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合集下载

羔羊腹泻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羔羊腹泻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羔羊腹泻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程生文1,胡立国>(1.甘肃省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4200;2.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4000)中图分类号:S85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19)12-0139-01羔羊腹泻病是肉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疾病,特别是断奶前后的更容易发病,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特征是羔羊岀现不同程度的拉稀、下痢。

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特别是1〜3周龄以内的羔羊发病尤为严重⑴,羔羊腹泻往往是导致养殖户养殖效益低下的主要因素。

1发病情况2018年6月19日早上,临泽县平川镇一工程村一养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来我中心咨询,主诉:该合作社目前共养殖羊只1200只,其中多数为繁殖母羊。

近几个月以来,该合作社母羊所产的羔羊腹泻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养殖效益降低,羔羊存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下滑。

经询问和到场了解,该合作社羊注射了口蹄疫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部分羊只注射了羊三联四防疫苗,并现场查看了该合作社发病羔羊和诊疗记录,经与驻场兽医交流探讨,结合免疫情况和发病羔羊提岀了治疗思路和方法,后经随访,羔羊的发病率和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

2病因2.1饲养管理因素由于养殖条件不完善,养殖圈舍地面不清洁卫生,羔羊接触了被污染的粪便,饲养管理不当,饲喂了变质或被污染的草料,另外,冬季圈舍的温度偏低,再加圈舍阴冷寒湿,导致羔羊的抵抗力降低,发病和死亡数量增加。

2.2微生物因素由于圈舍清洁消毒不严,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入侵,如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

2.3营养因素如果母羊怀孕期间摄入蛋白质不足或者羔羊未及时吃上初乳或摄取的初乳数量不够时,也将大大增加发病几率。

3临床特征羔羊发病初期精神不佳,,食欲减退或食欲废绝,排泄物呈糊状或水样,颜色有绿、灰白等,个别还带血,并有异味,体温常达到392以上,严重者后期腹痛,努责,大小便失禁,卧地不起。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5 . 2 中药 治 疗 中药 以清热 解毒 、健 脾利湿 、涩 肠止 泻为 原则 。 处 方 : 白头 翁 1 2 0 g 、秦 皮 1 0 0 g 、半 夏 5 0 g 、黄 连5 0 g 、黄 檗 1 0 0 g 、板 蓝 根 1 5 0 g 、积 壳7 0 g 、乌梅 8 0 g 、诃 子 8 0 g 、甘草 3 0 g( 2 0 头 羔羊 日用量 )。水 煎2 次 ,合 并滤 液 ( 约6 0 0 m 1 ),1 0 日龄 以内 羔羊每 日 灌服5 —1 0 m l ,1 0 日龄 以上可 灌 J i l l 0 ~1 5 m l ,1 ~ 2 次/ d ,
择。
1 . 2 营 养 供 给 不 足 草料 储备 不 足 ,饲 喂草料 单 一 ,供 给 营养 不均 衡 ,母 羊怀 孕 期膘 情不 好 ,出生 羔羊 体质 差 ,又 不能 很好 地 补充 初 乳 ,导致 自 身抗病 能 力差 ,易诱 发此病 感染 。 1 . 3 气 候 因 素 的 影 响 养殖 舍环 境 恶劣 ,保 温措 施 不得 当 ,昼 夜温 差差 异 大 ,一 旦 受到寒 风及 贼风 侵袭 ,易诱 发不 良应 激感 染此病 。
( 3 0 %) 2m l ,2  ̄ k J d ,2 d 为一个 疗程 。
如 果诊 断 为病 毒性 腹 泻 ,建议 用 双 黄连 、利 巴韦林 等药 物 , 果诊治不 及时 ,多数急 性感染病 例死亡 ,一般 在2 ~ 7 l龄 的羔羊 发 进 行康 复治疗 。 f 病 。由于农村散 养 ,管 理不科 学 ,营养 补给不 足 ,气候 因素影 响等 如 果 诊 断 脱 水 型 肠 炎 ,建 议 静 脉 补 液 5 %葡 萄 糖 生 理 盐 水 使本病发 生率 提 高。本 人总结 了临床经 验 ,供 读 者参考 。 i 0 0 ~1 5 0 m l ,缓 慢输 入 ,对 于严 重 脱水 者 ,更 关键 是补 充液 体 , 调 节 机 体 酸碱 平 衡 ,防止 酸 中毒 ,主要 采 用 生 理盐 水 、5 %葡 萄 1 病 因分析 1 . 1 饲 养 管 理 不 科 学 糖 、5 %碳 酸氢 钠 各2 0~ 2 5 m l ,氢 化 可 的松 1 0 a r g ,维生 素 C 1 m 1 混 在羔 羊 散 养 ,特 别 是 平 养 的模 式 下 ,羔 羊 接 触 粪 便 的 机 会 溶 后 ,给羔 羊 1 次 静脉 注射 ,轻症 每 日1 次 ,重症 每 日2 R ,补液 速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病

