龄从孵化到第一眠终了;第二龄从第一眠后饷食到第二眠终了;第三龄从第二眠后饷食到第三眠终了;第四龄从第三眠后饷食到第四眠终了;第五龄从第四眠后饷食到老熟上簇。
五龄末期,前半身呈半透明状态,停止食桑,抬起头胸部左右摇摆,口吐丝缕,这时称熟蚕。
熟蚕吐丝结茧,幼虫到此结束,一般经过25~28天。
又因品种不同,温度不同,而全龄经过长短有差异。
各龄经过时间如下:
食桑天数:1~3龄3~4天,4龄5~6天,5龄7~9天。
眠中天数:1~3眠均1天左右,4眠2天。
在生产上常把1-3龄的蚕叫做小蚕期(稚蚕期),4~5龄的蚕叫做大蚕期(壮蚕期)。
大蚕期的蚕和小蚕期的蚕生理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
熟蚕经一定时间将体内粪便排出,方能吐丝做茧,从老熟到吐丝完毕,约经2~3
天。
上簇后4~5天开始脱皮化蛹。
蛹体随体内养分的消耗重量逐渐减轻。
蛹期经16~17天后化蛾,蛾交尾产卵后,数日自然死亡,桑蚕的一个生活世代至此结束。
蚕儿在每一龄期中,根据发育情况又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少食期:刚孵化的蚁蚕或刚脱皮的起蚕,外皮有皱摺,体色黝黑或黄褐色,各部分器官比较柔嫩,食欲微弱,食桑较少,常为上龄最大用桑量的80%。
中食期:外皮逐渐伸展,体驱细长,体色转青,食欲逐渐增加,食桑量介于少食期和盛食期之间,称中食期。
少食期和中食期的时间较短,约占本龄期的四分之一。
盛食期:体色青白,有光泽,并逐渐由青转白,食欲旺盛,食桑时间最长,食桑量最多,称盛食期。
盛食期较长,约占本龄期的二分之一。
减食期(催眠期):体色由青转黄,皮肤紧张发亮,体躯缩短膨大,食欲减退,吐出丝缕,准备就眠,称减食期或催眠期。
第五龄盛食后,体色逐渐变黄透明,准备吐丝结茧,称催熟期。
减食期约占本龄期的四分之一。
蚕在各龄期,食桑量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并随龄期的增长,食桑量逐渐增加。
稚蚕期食桑为全龄期的5%,壮蚕期食桑为全龄期的95%。
绝食期(眠中):外皮紧张,食欲停止,头胸部昂起不动,前胸背面与旧头壳之间出现三角形的灰褐色新头部,这一时
期称绝食期或眠中。
蚕在就眠之前,给最后一次桑之后不再给桑了,称止桑或停食;蚕眠起之后给第一次桑称饷食或开叶;从饷食到止桑称食桑期;从止桑到饷食称眠中;从孵化到结茧称全龄期。
3、蚕与环境:
桑蚕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饲料、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
桑蚕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
只有满足蚕所需的环境条件,蚕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根据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品种特性,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消除不利条件,以满足蚕的生理要求,是保证蚕茧丰收的重要技术关键。
⑴ 营养环境
桑叶是蚕唯一的饲料。
蚕食下桑叶,经过消化,吸收而成长、吐丝、结茧。
桑叶的老嫩,叶质好坏,对蚕的生长发育快慢、产量高低、茧质优劣,都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必须根据各龄蚕的生理要求,给予适熟的桑叶。
蚕给予适熟的桑叶,在单位时间内食下量、消化量和消化吸收率都大,因此蚕体生长快,体重重,产量高,发育快,龄期短,体质强,丝量多,茧质好。
叶质过老过嫩,对蚕的生长发育都不利。
嫩桑叶,含水量大,叶质不充实,虽然在单位时间内食桑量多,但因营养不良,最后体重轻,发育经过延长;桑叶过老,幼虫在单位时间内的食桑量、消化量均少,消化吸收率较差。
因此
幼虫缺乏营养,生长慢,体重轻,体质弱,经过延长,产茧量低,茧质差。
蚕食下日照不足桑叶,干旱桑叶,萎凋桑叶,蒸热桑叶,带泥桑叶,虫口桑等,对蚕儿的健康均有不良影响。
桑树品种,桑树剪伐型式,桑园土质,水肥管理等条件的不同,对桑叶质量有直接影响。
因此除选栽优良的桑品种外,还应着重加强桑园的管理,提高桑叶的叶质。
只有用优良的桑叶喂蚕,才能达到蚕茧丰收的目的。
生产实践和试验证明:桑叶的好坏和给桑的少,对蚕生长发育是极为密切的,无论是稚蚕期或壮蚕期,叶质好,给桑适量时,蚕体重重,发育经过短,产茧量高,茧质好。
如用桑不良,蚕食桑不足,则蚕体轻,发育慢,产茧量低,茧质差。
⑵ 气象环境
① 温度
蚕是变温动物。
蚕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蚕生长发育,要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它的适合温度范围在华氏68~86度。
在此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龄期越短。
蚕在华氏60度以下的低温中,举动呆滞,发育缓慢,体重减轻,结茧小;在华氏86度以上的高温中,龄期短,容易发病。
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蚕各龄期的适合温度是:1~2龄78~80℉,3龄77~78℉,4龄76℉,5龄7
3~75℉。
蚕期保持以上各龄温度,经常注意良桑饱食,5龄8天左右,全龄25天左右即可上簇结茧,这样不仅节约桑叶和劳力,收茧量多,茧质也好,同时蚕龄期缩短,对解决农蚕争劳力的矛盾也是有好处的。
② 湿度
空气中湿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蚕儿体内水分的散发和影响桑叶含水量的多少。
在空气过干的情况下,蚕体水分蒸发加强,同时桑叶干萎也快,失去水分较多,造成蚕儿食桑不足,营养不良,且水分供应也不足,结果蚕体瘦小,发育迟缓,龄期延长。
特别是小蚕期最容易受到干燥的为害。
空气多湿时,桑叶萎凋慢,蚕儿充分饱食,生长快,但蚕体虚胖,抗病力弱,易造成多湿的为害。
因此,必须保持适合蚕儿生理要求的湿度,应以75%为中心,小蚕期大些,大蚕期小些。
③ 气流
蚕不断地依靠呼吸从外界获得氧气,使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同时把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和水分排除体外。
蚕室内炭火燃烧,人和桑叶的呼吸,蚕座的蚕沙发酵等,同样产生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
不良气体对蚕儿是有害的。
所以,随着蚕儿的迅速生长,必须给予新鲜空气,大蚕期蚕儿呼吸量增大,更应注意蚕室的通风换气。
夏秋蚕期,在高温多湿时,通风换气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