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3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关键的生理机能。
为了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医学界通常使用五项指标来检测肝功能的正常程度。
这五项指标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的酶。
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血液中ALT水平的增高常常被视为肝功能异常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LT参考值在10-40 U/L之间,女性则略低,为9-32 U/L。
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存在于肝细胞中。
AST被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多个组织中,包括心脏、肌肉和肝脏。
因此,AST的水平不仅反映了肝功能的情况,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ST参考值为8-38 U/L,女性为7-34 U/L。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胆红素形式,它是胆汁的成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浓度应该保持在约0.3-1.2 mg/dL之间。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4.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是总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排泄过程后形成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应该在约0.1-0.3 mg/dL之间。
如果肝脏功能受损,直接胆红素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浓度升高。
5.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在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参考值在3.5-5.5 g/dL之间。
如果肝脏受损,白蛋白的合成可能会减少,导致其浓度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范围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或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因此,最好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及医生的建议来判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
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

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转自丁香园)一、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最为常见的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中ALT、AST 提示肝细胞损伤坏死,而ALP、γ-GT则与胆汁淤积有关。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是所有肝脏疾患的典型表现,包括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ALT、AST 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但需要注意以下特殊情况:1. ALT、AST水平与肝细胞损伤坏死之间的相关性不是最强,不能因为ALT、AST仅超过正常值上限1-2倍就不引起重视,临床上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有功能的肝细胞的大量丧失,其ALT、AST可在正常值范围内。
2. ALT、AS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除此之外尚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肾脏、脑、胰等脏器中,因此在心肌和骨骼肌等脏器损害时,ALT、AST也可异常升高,在剧烈运动、长途旅行时可出现一过性的AST(偶有ALT)水平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反映胆汁淤积,在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若ALP、γ-GT 异常升高、同时伴有ALT、AST异常升高,需考虑存在肝细胞损伤坏死伴肝内胆汁淤积;若ALP、γ-GT异常升高,但ALT、AST 升高不明显,需警惕存在肝内肝外胆道阻塞,这时需要腹部B 超、CT 排除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肉芽肿、肝脓肿等疾病可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表现为ALP、γ-GT 显著升高,而ALT、AST 轻度异常。
ALP 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肌,在儿童期及青春期由于骨骼发育,ALP 可达正常成人数倍;在某些骨骼疾病时ALP 可异常升高;妊娠后期胎盘型ALP 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异常升高。
但上述情况下γ-GT 、ALT、AST 大多在正常范围。
有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LT、AST、ALP 逐渐趋于正常,但γ-GT 持续增高,则提示发展为慢性肝炎可能。
肝功能受损的3大指标,教你看明白

肝功能受损的3大指标,教你看明白肝脏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然而,当肝脏受到损伤或功能受损时,会出现一些指标的异常表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肝脏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肝损伤。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受损的三大指标: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以及合成功能的指标,并为大家解答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应该如何处理。
1.肝功能受损的3大指标(1)转氨酶升高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排毒和合成等。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我们可以通过检查一些特定的指标来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
其中,转氨酶升高是常见的指标之一。
转氨酶是一种酶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转氨酶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它们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所以,转氨酶升高可以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具体来说,转氨酶主要分为两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S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ALT的浓度升高。
因此,ALT升高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情况。
而AST不仅存在于肝细胞中,还存在于心肌、肌肉和其他器官中。
因此,当心肌发生损伤时,AST也会升高。
相比之下,在肝脏受损的情况下,ALT的升高程度通常高于AST。
注意,虽然转氨酶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受损,但它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转氨酶升高不一定意味着只有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等严重问题。
其他因素如饮酒、药物使用、肌肉损伤和肥胖等也可能引起转氨酶的升高。
如果你的转氨酶升高,请及时就医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确诊。
(2)胆红素升高胆红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是由老旧的红血球分解时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并排泄出去。
但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无法被有效处理,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因此,胆红素升高是肝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
间接胆红素在红血球分解过程中产生,它不能溶于水,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才能进入肝脏进行代谢。
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正常指标应该在多少

