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一姓一族的黄兴家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辉足迹·追寻_本刊记者
出长沙城,沿浏阳河东
行35里,便可到达
辛亥革命元勋黄兴
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凉塘的故居。
1874年10月25日,他出生在这
里。
黄兴与孙中山合称“孙黄”,
他一生戎马倥偬,恪守“笃实”“无
我”的人生信条,并以此教育子女,
赢得生前身后名。
1912年秋,黄兴的长子黄一
欧和长女黄振华由湖南都督府资送
赴美留学。
为此,黄兴为黄一欧题
写“笃实”二字,希望他为人处世
谦虚谨慎,笃实厚重。
后来,又写
了“无我”赠予黄振华。
自此,“笃
实”“无我”的家训便确立了下来。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汪太理说,黄兴的家风内涵非常丰富,与其他家族的家风不太一样,它不是立足于一姓一族的兴旺发达,而是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且放眼全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庶几近之,这个非常令人敬佩。
黄兴的长孙——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现任黄兴研究会会长的黄伟民告诉记者:“我们做孙辈的都没有见过爷爷,但他留下的家训对我们影响很深,‘笃实’‘无我’意思是做人要实事求是,干事要脚踏实地,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他的一生完全实践了这样的人生信条,我们也一直努力这样做。
”
黄伟民每次说起祖父的事迹时
都异常骄傲。
面对外界对祖父的不
同声音,他很平静。
他说:“评价
历史人物,本就该百家争鸣,这也
符合祖父包容的胸襟。
”正所谓“褒
贬不计,功过有天,但问耕耘,莫
问收获”。
“毁家”革命
黄兴原名轸,从小就受到良好
的传统教育。
1892年,他和地方
绅士廖星舫的女儿廖淡如结婚。
同
年,儿子黄一欧出生。
1896年,
女儿黄振华出生。
黄兴读书一直成绩很好,得到
授业老师的好评。
1898年,黄兴
被选拔进入武昌两湖书院,他在
12次大考中6次排名第一,院长
梁鼎芬对他赞不绝口,称其“品学
兼优,智虑精明,文似东坡,字工
北魏,诗尤豪气磅礴”。
黄兴的家里比较富裕。
黄振华
在一次采访中介绍,她5岁的时候,
家里共有9位佣人,其中3位轿夫、
2位传达、2位厨师、2位女工。
家境优渥、学业有成,如果沿着学
而优则仕的道路走,可谓最是稳妥;
但他却不在乎这些,面对积贫积弱
的国家,他的理想是挽救民族危亡。
黄兴说:“朝作书,暮作书,雕虫
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
1900年,黄兴赴日本考察学
务,这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个时候,正值民族危机加深,
全国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高涨,黄
兴逐渐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1901年6月27日,他的次子黄
一中出生。
随后,黄兴举家迁到长
沙城北紫东园。
后来,廖淡如又先
后生下女儿黄文华、黄德华。
1903年,黄兴回国,同年11
月4日,他以做生日酒的名义,与
刘揆一、章士钊、陈天华等20多
人,在长沙举行了华兴会筹备会议。
1904年2月15日,黄兴以举行
除夕宴的名义,召开华兴会正式成
立大会,黄兴被推举为会长。
华兴
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革
命口号。
华兴会决定于1904年在长
沙起义,但当时经费拮据。
为筹
光辉足迹·追寻
备起义,黄兴与继母易氏、夫人廖淡如商量,将祖居和2000多亩田产卖掉,所得款项一分为三:一部分用作筹办华兴会的经费;一部分用来购买距凉塘7 华里的浏阳河畔石家河埠几间简陋的房子,作为家人居所;剩余一部分原打算补贴家用。
可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亟须经费,他又将这些钱捐给了同盟会。
1912年9月,黄兴为了支持国民党湖南支部的竞选,与夫人廖淡如商量,又卖掉了长沙城区内文星桥三户里的住宅。
“我祖父不是不愿过高质量安逸的生活,不是不想孝敬长辈、陪伴妻儿,不是不爱惜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在无国与无我的两难选择中,他宁愿选择后者!”黄伟民说。
作为长子,黄一欧自幼随父投身革命,1907年,年仅15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也成为黄兴的得力助手。
