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统编本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九年级下册
初中统编本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九下
册数
单元
篇目
页码
文化常识
出处点(原文语句)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此去泉台招旧部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旌旗,旗帜的总称。
旌旗十万斩阎罗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阎罗,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18
文,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铜钱为一文。
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18
荐头,旧时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21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耄老,年老。语出《礼记·典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今虽耄老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今诸生学于太学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司业、博士,古代学官名。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旌旗十万斩阎罗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者战争。
南国烽烟正十年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6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捷报飞来当纸钱
九下
一单元
《萧红墓畔口占》
p7
口占,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送东阳马生序》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加冠,古代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p37
驴打滚儿,高利贷的一种,如果到期不还,越滚越多,如驴打滚儿,故名。
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九下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单元《蒲柳人家》
p38
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8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
九下
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p48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3
白无常,迷信说法,指人死的时候,前来勾魂索命的白衣鬼。
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4
四六体,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
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5
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四面歌残终破楚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九下
附录诗歌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P70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把酒问姮娥
九下
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
p78
“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都是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三单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p58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
八百里分麾下炙
九下
三单元
《破阵子·》
p58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五十弦翻塞外声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6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撰长书以为贽
九下
三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
p58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千骑卷平冈
九下
三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
p58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西北望,射天狼
九下
一箪食,一豆羹。
九下
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p48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九下
三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P52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布衣之怒
九下
三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p52
长跪,直身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九下
二单元
《溜索》
p28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
溜索
九下
二单元
《溜索》
p29
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5
石印,平板印刷的一种,利用多孔石质平板,经处理后,做印版进行印刷。
何满子的父亲,十三岁到通州城里一家书铺学徒,学的是石印。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7
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初中统编本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九下
册数
单元
篇目
页码
文化常识
出处点(原文语句)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此去泉台招旧部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旌旗,旗帜的总称。
旌旗十万斩阎罗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阎罗,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18
文,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铜钱为一文。
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18
荐头,旧时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
九下
二单元
《孔乙己》
p21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耄老,年老。语出《礼记·典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今虽耄老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今诸生学于太学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5
司业、博士,古代学官名。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旌旗十万斩阎罗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5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者战争。
南国烽烟正十年
九下
一单元
《梅岭三章》
p6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捷报飞来当纸钱
九下
一单元
《萧红墓畔口占》
p7
口占,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送东阳马生序》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4
加冠,古代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p37
驴打滚儿,高利贷的一种,如果到期不还,越滚越多,如驴打滚儿,故名。
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九下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单元《蒲柳人家》
p38
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8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
九下
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p48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3
白无常,迷信说法,指人死的时候,前来勾魂索命的白衣鬼。
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4
四六体,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
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5
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四面歌残终破楚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九下
附录诗歌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P70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把酒问姮娥
九下
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
p78
“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都是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三单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p58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
八百里分麾下炙
九下
三单元
《破阵子·》
p58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五十弦翻塞外声
九下
三单元
《满江红》
p59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九下
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p56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撰长书以为贽
九下
三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
p58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千骑卷平冈
九下
三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
p58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西北望,射天狼
九下
一箪食,一豆羹。
九下
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p48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九下
三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P52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布衣之怒
九下
三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p52
长跪,直身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九下
二单元
《溜索》
p28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
溜索
九下
二单元
《溜索》
p29
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5
石印,平板印刷的一种,利用多孔石质平板,经处理后,做印版进行印刷。
何满子的父亲,十三岁到通州城里一家书铺学徒,学的是石印。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
p37
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
九下
二单元
《蒲柳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