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8单元《Lesson 48 Li Ming's Report》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son 48 :Li Ming’s Report
【认知学习目标】
1.单词: college
2.短语及句型: try to do sth, be nervous about sth, go to college, calm down; 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
【预习成果展示】
一.词性转换
1.lose(反义词)_______(名词) _______(过去式)_______(过去分词)_______
anize(形)________
3.we(反身代词)_______
4.confident(名)_______(比)__________
二、英汉互译
1.对某事感到焦虑_____________
2.try to do sth ____________
3.讲英语____________
4.上大学____________
5.熟能生巧____________________
6.calm down__________
反身代词固定搭配:
照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玩得高兴________________ 请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se oneself in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研讨】
1. Listen and read the lesson then finish the exercises (P125 exercise1, 2)
2.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以下重点句子及结构
1) It’s time for Li Ming to present his report.
2) Here is his report to the class.
3) This gives me some confidence to speak English.
【当堂训练检测】
1. This gives me some _________ (confident) to speak English.
2. He is one of __________ (good)________(play) in our school.
3. It’s time for Danny_________ (speak).
4. Sometimes I’m not well___________ (organize).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5. We can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___ (we).
6. I feel nervous______ the result of the exam.
A. about
B. in
C. under
D. to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7. Most students hope to go to_______ university.
A. a
B. an
C. the
D./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8. John isn’t here. Try ______his home number.
A. to call
B. call
C. to calling
D. called
9. I’m good at English. I would like________ (be) an English teacher.
10.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often practice_________(speak) English.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1. Here_______(be) a lot of milk and some cakes for breakfast.
12. It’s time to have lunch. = It’s time for __________.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