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眼(zháo )蝙蝠(biān)比较(jiào )吹毛求疵(chī)
B .憎恨(zēng)差使(c hāi)祈祷(qǐ) 畸形(qí)
C .气氛(fēn)堵塞(sè) 戛然而止(jiá) 炽热(chì)
D .狡黠(jié) 迸溅(bìng)粗犷(kuàng)诲人不倦(huì)
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 ②①③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3.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 .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久久难以忘怀。

D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往往意象鲜明,《我爱这土地》用丰富的意象抒发对土地执著的爱,《海燕》则借海鸥、海鸭等意象赞颂了革命先驱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 “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比“仲夏农务急”中的“仲夏”早,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一 “尺”比“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一 “寻”短。

D .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和“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写的是唐代的李白和北
宋的文天祥。

5.古诗文默写。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间题。

由于担心开枪会打伤A,保尔机智地转过身等候最佳时机,等A 和押运兵走过自己跟前的时候,他突然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一样猛然扑向押运兵,将他手里端着的枪死死地按在地上。

1 .选文中的A 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名字是。

2 .文中保尔为何突然袭击押运兵?后来保尔又由于什么原因被关进了监狱?
二、阅读
7.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斯人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④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⑤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⑤易:交换。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 .(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8.文言文阅读。

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清·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A.精妙,微妙。

B.如果没有。

C.细小,微小。

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岭峤微草,凌冬不雕。

(《梦溪笔谈》)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
A.旧,旧的。

B.陈列,摆列。

C.陈述,陈说。

()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
例: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例:恐惧不敢自陈。

(《荆轲刺秦王》)下列哪个年龄段与“伛偻提携”中的“提携”差不多?
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D.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9.文言文阅读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
B .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
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
D .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或异二者之为未之有也
B .以: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 .而:然则何时而乐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其:则忧其民不得而非其上者
3 .下列关于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

B .(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C .(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D .(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拓展探究。

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10.免疫系统不能“娇生惯养”
刘永波
①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并非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敌我”,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衰老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稳态和健康。

③免疫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

先天性免疫是一种无选择性排斥、清除功能,是免疫系统的“先遣队”,它包括外部屏障和内部屏障。

外部屏障包括皮肤及其附属物以及皮肤黏膜分泌物等。

内部屏障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中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组成。

适应性免疫则发生在先天性免疫之后,是免疫系统的“王牌军”,主要由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执行,其中 B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而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免疫。

④记忆性CD8 阳性T 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免疫系统的“得力战将”之一,其数量原本很少,在儿童时期,当身体接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或者人工疫苗的免疫刺激时,这些细胞才会逐渐成熟并增加,以对抗和清除未来生活中病毒和癌变细胞对人体的侵袭。

⑤明尼苏达大学免疫学家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将野生成年小鼠和无菌环境下饲养的实验室成年小鼠在自然环境中共同饲养两个月后发现,野生成年小鼠一直保持强壮的身体状态,免疫系统复杂且强大,而来自实验室的小鼠在这期间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它们中许多很快生病,其中20%死亡,但是生存下来的实验室小鼠随后变得强壮起来。

当给这些“幸运儿”感染李斯特菌时,这些实验小鼠可以很好地应对细菌的感染,而未经过自然环境刺激锻炼的实验室小鼠则不能。

免疫学分析发现,这些实验室小鼠和野生小鼠在共同饲养后免疫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包括高水平的CD8阳性T 细胞。

⑥此外,瑞典哥德堡大学团队在2014 年也做过一项人群研究。

他们调查了瑞典哥德堡地区约1000 名幼儿及其父母的生活习惯,发现在用手洗碗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发生过敏的概率是用洗碗机洗碗家庭的一半。

虽然研究者声明,这些发现只是表明一种联系,而非因果关系,但他们还是认为,用手洗碗的方式可能会留下一些有益细菌,过度清洁的环境容易引起孩子过敏,让孩子接触些无害细菌,可以提高免疫力。

⑦免疫系统也需要一个锻炼后成长强大的过程。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溺爱”会使免疫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敏感,甚至不堪一击。

也许让身体适当接触些无害细菌,接受环境的适度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更“ 坚强”,身体会更
健康。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免疫系统是人类重要的一种生理功能,可以维持人体的稳态和健康。

B .适应性免疫主要由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执行,是免疫系统的主力军。

C .实验表明,野生状态下的免疫能力没有实验养殖效果好。

D .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E. 免疫系统也需要锻炼,不同的环境对人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2 .文章第③自然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这些实验室小鼠和野生小鼠在共同饲养后免疫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包括高水平的CD8 阳性T细胞
4 .本文从哪些方面对免疫系统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5 .文章第⑦段说免疫系统可以后天锻炼习得,这与当下推行的学校体育考试关系也相当密切。

为更好的激励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请帮助体育组老师写一条宣传口号张贴在学校运动场护栏上。

11.阅读《威力不容小觑的尘卷风》,完成小题。

①2016 年4 月20 日热闹的午后,在甘肃酒泉瓜州县渊泉小学运动会进行时,操场中央突然出现了一股高达三四十米、直径两三米的风柱在学生队伍中移动,一名9 岁小学生被卷入空中 3 米左右后摔落,所幸经120 紧急送医诊断,该学生后脑勺轻微受伤,并无大碍。

