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艺术百家
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思考
摘 要】【钢琴演奏是一种形式感非常强的表演,会给观众带来层次鲜明和丰富的美感体验。
而钢琴演奏,属于对原创艺术的二度创作。
在创作中,演奏者需要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将历史性、忠实性、以及时代性和即时性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给观众带来绝妙的美学体验。
本文从美学角度思考钢琴演奏的几个重要元素。
关 键 词】【钢琴演奏 二度创作 美学 忠实性 创造性
钢琴演奏是一种形式感非常强的表演,一场成功的钢琴演
奏,会给观众带来层次鲜明和丰富的美感体验,更能够让观众如痴如醉的沉浸其中。
而钢琴演奏,属于对原创艺术的二度创作。
但是这种创作,绝非简单的模仿和复制。
在创作中,演奏者需要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将历史性、忠实性、以及时代性和即使性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给观众带来绝妙的美学体验。
本文从美学角度思考钢琴演奏的几个重要元素。
一、钢琴演奏的忠实性
在浪漫主义时代,伟大的钢琴家层出不穷,同时经典的钢琴
原创曲目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给世人。
而在后浪漫主义时代,钢琴艺术家更多的是通过表演再次呈现和创作这些传世经典。
在二度演奏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忠实性。
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理解创作者的生平,艺术成就,创作的背景。
甚至要通过生活体验,来揣摩一度创作者当时的演奏心境。
作为二度创作,只有忠实的体会到曲目中的情感和思想,才能表达出作品的旋律和基本语言。
比如《月光曲》、《致爱丽丝》这些经典的曲目,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创作者在他生活的时代,浓郁的感情迸发才写出了这样的作品。
现在的演奏者,必须了解这两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作者倾注的感情,才能投入的演奏,否则就变成了单纯的音符串联了。
因此,钢琴演奏的美学层面,第一个重要元素是忠实。
做到
忠实,才能让观众体验到传世之作的经典之处。
二、钢琴演奏的创造性
在充分理解钢琴曲目原创艺术家的情感、人生体验和艺术造
诣时,钢琴演奏就能相对还原和真实的呈现原作品的韵味。
但是一定的创造性也是必须的。
关于创造性,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现在的钢琴艺术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还原首创第一次演奏的感觉和艺术体验。
如果应要求现在的艺术家刻意模仿,反倒会伤害了艺术的整体性和韵味。
第二个原因是,时代在变化,当今的时代以及观众的审美,与艺术创作诞生时期是不同的。
这也要求,艺术演奏家要与时俱进,根据当今的时代,融入自己的新的感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作。
最后,钢琴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发展。
有的钢琴曲目,从创作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和这些传世之作进行结合。
这种结合,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给二度演奏的曲目,带来全新的意境和体验,而且也更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
因此,钢琴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也要积极的尝
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造,从曲目的感情和思想上进行自我诠释,也可以从演奏技巧上推成出新。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肖邦的曲子,不同的钢琴演奏者,就会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钢琴演奏中的即兴表演
近年来,即兴表演越来越受到欢迎。
即兴表演并非是100%
的原创者现场谱曲创作。
而是结合当时的场景,例如晚会,或者其他情景,钢琴艺术家或者将既有的曲目改变,适应现在的情景;或者进行移花接木拼接成全新的曲子。
这个时候,演奏中创作性成分较大,对原作曲目改变也比较大。
比如,将钢琴与其他乐器进行即兴合作。
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手王力宏与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合奏了两首曲子,分别是《金蛇狂舞》,以及《龙的传人》,就属于创意钢琴即兴表演的典型案例。
首先,两人弹奏的钢琴是一体的,是特殊定制的,这首先就是钢琴设备上的革新。
其次,《龙的传人》本身是一首流行歌曲,用钢琴演奏,属于改变创作。
最后,两个人弹奏,既有相互映衬,也有对话之意,属于古典钢琴曲目中少见的形式。
因此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钢琴演奏为了给观众更丰富多样,也更新潮时尚的审美体验,将会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也会游离在古典韵味和潮流文化之中。
这是一种多变的、即兴的富有时代性的审美体验。
这种大胆的创意,也更能让钢琴艺术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让普通的百姓也可以欣赏到钢琴带来的艺术审美。
四、钢琴演奏的炫技性有的钢琴曲目,演奏难度很大,那么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通过炫技,成功完成表演,让观众欣赏到高超的钢琴艺术。
例如钢琴曲目《钟》、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这两个曲目,音型极其复杂、技术性极高。
《钟》的前面有大段的大跳和后面的连续八度,中间又是看似很快的上下行不规则连续音符,以及45颤音。
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经过刻苦的训练,掌握钢琴的技艺,才能够现场酣畅淋漓的表演出来。
而观众在享受悦耳的音符同时,也能看到钢琴演奏家精湛的现场技术,这属于炫技性审美体验。
总之,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它针对不同的审美问题而繁衍出不同的美学原则。
如上文所述,作为二度创作,而做到忠实性,但是作为艺术再现,要追求创造性,而时代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也需要钢琴演奏的即兴性和时代性,最后就是炫技性,永远是钢琴爱好者钟爱的审美志异。
这些钢琴演奏美学原则,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在一场精彩的演奏中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
一个不能忠实理解和传达曲目精髓的演奏者,当然也没办法进行艺术创作。
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不仅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来获得完美高超的演奏技术,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艺术视野和审美体验来提高演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如果说技术性是钢琴家演奏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那么艺术性就是钢琴家演奏音乐作品的最终目的。
因此,追求美的艺术是钢琴演奏的终极目标,而美的艺术则体现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之中。
【注释参考】[1]曾增. 舒伯特《即兴曲D935op142降B大调No3》演奏技巧研究[J]. 戏剧之家. 2015(10) [2] 孙威. 谈提高钢琴专业学生演绎中国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J]. 音乐生活. 2015(05) [3] 董攀攀. 试从科学视域谈钢琴音乐的审美——以形式、材料、效应为例[J]. 音乐生活. 2015(05) 【作者简介】焦阳,山东省高密市文化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钢琴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