肉注 射 山莨 菪碱 2 m ! , 补 液 后用 黄连 素 、 恩 诺 沙星 等 抗 菌药治 疗 。 最 后肌 肉注 射 3 0 %安 乃近 2 m l 。 2
次/ d , 连用 2 d 。 如 果为 病毒 性腹 泻 , 可用 双黄 连和
羔羊均排黄褐色水样粪便 , 气味臭 , 精神呆滞 , 食
欲废 绝 , 体温 4 0 . 5 ~ 4 1 ℃。 试用 0 , 1 %高锰酸 钾溶液
饮用 , 全 部 口渴贪 饮 。 诊断 为羔 羊腹泻 胃肠 炎 。 遂
利 巴韦林 等治疗 。 4 . 2 中药 治疗 白头翁 1 2 0 g 、秦 皮 1 0 0 g 、半 夏 5 0 g 、 黄连 5 0 g 、 黄柏 1 0 0 g 、 板蓝根 1 5 0 g 、 枳壳 7 0 g 、 乌梅 8 0 g 、 诃子 8 0 g 、 甘草 3 0 g ( 2 0头 羔 羊 日用量 ) 。
分钟 , 脉搏 6 8 次/ 分钟 , 体温 3 9 . 8 ℃。 站立时头低
1 0 — 1 5 r n l , 1 - 2次 / d , 连服 2 ~ 3 d 。
5 典 型 病例 2 0 1 3年 2月 2 8日, 本镇 华 藏村赵
某 饲养 2 0只哺乳 羔 羊 , 先后 发 病 就诊 。见诊 : 该
温 差 波动 大 ,致 使 羔羊 遭受 寒 冷 或贼 风刺 激 , 产
生 应激 引起 腹泻 。
2 临 床 症 状
2 . 1 轻 度腹 泻型
以排 出稀软 粪便 为特 征 , 粪便
键。
呈 黄 白色 , 酸臭 , 尾 根被 粪便 污 染 , 排粪 时 表 现 腹
3 . 4 药物预防
羔 羊 生 后还没 吃 到初乳 之前 ,

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试验

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试验
以活血 消炎 , 血利 水 。用 羔 痢 宁 汤 : 止 白头 翁 1 、 0g
黄连 9g 黄 芩 9g 黄 柏 5g 山楂 炭 1 、 花 炭 、 、 、 0g 银 9g 煨木 香 9g 砂 仁 6g 当归 6g 炒 白芍 9g 元 胡 、 、 、 、 、
9g 红 花 6g 炒 槐 花 6g 地 榆 炭 9g 车 前 子 9g 泽 、 、 、 、 、 泻 9g 甘 草 3 g 用 法 : 水 15 0 mL, 至 5 0 、 , 加 0 煎 0
[ ] 李 其吴 . 3 实用临床 医学检验[ . 汉: M] 武 湖北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 8 :1 9 0 5 7.
E3 黄 黎 , 菊 福 .抗 类 风 湿 胶 囊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 中 成 药 ,9 0 4 刘 J. 19 ,
1 7 2 2( ): 6.
E3 李 新方 .1 5 8甘 草 次 酸 全 内对 炎 症 和 免 役 功 能 的 影 响 [ ] 中 国 J.
证见精神不振 , 欲减退 , 食 腹
部 胀满 , 宿食 不 消 ( 口吐泡 沫) 大便 稀 , 味 酸臭 。 或 , 气
治 以 消积导 滞 为主 , 以理气健 脾 , 佐 化湿 利水 。用 消
积 导 滞 汤 : 楂 1 、 曲 1 、 芽 1 、 壳 9g 山 5 神 g 0g 麦 0g 枳 、 木 香 6g 玉 片 5g 鸡 内 金 5g 制 半 夏 9g 干 姜 9g 、 、 、 、 、
1 2 脱 水 多表现 为 眼 窝下 陷 , . 眼睛无 神 。 口唇 和 四肢 末梢 冰 凉 。口干 舌 燥 ( 也有 的 口流 清涎 ) 舌 色 , 发绀 。皮 肤 干燥 松 弛 , 丧失 弹性 。心率 加快 , 管 的 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痢疾_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痢疾_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痢疾许英民(黑龙江省铁力市兽医专家门诊黑龙江铁力152500)本文发病猪的临床症状与《兽医传染病学》中所描述的猪链球菌2型极为相似[6],很容易误认为是猪链球菌感染,送检病料不经实验室鉴定也难以确认为缓症链球菌感染,导致诊断错误,耽误治疗。

在国内医学界有人报道多数缓症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等中度敏感[7],这与本实验结果相一致。

说明菌株在猪体内并未发生耐药性的变化。

由药敏实验中发现所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说明此猪场还未出现耐药菌株,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使用过于单一和持久,没有轮换用药。

■GY参考文献:[1]andrews J M.For the BSAC working party 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BSAC stand-ardized disc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ethod[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1,48(suppl1):43-57.[2]姚秋菊,王辉,季洪健,等.多耐药缓症链球菌致多发性肺脓肿1例报道[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124-2125.[3]朱白,姜夕南,王华雨,等.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199925(12):918-919.[4]李仲兴,张新华.缓症链球菌心内膜炎病例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09-210.[5]庄涛,江丽娅,史兴军.前列腺液中分离到5株缓症链球菌报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28.[6]吴清明.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524.[7]吴梦晖.缓症链球菌肺炎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1-22.羔羊痢疾又称羔羊梭菌性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腹泻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腹泻病

2020年第5期(总第222期)d l中茗&苕玄4中西医结合治疗羊腹泻病刘志鹏(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新集畜牧兽医站,743024)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 (2020) 05-0090-02摘要:我国的牧羊行业当前发展效率较高,但是在高密度养殖中容易出现病害,羊腹泻病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病害之一。

