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高帕金森病照护者的生存质量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高帕金森病照护
者的生存质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对提高帕金森病照护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95例,并将其第
一照护者纳入研究,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教育与指导对照组(n=46)
与采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干预观察组(n=49),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估照护者心理健康水平,并采用35个条目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35)评估照护者生活质量,另统计两组照护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干预后观
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观察组QOL-35一般健康和生活品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帕金森病照护
者予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能提高其护理
满意度。
关键词: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帕金森病;照护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
满意度
品管圈即同一部门、工作性质、场所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组织利用科学工
具与方法解决问题的品质管理工具,打破了传统的领导模式,能实现自下而上的
品质管理[1-2]。
而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则为近年来新兴的创新型品管圈形式,要求
根据预设目标开展突破性质量改进研究,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目标在于从改
善问题到突破现状[3-4]。
帕金森属于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随震颤、僵直、
运动受限等表现,部分患者存在抑郁、失眠等非运动症状,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
量均有明显影响[5]。
本病患者病程长且医疗成本高,家庭负担重,而照护者需要
长期照顾患者,且因专业限制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不足,长期照护期间容易产生
负性情绪,而个人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时,生活质量水平也会显著下降[6-7]。
为改
善照护者身心状态,有必要探讨更为理想的护理指导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医院
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9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第一照护者为对象,探讨了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选择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95例,并将其
第一照护者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照
护者认知能力正常,可配合完成相关问卷;(3)照护者为第一照护者;(4)知
情同意。
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病死者;(2)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者;(3)研究期间遭遇重大家庭变故者;(4)依从性项目编号:2021byzd281sk
项目名称: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高帕金森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的应用
极差者。
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6例,男
20例,女26例;年龄(63.37±10.38)岁;年龄分布:<30岁1例,31~50岁
3例,51~70岁31例,>70岁11例;病程:1~5年11例,6~10年19例,11~15
年5例,16~20年5例;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
观察组
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60.12±11.80)岁;年龄分布:<30岁2例,31~50岁6例,51~70岁30例,>70岁11例;病程:1~5年22例,6~10年18例,11~15年5例,16~20年2例,>20年2例;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已申报蚌埠医
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照护者的护理教育以及指导,进行知识教育,组织学习帕金
森疾病知识,同时教会其如何辅助帕金森患者功能锻炼,通过宣教提高照护者责
任心以及耐心,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
观察组则采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干预。
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圈成员有
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护士长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2人,经讨论将品
管圈小组命名为“PK圈”。
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照护者的负面情绪”为主题,采
用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CA法等分析查找影响帕金森患者照护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作为提高生存质量切入的关键点,制定并
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强化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指导、观看视频等方
式组织照护者学习帕金森疾病知识,并教会照护者如何辅助帕金森患者进行功能
锻炼。
(2)采用共情、案例指导等方式,提高照护者责任心和耐心;改变不良
的生活习惯,积极与照护者沟通,辅助照护者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建
立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由专人管理,定期更新科室技能操作和知
识链接,便于照护者自主学习。
(4)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帕金森疾病
的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康复锻炼、安全用药指导、自我监测、饮食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
(5)圈员们通过制定
提高照护者生存质量对策矩阵表,制定个体化康复指导与健康宣教计划,加强帕
金森患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完善管理资料,制定照护者心理干预计划表,逐一
解决影响帕金森照护者生存质量的不利因素。
通过讨论总结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帕
金森照护者生存质量的可行性,并分析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及时改进护理对策,并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持续性的提升护理干预质量。
1.3观察指标
(1)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
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
恐怖、偏执、精神症状9个维度,任意一项超过2分则为阳性,且分值越高该方
面问题越严重。
该量表信度为0.73,效度为0.79-0.92。
(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使用谢高强等人编制35个条目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35)评价,包括
一般健康和生活品质、独立生活的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
条件6个领域35个条目以及不计入量表总分生活质量变化条目,每个领域评分
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该量表信度为0.878,效度为0.928。
(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于干预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该问卷满
分100分,分值90分及以上为满意,80~89为基本满意,小于8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以(x±s)、[n(%)]表示,t与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结果
2.1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0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x±s,分)
维
度
对照组(n=46)观察组(n=49)T1/P1T2/P2
干预前
干预
后
干预
前
干预
后
躯体
化1.91
±0.42
1.89
±0.54
1.93
±0.47
1.24
±0.44
0.218/
0.828
6.449/
0.000
强迫
症
状2.23
±0.54 2.21
±0.57
2.26
±0.56 1.48
±0.51
0.266/
0.791
6.587/
0.000
人际
关
系
敏2.11
±0.62 2.06
±0.73
