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
(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在n个结点的星形拓扑结构中,有()条物理链路。

A.n-l
B.n
C.n×(n-1)
D.n×(n+l)/2
2、所示网络中,假设R1、R2、R3采用RI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且均已收敛。


R3检测到网络201.1.2.0/25不可达,并向R2通告一次新的距离向量,则R2更新后,其到达该网络的距离是()。

A.2
B.3
C.16
D.17
3、BGP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

A.到达某个网络的链路状态的摘要信息
B.到达某个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
C.到达某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
D.到达某个网络所经过的路径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
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
C.构建路由表
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5、在二进制后退算法中,如果发生了11次碰撞,那么站点会在0和()之间选择一个随机数。

A.255
B.511
C.1023
D.2047
6、假设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6号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时,2号帧的确认还没有返回,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1
B.5
C.6
D.7
7、下面信息中()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
B.序号
C.源端口号
D.校验号
8、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图所示,编码1和编码2分别是()
A.NRZ 和曼彻斯特编码
B.NRZ 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NRZ-I和曼彻斯特编码
D.NRZ-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9、下列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得快
B.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得慢
C.二者速度一样
D.不可判定
10、匿名FTP访问通常使用()作为用户名。

A.guest
B.E-mail 址
C.anonymous
D.主机 id
11、在万维网服务中,用户的信息查询可以从一台Web服务器自动搜索到另一台Webi 服务器,这里所使用的技术是()。

A.HTML
B.Hypertext
C.Hypermedia
D.Hyperlink
12、光纤系统的实际速率主要受限于()。

A.单模光纤的带宽
B.多模光纤的带宽
C.光产生的速率
D.光电转换的速率
二、填空题
13、数据通信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14、TCP传输的可靠是由于使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计算机网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16、100BASE-T标准规定的信号是____________,网络速率是____________
17、局域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网络结构
18、信息只能单方向从发送端到接受端,信息传输方向不能改变,这种通信叫做
____________
19、不同类型或不同网络操作系统下的网络互联时,所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是____________
20、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媒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2、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均采用____________的传输方式。

三、判断题
23、( )局域网体系结构划分为:点对点PPP子层和介质访问MAC子层。

24、( )10吉比特以太网与10 Mb/s,100 Mb/s和1 Gb/s以太网的顿格式不相同,也
不兼容。

25、( )传统用户以太网最初是使用粗同轴电缆,后来演进到使用比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再后来发展为使用更便宜和更灵活的双绞线。

26、( )如果有多个局域网需要互连,并且希望将局域网的广播信息能很好地隔离开来,
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网桥。

27、( )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的协议是ARP。

28、(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其信息必须包括目的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29、( )微波接力通信可传输电话、电报、图像、数据等信息。

30、(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3个码元。

31、( )所有的ICMP差错报告报文中的数据字段都具有不同的格式。

32、( )TCP/IP上每台主机都需要用子网掩码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对某个IP地址的子
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掩码又可以写为/26。

四、名词解释
33、网络体系结构
34、向前纠错:
35、报文(Message)
36、TCP协议:
37、报文分组(Packet)
五、简答题
38、OSI七层模型中表示层的功能有哪些?
39、请简要闸明一下NAPT配备环节及注意事项
40、RSTP 在STP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改进?
41、集成系统的模式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42、请简述STP协议判断最短路径的规则
六、综合应用题
43、“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44、有人指出:每一帧的结束处是一个标志字节,而下一帧的开始处又是另一个标志字节,这种做法是对空间的浪费。

如果只使用一个标志字节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那么就可以省下一个字节。

这种说法有错吗?
45、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15-C5-C1-5E-28,IP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

图6-17是网络拓扑。

图是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B 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图6-18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假设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rfc.Html页面引用了5个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图6-18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经过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修改IP分组首部中的哪些字段?注意: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IP分组首部结构分别如图6-19和图6-20所示。