武昌起义后,黄兴在汉阳前线督战,为配合武昌起义,黄一欧率军攻打南京,黄兴给儿子题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
黄一欧受父亲影响深刻,他始终恪守家训,踏实做事、淡泊名利。
民主革命后期,当时他一个月有800大洋的收入,但大多用来办报宣传先进思想,还曾把散落四处的“辛亥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辛亥同志会”,自己掏钱救济他们的生活。
黄一欧一直牢记父亲不让他当官的教诲。
黄兴逝世后,黄一欧计划将主要精力投入办实业。
1920年12月,黄一欧出任长沙市政公所经理(相当于长沙市市长)。
之所以担任此项职务,一方面是因为黄兴生前十分关注长沙的城市建设,这样做可以完成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为家乡做一番事业。
任职后,黄一欧编制了《长沙市政计划书》,颇有战略眼光。
其中,1930年大部分竣工的东西干道命名为中山路,1933年部分竣工的南北干道命名为黄兴路,1937年建成的又一条南北干道命名为蔡锷路。
这三条路目前仍是长沙城区的主要道路,道路两侧仍是繁华的商业区。
新中国成立后,黄一欧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在政协工作时,有一个加工资的名额,但候选人有两个,领导在黄一欧和另一个人中间很难选,但更倾向于黄一欧。
后来,组织征求黄一欧的意见时,他说:“那就把名额劈开,他加一半,我也一半算了。
”另外,黄一欧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了大量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
光辉足迹·追寻
黄一欧从不向别人宣传自己,
也不让儿子黄伟民写有关他的文
字。
黄一欧晚年曾说:“先君遗墨
诸多散失,唯有‘笃实’随我转徙
流离,至今仍在身边。
”1981 年
1月,89 岁的黄一欧辞世前,郑
重地把黄兴书写的“笃实”条幅交
到黄伟民手中,并嘱咐他:“一定
要好好保存,一代代传下去。
”
功成不必在我
为矢志革命,黄兴将原来的名
字轸改为兴,字克强。
他说:“我
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
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
我民族,克服强暴。
”
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兴
中会与由黄兴领导的华兴会等组织
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自此,孙、
黄开始密切合作,为中华民国的建
立一同努力。
然而,历史的浩瀚往
往容易掩盖局部的波谲云诡。
同盟
会成立初期,华兴会内部成员对大
联合认识并不一致,黄兴本人也还
有“精神上仍存吾团体”的念头。
不过,同盟会成立时,华兴会成员
几乎全部加盟,并拥戴孙中山为会
长,这与黄兴的努力不无关系。
1907年,同盟会讨论革命旗
帜的图案,黄兴建议采用具有中国
历史特点的井字旗,但孙中山坚持
使用青天白日旗,两人都不肯让步。
后来,黄兴为了维护团结,做了让
步。
黄兴在写给胡汉民的信中说: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
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先生何定须执
着第一次起义之旗?然余今为党与
大局,已勉强从先生意耳。
”
后来,章太炎、陶成章对孙中
山有所不满,希望黄兴取而代之,
黄兴全部予以回绝,以维护孙中山
的领导地位。
这种做法既体现了黄
兴的笃实作风,又展现了他的无我
境界。
这样的选择也与黄兴年少时
的思想有关。
他阅读太平天国杂
史时发现,太平天国起义初期,
太平天国的弟兄和衷共济。
但后
来逐渐有了私心,互相争斗。
黄
兴读史至此,不禁顿足三叹。
他
说:“我们革命党,一要服从首
领,二要弟兄们同生死,共患难,
有福不享,有祸同当,不能有丝
毫私意、私见、私利、私图。
”
孙中山曾发动了十次革命,两
次是同盟会创立之前在广东进行
的。
其余的八次军事行动,大多数
都由黄兴亲自指挥。
最有影响的当
属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
义,也称“三二九”起义。
为了这次起义,同盟会可以说
倾注了全部的物力、财力,但因起
义风声泄露,加上内部思想不统一,
起义最终失败。
当时,有人建议起
义推迟,但黄兴从政治与信誉上考
虑,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这次起义,很多人记住了林觉
民写下的凄美传世的《与妻书》:
“汝幸而遇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
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
但鲜有人知道,作为起义的实际指
挥者——黄兴,曾在当年4月23
日给孙中山及南洋邓泽如、梅培臣