本文探讨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羊常见腹泻病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西医结合疗法下的羊腹泻病治疗方法,提高养殖工作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畜牧业养殖;羊腹泻病1常见类型1.1羔羊大肠杆菌腹泻羔羊的大肠杆菌腹泻中,病原体为大肠杆 菌,该疾病的传染途径是在羊食物以及生存环境 遭受污染之后,则羊出现群体性的腹泻问题发生 几率提髙。

该病症全年都可以发生,但是冬季和 春季更容易发生。

该病症的引发原因除了病原 体,当羊本身的身体能抗能力较差,或者温度、环准,将其拌合在患病羊日粮中,具有良好的治疗 效果。

或者选择泰乐菌素与氟苯尼考联用的方 式,上午用泰乐菌素,下午用氟苯尼考,对于山羊 支原体肺羊治愈率较高。

2.3中医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选择中药治疗手 段。

以考虑到羊支原体肺炎在中兽医学中病因分 析为风温之邪趁虚侵袭羊只,发病机理为痰热壅 肺,基于此,可以依据清肺化痰、宣肺定喘的原 则,处方1:贝母90g、瓜蒌60g、金银花60g、赤芍 60g、连翘60g、黄芩60g、黄连60g、桔梗60g、炙甘 草40g,研磨成粉末状,利用开水冲调,在水温下 降至适宜温度后为患病羊灌服,一般每天需要灌 服两剂,连续灌服5天。

或者处方2:贝母10g、枇 杷叶10g、甘草10g、桔梗10g、杏仁10g、石膏10g,拌人患病羊饲料内,每只每天分两次拌人,每日 伺养一次。

除此之外,黄芪多糖颗粒作为中药免 疫增强剂,可以有效提高患病羊或者健康羊免疫境以及饲料类型和羊的适应性环境和旧有习惯 不同时,则发生该风险的几率大幅提高,通常该 病症容易发生在数日到6周的羔羊,一些情况下 3个月到8个月的羊群体中也会发生,且通常会 呈现地方性爆发特征。

羔羊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羔羊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羔羊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张文庆(甘肃省天水市温泉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741308)中图分类号:S857.3+l文献标识码:B 羔羊腹泻是初生羊羔最常见的病,发病率较高。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提高。

1发病原因羔羊腹泻主要是由于羔羊岀生后种种原因没有吃上初乳,导致免疫力下降,缺乏对疾病的抵抗力。

其次饲养管理不当,下生后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岀生后在外界环境中吃了污染的食物,母羊乳头没有及时清理,圈舍清理不彻底有积粪和污水,没有及时消毒,容易引起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和寄生虫病感染发生羔羊腹泻。

而且羔羊肠粘膜发育不全,胃液酸碱度小,更易岀现腹泻。

2临床症状羔羊腹泻初期精神委顿,低头拱背、虚弱,怕冷,不断咩叫,不想吃奶。

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粪便绿色、黄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到了后期,眼窝下陷,口流泡沫,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

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

羔羊以肠炎脱水型腹泻,神经型腹泻居多,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3天内死亡。

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在卧地不起,四肢瘫软,头向后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最后昏迷,体温很快降至常温以下,经常会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3西医疗法西医治疗羔羊腹泻可口服50-100ml补液盐,上下午各一次,同时罐服敌菌净一片,对失水严重的羔羊尽快静脉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

对于因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g10ml o内服磺胺眯0.11g/kg,磺胺-5-甲氧嘧啶50mg/kg o为了羔羊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促进代谢机能,自家血液疗法效果明显,皮下注射枸椽酸钠贮存血,羔羊05ml/kg o4中医疗法羔羊进入冬、春季节,很多是由于气候变化快,抵抗力下降,邪盛正衰,导致羔羊脾胃功能紊乱,羔羊不能腐熟水谷而致使久泄不止,治疗羔羊腹泻,中兽医多从脾胃虚损,调理脾胃入手,治疗以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健脾利湿为切入点。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国畜禽业中种2019.02作者简介:闫尚凯(1968.9-),男,河北省承德县人,大学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闫尚凯(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067400)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羔羊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及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的临床经验,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中西兽医;羔羊腹泻;治疗效果1羔羊腹泻的病因1.1饲养管理方法不科学第一,很多羔羊群都是散养,会接触到很多粪便,而这些粪便含有很多寄生虫及细菌,增加了羔羊的发病率;第二,很多羊圈或羊舍的温度不高且阴暗潮湿等,这些外部环境都是造成羔羊腹泻的原因。

1.2营养供给不足第一,草料本身的储备不足且单一,导致很多羔羊出现营养供给不均衡的现象,如果是母羊怀孕更会导致出生羔羊体质差;第二,羔羊本身的体质差,不能很好地吸收各种营养,导致羔抗病能力差,诱发腹泻。

1.3气候因素影响养殖舍环境恶劣,保温措施不得当,昼夜温差差异大,一旦受到寒风及贼风侵袭,易诱发不良应激感染此病。

2羔羊腹泻的临床症状2.1轻度腹泻主要根据粪便的软硬程度判断,一旦粪便出现黄白色且发出酸臭,尾根被粪便所污染,在排粪时会出现腹痛现象,这时其他体温特征不会有太大改变,食欲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精神也比较充沛[1]。