2.14
±0.59 1.30
±0.50
0.242/
0.810
5.952/
0.000
感
抑郁2.03
±0.54
1.96
±0.70
1.99
±0.53
1.36
±0.57
0.364/
0.717
4.594/
0.000
焦虑2.01
±0.68
1.94
±0.71
2.05
±0.74
1.25
±0.46
0.274/
0.785
5.656/
0.000
敌对1.97
±0.60
1.93
±0.58
2.01
±0.62
1.23
±0.46
0.319/
0.750
6.538/
0.000
恐怖2.35
±0.69
2.31
±0.68
2.38
±0.70
1.15
±0.37
0.210/
0.834
10.414
/0.000
偏执1.01
±0.44
0.93
±0.36
1.04
±0.45
1.20
±0.42
0.328/
0.744
3.354/
0.001
精神
症
状1.97
±0.76 1.88
±0.74
2.01
±0.80 1.15
±0.50
0.250/
0.804
5.665/
0.000
注:T1/P1为干预前组间比较,T2/P2为干预后组间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QOL-35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观察组QOL-35一般健康和生活品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维
度
对照组(n=46)观察组(n=49)T1/P1T2/P2
干预前
干预
后
干预
前
干预
后
一般
健
康
和
生
活
品
质75.78
±5.40
78.56
±4.23
74.33
±5.27
80.68
±4.14
1.324
/0.189
2.468
/0.015
独立
生
活
的
能
力73.51
±4.22
74.32
±4.01
74.10
±4.15
75.28
±4.49
0.687
/0.494
1.097
/0.276
生理
功
能80.69
±5.62
82.57
±5.56
79.83
±5.47
83.97
±5.69
0.756
/0.452
1.212
/0.229
心71.0372.5470.8280.320.2318.120
理
功
能
±4.54±4.13±4.33±5.12/0.818/0.000
社会
功
能72.01
±4.68
73.37
±5.13
71.64
±4.75
79.65
±5.63
0.382
/0.703
5.671
/0.000
生活
条
件78.52
±5.60
79.86
±4.39
79.11
±5.23
84.65
±4.24
0.531
/0.597
5.409
/0.000
注:T1/P1为干预前组间比较,T2/P2为干预后组间比较。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组别例数满意基本
满意
不满
意
满意
度
对照组4618
(39.13)
19
(41.30)
9
(19.57)
37
(80.43)
观察组4931
(63.27)
16
(32.65)
2
(4.08)
47
(95.92)
X2---- 5.556
P值----0.018
1.讨论
帕金森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
加而上升。
本病致残率高,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
的负担[8]。
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为医院、家庭,治疗期间存在
并发症,且治疗后康复效果可能低于预期目标,照护者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9-10]。
且在照护期间,照护者的生活、工作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幸福感指数下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近年来,国内外提倡对患者与照护者进行疾病知识指导,以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其并发症,降低致残风险,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
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11-12]。
但常规护理指导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目标,故护理
效果并不理想,照护者仍然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不理想,难以解决照
护者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课题达成形品管圈活动属于目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打破现状,根据既定目
标制定突破性的质量改进方案,主要利用非数据分析法解决问题,能在传统品管
圈活动的基础上更近一步,从好到好,从改善问题到突破现状[13]。
而就课题达成
型品管圈模式在帕金森照护者干预中的应用来看,组建护理小组,能为后续工作
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明确主题,则能为后续改进方案的进行提供明
确目标,以此为基础明确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原因,则能制定更具有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而所制定的干预措施中,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照护者对疾病
的认知,纠正其错误观点,有利于其更好的照护患者[14]。
通过共情与案例指导,
则能减轻照护者的负性情绪,并解决其实际问题。
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知识,并配合定期专题讲座,可循序渐进的提升照护者的照护能力[15]。
再通过个体
化指导以及心理干预,则可促进照护者身心健康状态的改善。
最后总结分析,制
定改进对策,进入下一循环,则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提升。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
(P<0.05),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干预能改善照护者心理健康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QOL-35一般健康和生活品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则证实该方案能促进照护者生活质量提升。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则说明该方案能改善护士与照护者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患者照护者采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常晶,施敏,刘方.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升神经介入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形成防控质量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65-167.
[2]吴少丽,叶燕芬,王海英,等.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构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4):505-510.
[3]张利.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1,19(32):4600-4604,4608.
[4]黄小夏,钱施,林智.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早产
儿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5):362-366.
[5]曾昌琴,沈盈盈,周金,等. 专病微信平台对帕金森病患者及其照护者的院外指导意义[J]. 西南国防医药,2019,29(10):1046-1048.
[6]庄洁,吴晓慧,王信义,等.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慢性病连续性照护模型建构——以帕金森病患者支持服务为例[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4):460-463.
[7]何月月,刘思雨,尹安春,等. 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的研究进展[J]. 中
华护理杂志,2020,55(5):786-790.
[8]王羚入,符晓艳,董茂渝,等. 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7,16(3):250-252.
[9]张世西,何月月,尹安春,等. 帕金森病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护理学报,2020,27(22):45-51.
[10]沈琪,张秀文. 多学科领域协作下帕金森病照护护理工作室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3):169-172.
[11]李韵涵,宗芳,唐浪娟,等. 帕金森病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负担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1-3.
[12]徐萍,李博,岳丽春,等.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0):5146-5147.
[13]肖开芝,谷波,赵上萍,等.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构建肾移植受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模式[J]. 护理研究,2020,34(21):3910-3913.
[14]刘凤春,王丹,丁爱聪,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帕金森病住院病人美多巴服药时间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7,31(27):3485-3488.
[15]郝振华,田青,武燕,等.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沂蒙山地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9):139-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