等写下了绝笔信。
他在致孙中山的信中说:“今
夜拟入,成败既非所逆睹,惟望公
珍卫,成则速回,败亦谋后起。
弟
本不材,于此次预备多有未周,厥
咎殊深。
奈事皆决议而行,非一人
所能专断,幸各人挟有决死之志,
或能补救,亦未可知。
绝笔上言。
”
在写给梅培臣的信中,黄兴说:“本
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
贼。
书此以当绝笔。
”从中可见黄长沙,黄兴故居。
光辉足迹·追寻
兴的无我献身精神。
此次起义,黄兴的右手中食指负伤,逃亡香港,得到了革命同伴徐宗汉的精心照顾,后来,两人成为夫妻,并生下了儿子黄一美、黄一球。
1949年,黄振华去了台湾。
她一直保存着父亲黄兴写给她的“无我”字幅。
年轻时,她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黄振华和丈夫一生节俭,在台湾建立了“克强奖学基金”,慷慨捐赠教育。
1989 年,黄振华回到大陆,并把台湾的房产变卖取现,后来,黄德华的丈夫薛君度用这笔钱,在美国成立了黄兴基金会,用于研究辛亥革命和资助学子。
1992年,黄振华在苏州去世,骨灰运回长沙安葬。
薛君度是研究黄兴思想与辛亥革命史的专家,于 2016年6月9日在美国病逝。
为苍生而哭
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因对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的事不满而前往美国,在那里寓居将近两年,但始终关心国事,并帮助蔡锷回到云南开展护国运动。
1916年6月,黄兴从美国赶往日本。
同年7月4日,从日本返回上海。
此时的黄兴,身体已经每况愈下。
生病期间,同盟会成员李根源来看望黄兴,临走时,黄兴托付他几件事:一是胡瑛(黄兴的弟子)无志节,可恨可怜,闻他很穷,望念旧交,维持其生活。
二是宋教仁的墓地尚未完工,应有人负责;三是李烈钧统率的部队听说已到了饿饭地步,请黎元洪妥筹善后。
宋振吕是宋教仁的独生子。
逝世前的头一天夜晚,他嘱人把宋振吕叫到病榻前:“你的父亲是我的好朋友,是为国家死的,只有你这
一个儿子!我现在不能照应你了!
你务必好好地为你父亲争气,我就
死也放心了!”弥留之际,黄一欧、
黄振华守候父亲床侧,黄兴对他们
说:“吾死汝勿泣,须留此一副眼泪,
为他苍生哭,则吾有子矣。
”黄伟
民告诉记者,祖父去世的时候放心
不下的都是革命同志及其后代,对
家里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交代,这种
精神异常可贵。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
上海的寓所辞世,年仅42岁。
当
时,夫人廖淡如尚有身孕。
1917年,
孩子出生后取名黄一寰,后改名黄
乃,是中国的盲文之父。
黄一球当
时出生仅五天,成年后先后留学德
国、美国,成为一名航空机械工程
师,1964年逝世于台湾。
黄兴共有8个子女,他给5
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欧、中、美、球、
寰,女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华”
字,有着“面向世界,振兴中华”
之寓意。
他的子女们也确实没有辜
负父亲的期望,在各行各业做出了
巨大贡献,“笃实”“无我”的精
神也薪火相传。
黄兴赠给长子黄一欧两枚印
章:一枚“黄一欧”章,一枚“笃
实书斋”印。
“笃实书斋”印由黄
伟民的夫人彭锡玲收藏。
彭锡玲是
著名画家,她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时说:“‘无我’的精神太高尚,
自己做不到,但‘笃实’要尽量争
取做到。
”因此,她给自己取笔名
为“笃实居士”,书斋取名为“笃
实书斋”。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0年11月,湖南省辛亥革命
人物纪念馆确定在黄兴镇建设,但
政府当时并没有相应的土地划拨。
后来,相关部门找到了黄伟民,最
终他同意把黄兴故居后花园一多半
的地拿出来用作场馆建设。
“辛亥
革命人物都是祖父的战友,有这个
场馆,他们的后代也有个纪念的地
方。
”黄伟民说。
当时,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纪念馆向黄伟民征集遗物,但黄伟
民拥有的祖父纪念物已寥寥无几,
最后将珍藏多年的祖父睡衣割爱捐
赠。
“身边有关祖父的东西不多了,
能捐的我都捐了,剩下一点就是为
了留个念想。
”黄伟民说。
1917年4月15日,黄兴国
葬岳麓山。
每年的清明节及10月
份,黄伟民都会带着家人到岳麓山
凭吊,这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精
神的传承。
(参考资料:薛君度著《黄兴
与中国革命》、萧致治著《黄兴评
传》、王益枝主编《大写的黄兴》《家
国往事 依稀似梦——纪念辛亥革
命元勋黄兴先生诞辰140周年》、
《钟山风雨》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