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1 第8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络。
能纯熟、正确地进展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
^p 、判断和概括才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互相评价,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进步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入理解积与因数的联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络。
难点:深入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络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才能。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做一做
师生交流小数点的挪动的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
5元,买了4。
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
5元;糖果每千克1。
2元,共用22。
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老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
5×4。
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
板书:计算方法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
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
老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
22。
32÷1。
2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像这里的22。
32÷1。
2就要转化为223。
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展计算。
出示:5。
98÷0。
23 19。
76÷5。
2 8。
84÷1。
7
21÷1。
4
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
除法法那么: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挪动一样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
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刚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说验算的方法〕
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
师:刚刚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展计算?试试吧!
〔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根据。
〕
师: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
〔板书:运算定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
四、复习取近似数
师:既然是元旦节就要有节日的`气氛,老师准备用彩带布置家。
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7。
5米。
〔1〕需要买几卷彩带?40÷7。
5=5。
333…〔卷〕≈6〔卷〕
师:5。
333…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板: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师:这里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板书:取近似数:进一法〕
〔2〕一卷彩带3。
1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3。
18×6=19。
08〔元〕≈19。
1〔元〕〔板书:四舍五入法〕
〔3〕每1。
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可以做多少个花环?
40÷1。
5=26。
666…〔个〕≈26〔个〕〔板书:去尾法〕师: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应用哟!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五、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这么快就把清单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
老师这也有两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助算一下,好吗?比比看谁算的快。
4。
6+5。
4÷0。
27 3。
2×25 ÷8
〔学生汇报时要说运算顺序。
〕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
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
六、拓展进步: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分析^p :领先的运发动与最后的运发动相遇时,两人跑完了2个3km即6km,所以两人的相遇时间可以用两人跑的总路程6km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得。
相遇时离返回点的间隔可以3km减去最后的运发动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领运发动跑的路程减去3km求得。
〔10分钟,100m〕
七、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乘除法进展了整理与复习。
谁来说说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2〕,练习二十五第
3、5、6、16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因数→整数计算方法先,再,最后
除数→整数一看、二移、三对齐
运算定律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
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四舍五入法
近似数进一法
去尾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2 第8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可以准确地、纯熟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的才能。
【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
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
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答复以下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绘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
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道路是〔6,4〕→〔2,7〕→〔4,3〕→〔5,7〕→〔7,6〕→〔9,4〕→〔11,1〕→〔11,8〕→〔6,4〕。
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忆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一样,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一样,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稳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
老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
老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那么。
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详细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考虑,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标准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经历自主探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分析^p 、归纳的才能,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究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究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历,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课堂小结】
1.如今,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如今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时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考虑、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亲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4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局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络,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比照复习,使学生在比拟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络和区别的根底上,进一步稳固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详细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忆,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
(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答复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稳固进步
根本练习,稳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
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忆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存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络,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和方法
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和必要性,感知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之间的亲密联络,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理论、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
课前准备:课件、电子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游戏:测一测(师生测)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看到过小数?
〔2〕我们老师找的小数。
〔出示课件1、2〕
2、提醒小数的产生:
师:像这些在进展测量和计算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时我们通常用小数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性质。
〔板书〕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下以前学过的东西。
〔课件展示第3张幻灯片〕
二、探究新知
〔一〕教授新知:认识小数表示的性质
1、师出示三个正方体,如今老师想把它平均分成假设干分。
请看一看,想一想有多少等分?
2、课件展示把正方体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和1000份。
〔课件上要展示出分的过程〕,边分边问: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3、如今老师再将每个正方体其中的某些局部涂上颜色。
请讨论可以用哪三个小数表示这三幅图中的阴影局部,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
4、刚刚我们总结了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你认为什么是小数呢?
5、师总结小数的性质。
〔二〕认识计数单位
〔三〕整理数位顺序表:
整数局部最小的计数单位是〔〕,小数局部最大的计数单位是〔〕,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三、课堂活动〔口答〕
完成课堂活动第1、4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五、完毕语: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与大家共勉: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p 、判断、概括的才能。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假如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展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老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微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假如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假如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以下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
(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老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展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