这种疾病如果及时治疗,治愈几率非常高,而且治愈后效果很明显,以上所说的类型一般出现在发病初期。

2.2肠炎脱水型腹泻主要根据腹泻的剧烈程度判断,当粪便像水一样,出现黄绿色,且伴有恶臭,腹痛比较剧烈的。

患病的羊羔在饮水后会引起食欲不振,卧地不起,最终窒息而亡。

这种类型疾病多发生在产羊羔的中期阶段,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死亡率非常高。

2.3神经型腹泻这一疾病多发生于7月左右的羊羔身上,其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腹痛抽搐,体温在40℃左右,一般情况下出现腹泻症状,在死亡前一般呈现游泳状态。

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病率比较快,疗效比较差,因此死亡率相对较高。

3羔羊腹泻的中西兽医治疗方法3.1西药治疗方法利用高锰酸钾溶液,保证药物浓度在0.1%,在日常饮食中置于饮食中,即可缓解症状。

中西结合治疗羔羊泄泻

中西结合治疗羔羊泄泻

马玉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畜牧兽医站,733203)中图分类号:S85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 (2020) 05-0039-01羔羊泄泻是高原牧区,舍饲养殖育肥羔羊常 见的胃肠道疾病,多见于刚开始采食饲草料的羔 羊,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本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 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供同 仁参考使用。

1病因病机1.1天气突变,羔羊娇嫩虚弱,六淫侵袭畜体,外 感内伤,伺喂霉变、霜冻饲料内伤脾胃,脏腑虚 损、寒湿凝滞从而引发泄泻。

六淫之邪侵袭幼畜 娇嫩之体,使脾阳困遏,脾的运化功能受制,脾胃 消化不利,清浊不分,伺草料混杂而下,引发机体 肠胃运化水谷功能失调,引起泄泻。

1.2家畜词喂时采食无节制,采食过量,宿滞内 停,或饲料搅拌不匀过食精料,脾胃运化不利,食 滞内停,蕴升湿热,湿热困脾致使脾胃运化失健,传导失职,升降失常,而导致动物发生泄泻。

1.3母畜产后奶水不足,羔羊营养缺乏,脾失健 运、脾胃虚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能力减弱,清浊 不分,清气下行,水谷精微糟粕混夹而出,形成泄 泻;动物久病之后,肝肾阳气受损,累及脾土或肾 阳禀赋亏虚,先天虚弱不足,肾水控脾而不能助 脾腐熟运化,水谷熟化不畅,传为泄泻。

1.4泄泻病的发生病位主要在肠,是脏腑脾胃病 变的外在表现,脾脏喜燥恶湿,发病原因主要是 湿。

湿盛困脾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湿盛 则暴泻,湿盛引发的脾病,属实证;慢性泄泻,表现 久泄不止,是脾虚而湿浊不化,属虚实不清相互 交杂证,或虚症之证。

2 辨证分型2.1寒湿困脾、食滞胃肠证候表现:羔羊主要表现为头低耳耷、喜卧神 情倦怠、食欲减退,粪便清稀如水样,混有未消化 词料残渣,并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疼痛减轻。

大 多数病畜都伴有外感风寒症状,口粘不渴,舌苔 薄白或白腻,脉象濡缓。

2.2脾气亏虚证候表现:羔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 萎靡,毛焦芡吊,腹痛腹泻交替发生,排粪次数明 显增加,消化不良,粪便混有未消化饲料残渣、粪 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

Experimental research | 试验研究的凝乳块。

随后对病死羊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发现肝脏显著肿大,胃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病变。

对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典型的病理病变,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疾病。

采集典型的病变脏器组织带回试验室后,首先进行严格的病原分离检测,分离得到一种革兰氏阴染色的小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落呈现淡红色或者粉红色[1]。

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生长出带有金属光泽的病菌菌落。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判定病原为大肠杆菌,随后进行严格的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

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质做成悬浊液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检测病原的致病性,在注射24 h后小白鼠死亡,并存在严重的肝周炎病变[2],对照组小白鼠正常生活由此可以判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羔羊腹泻。

在进行疾病诊断的同时,又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硫酸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

1.3 治疗方法按照上述分组原则,对照1组患病羊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照2组患病羊根据症状采用单纯的中药进行治疗。

试验组患病羊采用上述2种方式联合治疗,对比3个组别患病羊的治愈率。

西药治疗主要以抗菌消炎调理肠道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使用250 mL的生理盐水,10%的安钠卡注射液10 mL,维生素C 1.0 g、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4 mg/kg体重。

中药主要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涩肠止泻,调整胃肠道机能为主要治疗原则。

并根据不同患病羊的腹泻类型选择差异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脾虚型的羔羊[3],中药组方是由炒山楂、党参、茯苓、炒白术、陈皮、枳壳、车前子、紫苏、黄连、泽泻、玉片、木香组成,使用剂量为15、12、12、10、9、9、9、9、9、6、6、6 g,加水1 500 mL,煎药汤剩至500 mL,每次用药20 mL,用胃管投服,3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比较。

通过对比中医和西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比较。

实验设计上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施以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中医和西医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中医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医治疗羔羊腹泻在调理体内气血平衡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方面较为优越。

通过本次实验比较可以得出中医治疗羔羊腹泻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兽医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比较试验、实验设计、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羔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目前,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各有优劣,但缺乏对比试验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野生动物和畜禽的生产中,腹泻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