2016 年4 月3 日下午,北京北海公园一场卷风也造成了公园翻船事件。

很多人认为造成这些灾害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龙卷风,但根据气象专家介绍,这种天气现象并非是龙卷风造成的,而是尘卷风。

②由于两者都是具有一定破坏力的小旋风,而且旋转起来外形也都像柱子一样,因此很多人认为它们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③尘卷风和龙卷风的发生条件和危害程度都不同。

龙卷风是强烈雷雨云中发展出的猛烈旋风,常发生在夏季,形状像天上垂下来的漏斗或者象鼻子,很强的雷雨云是它的母体,龙卷风发生时一般都是雷雨天、强对流、降水等天气现象。

龙卷风一般有几米到千米宽,上连天,下接地,高大威猛,气势很足,强的龙卷风风速可达每小时500 千米,摧毁一个小镇就在转眼间。

④而尘卷风的出现与空气湿度小、太阳辐射地面受热不均等因素有关。

地面受热不均匀使有些特定地点地温会高于周边,加热地表附近空气,引发局地暖空气上升,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旋转。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国尘卷风较大概率是逆时针旋转,当然,由于尘卷风范围很小,地转偏向力作用并不强,因此我国也可以发生顺时针旋转的尘卷风。

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强度相对较小,它的直径一般是几米到十几米,可见高度一般是几十米,有的也可达一二百米。

⑤千万不要小看尘卷风带来的破坏力,它的威力足以让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在火灾现场会将大火卷
起形成“火龙卷”,加剧火势蔓延。

同时,尘卷风空间尺度小,发生突然,持续时间很短,行踪诡秘,所以难以提前被气象雷达和自动观测站检测到。

1 .选文第①段列举发生在甘肃和北京的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2 .第④段“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国尘卷风较大概率是逆时针旋转”一句中的“较大概率”这一短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 .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龙卷风和尘卷风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
12.有人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英雄”的解释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学校要举行“传承英雄精神”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⑴“话说英雄人物”读书分享会上,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令你感动、敬佩的英雄人物。

(要求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
⑵“传承英雄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请从雷锋精神、女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中国精神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联系实际,写一段演讲辞,表达你的个性见解。

(不少于80 字)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请以“终于有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2023 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积累
1、C
【答案解析】
(cī); B. 祈祷(qí) 畸形(jī); D.狡黠(xiá) 迸溅(bèng)C 项正确。

ABD 三项修改为: A.着眼(zhuó) 吹毛求疵
粗犷(guǎng)。

2、D
【答案解析】
思路一:结合横线后语句“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分析:由己及人,前面语句的顺序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

排序为:②③①,选D。

思路二:结合“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
人与世界的关系。

”分析,“人的思维方式”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行为习惯”照应“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与世界的关系”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根据前后照应的关系,排序为:②③①,选D。

3、C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故选C。

【答案点睛】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4、C
【答案解析】
A 项有误,《海燕》中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先驱,描写恐惧胆怯的“海鸥”“海鸭”,是为了反衬海燕的英姿;
B 项有误,“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是“铭”; D 项有误,文天祥是南宋人。

故选C。

5、(1)长烟落日孤城闭(2)行人莫问当年事(3)会挽雕弓如满月(4)五十弦翻塞外声(5)千树万树梨花开(6)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解析】
诗文名句默写测试卷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雕”“梨”“蜡炬”等字的书写。

6、1 .朱赫来
2 . ①朱赫来被敌人抓捕,保尔要解救朱赫来。

②维克多在保尔救了朱赫来后,告发了保尔,使保尔被抓。

(或保尔救了朱赫来之后,被人告发,导致被抓。


【答案解析】
1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
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

选文中的A 是朱赫来。

语段写的是保尔与敌人搏斗时的情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文中保尔突然袭击押运兵的原因是朱赫来被敌人抓捕,保尔要解救朱赫来。

而保尔被关进了监狱的原因是被人告发。

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把他错放了。

二、阅读
7、1 .通“衡”,梗塞、不顺有时
2 .(1)(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3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

这与甲文中艰难困境出人才的观点相吻合。

【答案解析】
甲文选自:《孟子》作者:孟子年代:战国
乙文选自:《任末勤学》作者:王嘉年代:东晋
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衡:通假字,通“衡”,梗塞、不顺;或:古今异义,有时。

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1)拂:通“弼”,辅佐。

恒:常常。

(2)若:如果。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乙文“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论证了甲文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即艰难困境出人才的观点。

甲文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
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文译文:
任末,他 14 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没有宿处,)有时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8、(1)A(2)B(3)B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

A 项加点词与题干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

都是“精妙,微妙”之意。

(2)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

B 项加点词与题干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

都是“陈列,摆列”之意。

(3)考查文化常识。

B 项词语所指的年龄段与“伛偻提携”中的“提携”差不多。

“提携”与“垂髫”都是指儿童。

A“加冠”:男子二十。

C“束发”:十五岁。

D“期颐”:百岁高寿。

9、1 .A
2 .D
3 .C
4 .(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
(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5 .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解析】
1.A 项,去:离开;B 项,异:不同∕对……感到诧异;C 项,乐:以……为快乐∕快乐;D 项,上:方位词∕统治者。

故选A。

2 .A 项,之: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B 项,以:因为∕用; C 项,而:表修饰∕表顺承;D 项,其: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