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正常指标应该在多少肝脏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在人体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去氧化,存储肝糖和分泌蛋白质,也是我们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
肝脏的位置主要是在人体的腹部,在右侧横隔膜之下,在胆囊的前面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体的消化。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肝脏,需要定期进行体检,通过检查肝功能就可以来判断肝脏是否健康和异常,可以清晰观察肝脏的损坏情况等。
肝功能的检查项目也是很多的,但是最主要是通过肝功能的五项来进行检查,那么在检查时需要检查肝功能的哪几项?正常的指标是什么?这个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现将报道如下。
一、肝功能五项及正常指标(一)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与各种细胞当中,其中在肝细胞中存在更多,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肝脏中转氨酶的含量大约是血量中的100倍,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将该物质放入血液中,血清中的酶就会顿时变得有活性。
当存在一些肝异常的情况,例如:存在肝炎的发作,药物中毒的情况,肝细胞就会有一些坏死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将谷丙转氨酶放入血液当中,如果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的浓度高1000~3000倍时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该病人患有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
一般情况下ALT的正常值为0~40U/L(用不同的试剂装置时判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只有1%的肝细胞坏死,谷丙转氨酶也可以使血液中的酶活性升高,ALT达到正常标准的2.5倍及以上,这种情况有超过三个月时,就判断为肝炎。
但是结果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和饮食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出现HBV的感染患者会有一定的免疫性,ALT的测试值会达不到这个范围,但是如果长期该值没有下降,也可以诊断为肝炎,这种情况判断患者病情会更加的严重。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心脏部位,其次存在与肝脏之中,骨骼肌和肾脏之后也会有一定的存在。
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的含量较低,如果有细胞受到一定的损害,细胞膜的保护功能减弱,细胞内的谷草转氨酶会进入血液当中,这时候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浓度就会增加。
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

省直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重症冠心病诊断范围界定在以下四型:1、心绞痛型冠心病2、心肌梗死型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4猝死型冠心病。
心绞痛型冠心病1、有典型症状和体征。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3.4级,但仅供参考)2、典型心电图或(排除其他因素的)心肌酶学改变。
3、冠脉造影:单支狭窄程度≥70%(左主干≥50%);或两支以上狭窄均50%。
4、多层螺旋CT提示有明确冠状动脉狭窄。
具备1+2基本条件再加3或4任何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陈旧心肌梗死(见后单列)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1、心脏扩大(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扩大,对有高血压、心绞痛病史者应重点考虑)。
2、心力衰竭3、4级。
3、心律失常(比较明显的心律失常,如出现短阵室速,24小时室早≥5000个)。
1+2+3符合诊断标准。
猝死型心脏病有发病的确切证据,经抢救存活者。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1、具有典型急性心梗病史(心电图、酶学改变等)。
2、急性心梗后8周内仍见陈旧心梗心电图。
3、放射核素检查显示梗死后斑痕。
4、冠脉造影,见三支冠脉中任何一支完全阻塞。
(具备1+2基本条件,再加3或4任何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风心病1、心脏彩超诊断。
2、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3级。
(联合瓣膜病或单个瓣口中等程度的狭窄及关闭不全)。
1+2符合诊断标准。
四、高血压合并症原则界定在按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属极高危险组。
(1)血压水平(持续)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2)高血压的1~2级伴靶器官损害。
要求:靶器官损害:心脏疾病(左心室肥大,心绞痛、心肌梗死,即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的头部CT检查结果);肾脏疾病(蛋白尿或血肌酶升高);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3级)。
具备上述任何一条均符合诊断标准。
五、肺原性心脏病原则界定在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1、即往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肺结核病史。
肝功八项检查

