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中模拟试卷+《10份试卷合集》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2019·攀枝花)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 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 . 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 . 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 . 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2.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

B .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 .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 . 《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国成功帮助外国公民撤离,虽然体现出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但是提醒国际社会,国家间相互合作的机制应该从此建立起来。

B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日对日本发生强烈地震表示深切慰问,并表示联合国随时愿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提供任何帮助。

C . 如果简单地把它们推向市场,高雅文化可能会在不长的时期内萎缩,甚至消亡,这会给我们的民族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D . 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目前的20.36%,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4. (2分)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B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 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8分)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朗读《春》,让我们感受到山的lǎng润和小鸟嘹.亮的歌声;朗读《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zhù蓄绿色的水藻和橙清的河水;朗读《雨的四季》,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骄媚;朗读《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北海菊花的淡雅.、高洁……(1)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嘹.亮()淡雅.()(3)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lǎng润()zhù蓄()(4)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B.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应运而生....。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B.秋天的杏林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只要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D.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4.依照画线句子,仿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2分)亲情是雨,带走烦躁,留下清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亲情是太阳,驱散黑暗,留下光明。

5.古诗文默写。

(10分)(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 。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2022届期末热身考试试卷语文(PDF版)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2022届期末热身考试试卷语文(PDF版)

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2022届期末热身考试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新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期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在教育系统各种减负举动之后,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迅速在全国做大。

家长们仍旧焦虑感十足,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家总动员,花钱花时间,不断卷入这种饥渴游戏当中,明知孩子不快乐,却又被绑缚在战车上动弹不得。

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一幕。

前些年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规定:不得搞题海战术,不得节假日补课,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布置作业……这些规定,在校园系统内还可以“封堵”一些行为,给学生们营造一些减负空间,但在校园外,这种“加压”游戏以市场化的方式风靡,显然更加难以应对。

于是一些家长与学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当中。

如果只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

校外变本加厉迅速聚合成一个“学生负担新疙瘩”,根源还在于教育的大逻辑依然没有理顺。

所谓减负、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并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

具体来说,教育均衡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尽管目前的中高考有改观,增加了一些素质选拔的内容,但唯分数论未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们还是得让孩子削尖了脑袋争高分,去博取更好一点的教育资源。

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度就会朝向哪里。

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体育考试分数纳入中考总分,于是乎,以前备受冷落的体育课成了学校领导关心的对象,体育活动如火如荼,不仅严抓体育课上课质量,初三还要牺牲早读等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体育练习。

可惜等孩子们一上高中,体育课又“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无他,高考不考。

按理说,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加上学龄人口的减少,中国教育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从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虑素质教育,考虑人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2. 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班主任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在他的目光注视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大气都不敢出。

B.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砰砰直跳。

C. 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飞不动了,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D.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写“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B. 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瓜熟蒂落....。

C.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 同学们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老师到底还要说什么有趣的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我们目不转睛地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听老师讲课。

C. 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的成绩提高很快。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阅读古文完成5-7题。

(共9分,每小题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精编四川省成都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有答案)

精编四川省成都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窠.臼(kē)霎.时(chà) 粗犷.(guǎng )菜畦.(qí)B.贮.蓄(zhù)菡.萏(hàn)倜傥.(tǎng)秕.谷(bí)C.攲.(qī)斜攒.成(cuán)直窜.(cuàn) 整宿.(xiǔ)D. 搓捻.(liǎn)譬.如(pì)侍弄(shì) 徘徊.(huái)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C.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留转无力的水珠。

D.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相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运动会迎面接力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

D.九寨沟的山水、峨眉山的云海,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都“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

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材料二: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

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

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

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

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

蜂蜜酸度高、浓度高,杜绝了微生物繁殖的可能,因而,密封好的蜂蜜可以“千年不腐”。

然而,由蔗糖制成的糖浆在酸度、浓度上也有类似的特性,可是为什么放久了就会变质呢?这就要说到蜂蜜的制造者——蜜蜂。

酿蜜前,这些小昆虫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

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六成至八成以上。

【甲】但是在酿造过程中,蜜蜂通过上百次的吞吐将蜜汁与体内的转化酶不断混合、蒸发,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

【乙】后者正是蜂蜜能长期保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丙】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丁】1.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2. 若将下面的句子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恰当的位置是另外,蜜蜂体内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在酿蜜过程中,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A. 【甲】B. 【乙】C. 【丙】D. 【丁】(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桑花鸿鸣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2019-2020学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借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老百姓与统治者的关系。

