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3T05:57:14.7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6期作者:郭彬毅
[导读] 高速铁路是目前国内较为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其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带来较大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郭彬毅
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余杭大队临平站
摘要:高速铁路是目前国内较为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其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带来较大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规范及学者研究的分析,结合自身调研,总结了高铁火灾的事故特点,并就不同场景下的高铁火灾事故处置要点进行了明确,为高铁火灾事故处置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火灾事故特点处置要点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包含轨道、列车在内的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已成为当前广大群众极其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

但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和设备故障等原因,高铁运行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火灾。

高铁一旦发生火灾,因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会带来较大的处置难度、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快速、高效处置高铁火灾事故,及时有效疏散营救被困旅客、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已成为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为有效处置高铁火灾事故,笔者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调研总结了高铁火灾的事故特点,并明确了三种不同场景下的特殊处置要求,为高铁火灾事故处置提供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背景
针对高铁火灾事故,不同部门和学者都已经作了不少研究。

倪天晓[1]通过对高铁火灾在车厢内、隧道内、救援站内的发展蔓延及控制进行研究,得到了火灾烟气蔓延规律;陈炜[2]结合动车组列车的种类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动车组列车火灾的成因、危险性及处置难点,从前期准备、部门协同和科学选用灭火剂等方面,提出了动车组列车火灾扑救及处置对策;李镇韬、苗彪彪[3]模拟了不同工况下应急逃生窗打开方式对高铁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分析了打开救援窗的合适时机;张家明、张磊[4]通过铁路客运列车交通事故案例,归纳总结出事故后果、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并具体提出消防救援队伍应对高速铁路客运列车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对策;郑春生[5]介绍了我国地上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以及国内外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地上轨道列车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特点以及事故救援的不利因素,并就应对此类事故的措施和处置此类事故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刘风华、陈绵海[6]对当前高铁列车事故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强化调度指挥、战术应用、装备研发、专业攻坚和联动保障的建议;朱国营[7]立足于实践,就高铁的车厢破拆技术的当前现状与具体措施进行了简要探析;赵昱萌[8]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火灾对于人员疏散的最不利情况和不同横通道间距时的必要疏散时间,并给予了推荐值;项琴[9]通过研究,归纳提出了桥梁救援定点的四种设置模式和分级标准,建立了桥梁救援定点的选址决策模型。

另外,国内铁路部门制定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系统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文件,国外也有《轨道交通突发事故处置手册》、《飞机、轮船和火车事故处置手册》和《铁路事故救援操作规程》等指导手册,但不管是各类研究还是规范都没有提供适合国内的处置要点。

二、事故特点
高铁火灾事故因其车辆、位置、人员等因素的特殊性,其火灾事故特点其有着高层建筑、交通事故、电气火灾、人员聚集场所及地下建筑火灾的共性[5],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火势发展较快、人员密度较大,极易造成次生灾害
高铁内部空间密封性好,但可燃物较多且堆放集中,受狭长空间影响,烟气蔓延迅速;车厢内部人员集中,发生火灾时,受安全出口限制,极易造成人员拥堵,疏散困难;同时,高铁火灾发生后,如信息传递不及时、现场管控不规范,就极易发生踩踏、跌落、触电等次生灾害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二)处置经验缺乏、单线作战较多,联动指挥尚不完善
高铁火灾属于典型低频高危事故,但专业性强、独立性高,铁路系统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模式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单一性[10];对于此类事故,消防救援队伍处置经验积累较少,缺乏专业的应急技术处置经验;此外,应急救援多方联动机制不够规范,铁路与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沟通渠道,加上现场多头指挥,常常各自为政,很难确保救援效率。

(三)现场环境复杂、救援条件受限,无法快速到达现场
高速铁路在建造时通常采用高架结构,但高架上消防车无法通行,而应急疏散楼梯每隔4至5 km才设置1部,沿线多经过高山、河流及隧道群,且高架桥下多为农田、山坡,并未设置消防车道,加上高铁火灾事故发生时间点的不确定性,因此消防救援力量无法快速赶赴事故地点[4]。

如采用桥下作业办法时,受路面、自然障碍等条件的影响,消防救援力量也难以快速集结,从而影响了救援行动。

(四)特种装备欠缺、危险因素多发,实际作业效率低下
高铁的“一体式”车厢由特殊材料焊接加工而成,具备优良的强度和塑性,抗拉伸和形变性能强,而消防救援队伍传统的抢险救援装备器材大多以公路交通事故为主,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还无法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高铁火灾处置需要;另一方面,触电、跌落、冲撞、溜车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伴随着整个救援过程,消防救援队伍在实施救援过程中,与其余部门的沟通、配合和管控过程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进程。