肝功八项检查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1、总蛋白(TP)正常情况:60~80g/L减少:长期腹泻,慢性肝病,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
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
2、球蛋白(G)正常情况:20~29g/L减少: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增高:疟疾,失水,结核病,风湿热,麻风,肝硬变,淋巴瘤等。
3、白蛋白(Alb)正常情况:40~55g/L减低:肝病,肾功能衰竭,少数营养不良等。
增加:当患者脱水时,导致血液浓缩等。
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情况:0-50μmol/L增加:各种肾炎、肝病、心肌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5、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情况:0-40μmol/L增高:心肌炎,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孕妇,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
6、总胆红素(STB)正常情况下成人为1.7~17.1μmol/L其升高常见的有: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变等。
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
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情况:0~3.4μmol/L增高:当红细胞大量死亡时,释放出的间接胆红素增多,经肝脏代谢,生成的直接胆红素因胆道堵塞,排泄不畅时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
8、胆碱酯酶(CHE)正常情况:比色法:130~310U/L:增高:见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
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恶性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肌肉损伤、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氨茶碱、雌激素、可可碱、吗啡、巴比妥等药物。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肝硬化 肝脓疡 脂肪肝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胆囊炎 胆管炎
2 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 心肌炎 左心衰 3 其它:骨骼肌疾病 胰腺炎 肾脏疾病
毒物药物性肝炎 溶血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谷草转氨酶) 作用:催化天冬氨酸与α -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
临床意义
1 肝炎、肝硬化时Γ -GT升高。一般与转 氨酶平衡,但上升时间较晚,幅度也较 低,恢复也慢。重症肝炎时Γ -GT持续 升高,而GPT进行性降低呈Γ -GT—GPT 分离现象,是预后不良标志。 Γ -GT活 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 2 肝癌:不论原发或继发多呈中度、重度 升高。 3 梗阻性黄疸时:此酶显著升高,数值与梗阻速 度和程度平行,且不受年龄、妊娠、骨病影响。
临床意义:
1 血清ALP升高常见于肝胆及骨病,在肿瘤时由于胎盘型ALP升高,故血清总ALP亦显
著升高。不管 是肝外还是肝内阻塞,血清ALP常明显升高。肝炎、肝硬化升高不明明显,加热至 56℃,肝型ALP , , , , 半衰期5 20s,骨型1 30 ,胎盘型影响不大, 56℃加热10 ,若活力仅 剩17%,说 明来源于骨, 没影响可能是恶性肿瘤,介于中间是肝。 2 变形性骨炎、成骨细胞癌、骨软化症佝偻病。 3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4 骨折愈合期,生长期儿童,高于常人1.5-2倍。 5 骨质疏松时ALP正常。 影响因素: 1 饮食,高脂餐后或高糖饮食,血清ALP升高,高蛋白饮食测定血清ALP活性下降。 2 运动,剧烈运动后,血清ALP略上升。 3 妊娠,妊娠可使ALP升高,9月可高出2-3倍。
临床意义: 1 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降低程度和病情一致,可估计预后。 2 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Ⅱ活力明显下降。 3 胆碱酯酶测定应避免溶血,因红细胞中含量 高。
肝脏功能的meld评分

腹水
■死亡率:37~83% v.s 11~53% ■呼吸困难,腹外疝,切口裂开 ■利尿,输白蛋白, 穿抽化验,手术时引流
肝性脑病
■死亡率88% ■诱因:感染,利尿,代碱, 上消化道出血,便秘,镇静, 低氧血症,脓毒症,氮质血症 ■处理诱因,乳果糖,新霉素
营养不良
■压积红,FFP,冷沉淀:↑ ■EN+PN:高糖,高脂,低氨基酸
■阿曲库铵:首选 ■慎用:吗啡,苯二氮卓类, 杜冷丁,巴比妥类(↓50%) ■芬太尼:首选
手术
■术中低血压,出血多!
择期手术
■胆石症并肝硬化(死亡率8.7% v.s1%) OC:可怕! LC:相对安全(A或B级) ■心脏手术:梗阻性黄疸(症,胆管炎
9. 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纵向改良有判断预后的意义赵菊辉 文献来自: 世界核 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还需要 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验证纵向改良的M ELD评分在判断预后中的应用。肝硬化 患者MELD评分纵向改良有判断预后的意义@Giannini E ... 被引用次 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child

