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ppt课件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
一鸣惊人 楚庄王
吴 王 阖 闾
孙武 《孙子兵法》竹简
(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勾 践 称 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 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勾践北上会盟
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卧薪尝胆
真实历史是越王勾践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 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薪。经过 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 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 差急忙回救,战败自杀。勾践北上会盟诸侯,
兵力 天子与 诸侯的 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 人口众多、王室直接
辖从镐京到洛 邑方约千里的 土地。
资源丰富。管辖的军
队达14万 以上。
天子在政治 上有最高的 地位。“礼 乐征伐自天 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 直辖的人口 平王东迁后 天子在政治上
接管辖方约600里 所剩无几, 还有3万人。 成了傀儡,不
想一想 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 有雄心壮志 • 重用人才 • 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 • 能运用正确的谋略 • 取得政治、军事上的优势
第6课 春秋争霸
一.周都东迁
• 1.西周结束
•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 被杀死,西周结束。
• 2.东周开始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 始。
二.春秋五霸
1.春秋断代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名称 土地
财力物 力人口
——《论语·宪问》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 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
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 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
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 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商丘
楚C 郢
吴D吴 会越E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另一说法
晋齐
新田
临淄
秦雍 周 洛邑 宋
商丘
吴
楚郢 会稽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越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东周时王权衰落, 失去了控制诸侯的 能力。
2.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想一想: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说明什么问题?
王权日益衰落,分封制开始瓦解 ,诸侯争做霸主。
3.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目的:
•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 口,争当霸主。
晋B 齐A
新田
临淄
雍 周 洛邑
晋 文
晋文公是
公
怎样称霸的?
退避三舍晋文公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晋文公死后,晋国 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 的霸权。(公元前597
年)楚晋军队在邲 (今河南荥阳北)进 行决战,晋军大败。 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
国。楚庄王成为
新的霸主。
问鼎中原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 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 “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 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 赐。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 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 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 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 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权的
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议一议:
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要成为霸主就必须改革内政,发 展军事,增强国力;统治者必须勤于
政事,与民休息,赢得民心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 争有什么影响?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诸候国减少,大国开拓了疆土,加快了 中国统一的步伐; ③争霸战争促使一些诸候国改革,促进了 社会进步; ④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民 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的土地,往后越 来越少。最后只 有方约百里的土
财力、物力, 后逐渐减少 兵源减少。 到只剩几千
得不依靠强大 的诸侯。“礼 乐征伐自诸侯
地。
人。
出”。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管 仲 与 齐 桓 公
从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中, 你得到什么启发? 待人要宽容,不计前嫌; 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重用贤才;
齐
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
桓 公
么?
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
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尊王攘夷”
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 的标志是什么?
“葵丘会盟”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 于今受其赐。
一鸣惊人 楚庄王
吴 王 阖 闾
孙武 《孙子兵法》竹简
(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勾 践 称 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 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勾践北上会盟
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卧薪尝胆
真实历史是越王勾践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 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薪。经过 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 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 差急忙回救,战败自杀。勾践北上会盟诸侯,
兵力 天子与 诸侯的 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 人口众多、王室直接
辖从镐京到洛 邑方约千里的 土地。
资源丰富。管辖的军
队达14万 以上。
天子在政治 上有最高的 地位。“礼 乐征伐自天 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 直辖的人口 平王东迁后 天子在政治上
接管辖方约600里 所剩无几, 还有3万人。 成了傀儡,不
想一想 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 有雄心壮志 • 重用人才 • 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 • 能运用正确的谋略 • 取得政治、军事上的优势
第6课 春秋争霸
一.周都东迁
• 1.西周结束
•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 被杀死,西周结束。
• 2.东周开始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 始。
二.春秋五霸
1.春秋断代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名称 土地
财力物 力人口
——《论语·宪问》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 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
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 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
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 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商丘
楚C 郢
吴D吴 会越E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另一说法
晋齐
新田
临淄
秦雍 周 洛邑 宋
商丘
吴
楚郢 会稽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越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东周时王权衰落, 失去了控制诸侯的 能力。
2.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想一想: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说明什么问题?
王权日益衰落,分封制开始瓦解 ,诸侯争做霸主。
3.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目的:
•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 口,争当霸主。
晋B 齐A
新田
临淄
雍 周 洛邑
晋 文
晋文公是
公
怎样称霸的?
退避三舍晋文公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晋文公死后,晋国 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 的霸权。(公元前597
年)楚晋军队在邲 (今河南荥阳北)进 行决战,晋军大败。 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
国。楚庄王成为
新的霸主。
问鼎中原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 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 “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 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 赐。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 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 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 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 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权的
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议一议:
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要成为霸主就必须改革内政,发 展军事,增强国力;统治者必须勤于
政事,与民休息,赢得民心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 争有什么影响?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诸候国减少,大国开拓了疆土,加快了 中国统一的步伐; ③争霸战争促使一些诸候国改革,促进了 社会进步; ④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民 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的土地,往后越 来越少。最后只 有方约百里的土
财力、物力, 后逐渐减少 兵源减少。 到只剩几千
得不依靠强大 的诸侯。“礼 乐征伐自诸侯
地。
人。
出”。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管 仲 与 齐 桓 公
从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中, 你得到什么启发? 待人要宽容,不计前嫌; 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重用贤才;
齐
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
桓 公
么?
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
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尊王攘夷”
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 的标志是什么?
“葵丘会盟”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 于今受其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