历史的演变,王朝的更迭,向来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内容。

无论是官方史书的记载,还是民间演绎的传说,我们都能从中窥到历史真实而有趣的一面。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的新作《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收录了11篇小说,讲述国王们的故事,却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正史”中那些位高权重荣耀无比的国王,作者把他们从宝座上拉下来,还原成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小说中的国王有一些有历史依据(比如李煜亡国的故事),有一些是作者的想象或“重构”。

11篇自成故事,却又仿佛可在各篇章中找到彼此的身影,好似勾画了各自雄踞一方的地图,作者借助想象,以文学虚构抵达“历史真相”。

(摘编自张燕峰《在文学虚构中抵达历史真相》)材料二:文学与历史是人类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常“历史”既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指关于历史的记载即历史学,还指与“自然”相对而言的人类“文化”或“文明”。

文学可以对历史进行表征,对历史典籍所记载的故事进行借用与演义,书写过去发生的事件,甚至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等,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可以表达对历史的判断或者反思,但是文学又有解构历史和超越历史的冲动。

我们先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历史与文学一个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

实际上,大多数历史著作的确有自己的叙事特征与文体风格。

比如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表达对法国大革命反讽性的认识时,就将史实与评价、哲理与文思融为一体,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与叙述语调。

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似乎是想象性与情感性。

“编年史的作者编撰较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然面临许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猜测来填充这些空白。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D.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人迹罕至,热闹非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成都是最美的季节。
B.自从新厂长上任以来,狠抓工人的节约意识,生产所耗的原材料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C.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D.团省委的一系列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
二、对比阅读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激动得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上面几个凹印的字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考虑)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然后,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20学年七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请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字或拼音。

(5分)杭州是个美不___(shèng)收的城市。

春日苏堤桃红柳绿,花团锦___(cù);夏日西湖十里荷香,人声___(dǐng)沸;中秋佳节三潭印月,黄晕.___微漾;冬日雪落断桥,飘然莅.____临。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班主任老师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什么事都做得具体而微....。

B.经过我的一再请求,叔叔终于把他那支生花妙笔....送给我了。

C.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更要团结一心,这样才能战胜困难。

D.小红看到小明滑稽的表情,忍不住扑哧一声匿笑..起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3分)A. 近一个月来,杭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 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C. 《中国好声音》作为浙江卫视精心打造的一档王牌音乐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怀。

D.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屠呦呦标志着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始。

4.古诗文积累,根据要求完成默写或其他相关任务。

(12分)(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

(3)时间的流逝总会让古今中外的文人发出感慨,孔子在河流边上,看着滚滚流水,心中激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记录起多次与乐师李龟年往来的美好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经常会借“月亮”这个意象来寄托情感,请参照下面示例,回忆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中关于“月”的诗句,任选两句(必须是连续的两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4分)示例:“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借助奇特的想象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与现代文阅读(34分)(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2分)5.请根据下面的描述,推测人物。

(4分)【人物一】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他是__________【人物二】她唆使幼童偷母亲的首饰变卖,鼓励他们吃冰,但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要打骂。

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她是__________6.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3分)经过开学两个多月来的学习,我们从书本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读著名作家_______写的《散步》,我们可以体会到亲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遇到的老师________老先生刚正不阿,博学严谨。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_____》中,元方以他的机敏反驳了父亲的友人。

7.《白洋淀纪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其中,《荷花淀》和《芦花荡》两篇历来被人称道,这两篇文章中,哪一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请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他/她的性格特征。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本阅读(22分)蓝色的蓝丁立梅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她笑着说,红唇鲜艳。

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

她的名字,蓝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

“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

”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

灿若一朵木棉花。

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

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

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

“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

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

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

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

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

仿佛她会变魔术。

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

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

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

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

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

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

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

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

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

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

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

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

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8.文章③、④、⑤段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4分)9.2018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

”(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4分)12.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请阐明理由。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3分)(一)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13—14题。

(8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③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④传.不习乎 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7题。

(15分)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16.下列加点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

(6分)(1)数.之公前(数: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③计算④天命,命运⑤道术,方法)我选第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臣服.之(服:①衣服,服装②穿(衣服)③从事,做④服从⑤敬佩,信服)我选第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甲】【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