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child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异常而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药物和毒物的清除以及合成许多生理相关的物质等。
当肝脏发生功能障碍时,会对全身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Child-Pugh分级是用来评估肝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一个临床工具,该分级系统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实验室指标以及腹水等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Child-Pugh分级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Child-Pugh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的详细内容:1.胆红素水平(Bilirubin):- 1级:胆红素水平小于2 mg/dL- 2级:胆红素水平为2-3 mg/dL- 3级:胆红素水平大于3 mg/dL2.血清白蛋白水平(Albumin):- 1级:白蛋白水平大于3.5 g/dL- 2级:白蛋白水平为2.8-3.5 g/dL- 3级:白蛋白水平小于2.8 g/dL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级:PT正常或增加不超过3秒- 2级:PT增加3-6秒- 3级:PT增加超过6秒4.腹水(Ascites):- 1级:无腹水- 2级:有可控制的腹水积聚- 3级:有难以控制的腹水积聚5.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1级:无精神异常- 2级:有轻度精神异常,但无意识丧失- 3级:有明显精神异常且有意识丧失倾向,但尚可唤醒- 4级:有昏迷根据上述指标,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将评定为Child-Pugh A级、B级或C级。
具体划分如下:1. Child-Pugh A级:-胆红素水平1级-白蛋白水平1级- PT时间1级-无腹水-无肝性脑病2. Child-Pugh B级:-胆红素水平1-2级-白蛋白水平1-2级- PT时间1-2级-有或无腹水-有或无肝性脑病3. Child-Pugh C级:-胆红素水平3级-白蛋白水平3级- PT时间3级-有腹水-有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最新Child-Pugh评分表中文版

最新Child-Pugh评分表中文版Child-Pugh评分表是用于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程度的评分系统。
它通过对患者的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将患者的病情分为A级、B级和C级。
现将最新Child-Pugh评分表的中文版介绍如下:Child-___评分表介绍Child-Pugh评分表包括以下5个指标:1.胆红素:分为1点(≤2mg/dL)、2点(2-3mg/dL)和3点(≥3mg/dL);2.白蛋白:分为1点(≥3.5g/dL)、2点(≥2.8g/dL但<3.5g/dL)和3点(<2.8g/dL);3.凝血功能(INR):分为1点(≤1.7)、2点(1.71-2.3)和3点(>2.3);4.脾脏状况:分为1点(无)和2点(有,可触及但不肿大);5.脑病:分为1点(无症状或轻度症状)、2点(有症状但可控制)和3点(严重或难以控制)。
根据以上指标的得分情况,将患者的Child-Pugh评分计算如下:Child-Pugh评分计算公式Child-Pugh评分 = 胆红素得分 + 白蛋白得分 + 凝血功能得分 +脾脏状况得分 + 脑病得分Child-Pugh评分分级标准根据Child-Pugh评分,将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程度分为以下3个级别:1.A级(Child-Pugh评分5-6分):良好代偿,预后相对较好;2.B级(Child-Pugh评分7-9分):中度失代偿,预后中等;3.C级(Child-Pugh评分10-15分):重度失代偿,预后较差。
Child-Pugh评分表用于预测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程度和预后,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表格形式的Child-Pugh评分表中文版下面是Child-Pugh评分表的中文版,以表格形式展示:指标。
| 得分。
| A级。
| B级。
| C级。
|胆红素。
| 1点(≤2mg/dL)。
| 2.| 2.| 3.|2点(2-3mg/dL) | 2.| 3.| 3.|3点(≥3mg/dL)。
肝功能分级标准

肝功能分级标准目前采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有三种,即:Child-Turcotte 分级〔卩、Child-Pugh分级〔2〕和武汉会议分级〔3〕。
见表1、2、3表1 Child-Turcotte 分级(1964 年)表2 Child-Pugh 分级(1972 年)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表3 武汉会议分级(1983年)上述三种肝功能分级方法一方面大致反映肝细胞群减少,肝脏微循环和代谢过程损害造成的肝脏储备功能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肝脏病变引起的全身变化,如营养不良、腹水及肝性脑病等。
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也有不足之处。
1954年Child 首先提出肝功能分级的概念〔1〕,在此基础上,Child-Turcotte 于1964 年提出Child-Turcotte 分级,即通常所称的Child 分级。
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 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 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够全面。
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宜简单重复;(3) 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 缺乏凝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5) 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价。
1973 年,Pugh 在Child-Turcotte 分级的基础上,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代替营养状况,并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评价肝功能;同时将肝性脑病的程度也予以分期;对病因予以重视,单列出胆汁性肝硬变血清胆红素,部分克服了Child-Turcotte 分级的缺点。
乙肝三对