对于羔羊而言,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更容易患上腹泻。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目前尚缺乏对比试验来明确哪种方法更有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比较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探究哪种方法更适合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羔羊腹泻的治疗效果,减少养殖损失。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西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兽医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导言:研究背景在畜牧业中,羔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羊的生长和发育。

目前,针对羔羊腹泻的治疗方法有中医和西医两种。

但是关于这两种治疗方法在羔羊腹泻治疗中的比较研究还比较缺乏。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引言腹泻是影响羔羊健康成长的常见疾病,严重的腹泻情况会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以及整体健康状况。

中西兽医学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有着各自的疗法和药物,因此我们通过对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为提高羔羊腹泻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我们在实验中选取具有相同年龄、性别和体重的羔羊群体,将它们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中医治疗组将接受中医兽医师的中药治疗方案,西医治疗组将接受兽医师的西药治疗方案。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将记录羔羊腹泻的情况,并对两组羔羊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中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中医治疗羔羊腹泻一般采用中药煎剂或中药颗粒配方。

中药煎剂是将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药剂,然后用水煮沸,煎煮一段时间后取药渣饮服。

中药颗粒则是将中草药制成颗粒状,方便饮服。

中医治疗羔羊腹泻的中药方剂多是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健脾等功效的中草药,例如黄连、连翘、苍术等。

西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西医治疗羔羊腹泻一般采用抗生素、止泻药等西药治疗。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止泻药则可以有效控制羔羊腹泻的症状。

西医治疗还可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给予羔羊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中医治疗组的羔羊腹泻症状有明显改善,粪便恢复正常。

而西医治疗组的羔羊腹泻症状也有所减轻,但恢复速度较慢。

经过对两组羔羊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医治疗组的羔羊精神状态更好,食欲也更加旺盛,而西医治疗组的羔羊精神状态不如前者。

讨论通过本次试验的比较,我们发现中医治疗羔羊腹泻在症状改善速度和康复效果上优于西医治疗。

这可能是因为中药煎剂或颗粒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而西医治疗下的羔羊虽然症状有所减轻,但总体情况却显得较为虚弱。

结论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治疗羔羊腹泻时,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治疗不仅可以快速改善羔羊腹泻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增强羔羊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肉羊养殖行业,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羔羊腹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治疗羔羊腹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西兽医是目前治疗动物疾病的两种主要方式,那么,在治疗羔羊腹泻上,中西兽医的比较试验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中西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我们介绍一下西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的应用。

西兽医常用于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四环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羔羊腹泻的病原体,但副作用较大,容易对羔羊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西兽医还可以采用保健品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等,通过改善羔羊的肠道菌群,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

接下来是中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的应用。

中兽医主要以中草药的形式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黄芩、苦楝等。

中兽医认为,羔羊腹泻是由于体内湿热或脾虚引起的,因此在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和健脾补益。

中草药具有温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羔羊腹泻的症状,而且副作用较小。

本次试验选取了100只患有腹泻的羔羊进行研究,其中50只采用西兽医治疗,50只采用中兽医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显示,西兽医治疗组中,有45只羔羊在7天内恢复了正常的粪便,治愈率为90%;而中兽医治疗组中,有48只羔羊在同样的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的粪便,治愈率达96%。

可见,中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的疗效更好。

中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疗效更好,副作用较小。

由于中兽医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配,疗程较长,操作复杂,对兽医的技术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中羊群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过,养殖业中常常会面临一些疾病问题,其中腹泻是影响羔羊健康和生长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羔羊腹泻的治疗方式,目前中西兽医都有各自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本文通过中西兽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试验,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一、中医兽医治疗羔羊腹泻1. 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时,首先会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羔羊腹泻的病因主要有湿热蕴结、脾虚湿困、脾胃湿热等因素引起。

针对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兽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煎剂、中药浴等。

2. 中药煎剂治疗在使用中药煎剂治疗羔羊腹泻时,中医兽医常用的中药有苍术、黄连、黄芩、生地黄等。

这些中药有清热泻火、健脾化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羔羊腹泻的症状。

3. 穴位按摩治疗除了中药煎剂,中医兽医还会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羔羊腹泻。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理羔羊的气血运行,促进其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腹泻的效果。

西医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时,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西医兽医更注重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和治疗腹泻症状。

2. 抗生素治疗在西医兽医的治疗方案中,常常会使用抗生素来控制和消灭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效果。

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霉素、氧四环素等。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西医兽医还会采用补液治疗的方法,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来帮助羔羊恢复水电解质平衡,缓解腹泻的症状。

1. 研究目的为了比较中西兽医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的效果,本次研究旨在开展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养殖业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50例患有腹泻症状的羔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泻是羊只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羊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羊只腹泻的治疗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羔羊腹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疗效和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西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在疗效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比较研究中西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可以为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及其疗效,为养殖业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和机制,并为改进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推动兽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的优势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探讨和建议,为提高羔羊腹泻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成本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2. 正文2.1 中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羔羊腹泻多为脾胃虚弱所致,因此常用一些补脾健胃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熟地黄、黄精、茯苓、山药等具有益气健脾的中药常被应用于治疗羔羊腹泻。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提升脾胃功能来达到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改善羔羊腹泻时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气滞、湿浊的排出,有助于加速康复。

4.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疾病的调理作用,因此在治疗羔羊腹泻时也会根据患羊的体质特点和症状,进行相应的食疗调理。