46、假设要传送的报文共x比特。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速率为b比特/秒。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比特,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比特,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
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b比特/秒,结点的排队时间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C
6、B
7、B
8、A
9、D
10、C
11、D
12、D
二、填空题
13、【答案】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14、【答案】序号、确认号
15、【答案】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16、【答案】基带、100Mb/s
17、【答案】点对点、基于服务器的、服务器/客户机
18、【答案】单工通信
19、【答案】网关
20、【答案】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1、【答案】物理地址、MAC地址
22、【答案】存储转发
三、判断题
23、【答案】错
24、【答案】错
25、【答案】对
26、【答案】错
27、【答案】错
28、【答案】对
29、【答案】对
30、【答案】错
31、【答案】错
32、【答案】对
四、名词解释
33、网络体系结构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同层通信采用协议,相邻层通信使用接口,通常把同层的通信协议和相邻层接口称做网络体系结构。

34、向前纠错:
答:发送端使用纠错码,接收端可以自动纠错。

35、报文(Message)
答:一次通信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叫报文。

36、TCP协议:
答: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它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这个协议基于IP 协议。

基于TCP协议的软件在每一个站点上把要发送的TCP消息封装在IP数据报中进行发送。

37、报文分组(Packet)
答:把一个报文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报文,并组这些报文加上报文分组号后即形成报文分组。

五、简答题
38、答:表示层主要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主要功能包括:
⑴、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⑵、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⑶、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39、答:
⑴、定义内网和外网接口(insid,outside)
⑵、定义内部本地地址范時(运用IP原则ACL定义)
⑶、定义内部全局地址范時(运用ip nat pool)
⑷、配备NAPT映射
40、答:有三点改进
⑴、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Port)
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
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⑵、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
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⑶、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
(Edge Port)。

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41、答: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布式计算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等。

42、答:
⑴、比较路径开销,带宽越小开销越大
⑵、比较发送者的Bridge ID,选择参数小的
⑶、比较发送者的Port ID,选择参数小的
⑷、比较接收者的Port ID,选择参数小的
六、综合应用题
43、解析:“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
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

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得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

44、解析:假如数据链路层的字节流是一直连续不断的,那么采用一个字节的标
志是可以分清不同帧之间的界限的。

但是如果一个帧结束了传递,以flag字节结束,之后的15min内没有新的帧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方无法确认下一个到来的字节是一个新的帧开始,还是链路上的噪声。

采用开始和结束都添加标志字节的办法,可以大大简化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

45、解析:解题之前首先说明,图6-18中每行前面的0000,0010、0020等都不属于以太网顿的内容。

1)首先,IP分组是完整的作为MAC顿的数据部分,所以目的IP地址应该在MAC 顿的数据里面,如图所示。

其次,以太网帧首部有14B,IP数据报首部日的IP地址前有16B。

所以目的IP地址在以太网顿中的位置应该是第31、32、33、34字节。

查阅图6-18.找到这4个字节的内容,即40 aa 62 20(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64.170.98.96.32。

从图6-19中可以知道,目的MAC地址就是前6个字节。

查阅图,找到这6个字节的内容,即00-21-27-21-51-ee。

由于下一跳即为默认网关10.2.128.1,所以所求的目的MAC地址就是默认网关10.2.128.1端口的物理地址。

2)本小问考查ARP。

ARP主要用来解决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

当源主机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而不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时,主机的ARP进程就在本以太网上进行广播,此时以太网的目的MAC地址为全1,即ff-ff-ff-ff-ff-ff。

3)由于采用的是非流水线方式进行工作,所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用于请求Web页面,后续5个JPEG小图像分别需要5次请求,所以一共需要6次请求。

4)题目中已经说明IP地址10.2.128.100是私有地址,所以经过路由器转发源IP地址是要发生改变的,即变成NAT 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地址(一个NAT路由器可能不止一个全球IP地址,随机选一个即可,而本题只有一个)。

也就是将IP地址10.2.128.100改成101.12.123.15。

计算得出,源IP地址字段0a 02 80 64(在第一问的目的IP地址字段往前数4个字节即可)
需要改为65 0c 7bof。

另外,IP分组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都需要减1,结合图和图可以得到初始生存时间字段为80,经过路由器R之后变为7f,当然还要重
新计算首部校验和。

最后,如果IP分组的长度超过该链路所要求的最大长度,则IP 分组报就需要分片,此时IP分组的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都是要发生改变的。

46、解析:
先算出此条件下的分组交换总时延,计算如下:
总时延=kd+(x/p)[(p+h)/b]+(k-1)[(p+h)/b]
接下来就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了,不详细讲述了。

将p看成自变量,总时延看成。

函数,两边分别对p求导,再令其值等于0,可求得p=√xℎ
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