乙肝三对乙肝三对前5项是和乙肝两对半是一样的,后面两项是HBcAb-IgG和HBcAb-IgM,主要是用于判断是急性感染还是已经慢性化。
如果是IgM阳性,说明是急性感染期。
一、HBsAg: 乙肝表面抗原二、抗-HBs: 表面抗体三、HBeAg: E抗原四、抗-HBe: E抗体五、抗-BHc: 核心抗体呈阳性说明:1、一五全部阴性:未感染过,属正常状态。
可注射乙肝疫苗,以获得被动免疫。
2、一五阳(小二阳):为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感染过,传染性较弱。
①若临床无症状,ALT等肝功正常,则为无症状携带者。
②有症状,ALT等明显升高,为急性乙肝早期。
③有症状。
ALT等正常,为慢乙肝。
3、一三五阳(大三阳):为慢性乙肝,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4、一四五阳(小三阳):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乙肝,病毒复制不强,传染性较弱,但需检测DNA。
5、单二阳:感染过乙肝或注射过疫苗,现已具有免疫力。
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免疫时间越长。
6、单一阳:①乙肝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②若持续六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若滴度低,<1∶16,则无传染性。
7、单五阳:(1)低滴度,又IgG阳性:既往感染过,现已康复,为“带毒者”,无传染性。
(2)若高滴度,又IgM阳性:为现时感染,是病毒复制持续的标志,有传染性,不能献血。
(3)IgG、IgM均阳性,易发展为慢乙肝或病毒携带者。
8、二四阳、二五阳或二四五阳:感染后康复期,已产生抗体,开始有一定的免疫力。
9、四五阳:(1)为恢复期或近期感染,有低度复制与弱传染性。
(2)病毒量少,其它标志物不易测到。
(3)检查误差,可三个月后复查。
10、一三阳:急性感染早期,有极强感染性。
11、一二阳:亚临床感染早期或不同病毒亚型第二次感染。
12、一四阳:无症状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必需指出,有条件者,应争取测定HBV—DNA(乙肝病毒核酸)。
正常:阴性,定量<103copies/ml(单位下同);阳性说明有病毒复制;≤105,传染性较低;≥107传染性较大。
阜外医院肝功能检查

(2)妊娠:中期达高峰,多< 400μg/L
(3)胚胎癌:如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
(4)非癌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
特点:多在25-200μg/L之间,AFP与ALT呈同 步关系
2、AFP变异体
糖链结构的差异 两个亚型:亲和型AFP和非亲和型AFP
临床意义:
⑴早期诊断 ⑵鉴别良恶性肝病(前者LCA结合型 AFP低)
酌情选择胆汁淤积指标和肝细胞
损害的酶等。
肝功能检查单
î ¿ Ï Ä ALT TP PAB ALB GLO A/G TBIL DBIL TBA á û ½ ¹ 43.6 83.9 102.9 27.7 56.2 0.5 32.9 14.6 97.2 ¥ » µ Î u/L g/L mg/L g/L g/L umol/L umol/L umol/L ´ ¬ ×Ì H H L L H L H H H Î ¼ ¶ § ² ¿ ·Î 0-40 60-80 200-400 35-55 20-30 1.5-2.5 5.1-17.1 0-6 0-10
⑵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明显升高
六、乙肝病毒标记物测定
指病毒本身或组成该病毒的某种成份及病 毒抗体 ㈠HBsAg(+), 表示HBV感染 1、乙肝潜伏期,或恢复期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3、慢性携带者
(二)抗-HBS 系HBV的中和抗体
曾感染过HBV,目前HBV已排除, 有抗感染力 (三)HBcAg 不检测 检测手续复杂,通常
(四)肝癌标记物
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 存在于胚胎早期血清,胚肝和卵黄囊, 出生消失。 正常值: 成人 <25μg/L 3~6周小儿 <39μg/L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肝功能分级标准表是根据肝脏损伤程度的不同,将肝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用以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表——Child-Pugh分级标准:1.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根据以下五个参数来进行评估:- 总胆红素水平(mg/dL或µmol/L)- 血清白蛋白水平(g/dL)-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腹水(有无、轻微或中重度)- 神经系统症状(偏头痛、嗜睡或昏迷)2. 每个参数根据其数值和症状程度,分别被赋予0-3的分数。
3. 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如下:- 总胆红素水平(mg/dL或µmol/L):分数0代表<2,分数1代表2-3,分数2代表3-6,分数3代表>6。
- 血清白蛋白水平(g/dL):分数0代表>3.5,分数1代表2.8-3.5,分数2代表2.3-2.8,分数3代表<2.3。
-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数0代表<1.7,分数1代表1.7-2.3,分数2代表2.3-3.5,分数3代表>3.5。
- 腹水(有无、轻微或中重度):分数0代表无,分数1代表轻微,分数2代表中度,分数3代表重度。
-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昏睡或昏迷):分数0代表无,分数1代表嗜睡,分数2代表昏睡,分数3代表昏迷。
4. 将各个参数的分数加总,最终得到的分数可以帮助确定病人的肝功能分级:- 分数5-6:A级,表示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 分数7-9:B级,表示中度肝功能受损。
- 分数10-15:C级,表示重度肝功能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表,具体的评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和标准进行调整。
正常值