比如少吃生冷食物,多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等。

综合以上几种方法,中医治疗羔羊腹泻注重从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等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手段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中兽医羔羊腹泻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产羔季节,倘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急性感染而亡,给养羊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羔羊腹泻,疗程短且不易复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以供养羊户(场)参阅。

1发病机理羔羊腹泻病因较为复杂,中兽医理论认为,日常饲喂管理羔羊不善,外感湿热,加之气候骤变,摄食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致其脾胃功能失调,湿热郁结肠内,肠道经络受到损伤,以致久泻不止。

现代医学认为诸如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寄生虫以及病毒等入侵肠道,对胃肠黏膜直接刺激,使胃肠正常吸收、蠕动和分泌的机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腹泻。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振,不吮乳,弓背垂头,继而出现粥样腹泻,随病程加重,发生水样腥臭味稀粪,呈黄绿色,甚至粪液中夹有血丝,其后肢内侧、会阴和尾巴处多被稀粪污染;后期,病羊呼吸次数增加,心跳加快,发病羔羊若不及时治疗常于1~5d内衰竭而亡。

此外,对于羔羊腹泻,因病毒性感染,多为水样腹泻,有较高死亡率;因魏氏梭菌感染,其粪液多呈黑褐色或混有血液;由应急因素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稀粪常混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黄褐色或灰白色;由大肠杆菌引发腹泻,病程较长,病羔羊多因脱水而亡。

3剖检病变病死羔羊消瘦,脱水明显,剖检可见血液呈淡红色稀薄,小肠黏膜发红充血,小肠壁变薄,肠内容物稀,肠系膜呈胶冻状,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胀;心包积液,心肌苍白柔软;肺脏萎缩,切面呈大理石状;肾脏和肝脏苍白。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4中西医疗法4.1西医治疗①采用土霉素进行治疗,按10~20mg/(kg·bw)分两次肌注或按20~50mg/(kg·bw)分2次口服;对重症病羔羊应采用250mL10%葡萄糖、1g维生素C、0.5g10%安钠咖及25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液;防止酸中毒能够添加碳酸氢钠。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腹泻疾病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腹泻疾病

2021年第07期临床发现,以中西兽医结合的方式对羊腹泻疾病加以诊断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让病羊得到更好的病期维护、更快恢复健康。

1羊腹泻疾病的诊断在对羊腹泻疾病进行诊断时也应要综合中西兽医诊断方式做好对病羊病情的分析,继而基于病症表现确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兽医首先要做的便是向养殖人员逐一盘查家畜的患病始末。

诸如发病时间、病症表现、日常饲料食用情况、目前采用的治疗手段等,在逐一调查好以上信息之后,一般可以对于病羊的患病情况有一个较为初步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诊断人员需保持同养殖人员的融洽沟通,彼此配合、认真合作。

在问诊完毕,了解完病畜的各项相关信息后,便要及时望诊,即就病羊目前的所有病症加以充分观察,一般要重点观察病羊的外在状态,例如病羊的形体变化、精神状态、排泄物情况等。

望诊是疾病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兽医可以立足于病畜的基本病症进一步搞清楚疾病类型,为后续治疗措施的拟定给以充分参考。

另外,便是问诊和切诊,闻气味、听声音、辨脉搏,闻病羊体表、排泄物、口腔等处的气味,听病羊的心音、肠音,然后还可以通过诊脉来确定病羊的病情轻重程度。

一般而言,基于羊场内疾病的流行状况、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能够就病羊的腹泻疾病做出初步诊断,然而要想进一步确诊还要依靠西医手段做好实验室诊断,可以采集病羊的血液、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染病羊最常见的症状如下:开始发病时,病羊排泄的粪便一般呈黄绿色,稀薄粘稠,中间还会夹杂一些黏液、血丝亦或脱落的黏膜,有刺鼻的异味,粪便还会附着于肛门处,若是未能即刻治疗,排便频率会继续升高,病羊状态很差、神态不振,进食量也明显下降甚至不再进食;伴随病情的继续加重,病羊还会出现显著的脱水症状,体表毛发变得粗糙,皮肤也不再光滑,两只眼球塌陷明显,一旦脱水症状未能及时缓解,便会畏寒怕冷,站立时很是艰难,严重时还会直接不能站立,昏迷沉睡。

2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在羊腹泻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兽医可以综合采用中、西医手段,拟定好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首先是西医手段,取适量青霉素、地塞米松配合溶解,以针刺形式注射至病羊体内,亦或将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相融合,实际用量一般在5m L 左右,20万I U 标准,注射1次/d ,连用3d 以上。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羊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但常常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其中腹泻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

腹泻病会导致羔羊的食欲不振、消瘦、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和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并探讨其优劣之处。

采用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在不同的治疗组进行药物的实验治疗,重点观察治疗前后羔羊的症状变化,包括粪便性状、食欲等情况的变化,以及给药后的疗效。

本次实验分为中西医治疗羊腹泻两组,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实验步骤和结果。

实验方法:实验对象:160头羔羊。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头。

分别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治疗过程:实验期为7天,中医治疗组在此期间内使用中药治疗;西医治疗组在此期间使用西药治疗。

评价指标:基于羔羊的粪便性状、食欲等症状以及给药后观察疗效,并由专业兽医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中药治疗组:在给药后的第四天开始,羔羊的粪便开始稳定,口服中药的羔羊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生病的羔羊逐渐增多,但总体病情趋于稳定。