三、不同场景下的高铁火灾处置重点
根据紧急情况下高铁停靠位置的不同,高铁火灾事故处置场景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分别是站点(大型客运站点和小型临停站点)停靠和区间(隧道和高架)停靠。

因大型客运站点和小型临停站点的处置方式类似,不同场景下高铁火灾处置重点可总结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站点
通过外部观察(人为观察和无人机侦查)、内部侦查、询问知情人(现场专业人员)、消控室侦查等侦查方式查明起火部位、基础设施、
风险隐患,并做好现场安全管控;车辆第一时间停靠在最近站点出入口,同时给增援力量预留通道,第一时间了解人员疏散、初期火灾扑救及火灾发展情况,并到行车室确认车辆断电、放电情况和车辆运行情况,拟定处置方案;优先使用站台或室内固定消火栓和加压水泵,并做好战斗准备和远距离供水;穿戴电绝缘服等防护装备,使用漏电探测仪不间断检测事故区域,采取正确技战术方法,并视情使用移动炮、灭火机器人等特种装备;稳控被困旅客的情绪,优先引导被困群众通过应急窗、逃生软梯和紧急渡板从车内自主逃生,并配合使用等离子弧切割机等特种装备进行破拆救援。

(二)隧道
采用外部观察(人为观察和无人机侦查)、内部侦查(内攻侦查和防灾救援设备监控系统观察)、询问知情人(直接询问和有线应急电话询问)等侦查方式查明起火部位、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并做好现场安全管控;车辆宜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便于隧道火灾扑救和紧急撤离;第一时间了解人员疏散、初期火灾扑救、火灾发展情况、周边地形地貌及附近消防水源,并和现场专业人员确认车辆断电、放电情况和车辆运行情况,拟定处置方案;优先使用隧道内部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通风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处理火灾事故,配合使用消防车出水灭火,并做好接力供水和远距离供水;穿戴电绝缘服等防护装备,使用漏电探测仪不间断检测事故区域,采取正确技战术方法,并视情使用移动炮、灭火机器人等特种装备;稳控被困旅客的情绪,优先引导被困群众通过应急窗、逃生软梯和紧急渡板从车内自主逃生,并配合使用等离子弧切割机等特种装备进行破拆救援,通过避难所、紧急救援站、救援通道、紧急出口、横通道等途径引导疏散;通信不畅时,充分运用有线应急电话、聚合路由器、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运营商基站车等方式确保应急通信(三)高架
采用外部观察(人为观察和无人机侦查)、内部侦查、询问知情人(现场专业人员)等侦查方式查明起火部位、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并做好现场安全管控;车辆第一时间抵达就近疏散出口,停靠应便于火灾扑救和紧急撤离,并远离带电、坍塌和坠落区域;第一时间了解人员疏散、初期火灾扑救、火灾发展情况、周边地形地貌及附近消防水源,并和临近站点行车室和现场专业人员确认车辆断电、放电情况和车辆运行情况,拟定处置方案;确认断电后第一时间采用举高消防车灭火,并及时采用疏散通道蜿蜒铺设水带供水或垂直铺设水带出水,并及时寻找天然水源和市政消火栓做好供水;根据需要采用竖向疏散模式(疏散通道、逃生滑梯、逃生升降梯、柔性滑梯)、横向疏散模式、纵向疏散模式、组合疏散模式[9],或使用拉梯或云梯车登高救援,必要时使用等离子弧切割机等特种装备进行破拆救援破拆救援。

四、结语
笔者研究了国内外高铁应急处置相关规范,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高铁火灾的四大事故特点,并明确了站点、隧道及高架这三种不同场景下的高铁火灾特殊处置要求,为高铁火灾事故处置提供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倪天晓.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控制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
[2]陈炜.动车组列车火灾扑救及处置对策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2021(06):59-61.
[3]李镇韬,苗彪彪.应急逃生窗打开方式对高铁火灾热释放速率研究[J].今日消防,2019,4(12):50-51+54.
[4]张家明,张磊.消防部队应对高速铁路客运列车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1):27-32.
[5]郑春生.轨道列车火灾事故及救援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03):285-288.
[6]刘风华,陈绵海.高铁列车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02):30-34.
[7]朱国营.浅析国内消防救援高铁车厢破拆技术[J].消防界(电子版),2018,4(04):57-59.
[8]赵昱萌.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救援设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9]项琴. 高速铁路桥梁救援定点优化设置理论及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0]杨丹,亐道远.完善高速铁路安全应急救援机制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01):77-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