血脂正常值:1、总胆固醇(TC):200ml/dl以下或3-5.2mmol/L左右2、甘油三酯(TG):150mg/dl以下或1.7mmol/L左右3、低密度脂蛋白(LDL-C):120mg/dl或3.12mmol/L以下4、高密度脂蛋白(HDL-C):40mg/dl或1.04mmol/L以上血脂五项化验指标参考值: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位U/L 参考值 5--402、葡萄糖单位mmo/L 参考值 3.90--6.103、尿酸单位 mmo/L 参考值 2.86--8.204、甘油三酯单位 mmo/L 参考值 0.11-2.305、总胆固醇单位mmo/L 参考值 0.00-5.70血脂指标意义:一、胆固醇(TC,CHO) 参考值:合适水平:≤5.17mmol/L(200mg/dL)临界范围:5.20~5.66mmol/L(201~219mg/dL)升高:≥5.69mmol/L(220mg/dL)临床意义:升高: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
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TG) 参考值:合适水平:<1.69mmol/L(150mg/dL)临界范围:1.69~2.25mmol/L(150~200mg/dL)升高:2.26~5.63mmol/L(200~500mg/dL)极高:≥5.64mmol/L(500mg/dL)临床意义:升高: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肝功能检查教案

肝功能检查教案
标题:肝功能检查教案
引言概述: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检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肝功能检查。
一、概述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1.1 了解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1.2 掌握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1.3 介绍肝功能检查的常见项目
二、肝功能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1 肝功能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
2.2 肝功能检查的禁忌症有哪些
2.3 如何正确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
3.1 肝酶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3.2 肝脏代谢功能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3.3 肝功能全面检查的意义和方法
四、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4.1 如何判断肝功能异常
4.2 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和并发症
4.3 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五、肝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5.1 进行肝功能检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5.2 如何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
5.3 如何保持肝脏健康,预防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正确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保持肝脏健康。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重视肝脏健康,通过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预防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肝脏健康!。
乙肝三系统检验项目解读

乙肝三系统检验项目解读乙肝三系统,又称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多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故名“乙肝两对半”。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检验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指标,除相关疫苗注射后的72小时内的检测,否则该项指标阳性就意味着体内存在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后早期出现。
HBsAg本身无传染性,但因其和HBV常同时存在,故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
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但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以上)。
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可在2周内滴度明显升高。
3.乙肝e抗原(HBeAg)为病毒复制标志。
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或其后数日可测得乙肝e抗原。
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0周内逐渐下降,在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前可先转阴。
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e抗原指标转阴而乙肝e抗体转阳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恶化。
极个别情况下可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而乙肝e抗原为阳性。
4.乙肝e抗体(HBeAb)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在乙肝e抗原转阴后数月出现乙肝e抗体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