在实验的第七天,中药治疗组的羔羊中,95%的羔羊症状明显减轻或彻底消失,其中有5%的羔羊需要下一轮的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组:在给药后的第三天,羔羊的粪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在第七天,西药治疗组仍有10%的羔羊仍出现腹泻的症状,其中需要继续使用药物治疗。

但是,与中药治疗组相比,西药治疗组的疗效较为迅速和显著。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中药与西药对羊腹泻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中医治疗组的疗效较为持久和稳定,而西医治疗组的疗效相对迅速且立竿见影。

2. 在羊腹泻的治疗中,中药较为适合用于治疗长期或复杂的疾病,而西药较适合用于治疗急性症状或临时的疾病。

3.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中药和西药在羔羊腹泻治疗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特点和优劣之处。

中西医结合防治羔羊腹泻

中西医结合防治羔羊腹泻

中西医结合防治羔羊腹泻临床上羔羊腹泻是影响羔羊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舍饲小尾寒羊羔,抗病率低,一旦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反复发作,易引起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较好,且疗程短,不易复发。

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朋友参考。

发病机理羔羊腹泻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外感湿热,饲喂腐败霉变饲料和青贮草料,以致脾失运化,郁而生热,湿热郁结肠内,气血相搏,损伤肠道经络,化为脓血,下注成泻。

现代医学认为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因素侵入肠道,直接刺激胃肠黏膜的感受器,扰乱胃肠正常分泌、运动和吸收的生理机能,从而导致腹泻。

临床症状羔羊病初精神沉郁,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腹泻,有的呈粥状,有的呈水样,颜色有绿、黄绿、灰白等,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到39.5℃,排粪呈里急后重,后期肛门失禁,努责,腹痛,尿短赤,摇尾不定。

病程长者,食欲减少或废绝,眼窝下陷,被毛粗乱,身体震颤,哀叫,心跳加快,脉象虚弱,衰竭而死亡。

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程稍长,因脱水死亡;应激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粪便色泽常与草料颜色相近,灰白色或黄褐色,带有未消化饲料;粪便呈黑褐色或带血多为魏氏梭菌,感染者多约1天~2天内死亡,有时无明显症状而死亡;病毒性腹泻,多为水样腹泻,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治疗中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涩肠止泻为原则。

止痢散(药方:白头翁、滑石、黄芩、黄柏、车前子、郁金、栀子、木香、苍术、诃子、丹参)温后灌服,用量每千克体重1克~2克,每天1剂,连用3天。

西药生理盐水250毫升,10%安钠咖0.5克,VC1.0克,10%葡萄糖250毫升,静脉输液。

同时肌注重症110(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烟酰胺)每千克0.2毫升,每天1次。

小结病羔是传播源,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羔羊腹泻是病羔的胃肠受纳运化之腑,宜寒湿适当,通降正常,饲养失宜,管理不善,贪食过多,误饮冷水过量或外感风寒,湿热毒邪郁结肠道易致腹泻、腹痛为特征的疾病。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羔羊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畜禽之一,但羔羊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腹泻的情况,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中西兽医治疗羔羊腹泻的比较试验便是为了探索治疗羔羊腹泻的有效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了100只发病的羔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医治疗,另一组接受西医治疗。

两组羔羊的年龄、饮食、育养条件等方面保持一致,确保其他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减小。

中医治疗羔羊腹泻方面,我们选用了中药汤剂“腹泻舒”,的成分包括秋水仙、牵牛子、甘遂、僵蚕等药材。

将药材煎煮后,给予羔羊服用,每天2次,每次10毫升。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热解毒来缓解腹泻症状。

西医治疗羔羊腹泻方面,我们选用了抗菌药物“头孢噻肟”进行治疗,该药物可有效杀灭肠道病原菌,减少腹泻症状。

按照羔羊体重进行剂量给药,每天2次,每次10毫升。

试验期为一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每天记录羔羊的粪便情况,并定期进行体温、体重等指标的测量。

我们还对羔羊的生长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估。

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治疗组的羔羊腹泻症状明显减轻,粪便颜色正常,体温和体重也有所增加;而西医治疗组的羔羊腹泻症状虽有所减轻,但整体效果不如中医治疗组。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在羔羊腹泻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这可能是因为中药具有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羔羊的腹泻症状。

而西医治疗则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杀菌来减少腹泻症状,但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且有可能对羊羔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中医治疗在羔羊腹泻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症状,还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羊羔的生长发育更加有利。

本试验样本量较小,仅仅是初步探索,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研究,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病 的流行特点为 : 地方性流行 、 明显 的 有 季节性( 每月 1 月份开始发病 , 2月份逐渐增 多 , 34月份达高峰, 月下旬开始减少 , 6 ~ 5 到 月份初 停止发病 )流行没有周期性 , , 易感动物为马、 、 驴 骡等马类家畜 , 羊 、 牛、 猪及其他动物不受感染 。 该病的流行表现较为明显 的种属间差异 , 通常 马 比驴、 骡易感 , 但是该病是流行没有性别 和年龄
为治则。 中药用益母草 10 、 2 g 当归 8g川芎 3 g 0、 0、 桃 仁 3 g 红 花 2g 姜 炭 3g 赤 芍 4 g 大 黄 o、 5、 0、 0、 2 g藁本 3 g 五灵 脂 3g 羌 活 3g 没药 2 g 5、 o、 0、 o、 5、 炙甘草 4g水煎 , 0, 煎汤约剩至 3升 , 温后加红糖
马 驽 巴 贝 斯 虫 病 中 西 医 综 合 防 治
汪 公 明 ( 肃 畜 牧 工程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肃 武 威 市 黄 羊镇 甘 甘
中图分类 号 :8 33 ¥5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3 8 5 (0 0 — 0 5 0 10 — 6 52 1)4 0 1 — 2 1
51 病例 120 . :09年 4月 2 0日, 我镇黄草村张某

头5 岁龄牦牛因部分胎衣不下 , 来站求治。主
诉: 该牛产犊已有 2 , d胎衣还没下来 , 症见 : 精神 不振 , 食欲 、 体温正常 , 并有部 分胎衣悬 坠于体
中兽 压髫 袈走 ’
2 1 年第 4 ( 01 期 总第 1 1 ) 6期
主症特征为 : 食欲减退 , 精神沉郁 , 消瘦 , 视
流行规模达到 3 余年的最高峰。对 当地农业 生 0 产影响极大 , 成为当地政府兽医部门十分棘手的
问题 。甘肃省兽 医总站的舒展[1 1、 - 李跃增 、 3 卢 旺根1 8 ] 国嘲 宋建 等人对该病 的流行病学及诊 断 、
黏膜苍白, 高热 , 贫血 、 黄疸、 心肺机能障碍。 一般 临床症状可分心肺型和 胃肠型两类 。 共同症状表 现: 精神沉郁 , 食欲减退 , 眼结膜潮红 , 腹痛寒颤 , 临
2g 炙甘草 4g 水煎 , 5、 0, 煎汤约剩至 3 , 升 温后加 红糖 50 一次灌服 , 0g 第二天连服 1 , 日晚 8 剂 当 点多钟 , 胎衣全部下来 , 病牛痊愈 。西药用 2 万 0
4 鉴 体质乏弱或年老母畜会延长 ;在 2h巴贝斯虫 病 由驽巴贝斯虫 ( ae aa Bbs c— i bl) ai l 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 内引 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
病。其病原为驽 巴贝斯虫 , 传播媒介为森林革蜱
( em cno i au 和 草 原 革 蜱 ( .utl) D r aet svrm) r l Dnt i。 M
体温升高到 33以上。 9

治疗方面做 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本人 在甘肃通渭等地对该病进行 了阶段性跟踪治疗 ,
认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
成果 。
1 流 行特 点
心肺型:心跳 7 0 次, ,有的超过 10 金 0 10 分 0


个后躯。
3 诊 断

外, 遂用 42 .药物治疗 。中药用 : 益母草 1 o、 2g当

般母牛正常排 出胎衣的时间为 1h 有时 2,
归 8g 川芎 3g桃 仁 3 g红花 2 g姜炭 3 g 0、 0、 0、 5、 o、 赤芍 4 g 大黄 2 g 五灵脂 3g羌 活 3 g 没药 0、 5、 o、 0、
5% , 0 4岁以上母牛一次灌服 , 日 1 , 每 剂 连服 2 —
3g 0 、羌活 3g 0 、没药 2g 5 、炙甘草 4g o 、车前子
3。西药用缩宫素 2 万单位 (m )35 , d O 2 1x— 支 1日 1 。 次
5 典型 病例
8g O ,水煎 ,煎汤约剩至 3 升左右 ,温后加红糖
的差 异[ 句 。
2 主 要临床 症 状
2 世纪 6 0 0年代 中期以来 , 在甘肃省陇东南地 区
的马属动物 中流行着一种以高热、 贫血 、 黄疸 、 心 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 的疫病 ,0 8 年代 , 7—0 流行范 围不断扩大 ,O年代 中期在陇东南地 区 9 的 1 个县、 5 区暴发流行 。19 年该病的暴发 , 96 其
5 病例 2 2 1 . 2 :00年 4 1 月 2日,我镇野雉沟村李 某一头 6岁龄牦牛因产牛犊胎衣不下 , 已有 5 , d 来站求治 , 症见 : 精神不振 , 被毛粗乱 , 体质较差 , 食 欲减少 , 恶露 量多 , 在露出的部分胎衣上畜主 拴 系一只旧布鞋 , 已吊 2天多。中药用。益母草 10 、 2 g 当归 8g川 芎 3g 桃仁 3g红 花 2 g姜 0、 0、 0、 5、 炭 3g 赤 芍 4 g 大 黄 2 g 藁 本 3g 五 灵 脂 0、 o、 5、 o、
50 一次灌服 ,连服 3 ,于 4 1 0g 剂 月 4日下午 6 点左右胎衣全部下来 , 病牛痊愈。西药用头孢噻 呋钠 1g 维生素 C g5 5, l,%糖盐水 10 m 静脉注 50 l 射 ; 肉注射缩宫素 2 万单位× 支 , 日 次 , 肌 0 5 每 一
连用 3天 。
4 治 疗
41 护理 : . 首先加强饲养管理 , 将病畜放置在温
单位缩宫素 2 ll 支 , m x O 分两次肌肉注射 , 每天 1
次。
暖干燥 、 干净的圈舍 内, 饲喂优质青干草 , 并注意 护理。 4 药 物治疗 : . 2 治疗原则 中药 以祛瘀生新 、 行气 活血 、 消肿止痛 , 西药以促进子宫 收缩 、 抗菌消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